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說的比唱的好聽,口吐蓮花討歡心
- 貼心話
- 安琪
- 9912字
- 2019-07-08 15:41:27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就像喜歡聽好聽的歌曲一樣。在現代交際中,是否能說、是否會說,已經成為影響一個人人生成敗得失的關鍵因素。如果你言之得體,口吐蓮花,會使聽者如沐春風,身心愉悅,那么對方自然而然會對你產生好感,甚至青睞有加,良好的關系便會由此開始建立。
“聲”入人心,“聲”好才吸引人
說話的內容、思想、感情是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如果沒有聲音來輸送各種信息,就不會有后續的交流,更談不上好壞的效果。因此,說話的聲音是非常關鍵的。
說話的聲音主要是指聲音形成的變化,其中包括語速的快和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音的高低輕重、音節的長短停頓等。說話時,可以通過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巧妙地調節、控制和安排,來表達、豐富其講話的內容。
說話時的聲音一定要有變化,語音有高有低,語調有抑有揚,不要始終一個調,使人聽之乏味。語速應該有快有慢,停頓要力爭恰到好處,或長或短,這樣才能使聽者感到舒服,精神愉快。意大利一個非常有名的歌唱家登臺獻藝,他沒有唱歌,只是利用自己聲音的標準變化,有節奏地從一數到一百,便引來了臺下觀眾一陣高過一陣的掌聲,甚至還有人很動情地流下了眼淚。
這充分說明了僅僅依靠好的聲音,就足以“聲”入人心,撼動靈魂。好的聲音變化不但具有悅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表意、傳情。
聲音的變化不是天生就具備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嚴格訓練,并多次練習而掌握控制的。因此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聲音變化,讓你的聲音“聲”入人心,就要注重聲音變化訓練。
聲音訓練主要包括發音訓練、正音訓練。發音訓練包括發聲訓練、呼吸訓練、嗓音訓練、共鳴訓練。
發聲訓練就是良好發聲能力的訓練,首先是鍛煉肺活量。辦法有兩個:一是深呼吸運動,吸足氣后閉氣到不能再堅持為止,然后再慢慢呼出氣,每天如此重復練習;二是在面前點燃一根蠟燭,看看距離多遠才能把蠟燭吹滅,如果能在1米以外的距離將蠟燭吹滅就可以了。
肺活量過關了,接著可以進行聲音響度的訓練。可以效仿歌唱演員練嗓子的方法進行訓練,每天早晨練一段時間,或者在海邊、樹林里、山腳等處高聲呼喊。
呼吸訓練主要是通過正確的呼吸方法進行訓練。具體方法是:吸氣時用口和鼻吸,小腹向丹田處收縮,同時,上腹、胸和腰部要擴張,胸腔與腹腔之間的隔膜要收緊,這樣吸氣充足,發聲“動力”也就充足,發出的聲音就響亮。
嗓音訓練主要是使發聲自然,首先要保證吸氣和呼氣的方法正確,然后要把音量和停頓處理好。正確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氣,放松身體,由最低音向最高音連續發出“啊”或“咿”的聲音,然后做高低音交替變化的鍛煉。
共鳴訓練主要是空腔共鳴、胸腔共鳴以及鼻腔共鳴的訓練。要做到三個字:“抗”“通”“掛”。“抗”就是氣息雙向運動,產生對抗,這是產生良好共鳴的基礎。“通”就是氣流能十分通暢地向上、向前活動,使發音自然而舒展。“掛”就是要使聲音有一種被吸住的澀感,好像“掛”在前硬腭上。
在進行共鳴訓練時,要注意氣息下沉、兩肋擴張、喉部和胸部放松,聲音從小腹出來垂直向上,經口部、咽部向前,透出口外,要保證聲音通暢,運行自如。
正音訓練包括繞口令訓練和普通話訓練。繞口令訓練對糾正發音、鍛煉舌肌十分有益。平時不妨多加以練習。
繞口令訓練,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短句到長句、由慢到快的順序來進行。在訓練的時候,要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快速流暢、一氣呵成。
普通話訓練,首先,要求準確掌握21個聲母和32個韻母的讀音,準確讀出陰陽上去四個聲調;其次,要掌握普通話和所講方言的對應規律;再次,要掌握輕聲和兒化的基本知識;最后,要加強日常訓練和運用。比如,平時要多聽廣播,多進行模仿練習。
一個動聽的聲音總是能輕易地“鉆”入人的內心,敲開人的心扉。你還猶豫什么,還不趕快讓自己的聲音美妙動聽起來。
話里含情,真情之語打動人
世人都有感恩之心。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利用人的感恩之心,動之以情,會讓自己的話容易被對方接受。
在林肯還是一名律師的時候,一次,一位滿臉滄桑的老太太找到他,并向他講述了自己被欺負的事情。原來,這位老太太是獨立戰爭中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月依靠政府發放的撫恤金維持生活。不久前,她去領取烈士撫恤金時,一個工作人員要求她先支付一筆手續費,然后才能把撫恤金給她。
可手續費很高,幾乎相當于撫恤金的一半了。由于老太太拿不出高額手續費,工作人員拒絕給予撫恤金。老太太知道這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人微言輕,沒有人理她,她就來找林肯,希望討還公道。
由于當時那個工作人員只是口頭勒索老太太,因此沒有留下證據。盡管如此,林肯了解情況后,毅然決定擔任老太太的律師,力圖幫助老太太討回公道。
法庭如期開庭,法庭上,被告正如林肯所料,矢口否認有過此事。由于沒有證據,所以形勢對林肯很是不利。
輪到林肯發言了,只見他神情鎮定,不慌不忙。他首先講起獨立戰爭前美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之后又講起美國人民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在講到愛國人士是如何忍饑挨餓在冰天雪地里堅持戰斗時,林肯先是眼圈發紅,隨后幾度哽咽。聽眾被深深感染了,也都熱淚盈眶,有的人還低聲啜泣起來。
講到最后,林肯動情地說道:“如今,所有的事實都已經成為陳跡。1776年的英雄們,早已長眠于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又可憐的家人,還生活在我們身邊。現在這些人中就有一位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對!就是站在我們眼前的這位可憐的老太太,需要我們為她申訴,需要我們為她討還公道!她也曾年輕過,也曾美麗過,也曾擁有幸福而快樂的家庭,但后來她失去了這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不得不向依靠革命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自由生活的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請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林肯的發言結束了,但他的話深深震撼了所有的聽眾。聽眾席里沸騰起來,有的人哭出了聲音,有的人想撲過去痛打被告,還有的人當場拿出錢往老太太的口袋里塞。最后,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官當庭宣判老太太勝訴。
林肯抓住人們感恩的心理,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引發了人們對烈士偉大付出的感恩和對烈士遺孀的同情之心,成功打動聽眾,使輿論完全傾向老婦人,最終贏得了這場不占優勢的訴訟。試想一下,如果林肯沒能動之以情,讓大眾情不自已,那么事情的結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便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亦可受到真情之語的“感染”,而做出感人之舉。
美國大蕭條時期,一個女孩好不容易在一家高級珠寶店找到一份營業員的工作。圣誕節的前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不合時宜地光顧了這家金碧輝煌的珠寶店,他盯著柜臺里那些閃閃發光的首飾不發一言。
女孩要去接電話,轉身的時候,不小心把柜臺上一個小碟子碰翻了。小碟子里6枚精美的金戒指掉落到地上。女孩急忙去撿,可她只找到其中的5枚,第六枚她怎么也找不到。這時,她看見那個流浪漢向門口走去,頓時醒悟過來。
當那個男人的手正準備推開店門時,女孩出聲了:“對不起,先生!”男人的手停了下來,然后慢慢轉過身,倆人對視了足足有一分鐘。
“先生,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現在找工作很難,我不想丟了這份工作,它對我很重要。”女孩話語哽咽。
男人盯著她的眼神有了變化,很快一絲柔和的微笑浮上他滄桑的面頰。“你說得不錯,孩子!我可以為你祝福。”男人終于開口。說完他走上前,把手遞給女孩。女孩也伸出手,兩只手握在一起。
片刻,男人禮貌地告別,女孩目送著他離去,然后轉身走向柜臺,把手里握著的第六枚戒指放回碟子里。
尊重、諒解、同情、感恩使蒼白的話語變得生動、有光彩,并且深入人心,從而觸碰到人靈魂的最深處,喚起最真摯的情感。此時它就會變得無往而不利。
正如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能靠什么去打動人心?有人說以邏輯嚴密的雄辯使人折服,有人說以慷慨激昂的宣告動人心扉。這些都不足以打動人心,我認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去說服人,始終起作用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真情實感。”
用好了幽默,氣氛就和諧
直白僵硬的語言通常會使聽者感到索然無味,甚至不舒服,而且還往往讓氣氛陷于尷尬、停頓狀態。如果此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幽默的語言,不但可以避免尷尬情形,通常還能令聽者高興。
劉墉是乾隆時期的一位大臣,以富有才華著稱。一天,乾隆閑來無事,想難為一下聰明的劉墉。他問劉墉:“愛卿,你說京城共有多少人?”
毫無防備的劉墉一時間有些慌亂,隨后很快鎮定下來,回答道:“只有倆人。”
乾隆覺得有些奇怪,又問:“此話何意?”
劉墉不慌不忙地回答:“人再多,也不外乎男女,豈不是只有倆人。”
乾隆見沒有難住劉墉,不甘心,就又問:“好,那么你再說說今年京城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去世啊?”
劉墉依舊不慌不忙,回答道:“只有一人出生,卻有十二人去世。”
乾隆問:“此話當何講啊?”
劉墉回答:“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個屬相,豈不是出世一人。
今年去世的人則十二屬相的人都有,豈不是去世十二人。”乾隆聽后哈哈大笑,暗暗佩服劉墉的才識和機智。
劉墉以機智幽默的回答化解了難題,不但避免了讓自己尷尬,還使得乾隆龍心大悅,可謂一箭雙雕。
自嘲也是幽默的一種重要方式,恰當的自嘲能起到活躍氣氛、拉近距離的作用。
抗戰勝利后,張大千準備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臨行前,一眾好友舉行餞行宴,并特邀梅蘭芳先生作陪。宴會剛開始,大家請張大千坐上首,張大千卻說:“梅先生是君子,坐首座,我是小人,末座作陪。”
大家一時間有些驚愕,梅蘭芳先生也愣在那里。只見張大千笑呵呵地說:“不是有句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嘛,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畫畫是動手,所以理應請梅先生坐首座。”眾人一聽,頓時明白過來,哈哈大笑起來。這番幽默的話既表現了張大千豁達的胸懷,又制造了熱鬧和諧的宴會氣氛。
有些時候,適當的自嘲不但可以讓事情峰回路轉,還會起到強化事情效果的作用。
凌峰是較早進入大陸影視界的臺灣藝人,被稱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擺渡者。1990年,他被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當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當時,凌峰這個名字并不被絕大多數大陸觀眾所熟識,但他一番幽默的開場白讓大陸觀眾一下子記住了他。
凌峰是這樣開場的:“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鐘獎’和‘最佳男歌星’稱呼,但我以長得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炭黑’。”現場觀眾被凌峰妙趣橫生的開場白逗得哈哈大笑,對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久,在“金話筒之夜”文藝晚會上,凌峰被邀請發言,只見他滿臉笑容地對觀眾說:“很高興又見到了你們,很不幸你們又見到了我。”
凌峰的這些幽默自黑話語活躍了現場氣氛,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凌峰的名字也逐漸傳遍大江南北,為世人所熟知。
李雪健是知名的老戲骨,演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角色,其精湛的演技征服了一代代觀眾。1991年11月,他因主演《焦裕祿》而同時獲得了“金鐘獎”和“百花獎”兩項大獎。
在頒獎大會上,人們都想聽聽這名老戲骨對這次飾演角色的看法。李雪健沒有像別的演員獲獎時那樣說一些感謝的套話,只是誠摯地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大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幽默的話語里,飽含著李雪健對飾演人物的無比欽佩和對自己幸運的調侃,可謂意蘊豐富。這句話剛出口,全場立刻掌聲雷動。多年以后,人們還清楚記得這句話。
幽默讓話語更有穿透力,直擊心底,撼動人心。因此,運用好幽默,無異于掌握了一把言語利器,從而有助于人際關系的開展。
幽默也要講究得體,不合時宜或失了分寸的幽默,不但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傷害感情,破壞關系。下面是幽默得體的標準:
內容要健康,格調要高雅
低級甚至粗俗的語言雖然有時候能博得一笑,但很快就會變得乏味;而那些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幽默不但會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而且還能使幽默者的形象更“輝煌”。
出發點要友善
幽默的出發點應該是與人為善,是善意的。如果以開玩笑為借口對他人進行冷嘲熱諷,就失去了幽默的本意,違背了幽默的初衷。
因人而異
幽默是要看對象的,對有的人可以開玩笑,而對有的人就不宜開玩笑。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要依場合而改變
同因人而異一樣,幽默也是應該根據不同的場合而要適時改變的,不能不分場合胡亂運用幽默,否則極有可能犯了忌諱。
這樣贊美,對方會更受用
所有人都喜歡被贊美,都渴望被贊美,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也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概莫能外。一個企業家說:“人都是活在掌聲中的,當下屬被上司肯定、受到獎賞時,他就會更加賣力地工作。”大文豪蕭伯納曾說過:“每次有人吹捧我,我都頭痛,因為他們捧得不夠。”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過:“當我們想要改變別人時,為什么不用贊美來代替責備呢?”可見,贊美有多重要,又多么招人喜歡。
贊美一定要真誠。真誠的贊美是最動聽的音樂,人人都喜歡,它相當于一把無堅不摧的武器,所到之處,無往而不利。
史考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薪超過百萬的管理人員,他受聘于一家鋼鐵公司,是這家鋼鐵公司的經理。一次,一個記者問他:“你的老板為什么愿意一年付你超過100萬的薪金,你到底有些什么特殊的本事?”
史考伯的回答出乎記者的意料:“我沒什么特殊的本事,對鋼鐵也懂得不多,可是我能將員工鼓舞起來。我鼓舞員工最好的方法是真誠的贊賞和鼓勵。”
實際上,好的贊美不但要真誠,而且還要因人而異、適宜得體、翔實具體,這樣才會讓人不覺有奉承之嫌,倍加受用。
小美和小莉是一對好姐妹,一次,倆人去逛街,不知不覺中來到一家服裝店。小美試穿了一件真絲低領T恤。她在試衣鏡前轉來轉去,并征求小莉的意見。小莉覺得一般,就說:“我看還行吧,不過,領口是不是有些太低了?”
小美看了看胸口,說道:“挺好的,不算低。”說完又美滋滋地在試衣鏡前轉來轉去。
小莉不樂意起來:“既然那么看好,又何必問我意見呢?”
一旁的導購小姐走了過來,笑容可掬地對小美說:“這件衣服的領子是精心設計的,只有那些脖子修長的女孩才能穿出效果來。你的脖子白皙修長,恰到好處地穿出感覺來了,真的很漂亮。”
導購小姐的一番贊美讓本就很興奮的小美更加興奮起來,一副心花怒放的樣子。她原本就以自己白皙的脖子為美,現在聽導購小姐這么一說,自然高興。
導購小姐轉過身對身后滿臉不開心的小莉說:“這位美女身材勻稱,雙腿修長挺直,可以試試我們店里新進的時尚直筒牛仔褲,穿上肯定精神。一般人是穿不出效果的。”小莉心情本不愉快,但聽了這番話,又看了自己修長的腿,也立馬變得高興起來。
后來小美和小莉都成了這家服裝店的忠實主顧,這與那位導購小姐得體的贊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老年人喜歡提及他們過去的輝煌往事,因此贊美老年人時要多提及他們引以為豪的過去;對于生意人,要多贊美他們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知識分子,可稱贊他們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對創業者,可稱贊他們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等等。
贊美愈翔實具體愈好,這樣可以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所贊美的長處或者成績愈看重。與此同時,也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親切,進而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贊美還要合乎時宜。如果有朋友不停地給你看她和男朋友的影集,那你應該贊美她男朋友的帥氣和英俊;如果有一個媽媽不停地向你嘮叨她的孩子,那么你應該時不時地贊美她的孩子有多聰明,有多懂事;如果一個男人跟你反復說他認識多少明星、多少名人,那么你應該贊美他的人脈有多寬廣。
相信這些合乎時宜的贊美之詞定會讓他們很受用,也一定會讓他們很開心,而你也自然會得到他們的友誼。當然,贊美也是要有底線的,不能違背做人的原則,無節操地去贊美。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毫無根據地隨便贊美人,否則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還會使事情變糟。比如,一個孩子外表呆滯,如果你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孩子看上去很機靈、很可愛!”那多半會惹怒那位母親,因為這樣的贊美對她來說不是贊美,而是一種諷刺。你應該說:“你的孩子看上去很健康!”這樣那位母親才會高興。
“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因此,要想“滿足”對方對贊美的需求,就不要吝嗇,將你真誠、得體、合乎時宜的贊美大聲說出來吧!
給期待外的贊美,對方更愿意改變
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夸獎他事實上并不擁有的美德,是對他人不足的一種鼓勵和暗示。”如果你想矯正他人的一項缺點或者不足,不妨反過來贊美他這方面。
一個年輕人在城西開了一家藥店。城西原有一家藥店,店主帕克·巴洛有著豐富的配藥經驗,而且聲望還很好。他對那個年輕的新店主人充滿了怨恨,認為年輕人在和他爭搶生意。他開始誹謗年輕人,說年輕人根本不懂配藥,而且還賣假藥。
年輕人知道后,很是生氣,他準備以誹謗罪將帕克告上法庭。正式起訴前,年輕人去咨詢一名律師。律師勸告他說:“事情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最好不要鬧得滿城風雨,這對你、對他都沒有好處。能否用別的辦法,比如可以向對方表達你的善意,感化對方?”
年輕人決定按照那個律師建議的方法試一試。一天,一位顧客又向這個年輕人述說帕克對年輕人的攻擊時,年輕人鄭重地說:“請別這樣說,我相信這一定是個誤會。帕克是城里最好的配藥師之一,他經驗非常豐富,也非常愿意在任何時候給病人配藥。一直以來,我都以帕克為榜樣,希望能像他一樣做個成功的配藥師,為人們服務。我們這個地區正在發展階段,有足夠的空間可供我們兩家做生意,帕克也肯定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會故意攻擊我的,這一點我非常堅信。”
當這些話傳到帕克的耳中后,他感到非常羞愧,他覺得承受不起年輕人由衷的贊美。于是他急急忙忙地去見年輕人,真誠地向年輕人表達了歉意,并向對方介紹了自己開店的一些經驗,最后還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勸告。
年輕人的贊美是出乎帕克意料的,正是因為這樣,才給帕克以巨大的心靈震撼,讓其審視自己的內心,最終幡然悔悟,做出誠心誠意的悔改。
延伸開來思考,如果想要矯正一個人的缺點或不足,那不妨反過來先贊美對方的其他優點,這樣又如何呢?看下面這個例子:
肯特太太想聘用一位女傭,她設法打聽到這個女傭的前任雇主,之后她打電話給對方,問對方這個女傭的情況。女傭的前任雇主告訴肯特太太這個女傭有優點也有缺點,而且缺點要比優點多。
了解清楚后,肯特太太找來那個女傭,對她說:“我打電話給你的前任雇主,他告訴我,你為人憨厚老實,而且還能燒得一手好菜,不足的地方就是不善于整理房間,總是把屋子弄得臟兮兮的。我想可能是事出有因吧,也有可能他對你抱有什么成見,所以我相信你一定會把房間收拾好的,你說是吧?”
女傭被正式雇傭到肯特太太家,正如人所料,她除了每天為主人燒一手好菜外,還把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干干凈凈。肯特太太滿意極了。
這個事例再一次證明給人期待外的贊美,會讓對方樂于迎合你的期待,而主動矯正自身缺點。這就是贊美的巨大魔力。事實上,無論是誰,只要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某一優點,他一定盡己所能地去維護這份美譽。
這樣告別,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我國有句俗話說:“扎筐編簍,全在收口。”意在強調收尾工作十分重要。現代作家馮驥才說過這樣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構思的習慣是,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我認為這比開頭重要得多。一件藝術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十分適當。最后一句臺詞,最后一筆油彩,尾聲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敗之處往往都在這里。”
這段話精辟地概括出收尾工作對整件工作的重要性,說話也一樣,不管前面說得如何好,如何動聽,但如果尾沒有收好,那么,這些動聽的話就失去了意義,也必然會影響到整個說話效果。
晚飯后,楊光來到住同一樓區的朋友家串門,倆人你一句,我一句,交談甚歡。時間飛快流逝,楊光看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擔心影響朋友一家休息,急忙打住話頭,告辭離去。
剛跨出大門,朋友便“砰”的一聲將門關上。頓時,楊光心里很不爽,剛才還縈繞在腦海中暢談甚歡的興致也被這“砰”的關門聲打散得無影無蹤,他甚至猜測是不是朋友一家對他的拜訪有很大的意見。不管怎么說,從此,楊光再也沒有來這個朋友家串門。
客觀地說,可能楊光的朋友對楊光的拜訪并沒有什么意見,但是其告別時的行為確實給人留下了這種印象,楊光有這樣的猜測是正常的。由此可見,告別時的言行對之前的整個活動將起著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
看看下面這個告別,是不是讓人特別受用!
一名記者慕名拜訪了一位科學家。科學家很風趣,也很健談,倆人進行了非常愉快的談話,期間氣氛非常融洽。當這名記者起身禮貌告辭時,科學家也即刻站了起來,誠懇地對記者說:“謝謝你的來訪,與你的一番交談,使我受益匪淺,你的意見對我以后的工作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真是太感謝你了!真心希望你下次再來做客!”
這番告別之語讓這名記者如沐春風,心里非常感動,他緊緊握住這位科學家的手不愿撒開。
雖然這名記者沒有和這位科學家再見面,但是科學家的那番話一直留在他的腦海。時隔多年,他還記得這番讓他感動的話,他想他這輩子恐怕都不會忘記這番話的。
恰到好處的告別語能給人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甚至會產生繞梁三日的神奇功效,使人渴望下一次的會面交談。
有哪些告別之語能給人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有繞梁三日的神奇功效呢?通常是這些:
良好的祝愿,如“祝您成功,期待佳音”;真誠的贊美,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感謝的話,如“感謝你的教誨,此生必定銘記”;期盼的話,如,“今天真是有幸認識了您,希望我們友誼之樹常青”;邀請的話,如“今天的會談讓我倍感榮幸,真誠地邀請您再次光臨!期盼您的到來”;等等。
這些充滿感情的告別之語會深深打動來訪者的心靈,使他們倍感親切,從而愿意與你常來常往,可能真會出現文中所說的“友誼之樹常青”的美好場景。
方法找對了,謙虛才能更到位
幾千年前,詩人屈原就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諸事有不足,所以做人要謙虛。
不言而喻,謙虛是一種美德。在工作和生活中,謙虛的人總是能贏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相反,那些自高自大、看重自己、輕視別人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將自己置于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
謙虛是一門藝術,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將謙虛說到位的。有很多人受到領導、親朋的夸獎后,也想謙虛一下,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謙虛,或者不知道如何恰到好處地謙虛。話說不到點子上,最后多半以幾句空洞的套話結束。語言貧乏,給人以一種矯揉造作或走形式之感。
那么,在受到夸獎時,如何謙虛才能恰到好處,才能更到位,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呢?不妨借鑒下面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輕成績法
夸獎都是有緣由的,或是做對了某事,或是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或是開辟了一個新局面,或是幫助了別人,總之是有一定原因的,絕不是空穴來風。當由于某方面的成就獲得了認可和夸獎,作為當事人,不妨采取自輕成績的方法,淡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牛頓因創建“牛頓”力學聞名世界,當有人稱他為偉人時,他認真地說:“千萬不要這樣說,我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但是我認為自己好像是一個孩子,在海濱玩耍的時候,偶爾拾了幾只光亮的貝殼,對于真正的知識海洋,我還沒有發現呢!”
牛頓將知識看作大海,把自己取得的成就看成是一個孩子在海邊偶然拾得的幾枚光亮的貝殼,比喻形象,言語輕松,極好地淡化了自己的成就,給人以真心誠意謙虛之感。
征求批評法
面對贊美的時候,如果能從本身所取得的成績出發,認識到不足,向眾人誠心誠意征求批評,會更能表現出當事人的謙虛態度。當然,征求批評時,一定要誠心誠意,否則會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
相對肯定法
有些時候,在面對肯定的時候,如果一味地說自己不行,甚至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反而會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正應了那句“過度的謙虛就是傲慢”的俗語。
一個在表演領域取得一些成績的青年演員,面對眾人的夸獎時,只說了一句:“這不算啥,有什么呀。”言外之意是“我還沒怎么努力呢!”這就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
面對眾人的夸獎,魯迅是這樣說的:“哪有什么天才,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說閑話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罷了。”
魯迅先生先是否認自己是天才,隨后肯定自己珍惜時間這一優點,這樣相對肯定的說法給人一種更真實的感覺,同時也讓人感知魯迅先生為人做事的謙虛態度。
妙用文字法
有些時候,直言謙虛,會給人一種不真實、虛假的感覺,特別這種謙虛發生在兩個人之間,更顯得虛假、空洞。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巧妙利用文字,讓謙虛具體化,就會讓謙虛顯得真實、形象,有觸感。
一次,郭沫若和茅盾兩位文學大家相聚。倆人談論起文學巨匠魯迅來。郭沫若說:“魯迅先生愿做一頭為人民服務的‘牛’,我愿做這頭‘牛’的尾巴。”聽郭沫若這么說,茅盾也說道:“那我愿意做這頭‘牛’尾巴上的毛!”
倆人圍繞魯迅的比喻,巧妙設喻,一個愿做為人民服務的“牛”的尾巴,另一個愿做為人民服務的“牛”尾巴上的毛,比喻形象、有質感,謙虛口氣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印象深刻。
實際上,謙虛的方法遠不止上述幾種,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時機,不同的交往對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虛心而誠懇,方法適宜,相信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