書名: 三言·警世通言(中華經典小說注釋系列)作者名: (明)馮夢龍本章字數: 10205字更新時間: 2021-03-03 17:23:32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海鱉曾欺井內蛙[1],大鵬張翅繞天涯[2]。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這四句詩,奉勸世人虛己下人,勿得自滿。古人說得好,道是:“滿招損,謙受益。”俗諺又有四不可盡的話。那四不可盡?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你看如今有勢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氣,損人害人,如毒蛇猛獸,人不敢近。他見別人懼怕,沒奈他何,意氣揚揚,自以為得計。卻不知八月潮頭,也有平下來的時節。危灘急浪中,趁著這刻兒順風,扯了滿篷,望前只顧使去,好不暢快。不思去時容易,轉時甚難。當時夏桀、商紂,貴為天子,不免竄身于南巢[3],懸頭于太白[4]。那桀、紂有何罪過?也無非倚貴欺賤,恃強凌弱,總來不過是使勢而已。假如桀、紂是個平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否[5]?所以說“勢不可使盡”。
怎么說福不可享盡?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道:“人[6],以酒沃釜[7],以蠟代薪。錦步障大至五十里[8],坑廁間皆用綾羅供帳[9],香氣襲人。跟隨家僮,都穿火浣布衫[10],一衫價值千金。買一妾,費珍珠十斛。后來死于趙王倫之手[11],身首異處。此乃享福太過之報。
怎么說便宜不可占盡?假如做買賣的錯了分文入己,滿臉堆笑。卻不想小經紀若折了分文[12],一家不得吃飽飯,我貪此些須小便宜,亦有何益?昔人有占便宜詩云:
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
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
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靠你肩。
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
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后;
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
若依得這詩時,人人都要如此,誰是呆子,肯束手相讓?就是一時得利,暗中損福折壽,自己不知。所以佛家勸化世人,吃一分虧,受無量福。有詩為證:
得便宜處欣欣樂,不遂心時悶悶憂。
不討便宜不折本,也無歡樂也無愁。
說話的,這三句都是了。則那聰明二字[13],求之不得,如何說聰明不可用盡?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寧可懵懂而聰明[14],不可聰明而懵懂。如今且說一個人,古來第一聰明的,他聰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時,留下花錦般一段話文[15],傳與后生小子恃才夸己的看樣。那第一聰明的是誰?
吟詩作賦般般會,打諢猜謎件件精。
不是仲尼重出世[16],定知顏子再投生[17]。
話說宋神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名儒,姓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一舉成名,官拜翰林學士[18]。此人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風流,勝曹子建之敏捷[19]。在宰相荊公王安石先生門下,荊公甚重其才。東坡自恃聰明,頗多譏誚。荊公因作《字說》,一字解作一義。偶論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謂坡乃土之皮。東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荊公又論及鯢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古人制字,定非無義。東坡拱手進言:“鳩字九鳥,可知有故?”荊公認以為[20]:‘鳴鳩在桑,其子七兮[21]。’連娘帶爺,共是九個。”荊公默然,惡其輕薄,左遷為湖州刺史[22]。正是: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
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作寓于大相國寺內[23]。想當時因得罪于荊公,自取其咎。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狈指蹲笥覀淠_色手本[24],騎馬投王丞相府來。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而前。見府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紛站立。東坡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25]?”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晝寢未醒,且請門房中少坐?!睆娜巳〗淮苍陂T房中[26],東坡坐下,將門半掩。
不多時,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27],戴纏大帽[28],穿青絹直
[29],
手洋洋[30],出府下階。眾官吏皆躬身揖讓,此人從東向西而去。東坡命從人去問,相府中適才出來者何人?從人打聽明白回復,是丞相老爺府中掌書房的,姓徐。東坡記得荊公書房中寵用的有個徐倫,三年前還未冠。今雖冠了,面貌依然,叫從人:“既是徐掌[31],與我趕上一步,快請他轉來?!睆娜孙w奔去了,趕上徐倫,不敢于背后呼喚,從傍邊搶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蘇爺的長班[32]。蘇爺在門房中,請徐老爹相見,有句話說?!毙靷悊枺骸翱墒情L胡子的蘇爺?”從人道:“正是?!睎|坡是個風流才子,見人一團和氣,平昔與徐倫相愛,時常寫扇送他。徐倫聽說是蘇學士,微微而笑,轉身便回。從人先到門房,回復徐掌家到了。徐倫進門房來見蘇爺,意思要跪下去,東坡用手攙住。這徐倫立身相府,掌內書房,外府州縣首領官員到京參謁丞相,知會徐倫,俱有禮物,單帖通名[33],今日見蘇爺怎么就要下跪?因蘇爺久在丞相門下往來,徐倫自小書房答應,職任烹茶,就如舊主人一般,一時大不起來。蘇爺卻全他的體面[34],用手攙住道:“徐掌家,不要行此禮。”徐倫道:“這門房中不是蘇爺坐處,且請進府到東書房待茶?!?/p>
這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了。凡門生知友往來,都到此處。徐倫引蘇爺到東書房,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稟蘇爺,小的奉老爺遣差往太醫院取藥[35],不得在此伏侍,怎么好?”東坡道:“且請治事?!毙靷惾ズ?,東坡見四壁書櫥關閉有鎖,文幾上只有筆硯[36],更無馀物。東坡開硯匣,看了硯池,是一方綠色端硯[37],甚有神采。硯上馀墨未干。方欲掩蓋,忽見硯匣下露出些紙角兒。東坡扶起硯匣,乃是一方素箋,疊做兩摺。取而觀之,原來是兩句未完的詩稿,認得荊公筆跡,題是《詠菊》。東坡笑道:“士別三日,換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為官時,此老下筆數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38],兩句詩不曾終韻。”念了一遍,“呀,原來連這兩句詩都是亂道?!边@兩句詩怎么樣寫?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東坡為何說這兩句詩是亂道?一年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和、薰、金、朔四樣風配著四時。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起,梧葉飄黃,群芳零落。第二句說“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花即菊花。此花開于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干枯爛,并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興之所發,不能自已,舉筆舐墨,依韻續詩二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便寫了,東坡愧心復萌:“倘此老出書房相待,見了此詩,當面搶白,不像晚輩體面。欲待袖去以滅其跡,又恐荊公尋詩不見,帶累徐倫?!彼妓悴煌祝坏萌詫⒃姼逭郫B,壓于硯匣之下,蓋上硯匣,步出書房。到大門首,取腳色手本,付與守門官吏,囑付道:“老太師出堂,通稟一聲,說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赍過表章[39],再來謁見?!闭f罷,騎馬回下處去了[40]。
不多時,荊公出堂。守門官吏雖蒙蘇爺囑付,沒有紙包相送,那個與他稟話,只將腳色手本和門簿繳納[41]。荊公也只當常規,未及觀看,心下記著菊花詩二句未完韻。恰好徐倫從太醫院取藥回來,荊公喚徐倫送置東書房,荊公也隨后入來。坐定,揭起硯匣,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道:“適才何人到此?”徐倫跪下,稟道:“湖州府蘇爺伺候老爺曾到[42]?!鼻G公看其字跡,也認得是蘇學士之筆??谥胁徽Z,心[43]!不道自己學疏才淺,敢來譏訕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里[44],將他削職為民?!庇窒氲溃骸扒易。膊粫缘命S州菊花落瓣[45],也怪他不得!”叫徐倫取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單看黃州府,馀官俱在,只缺少個團練副使[46],荊公暗記在心。命徐倫將詩稿貼于書房柱上。
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左遷黃州團練副使。天下官員到京上表章,升降勾除,各自安命。惟有東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荊公為改詩觸犯,公報私仇。沒奈何,也只得謝恩。朝房中才卸朝服,長班稟道:“丞相爺出朝?!睎|坡露堂一恭[47]。荊公肩輿中舉手道[48]:“午后老夫有一飯。”東坡領命?;叵绿幮迺?,打發湖州跟官人役,兼本衙管家,往舊任接取家眷黃州相會。
午牌過后[49],東坡素服角帶[50],寫下新任黃州團練副使腳色手本,乘馬來見丞相領飯。門吏通報,荊公分付請進到大堂拜見。荊公待以師生之禮,手下點茶,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圣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子瞻莫錯怪老夫否?”東坡道:“晚學生自知才力不及,豈敢怨老太師!”荊公笑道:“子瞻大才,豈有不及!只是到黃州為官,閑暇無事,還要讀書博學?!睎|坡目窮萬卷,才壓千人。今日[51],方可治。有荊溪進貢陽羨茶,圣上就賜與老夫。老夫問太醫院官如何烹服,太醫院官說須用瞿塘中峽水。瞿塘在蜀,老夫幾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甕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睎|坡領命,回相國寺。
次日辭朝出京,星夜奔黃州道上。黃州合府官員知東坡天下有名才子,又是翰林謫官,出郭遠迎。選良時吉日,公堂上任。過月之后,家眷方到。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52]。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53]。
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后[54],連日大風。一日風息,東坡兀坐書齋[55],忽想:“定惠院長老曾送我黃菊數種[56],栽于后園,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足猶未動,恰好陳季常相訪。東坡大喜,便拉陳慥同往后園看菊。到得菊花棚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5脰|坡目瞪口呆,半晌無語。陳慥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東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干枯爛,并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苤坏来死襄e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瘏s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标悜V笑道:“古人說得好: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
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span>
東坡道:“小弟初然被謫[57],只道荊公恨我摘其短處,公報私仇。誰知他到不錯,我到錯了。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吾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經一失長一智耳。”東坡命家人取酒,與陳季常就落花之下,席地而坐。正飲酒間,門上報道:“本府馬太爺拜訪,將到。”東坡分付:“辭了他罷?!笔侨眨瑑扇藢ψ瞄e談,至晚而散。
次日,東坡寫了名帖,答拜馬太守。馬公出堂迎接。彼時沒有迎賓館,就在后堂分賓而坐。茶罷,東坡因敘出去年相府錯題了菊花詩,得罪荊公之事。馬太守微笑道:“學生初到此間,也不知黃州菊花落瓣。親見一次,此時方信。可見老太師學問淵博,有包羅天地之抱負。學士大人一時忽略,陷于不知,何不到京中太師門下賠罪一番,必然回嗔作喜。”東坡道:“學生也要去,恨無其由?!碧氐溃骸皩碛幸皇路奖?sup class="calibre7">[58],只是不敢輕勞?!睎|坡問何事。太守道:“常規,冬至節必有賀表到京,例差地方官一員。學士大人若不嫌瑣屑,假進表為由,到京也好。”東坡道:“承堂尊大人用情[59],學生愿往?!碧氐溃骸斑@道表章,只得借重學士大筆?!睎|坡應允。
別了馬太守回衙,想起荊公囑付要取瞿塘中峽水的話來。初時心中不服,連這取水一節,置之度外。如今卻要替他出力做這件事,以贖妄言之罪。但此事不可輕托他人?,F今夫人有恙,思想家鄉。既承賢守公美意,不若告假親送家眷還鄉,取得瞿塘中峽水,庶為兩[60]。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滟滪堆當其口,乃三峽之門。所以總喚做瞿塘三峽。此三峽共長七百馀里,兩岸連山無闕,重巒疊嶂,隱天蔽日。風無南北,惟有上下。自黃州到眉州,總有四千馀里之程,夔州適當其半。東坡心下計較:“若送家眷直到眉州,往回將及萬里,把賀冬表又擔誤了。我如今有個道理,叫做公私兩盡。從陸路送家眷至夔州,卻令家眷自回。我在夔州換船下峽,取了中峽之水,轉回黃州,方往東京??刹皇枪絻杀M。”算計已定,對夫人說知,收拾行李,辭別了馬太守,衙門上懸一個告假的牌面。擇了吉日,準備車馬,喚集人夫,合家起程。一路無事,自不必說。
才過夷陵州[61],早是高唐縣[62]。
驛卒報好音,夔州在前面。
東坡到了夔州,與夫人分手。囑付得力管家,一路小心伏侍夫人回去。東坡討個江船,自夔州開發,順流而下。原來這滟滪堆[63],是江口一塊孤石,亭亭獨立,夏即浸沒,冬即露出。因水滿石沒之時,舟人取途不定,故又名猶豫堆。俗諺云:
猶豫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猶豫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東坡在重陽后起身,此時尚在秋后冬前。又其年是閏八月,遲了一個月的節氣,所以水勢還大。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東坡來時正怕遲慢,所以舍舟從陸?;貢r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東坡看見那峭壁千尋,沸波一線,想要做一篇《三峽賦》,結構不就。因連日鞍馬困倦,憑幾構思,不覺睡去,不曾分付得水手打水。及至醒來問時,已是下峽,過了中峽了。東坡分付:“我要取中峽之水,快與我撥轉船頭?!彼址A道:“老爺,三峽相連,水如瀑布,船如箭發。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數里,用力甚難?!睎|坡沉吟半晌,問:“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稟道:“上二峽懸崖峭壁,船不能停。到歸峽,山水之勢漸平,崖上不多路,就有市井街道?!?/p>
東坡叫泊了船,分付蒼頭:“你上崖去看有年長知事的居民,喚一個上來,不要聲張驚動了他?!鄙n頭領命。登崖不多時,帶一個老人上船,口稱居民叩頭。東坡以美言撫慰:“我是過往客官,與你居民沒有統屬,要問你一句話。那瞿塘三峽,那一峽的水好?”老者道:“三峽相連,并無阻隔。上峽流于中峽,中峽流于下峽,晝夜不斷。一般樣水,難分好歹?!睎|坡暗想道:“荊公膠柱鼓瑟[64]。三峽相連,一般樣水,何必定要中峽?”叫手下給官價與百姓買個干凈磁甕,自己立于船頭,看水手將下峽水滿滿的汲了一甕,用柔皮紙封固,親手僉押。
即刻開船,直至黃州,拜了馬太守。夜間草成賀冬表,送去府中。馬太守讀了表文,深贊蘇君大才。赍表官就僉了蘇軾名諱,擇了吉日,與東坡餞行。
東坡赍了表文,帶了一甕蜀水,星夜來到東京,仍投大相國寺內。天色還早,命手下抬了水甕,乘馬到相府來見荊公。荊公正當閑坐,聞門上通報:“黃州團練使蘇爺求見?!鼻G公笑道:“已經一載矣!”分付守門官:“緩著些出去,引他東書房相見。”守門官領命。荊公先到書房,見柱上所貼詩稿,經年塵埃迷目。親手于鵲尾瓶中取拂塵[65],將塵拂去,儼然如舊。荊公端坐于書房。卻說守門官延捱了[66]。勉強進府,到書房見了荊公下拜。荊公用手相扶道:“不在大堂相見,惟思遠路風霜,休得過禮。”命童兒看坐。東坡坐下,偷看詩稿,貼于對面。荊公用拂塵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見光陰迅速,去歲作此詩,又經一載矣!”東坡起身拜伏于地,荊公用手扶住道:“子瞻為何?”東坡道:“晚學生甘罪了[67]!”荊公道:“你見了黃州菊花落瓣么?”東坡道:“是?!鼻G公道:“目中未見此一種,也怪不得子瞻!”東坡道:“晚學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
茶罷,荊公問道:“老夫煩足下帶瞿塘中峽水,可有么?”東坡道:“見攜府外。”荊公命堂候官兩員[68],將水甕抬進書房。荊公親以衣袖拂拭,紙封打開。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汲水烹之[69]。先取白定碗一只[70],投陽羨茶一撮于內。候湯如蟹眼,急取起傾入,其茶色半晌方見。荊公問:“此水何處取來?”東坡道:“巫峽?!鼻G公道:“是中峽了。”東坡道:“正是?!鼻G公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述土人之言“三峽相連,一般樣水”,“晚學生誤聽了,實是取下峽之水!老太師何以辨之?”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怎么詩中敢亂道黃花落瓣?這瞿塘水性,出于《水經補注》[71]。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乃中脘變癥[72],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
荊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過于聰明,以致疏略如此。老夫今日偶然無事,幸子瞻光顧。一向相處,尚不知子瞻學問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睎|坡欣然答道:“晚學生請題。”荊公道:“且??!老夫若遽然考你[73],只說老夫恃了一日之長。子瞻到先考老夫一考,然后老夫請教?!睎|坡鞠躬道:“晚學生怎么敢?”荊公道:“子瞻既不肯考老夫,老夫卻不好僭妄[74]。也罷,叫徐倫把書房中書櫥盡數與我開了。左右二十四櫥,書皆積滿。但憑于左右櫥內上中下三層,取書一冊,不拘前后,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下句不來,就算老夫無學?!睎|坡暗想道:“這老甚迂闊,難道這些書都記在腹內?雖然如此,不好去考他?!贝饝溃骸斑@個晚學生不敢!”荊公道:“咳!道不得個‘恭敬不如從命’了!”東坡使乖,只揀塵灰多處,料久不看,也忘記了,任意抽書一本,未見簽題,揭開居中,隨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樂否?”
荊公接口道:“‘竊已啖之矣[75]?!墒牵俊睎|坡道:“正是?!鼻G公取過書來,問道:“這句書怎么講?”東坡不曾看得書上詳細,暗想:“唐人譏則天后,曾稱薛敖曹為如意君[76]?;蛘卟钊藛柡?,曾有此言。只是下文說‘竊已啖之矣’,文理卻接上面不來。”沉吟了一會,又想道:“不要惹這老頭兒。千虛不如一實?!贝饝溃骸巴韺W生不知?!鼻G公道:“這也不是什么秘書,如何就不曉得?這是一樁小故事。漢末靈帝時,長沙郡武岡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數丈。內有九尾狐貍二頭,日久年深,皆能變化。時?;髅缷D人,遇著男子往來,誘入穴中行[77],并無忌憚。酒后,露其本形。劉璽有恐怖之心,精力衰倦。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劉璽于腹內。大狐回穴,心記劉生,問道:‘如意君安樂否?’小狐答道:‘竊已啖之矣?!酄幾分?,滿山喊叫。樵人竊聽,遂得其詳,記于《漢末全書》[78]。子瞻想未涉獵?”東坡道:“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晚輩淺學可及!”
荊公微笑道:“這也算考過老夫了。老夫還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東坡道:”求老太師命題平易。”荊公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作難。久聞子瞻善于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瞻妙才。”命童兒取紙筆過來。荊公寫出一對道: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東坡雖是妙才,這對出得蹺蹊[79],一時尋對不出,羞顏可掬,面皮通紅了。荊公問道:“子瞻從湖州至黃州,可從蘇州、潤州經過么[80]?”東坡道:“此是便道?!鼻G公道:“蘇州金閶門外,至于虎丘,這一帶路,叫做山塘,約有七里之遙,其半路名為半塘。潤州古名鐵甕城,臨于大江,有金山,銀山,玉山,這叫做三山。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游覽?”東坡答應道:“是?!鼻G公道:“老夫再將蘇潤二州,各出一對,求子瞻對之。蘇州對云:‘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瘽欀輰υ疲骸F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東坡思想多時,不能成對,只得謝罪[81],終惜其才。明日奏過神宗天子,復了他翰林學士之職。
后人評這篇話道:以東坡天才,尚然三被荊公所屈。何況才不如東坡者!因作詩戒世云:
項托曾為孔子師[82],荊公反把子瞻嗤。
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期。
[1] “海鱉”句:《莊子·秋水》中寫井蛙跳上躍下,向海鱉自鳴得意,但它從未見過東海的浩大,反被海鱉所訕笑。
[2] “大鵬”句:《莊子·逍遙游》載:大鵬鳥展翅飛騰,擊水三千,扶搖直上九萬里。
[3] 竄身:藏身。這里指放逐。南巢:在今安徽巢縣南。成湯伐桀,將桀放逐于此。
[4] 太白:旗幟名。武王滅紂,把紂的頭顱懸于太白旗上示眾。
[5] 惡業:佛教稱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壞事、壞話及壞心等。這里指罪孽、罪惡。
[6] “晉時石崇”句:據《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與王愷斗福,“愷以飴沃釜,崇以蠟代薪。愷作紫絲布障四十里,崇作錦布障五十里以敵之。崇涂屋以椒,愷用赤石脂”。石崇太尉,石崇(249—300),字季倫,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任荊州刺史時,以劫掠客商而致富。與貴戚王愷、羊琇等爭為侈靡。據《晉書》本傳,他官拜太仆,話本編者誤記為太尉。王愷,字君夫,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人。司馬昭妻弟。官至后軍將軍。
[7] 以酒沃釜:用酒洗鍋。據上引《晉書》,王愷是用飴沃釜。飴,飴糖。
[8] 錦布障:出行時用來遮蔽風塵或視線的錦制帷幕。
[9] 供(ɡònɡ)帳:陳設供宴會用的帷帳、用具、飲食等物。這里指帷幕、簾子。
[10] 火浣布:異域出產的一種布,如沾有污垢,投入火中浣洗,潔白如霜雪。也就是今日的石棉布。
[11] 趙王倫:即司馬倫(?—301),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初封為瑯邪郡王,后改封于趙。其黨羽孫秀求石崇愛妾綠珠不遂,就挑唆他將石崇殺害,綠珠也墜樓自殺。
[12] 小經紀:指做小買賣、小生意的人。
[13] 則:只是。
[14] 懵懂:昏昧,糊涂。
[15] 話文:即話本。說書藝人所講故事的文字材料。
[16]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17] 顏子: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鬃拥膶W生。
[18] 翰林學士:官名。宋代屬翰林學士院,掌制誥詔令的撰述。
[19] 曹子建: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三國曹魏時詩人。他才思敏捷,相傳能七步成詩。
[20] 《毛詩》:即今本《詩經》。相傳為漢初學者毛亨和毛萇所傳,故稱。
[21] “鳴鳩在?!倍洌撼鲎浴对娊洝げ茱L·鸤鳩》。“鳴鳩”為“鸤鳩”之誤。鸤鳩,即布谷鳥。
[22] 左遷:降職,貶官。刺史:原為郡州一級的地方長官。宋代改郡為府或州,對知府知州仍可以稱刺史或太守。
[23] 大相國寺:在北宋東京開封府(今屬河南)。宋時寺內有市,四方商旅云集,為商業繁華區。
[24] 腳色:猶今日的履歷(包括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經歷等)。手本:即下屬見上司或門生見座師所用的名帖。
[25] 太師:古三公中最尊崇者,后代多作為重臣的加銜,以表示恩寵,并無實權。這里是對宰相的尊稱。
[26] 交床:一種有靠背能折疊釣椅子。
[27] 弱冠:指二十歲左右。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28] 纏(zōnɡ)大帽:用粗毛或牛馬鬃編織成的帽子,系奴仆所戴。
[29] 直:即道袍。古人家居時所穿的長袍。
[30] (shài)手:甩手,揮手。洋洋:自得的樣子。
[31] 掌家:即管家,對別人奴仆的客氣稱呼。
[32] 長班:即長隨,官吏雇用的仆役。
[33] 單帖:也稱單紅帖、單紅刺。舊時官場上所用不折疊的名帖。
[34] 體面:這里是面子、身份的意思。下文“不像晚輩體面”,則作禮貌解。
[35] 太醫院:古代掌管醫療的官署。
[36] 文幾:供讀書作文用的幾案。
[37] 端硯:廣東德慶縣端溪所產的石硯,向為人所重。
[38] 江淹才盡:南朝齊江淹,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竭,詩文無佳句,時人說他才盡。
[39] 赍(jī):把東西送給別人。
[40] 下處:住所。一般指客居在外暫時歇宿的地方。
[41] 門簿:即留名簿。
[42] 湖州府:宋代屬兩浙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湖州路為府,今屬浙江。
[43] 輕薄:輕佻淺薄。
[44] 官里:猶言官家,指皇帝。
[45] 黃州:今湖北黃岡。宋代屬淮南路安慶府。見《宋史·地理志四》。明初才由元黃州路改為府,屬湖廣行省。下文說“黃州府”,誤。
[46] 團練副使:宋代的散官,無職掌,常用來安置貶謫官員。
[47] 露堂:室外,露天。
[48] 肩輿:小轎。
[49] 午牌:指正午。古代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十二時辰,每一個時辰為兩個小時,如子時是夜晚十一時至凌晨一時,馀此類推。官府按時辰掛出報時牌。午牌,指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50] 素服角帶:宋代士大夫日常交際時穿的便裝。角帶,用犀角裝飾的腰帶,為低級官吏或普通人所服用。
[51] 陽羨:今江蘇宜興。產茶,以貢品“陽羨龍團”最著名。
[52] 陳季常:陳慥,字季常,號方山子。四川眉山(今四川青神)人。蘇軾的摯友,蘇集有《方山子傳》。
[53] 秋毫無涉:絲毫不涉及。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喻細微纖小,這里作絲毫解。
[54] 重九:即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55] 兀坐:獨自端坐。
[56] 定慧院:寺院名。蘇軾貶謫黃州,曾居于此院之東。
[57] 初然:起初,當初。
[58] 將來:眼下,馬上。
[59] 堂尊:下屬官吏對主官的尊稱。
[60] 夔州:宋代為路名。明洪武四年(1371)改為府,治所在奉節縣,今屬重慶。
[61] 夷陵州:宋代為峽州,屬荊湖北路。明初改為夷陵州,治所在夷陵縣,今湖北宜昌。
[62] 高唐縣:此應指戰國時楚國的高陽臺,在云夢澤中。相傳楚襄王在高唐夢見巫山神女。見宋玉《高唐賦序》。
[63] 滟滪堆:又稱“猶豫堆”,瞿塘峽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
[64] 膠柱鼓瑟:鼓瑟時粘住弦柱,就不能調節音的高低。比喻拘泥固執,不知通變。
[65] 拂塵:撣拭塵土和驅除蚊蠅的用具。
[66] 赧(nǎn)然:羞慚臉紅,難為情的樣子。
[67] 甘罪:服罪,認錯。
[68] 堂候官:供高級官員役使的小吏。
[69] 銀銚(diào):銀制的吊子,形似深底鍋,有雙環,可用它煮開水熬東西。
[70] 白定碗:宋代定州瓷窯(在今河北曲陽)燒制的茶碗。白定,是定窯瓷器的上品。其胎土細膩,胎質輕薄而有光,釉色純白,上有淚痕,故稱白定。
[71] 《水經補注》:據《元史·藝文志》著錄,金蔡珪撰《水經補亡》三卷,佚。楊慎《升庵著作》有《水經補注》,其《水經》別行,有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盛夔刊本(《水經注引得序》)。不詳是否指楊本《水經補注》。
[72] 中脘:中醫指胃的內腔。認為調順中脘,才能平和胃氣。
[73] 遽然:突然。
[74] 僭妄:越分而狂妄。這里從何滿子說,作非禮占先解。
[75] 竊:私自,私下。
[76] 薛敖曹:本名馮小寶(?-694),京兆鄠縣(今陜西戶縣)人。為武則天所寵幸,因非出身士族,乃改姓薛,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同族,更名薛懷義。官至右衛大將軍,封鄂國公。后失寵,遂遭擊殺。見《舊唐書》本傳。明代早期艷情小說《如意君傳》,即寫武則天與薛敖曹的淫蕩故事。
[77] 日就月將(jiānɡ):即日積月累。猶日復一日。指時間長,日子久。語出《詩經·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p>
[78] 《漢末全書》:不詳。所引故事可能出于話本編者的杜撰。
[79] 蹺蹊:離奇,古怪。
[80] 潤州:今江蘇鎮江。
[81] 腌臜(ā zā):這里是窩囊、委曲的意思。也寫作“醃”。
[82] 項托:即項橐。相傳他七歲時,問難孔子,孔子理屈,拜他為師。見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高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