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篇名解〗

馬蒔曰《靈樞》營衛生會篇言宗氣積于上焦,營氣出于中焦,衛氣出于下焦。蓋積陽為天,積陰為地,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亦有陰陽二氣,陽氣者,衛氣也,由下焦之氣陰中有陽者,從中焦之氣以升于上焦,而生此陽氣,故謂衛氣出于下焦,又謂濁者為衛是也。目張則氣上行于頭,出于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而晝行于手足六陽經,夜行于手足六陰經,如本篇所謂陽氣者一日而主外等語是也。惟其不隨宗氣同行于經隧之中,而自行于各經皮膚分肉之間,故又謂之衛行脈外者是也。陰氣者,營氣也。由中焦之氣,陽中有陰者,隨上焦之氣以降于下焦,而生此陰氣,故謂之營氣出于中焦,又謂清者為營是也。但陰氣精專,而必隨宗氣以同行于經隧之中,始于手太陰肺經太淵穴,而行于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胞絡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而又始于手太陰肺經,故營衛生會篇謂之太陰主內,又謂之營行脈中者是也。即本篇有營氣不從之營氣是也。惟此篇營氣之營字,正與《靈樞》營氣之營字同,其余《素問》營字,俱書榮字,蓋古營榮互書,大義當以營字為是。蓋陰氣在內,如將軍之守營,陽氣在外,如士卒之衛外。本篇有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痹論有云: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此神圣論營衛二氣至精之義也。然二氣均為人之所重,而本篇所重,在人衛氣,但人之衛氣,本于天之陽氣,惟人得此陽氣以有生,故曰生氣通天。惟圣人全此陽氣,而苛疾不起,常人則反是焉。《靈樞》禁服篇云: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者。信哉。本篇凡言陽氣者七,諄諄示人以當全此陽氣也。要之,陽氣一全,則營氣自從矣。大義當以《靈樞》營衛生會篇、衛氣行篇參看為的。

高士宗曰生氣通天者,人身陰陽五行之氣,生生不已,上通于天也。氣為陽,主生。故帝論陽氣內藏,則承上衛外,可以上通于天。伯謂陽主外,陰主內。陽外,而復秘密;陰內,而能起亟,則精固于內,氣立于外,可以上通于天,長有天命,故名《生氣通天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阳东县| 嘉鱼县| 遂平县| 兰坪| 盱眙县| 成都市| 西乌| 姜堰市| 渑池县| 应城市| 永善县| 普定县| 福海县| 庆城县| 普兰县| 陆川县| 仙桃市| 鸡西市| 武夷山市| 胶州市| 富阳市| 丰宁| 洞口县| 长岭县| 民权县| 进贤县| 北川| 凤冈县| 逊克县| 乌审旗| 抚远县| 普格县| 安平县| 麦盖提县| 普陀区| 梁河县| 安陆市| 辽宁省| 临沧市|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