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0到1學創業
- 郭曉宏 段秀紅 陳浩
- 1129字
- 2019-07-10 11:26:21
團隊職責一定要事前規定清楚
當前,“創業”可謂是一個熱門詞匯,很多人,包括不少在職者也都對創業躍躍欲試。然而,創業除了是機會,也可能是風險,因為我們需要為創業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以及資金。一旦創業失敗,那么合伙人之間又該如何彼此面對?
在現實中,我們曾見過不少人“激情創業”,即幾個人一時興起,就草率地組合為“創業團隊”,待到真要在創業的征途上邁開步伐時,卻發現彼此在工作上難以協調,久而久之,團隊中的合伙人之間漸生抱怨,矛盾也突顯,使得創業草草謝幕。
基于此,創業團隊一定要提前規定好彼此的職責,使得創業活動中的配合變得有章可依。
比如,在合伙創業初期,創業者就應與合伙人明確彼此之間的職責,使合作伙伴能夠清晰地知道彼此的職責。職責范圍不能模糊,制定一個書面責任分析書十分必要,由于整個團隊需要長期合作,因此定義責任就顯得很重要,從而避免日后出現糾紛時,彼此推脫責任,甚至反目成仇。
在現實中,我們發現不少創業團隊在合作中出現糾紛,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不夠明確與詳細,導致彼此推脫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創業合伙人遇到了難以決斷的利益關系,往往會使矛盾無法解決。
另外,創業團隊還要明確在合作過程中的投入比例與利潤分配。在合伙創業中,大家掙取的利潤在分配時,是否要與創業初期投入的資金成正比,這些事情均要以書面形式詳細地予以說明。如果在經營的過程中,創業者或者合伙人再次投入資金,利潤分配同樣需要做出調整,并且根據合作過程中投入資金的比例,來分配彼此的利潤。
我曾經認識一個朋友,他在創業時找了兩個合伙人。在創業初期,他們三個人籠統地規定賺取后的利潤要予以“平分”,可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位合伙人幾乎未參與過共同的創業活動,另外兩個人自然覺得這種分配利潤的方式不公平,便也開始消極怠工,最后導致創業活動的失敗。這其中的原因,便與三個人未能清晰地規定彼此的職責有關。
再者,創業團隊還要規定合作方的退出機制。
俗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大家在創業時能夠合伙,那么在日后也可能會有合伙人退出。無論如何,大家在一起合作的時候曾經全身心地奮斗過,便問心無愧,不能強求合伙人“不能退出”。為此,關于合伙人退出,以及何時退出,退出的具體原因,退出時所產生的損失由誰來承擔等問題,都要在組建創業團隊前就予以協調和規定清楚,以便簽訂合作協議后,避免合伙人之間由于沒有規定退出職責而反目成仇。可以說,恰當的退出機制是合伙創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后,創業團隊在規定清楚彼此職責的基礎上,要建立起足夠的商業信任。既然合伙創業,就要彼此信任對方,信任是合作的基礎,如果不信任對方,甚至彼此防范對方,這種彼此不信任感會根本無法進行合作,最終只能分道揚鑣。這也是創業者需要注意和規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