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言·警世通言(中華經典小說注釋系列)
- (明)馮夢龍
- 7190字
- 2021-03-03 17:23:32
第二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頸[1],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欲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這首《西江月》詞,是個勸世之言。要人割斷迷情,逍遙自在。且如父子天性,兄弟手足,這是一本連枝,割不斷的。儒、釋、道三教雖殊,總抹不得“孝弟”二字[2]。至于生子生孫,就是下一輩事,十分周全不得了[3]。常言道得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若論到夫婦,雖說是紅線纏腰[4],赤繩系足[5],到底是剜肉粘膚,可離可合。常言又說得好:
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
近世人情惡薄,父子兄弟到也平常,兒孫雖是疼痛,總比不得夫婦之情。他溺的是閨中之愛,聽的是枕上之言。多少人被婦人迷惑,做出不孝不弟的事來。這斷不是高明之輩。如今說這莊生鼓盆的故事,不是唆人夫妻不睦,只要人辨出賢愚,參破真假。從第一著[6],道念滋生,自有受用。昔人看田夫插秧,詠詩四句,大有見解。詩曰: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為稻[7],退步原來是向前[8]。
話說周末時,有一高賢,姓莊,名周,字子休,宋國蒙邑人也,曾仕周為漆園吏[9]。師事一個大圣人,是道教之祖,姓李,名耳,字伯陽。伯陽生而白發,人都呼為老子。莊生常晝寢,夢為蝴蝶,栩栩然于園林花草之間,其意甚適。醒來時,尚覺臂膊如兩翅飛動,心甚異之。以后不時有此夢。莊生一日在老子座間講《易》之暇,將此夢訴之于師。卻是個大圣人,曉得三生來歷[10],向莊生指出夙世因由[11],那莊生原是混沌初分時一個白蝴蝶[12]。天一生水,二生木,木榮花茂。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奪日月之秀,得了氣候,長生不死,翅如車輪。后游于瑤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鸞啄死。其神不散,托生于世,做了莊周。因他根器不凡[13],道心堅固,師事老子,學清凈無為之教。今日被老子點破了前生,如夢初醒。自覺兩腋風生,有栩栩然蝴蝶之意。把世情榮枯得喪,看做行云流水,一絲不掛。老子知他心下大悟,把《道德》五千字的秘決[14],傾囊而[15],遂能分身隱形,出神變化。從此棄了漆園吏的前程,辭別老子,周游訪道。
他雖宗清凈之教,原不絕夫婦之倫,一連娶過三遍妻房。第一妻,得疾殀亡;第二妻,有過被出[16]。如今說的是第三妻,姓田,乃田齊族中之女[17]。莊生游于齊國,田宗重其人品,以女妻之。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膚若冰雪,綽約似神仙。莊生不是好色之徒,卻也十分相敬,真個如魚似水。楚威王聞莊生之賢,遣使持黃金百鎰,文錦千端[18],安車駟馬[19],聘為上相[20]。莊生嘆道:“犧牛身被文繡[21],口食芻菽[22],見耕牛力作辛苦,自夸其榮。及其迎入太廟[23],刀俎在前,欲為耕牛而不可得也。”遂卻之不受,挈妻歸宋,隱于曹州之南華山。
一日,莊生出游山下,見荒冢累累,嘆道:“老少俱無辨,賢愚同所歸。人歸冢中,冢中豈能復為人乎?”嗟咨了一回。再行幾步,忽見一新墳,封土未干。一年少婦人,渾身縞素[24]坐于此冢之傍,手運齊紈素扇,向冢連扇不已。莊生怪而問之:“娘子,冢中所葬何人?為何舉扇扇土?必有其故。”那婦人并不起身,運扇如故,口中鶯啼燕語,說出幾句不通道理的話來。正是:
聽時笑破千人口,說出加添一段羞。
[25]:“多謝官人!”雙手將素白紈扇,遞與莊生。莊生行起道法,舉手照冢頂連扇數扇,水氣都盡,其土頓干。婦人笑容可掬,謝道:“有勞官人用力[26]。”將纖手向鬢傍拔下一股銀釵,連那紈扇送莊生,權為相謝。莊生卻其銀釵,受其紈扇。婦人欣然而去。
莊子心下不平,回到家中,坐于草堂,看了紈扇,口中嘆出四句:
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相聚幾時休?
早知死后無情義,索把生前恩愛勾。
田氏在背后,聞得莊生嗟嘆之語,上前相問。那莊生是個有道之士,夫妻之間亦稱為先生。田氏道:“先生有何事感嘆?此扇從何而得?”莊生將婦人扇冢,要土干改嫁之言述了一遍。“此扇即扇土之物。因我助力,以此相贈。”田氏聽罷,忽發忿然之色,向空中把那婦人“千不賢,萬不賢”罵了一頓。對莊生道:“如此薄情之婦,世間少有!”
莊生又道出四句:
生前個個說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墳。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田氏聞言大怒。自古道:“怨廢親,怒廢禮。”那田氏怒中之言,不顧體面[27],向莊生面上一啐,說道:“人類雖同,賢愚不等。你何得[28]。你卻也不怕罪過!”莊生道:“莫要彈空說嘴[29]。假如不幸,我莊周死后,你這般如花似玉的年紀,難道捱得過三年五載?”田氏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那見好人家婦女吃兩家茶[30],睡兩家床?若不幸輪到我身上,這樣沒廉恥的事,莫說三年五載,就是一世也成不得,夢兒里也還有三分的志氣!”莊生道:“難說!難說!”田氏口出詈語道[31]:“有志婦人勝如男子。似你這般沒仁沒義的,死了一個,又討一個,出了一個,又納一個。只道別人也是一般見識。我們婦道家一鞍一馬[32],到是站得腳頭定的。怎么肯把話與他人說,惹后世恥笑!你如今又不死,直恁枉殺了人[33]!”就莊生手中奪過紈扇,扯得粉碎。莊生道:“不必發怒,只愿得如此爭氣甚好!”自此無話。
過了幾日,莊生忽然得病,日加沉重。田氏在床頭,哭哭啼啼。莊生道:“我病勢如此,永別只在早晚。可惜前日紈扇扯碎了,留得在此,好把與你扇墳!”田氏道:“先生休要多心!妾讀書知禮,從一而終,誓無二志。先生若不見信,妾愿死于先生之前,以明心跡。”莊生道:“足見娘子高志,我莊某死亦瞑目。”說罷,氣就絕了。田氏撫尸大哭。少不得央及東鄰西舍,制備衣衾棺槨殯殮[34]。田氏穿了一身素縞,真個朝朝憂悶,夜夜悲啼,每想著莊生生前恩愛,如癡如醉,寢食俱廢。山前山后莊戶,也有曉得莊生是個逃名的隱士,來吊孝的,到底不比城市熱鬧。
[35]。自稱楚國王孫,向年曾與莊子休先生有約,欲拜在門下,今日特來相訪。見莊生已死,口稱:“可惜!”慌忙脫下色衣,叫蒼頭于行囊內取出素服穿了,向靈前四拜,道:“莊先生,弟子無緣,不得面會侍教。愿為先生執百日之喪,以盡私淑之情[36]。”說罷,又拜了四拜,灑淚而起。便請田氏相見。田氏初次推辭。王孫道:“古禮,通家朋友,妻妾都不相避。何況小子與莊先生有師弟之約!”田氏只得步出孝堂,與楚王孫相見,敘了寒溫。田氏一見楚王孫人才標致,就動了憐愛之心,只恨無由廝近[37]。楚王孫道:“先生雖死,弟子難忘思慕。欲借尊居,暫住百日。一來守先師之喪,二者先師留下有什么著述,小子告借一觀,以領遺訓。”田氏道:“通家之誼,久住何妨。”當下治飯相款。飯罷,田氏將莊子所著《南華真經》及老子《道德》五千言[38],和盤托出,獻與王孫。王孫殷勤感謝。草堂中間占了靈位,楚王孫在左邊廂安頓。田氏每日假以哭靈為由,就左邊廂,與王孫攀話。日漸情熟,眉來眼去,情不能已。楚王孫只有五分,那田氏到有十分。所喜者深山隱僻,就做差了些事,沒人傳說。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又捱了幾日,約莫有半月了。那婆娘心猿意馬[39],按捺不住。悄地喚老蒼頭進房,賞以美酒,將好言撫慰。從容問:“你家主人曾婚配否?”老蒼頭道:“未曾婚配。”婆娘又問道:“你家主人要揀什么樣人物才肯婚配?”老蒼頭帶醉道:“我家王孫曾有言,若得像娘子一般豐韻的,他就心滿意足。”婆娘道:“果有此話?莫非你說謊?”老蒼頭道:“老漢一把年紀,怎么說謊?”婆娘道:“我央你老人家為媒說合,若不棄嫌,奴家情愿服事你主人。”老蒼頭道:“我家主人也曾與老漢說來,道:一段好姻緣,只礙師弟二字,恐惹人議論。”婆娘道:“你主人與先夫原是生前空約,沒有北面聽教的事,算不得師弟。又且山僻荒居,鄰舍罕有,誰人議論!你老人家是必委曲成就,教你吃杯喜酒。”老蒼頭應允。臨去時,婆娘又喚轉來囑付道:“若是說得允時,不論早晚,便來房中回復奴家一聲。奴家在此專等。”
老蒼頭去后,婆娘懸懸而望。孝堂邊張了數十遍,恨不能一條細繩縛了那俏后生俊腳,扯將入來,摟做一處。將及黃昏,那婆娘等得個不耐煩,黑暗里走入孝堂,聽左邊廂聲息。忽然靈座上作響,婆娘嚇了一跳,只道亡靈出現。急急走轉內室,取燈火來照,原來是老蒼頭吃醉了,直挺挺的臥于靈座桌上。婆娘又不敢嗔責他,又不敢聲喚他,只得回房,捱更捱點,又過了一夜。
次日,見老蒼頭行來步去,并不來回復那話兒。婆娘心下發癢,再喚他進房,問其前事。老蒼頭道:“不成!不成!”婆娘道:“為何不成?莫非不曾將昨夜這些話剖豁明白[40]?”老蒼頭道:“老漢都說了,我家王孫也說得有理。他道:‘娘子容貌,自不必言。未拜師徒,亦可不論。但有三件事未妥,不好回復得娘子。’”婆娘道:“那三件事?”老蒼頭道:“我家王孫道:‘堂中見擺著個兇器[41],我卻與娘子行吉禮,心中何忍,且不雅相。二來莊先生與娘子是恩愛夫妻,況且他是個有道德的名賢,我的才學萬分不及,恐被娘子輕薄[42]。三來我家行李尚在后邊未到,空手來此,聘禮筵席之費,一無所措。為此三件,所以不成。’”婆娘道:“這三件都不必慮。兇器不是生根的,屋后[43],這是一件了。第二件,我先夫那里就是個有道德的名賢?當初不能正家,致有出妻之事,人稱其薄德。楚威王慕其虛名,以厚禮聘他為相。他自知才力不勝,逃走在此。前月獨行山下,遇一寡婦,將扇扇墳,待墳土干燥,方才嫁人。拙夫就與他調戲,奪他紈扇,替他扇土,將那把紈扇帶回,是我扯碎了。臨死時幾日,還為他淘了一場氣[44],又什么恩愛!你家主人青年好學,進不可量。況他乃是王孫之貴,奴家亦是田宗之女,門第相當。今日到此,姻緣天合。第三件,聘禮筵席之費,奴家做主,誰人要得聘禮?筵席也是小事。奴家更積得私房白金二十兩[45],贈與你主人,做一套新衣服。你再去道達,若成就時,今夜是合婚吉日,便要成親。”老蒼頭收了二十兩銀子,回復楚王孫。楚王孫只得順從。老蒼頭回復了婆娘。那婆娘當時歡天喜地,把孝服除下,重勾粉面,再點朱唇,穿了一套新鮮色衣。叫蒼頭顧喚近山莊客[46],扛抬莊生尸柩,停于后面破屋之內。打掃草堂,準備做合婚筵席。有詩為證。
俊俏孤孀別樣嬌,王孫有意更相挑。
一鞍一馬誰人語?今夜思將快婿招。
是夜,那婆娘收拾香房[47],草堂內擺得燈燭輝煌。楚王孫簪纓袍服[48],田氏錦襖繡裙,雙雙立于花燭之下。一對男女,如玉琢金裝,美不可說。交拜已畢,千恩萬愛的,攜手入于洞房。吃了合巹杯[49],正欲上床解衣就寢。忽然楚王孫眉頭雙皺,寸步難移,登時倒于地下,雙手磨胸,只叫心疼難忍。田氏心愛王孫,顧不得新婚廉恥,近前抱住,替他撫摩,問其所以。王孫痛極不語,口吐涎沫,奄奄欲絕。老蒼頭慌做一堆。田氏道:“王孫平日曾有此癥候否?”老蒼頭代言:“此癥平日常有。或一二年發一次,無藥可治。只有一物,用之立效。”田氏急問:“所用何物?”老蒼頭道:“太醫傳一奇方,必得生人腦髓熱酒吞之,其痛立止。平日此病舉發,老殿下奏過楚王,撥一名死囚來,縛而殺之,取其腦髓。今山中如何可得?其命合休矣!”田氏道:“生人腦髓,必不可致。第不知死人的可用得么?”老蒼頭道:“太醫說,凡死未滿四十九日者,其腦尚未干枯,亦可取用。”田氏道:“吾夫死方二十馀日,何不斫棺而取之?”老蒼頭道:“只怕娘子不肯。”田氏道:“我與王孫成其夫婦,婦人以身事夫,自身尚且不惜,何有于將朽之骨乎?”
即命老蒼頭伏侍王孫,自己尋了砍柴板斧,右手提斧,左手攜燈,往后邊破屋中。將燈檠放于棺蓋之上[50],覷定棺頭,雙手舉斧,用力劈去。婦人家氣力單微,如何劈得棺開?有個緣故,那莊周是達生之人[51],不肯厚斂。桐棺三寸,一斧就劈去了一塊木頭。再一斧去,棺蓋便裂開了。只見莊生從棺內嘆口氣,推開棺蓋,挺身坐起。田氏雖然心狠,終是女流,嚇得腿軟筋麻,心頭亂跳,斧頭不覺墜地。莊生叫:“娘子扶起我來。”那婆娘不得已,只得扶莊生出棺。莊生攜燈,婆娘隨后同進房來。婆娘心知房中有楚王孫主仆二人,捏兩把汗,行一步,反退兩步。比及到房中看時,鋪設依然燦爛,那主仆二人,闃然不見[52]。婆娘心下雖然暗暗驚疑,卻也放下了膽,巧言抵飾[53]。向莊生道:“奴家自你死后,日夕思念。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復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54],卻撇在破屋之內,難道也是吉兆?”婆娘無言可答。
莊生又見杯盤羅列,也不問其故,教暖酒來飲。莊生放開大量,滿飲數觥。那婆娘不達時務,指望煨熱老公[55],重做夫妻。緊挨著酒壺,撒嬌撒癡,甜言美語,要哄莊生上床同寢。莊生飲得酒大醉,索紙筆寫出四句:
從前了卻冤家債,你愛之時我不愛。
若重與你做夫妻,怕你巨斧劈開天靈蓋。
那婆娘看了這四句詩,羞慚滿面,頓口無言。莊生又寫出四句:
夫妻百夜有何恩?見了新人忘舊人。
甫得蓋棺遭斧劈[56],如何等待扇干墳!
莊生又道:“我則教你看兩個人。”莊生用手將外面一指,婆娘回頭而看,只見楚王孫和老蒼頭踱將進來,婆娘吃了一驚。轉身不見了莊生,再回頭時,連楚王孫主仆都不見了。那里有什么楚王孫、老蒼頭,此皆莊生分身隱形之法也。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覺無顏。解腰間繡帶,懸梁自縊。嗚呼哀哉!這到是真死了。莊生見田氏已死,解將下來。就將劈破棺木盛放了他。把瓦盆為樂器,鼓之成韻,倚棺而作歌。歌曰:
大塊無心兮[57],生我與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終兮[58],有合有離。人之無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伊生兮揀擇去取,伊死兮還返空虛。伊吊我兮,贈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詞。斧聲起兮我復活,歌聲發兮伊可知!噫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誰!
莊生歌罷,又吟詩四句:
你死我必埋,我死你必嫁。
我若真個死,一場大笑話!
莊生大笑一聲,將瓦盆打碎。取火從草堂放起,屋宇俱焚,連棺木化為灰燼。只有《道德經》、《南華經》不毀,山中有人檢取,傳流至今。莊生遨游四方,終身不娶。或云遇老子于函谷關,相隨而去,已得大道成仙矣。詩云:
殺妻吳起太無知[59],荀令傷神亦可嗤[60]。
請看莊生鼓盆事,逍遙無礙是吾師。
[1] 金枷:與下句“玉鎖”,都是比喻制約拘束自身的物質享受。
[2] 孝弟:即孝悌,指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3] 周全:照顧,成全。
[4] 紅線纏腰:唐代宰相張嘉貞欲招郭元振為婿,令五個女兒各持一根紅絲線,使線頭露于帷幔外,由郭任意牽定一根,他終于選中了第三個女兒成婚。事見五代后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上。
[5] 赤繩系足:據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載:相傳月下老人有許多紅繩,如把它系在男女雙方的腳上,即使是仇家或相隔遙遠,也會結成婚姻。
[6] 六根清凈:佛教認為修行者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沾染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排除物欲,叫六根清凈。
[7] 稻:諧音“道”。
[8] “退步”句:插秧時一步步向后退著插,實際上是不斷向前。
[9] 漆園:古地名,在今安徽蒙城。
[10]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也作“三世”。
[11] 夙世:即宿世,謂過去之世,前生。
[12] 混沌:傳說中宇宙未形成時模糊一團的景象。
[13] 根器:泛指稟賦,氣質。
[14] 《道德》:即《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老聃所作的《老子》,它是先秦道家的代表著作。舊題西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合稱《道德經》。被后世道教奉為主要的經典。
[15] 嘿嘿:同“默默”。
[16] 出:遺棄,棄逐。封建禮教規定,凡妻子有“七出”(即無子、淫佚、不侍奉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之一,丈夫可借口將她休棄。
[17] 田齊:春秋時齊國原為姜姓,后來田氏奪取政權,故戰國時之齊國稱田齊。
[18] 文錦千端:文錦,繡有花紋色彩斑斕的絲織品。端,古代布帛長度單位名,一端為二丈。
[19] 安車:可以坐乘的車子。供年老的高級官員或貴婦人乘用。
[20] 上相:天子舉行大典時,主持禮儀的官員。
[21] 犧牛:古代供祭祀用的純色牛。
[22] 芻菽(chú shū):草和豆。
[23] 太廟:帝王的祖廟。
[24] 縞素:白色衣服,指喪服。
[25] 萬福:古代婦女相見行禮,雙手在胸前合拜,口稱“萬福”。后也用以稱婦女所行的敬禮。
[26] 官人:對男子的尊稱。
[27] 體面:這里是禮貌的意思。
[28] 歉人:品行欠缺的人,壞人。
[29] 彈空說嘴:憑空說大話。
[30] 吃兩家茶:指接受兩家的聘禮。古代聘婦以茶為禮,叫做下茶,故女子受聘叫受茶。
[31] 詈(lì)語:責罵人的話。
[32] 一鞍一馬:比喻一夫一妻。
[33] 直恁:竟然如此。
[34] 棺槨(ɡuǒ):棺,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表示死者身份和地位。《荀子·禮論》云:“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載(再)重。”
[35] 蒼頭:秦漢時士卒用蒼黑色帕子裹頭,后乃成為奴仆的頭巾,故后代稱奴仆為蒼頭。
[36] 私淑:這里指“私淑弟子”,即未曾當面受業而因敬仰其學問私下尊對方為師的學生。
[37] 廝近:互相接近、靠近。
[38] 《南華真經》:即《莊子》。唐玄宗崇尚道教,追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也被尊為《南華真經》。
[39]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不專,安靜不下來,象猿跳馬跑一樣控制不住。
[40] 剖豁:剖析,解說。
[41] 見:同“現”。兇器:這里指棺材。
[42] 輕薄:輕視鄙薄。
[43] 莊客:長工,雇農。
[44] 淘氣:慪氣。指讓人鬧別扭,生悶氣。
[45] 白金:即銀子。
[46] 顧喚:雇用,招呼,邀請。顧,這里同“雇”。
[47] 香房:年輕女子的內室。這里指結婚用的新房。
[48] 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定在髻上。這里指戴冠。
[49] 合巹杯:古代婚禮的一種儀式,飲交杯酒。合巹,將瓠剖成兩個瓢,新婚夫婦各執一個,斟酒對飲。
[50] 燈檠(qínɡ):燈臺,燈架。
[51] 達生:把人生一切事都看得豁達淡薄。這是莊子的一種處世態度。
[52] 闃(qù)然:寂靜無聲的樣子。
[53] 抵飾:抵賴掩飾。
[54] 正寢:居屋的正室。
[55] 煨熱:溫存,親昵,把對方的情感重新由冷變熱。
[56] 甫:方才,剛剛。
[57] 大塊:指大地,大自然。
[58] 大限:生命的極限,指人的死期。
[59] 殺妻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吳起,初事魯君。齊人攻魯,魯君想任命他為將,因為他的妻子是齊人,疑而不決。吳起為了追求功名,便殺掉妻子,終于得到魯君的信任,被任命為大將。事見《史記》本傳。
[60] 荀令傷神:三國魏荀粲娶驃騎將軍曹洪的女兒為妻。夫妻情愛甚篤,妻死,他傷感不已,不久也離開人世。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荀粲父名彧,官尚書令,人稱荀令君,簡稱荀令。話本作者將兩人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