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導讀 DAO DU

《聊齋志異》速讀

大凡說狐寫鬼的志怪小說容易流于民俗,一向難登大雅之堂,然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不落窠臼,標新立異,成為與《紅樓夢》并駕齊驅(qū)的古代經(jīng)典著作。著名學者馬瑞芳甚至贊道:“聊齋與紅樓,一文一白,一短一長,千古流傳,萬世流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花費將近40年時間完成的一部文學巨著。據(jù)說,“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該書全名意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這部歷史奇書共分12卷,收錄短篇文言小說491篇,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收錄的內(nèi)容亦極其豐富。作者蒲松齡在繼承魏晉志怪和唐宋傳奇的傳統(tǒng)基礎(chǔ)上,多方集錄各地關(guān)于鬼狐妖仙的逸聞,將史傳文學、白話小說及戲曲文學等藝術(shù)技巧納入其中,以幾經(jīng)錘煉的優(yōu)美文字、奇特詭譎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花妖、狐怪與鬼神形象。

他將狐鬼、花妖、神仙、異怪作為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和手段,賦予他們種種人類的情感與性格,使其“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通過那些故事,蒲松齡或贊頌美好愛情,或諷刺當前時事,或抨擊科舉制度……將自己對社會的不滿與理想、對生活的寓意和哲理灌注其中,既使本書起到“針砭時弊,勸善懲惡,移風易俗,抒寫孤憤”的作用,也從多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人文、宗教、風俗、愛情、科舉等方方面面,使其成為17世紀中國社會面貌的一個真實縮影。

《聊齋志異》取得的藝術(shù)成就非常之高。幾百年來,這本書經(jīng)過幾百次印刷再版,現(xiàn)在已是我國一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不朽作品。《聊齋志異》對后世文風的影響也非常之大。它面世之后,袁枚的《子不語》、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作品競相跟風模仿,只是以上作品因為缺乏進步的思想與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始終無法與其并行。接下來便是受其影響最深的《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位作者吳敬梓和曹雪芹借鑒《聊齋志異》,以書喻世,對當時的科舉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其他白話小說如李汝珍的《鏡花緣》、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等,在揭露社會現(xiàn)實等問題上也都或多或少受到此書的影響。

這部將我國古代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最后一座高峰的優(yōu)秀作品,也是世界文庫中的東方瑰寶。在海外,自該書第一部木刻版“青柯亭”本于1766年在浙江睦州問世后,各種批點、詮釋、評點、圖詠、拾遺本相繼出版。迄今為止,《聊齋志異》已被譯成日、朝、越、英、法、德、俄、意、馬來、印尼等20多種語言、數(shù)十種版本廣泛流傳,在世界各地擁有數(shù)以億計的大批讀者。某些學者更將其納入世界杰作之林,稱之為“短篇之王”。

蒲松齡曾在該書的《自序》中說:“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由此可以明顯看出,《聊齋志異》是其抒發(fā)內(nèi)心憤懣、寄托生活理想的一部心血之作。作者把現(xiàn)實的問題融進非現(xiàn)實的故事中,以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方式,對現(xiàn)實社會作出深刻的反映和批判。全書491篇故事按其主要內(nèi)容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即反映婚姻愛情、科舉應(yīng)試與封建吏治三大類。

第一類重在反映婚姻、愛情問題。這類作品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也最能體現(xiàn)《聊齋志異》的特點。全書491篇作品中,除去寓言、笑話等,真正稱得上小說的約有200篇,而與愛情相關(guān)的篇章又占了一半以上。這些篇章大多是正面描寫和歌頌理想的愛情,比如鼓勵戀愛自由的《葛巾》、《嬰寧》;表現(xiàn)男女和夫妻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香玉》;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王桂庵》、《阿寶》、《瑞云》等;反映封建勢力的阻撓以及青年男女奮力反抗的《連城》、《細侯》、《鴉頭》、《宦娘》等。蒲松齡通過這些故事,塑造了許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絳雪、聶小倩、白秋練、青鳳、黃英、嬌娜、蓮香等,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

第二類重在反映科舉問題。蒲松齡在科舉考場上奮斗了一輩子,對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他一方面懷著極大的同情描寫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又對熱衷功名、精神空虛的知識分子進行了嘲諷。在作品中,作者揭開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這類作品有《葉生》、《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

第三類重在反映封建吏治問題。清朝時期,封建社會到了晚期已是千瘡百孔,吏治的腐敗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作者懷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憤懣情緒,通過《聊齋志異》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政治的黑暗,狠狠鞭撻了貪官污吏與惡霸豪紳,筆鋒直指封建吏治。這類作品有《夢狼》、《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

除了以上三類作品,《聊齋志異》里還有許多闡釋倫理道德、具有深刻寓意的精彩篇章。比如《畫皮》通過揭露惡鬼披著美麗的畫皮化身為美女害人,來說明人心叵測,不要被表象所蒙蔽,這樣才能頭腦清醒地去認識事物。《嶗山道士》則借助王生學道的故事,諷刺好逸惡勞、投機取巧之人,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shù)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在這本文學巨著里,蒲松齡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為讀者構(gòu)筑起一個人、鬼、狐、花、妖的復雜世界,借神狐鬼怪直抒胸臆,把現(xiàn)實中的矛盾轉(zhuǎn)移到幻想領(lǐng)域里。而后他再巧妙地運用大量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虛構(gòu)情節(jié),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在書中解決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當讀者們閱讀時,不能只看其中奇異有趣的鬼怪故事,而應(yīng)該預(yù)先了解作者的寫作緣由、人生際遇與當時復雜的社會背景,深刻地去體會他寄寓在作品里的愛與恨、傷痛與喜悅、失落與憤懣、痛斥與發(fā)泄等等。

由于原著中存在語言生澀、細節(jié)煩瑣等閱讀障礙,為了普及古典文學,此次特意推出適合大眾閱讀的《一本書讀懂經(jīng)典白話聊齋》。本書選取了原著里面的70余個經(jīng)典篇章,將其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并配有幾十幅精美插圖。希望讀者能從中再次體悟到這部古代短篇小說集的魅力,更希望它能為讀者帶來閱讀經(jīng)典的樂趣。

作者蒲松齡

《聊齋志異》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完全由作者蒲松齡一手締造,只是這本文學巨著的耀眼光環(huán)與作者本人一生的困頓境遇實在相差太大。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今淄博市淄川區(qū)蒲家莊人。他因辟有一室取名聊齋,專門搜集撰寫鬼怪狐仙小說,遂也自稱聊齋先生、異史氏。蒲松齡于1640年出生于某個商人家庭,據(jù)說那時他父親蒲檠做了個奇怪的夢:有個身披袈裟、瘦骨嶙峋的和尚袒胸露乳、步履蹣跚地走進房間里,胸前貼著一塊膏藥隱約可見。蒲檠愕然驚醒,此時孩子正巧出生,胸前一塊黑痣宛如和尚的那塊膏藥。所以蒲松齡在經(jīng)歷一生的困頓波折后,曾自我解嘲說:“之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多劫,窮困潦倒,就因為自己是苦行僧轉(zhuǎn)世。”

蒲檠那時棄儒經(jīng)商多年,家境已入小康,蒲松齡幼年與三個兄弟均由父親教讀,自小他便表現(xiàn)得聰慧出眾才華過人。由于受父親的影響,他一生熱衷科舉,19歲時參加秀才考試,接連考取了縣、府、道三個第一。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學大家施閏章,施閏章并沒有因為蒲松齡把文章寫得既像小品又像小說而棄之一旁,反倒大加贊賞地批語道:“首藝空中聞異香,下筆如有神,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又掉臂游行之樂。”主考官的賞識與鼓勵令蒲松齡非常振奮,他滿懷希望地向著科舉仕途奮進,但在接下來的四年考試中居然次次名落孫山,科舉之路越走越黯淡。

蒲松齡25歲時,與三個兄弟分家另過,家中大半資財都歸了兄弟們,他與妻兒只分得了幾畝薄田和幾間茅屋。此后幾年,這位才華橫溢卻仕途無望的蒲家才子只能給別人當私塾老師,依靠一年賺取不到10兩銀子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家用,可想而知他一家的日子是多么艱辛貧困。

為了養(yǎng)家糊口,蒲松齡在31歲時應(yīng)揚州寶應(yīng)知縣孫蕙的邀請充當協(xié)辦文案的幕僚,這一年的幕僚生涯,讓他對官場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一年之后,他一邊繼續(xù)擔任私塾老師,一邊研習八股文以備應(yīng)試。后來經(jīng)過大約10次左右的鄉(xiāng)試,亦未能考取舉人。科舉受挫難遂青云之志,蒲松齡便開始設(shè)帳授徒。當時有名的縉紳畢際有家資豐厚、府宅頗多,還擁有一座藏書豐富的萬卷樓。他在畢家設(shè)館30年,一邊為畢家教授8個兒子,一邊在這里繼續(xù)讀書、應(yīng)試與創(chuàng)作。

只是蒲松齡的仕途一直黯淡無光,此后又經(jīng)過數(shù)年應(yīng)試均未及第,直到71歲時才被選為一個毫不起眼的“歲貢生”,而此時離他去世只有短短5年的時間了。這位文學大家雖然才華滿腹卻一生郁郁不得志,即便創(chuàng)作出如此巨著仍然不得不為一家溫飽而四處奔波。

蒲松齡在幾十年的貧困生活中撰寫了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散文將近500篇、詩歌1200余首、詞將近100闋、俚曲13種、戲劇3種、雜著5種、零散佚文近50篇等,另外還編撰有《日用俗字》、《農(nóng)桑經(jīng)》、《藥祟書》等多種科普資料,但最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作品還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算是他“一生精力所聚”之書。

《聊齋志異》是這樣著成的

這部書稿從蒲松齡青年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了若干年,直到進入畢家以后,良好的環(huán)境、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才使他在40歲左右完成了初稿,其后又經(jīng)過多次反復刪減方才正式定稿。待高珩與唐夢賚作序、王士禎評點之后,蒲松齡無力出資印行,只能靠民間手抄流傳。他去世50年以后,《聊齋志異》第一部木刻版本終于在浙江問世。書稿甫一露面,立即風靡坊間,博得了社會各階層讀者的喜愛,人們公認“小說家談狐說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

名人這樣評價《聊齋志異》

著名學者馬瑞芳贊道:“聊齋與紅樓,一文一白,一短一長,千古流傳,萬世流芳。”

郭沫若曾對其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清代陳廷璣更贊它是“空前絕后之作”。

魯迅曾經(jīng)說過,《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指用傳奇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志怪式的題材或內(nèi)容。魯迅對這種文言小說大加贊賞,并把它列入“擬晉唐小說”,正確指出了它的淵源。

上架時間:2024-11-28 17:54:2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quán),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蚌埠市| 咸宁市| 资兴市| 科尔| 伊春市| 鹤壁市| 庄浪县| 马公市| 丹东市| 清远市| 丰原市| 哈巴河县| 大庆市| 于都县| 盐山县| 柏乡县| 黔南| 天柱县| 新野县| 泗洪县| 吕梁市| 德令哈市| 绥滨县| 宁晋县| 泸州市| 新邵县| 南靖县| 中阳县| 苍山县| 乌苏市| 平舆县| 本溪| 建昌县| 渝中区| 沈阳市| 荆门市| 外汇| 凤凰县| 嘉义市|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