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相信,有夢就有希望
書名: 你的努力,終將成就幸運的自己作者名: 張天怡本章字數: 11413字更新時間: 2019-07-05 17:21:14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夢想。在你真正找到自己的夢想的時候,當你在為你的夢想而努力奮斗的時候,你是幸福的,你是自豪的,你是快樂的。
夢想是現實與理想碰撞出的火花。人世間的一切奇跡都是夢想成真的結果。只有適合自己客觀實際的渴望,夢想才有可能從心底里放飛。居里夫人曾說:“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
夢想不是霧里看花,虛無縹緲。背離了現實的夢想,只能是自欺欺人,徒勞無果。夢想與妄想無緣。夢想是腳踏實地。夢想是無形的又是具體的。一個人夢想的目標越明確、細致,他實現自己夢想的概率就越大。夢想不一定要華麗炫目,可以平凡普通,但只要它存于心,就總能慰藉我們的心靈,激勵人們前行。
有句話說的就很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必定失敗。確定了自己的夢想就要朝著夢想的方向而努力。相信自己!有夢想就會有希望。
一、為自己列下一份夢想清單
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裝飾品,那是很難堪的?;钪譀]有目標是可怕的。
——契訶夫
我們常聽到人們談論天賦、運氣、機遇、智力和優雅的舉止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當然,除了運氣和機遇,其他因素都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有了這些條件卻沒有堅定的目標,也是不會成功的。
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點,當然必須要有實際行動,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更高處只是空中樓閣,望不見更不可及。
如果我們想要使生活有突破,到達很新且很有價值的目的地,首先一定要確定這些目的地是什么。只有設定了目的地,人生之旅才會有方向、有進步、有終點、有滿足。
“如果我年輕時能多嘗試一些事情就好了?!?5歲的時候,約翰·戈德聽到年邁的祖母非常感慨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當時的戈德受到很大震動,心靈有了異樣的觸動,就是從那一刻起,戈德決定讓自己不要重復老祖母的錯誤,走到生命的盡頭才發現無法挽回的遺憾。于是,他馬上坐了下來,詳細地列出了自己這一生要做的事情,并稱之為“約翰·戈德的夢想清單”。
在戈德的人生規劃中,他總共寫下了127項詳細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中包括10條想要探險的河、17座要征服的高山,他夢想著走遍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他還想要學開飛機、學騎馬、學彈鋼琴、還要乘坐潛艇;他要讀完《圣經》,讀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狄更斯、莎士比亞等十多位大學問家的經典著作,甚至是讀完《大英百科全書》。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項,他的人生必須要結婚生子。
這份“夢想清單”戈德每天都要看好幾次,他把整份單子牢牢記在心里,并且倒背如流。戈德的這些目標,不管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壯麗且不可企及的。但是對于戈德來說,這些目標并不是癡人說夢,他究竟完成得怎么樣呢?
據知情人士說,在戈德的一生中,他環游世界4次,實現了127個目標中的103項。他以一生設想并且完成的目標,述說他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并且成就了世界的另一個傳說。
一個人未來的一切都取決于他的人生目標。人生目標可以重塑一個人的性格,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影響他的動機和行為方式,甚至決定命運。整個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的。如果思想蒼白、格調低下,生活質量也就趨于低劣;反之,生活則多姿多彩,盡享人生樂趣。
每個人都做過夢。真實的夢,睡眠中的夢,小時候在作文本上寫出的夢,與朋友閑聊時做的白日夢。然而,做夢的年齡過了之后,面對現實,為什么會有惆悵或失落?當然,最理想的是“美夢成真”,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但也并非做不到。
人一旦有夢想有目標,自然就會為了實現它而發揮更大的心力,人生的光輝由此粲然可觀。為什么呢?在為實現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對人生有夢想和目標,生活就會更加精力充沛,此時人類原已潛在的腦力也會得到發揮。經常有意識地創造出這樣的情勢,將使人生更成功、更豐富且充滿樂趣,這就是所謂的目標催化作用。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的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
“目標”是一切行動的“動力”,更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實踐目標時只要記住“目標就在你的前方”,定能突破萬難,美夢成真。
一位美國哲人曾這樣說過:很難說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還可以是明天的現實。夢想對一個人是極為重要的,它是生命的支撐。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沒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遠無法靠岸。你的夢想決定了你的人生,只要心中有夢想,心便永遠不會感到迷惘。
總之,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應當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追求。在確定了目標之后,或許經過一生的奮斗也未能實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因此就失去了制定目標的價值。
人正因為有了目標,才能使人向前進而不是向后退,保持積極的思想,而不是消極的態度,使人走向充實,而不是走向虛無,這就是制定目標的價值。
【智慧小故事:堅持夢想】
蒙提·羅伯茲在圣思多羅有一個牧馬場,有個人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有一次活動時,他在致辭中提到:我讓杰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原因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于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并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用心地寫了七張紙,描述他的偉大志愿,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牧馬農場,并且仔細畫了一張二百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面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四千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后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不及格),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后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后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么給我不及格?”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么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崩蠋熃又终f:“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志愿,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這男孩回家后反復思量了好幾次,然后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只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后,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不及格,我也不愿放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二百畝農場內,坐在占地四千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中學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
他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30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上學的時候,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仍能堅持自己的夢想?!?
二、渴望得到就一定能得到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奧普拉·溫弗瑞
夢想本身有一種巨大的魔力,它能夠不斷地召喚人們前進,給人們指引正確的方向。列夫·托爾斯泰將夢想比作人們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星,如果沒有了夢想,那么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會迷失方向,一旦我們迷失了方向,就無法擁有美好的生活。的確,夢想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它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管你的夢想如何模糊,也不管你的夢想看起來有多么不切實際,只要你能夠勇敢聽從夢想的召喚、正確對待它,并且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我們的人生終將會出現另一種輝煌與色彩。
一位出差歸來的父親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帶了一份禮物——竹蜻蜓。當兄弟二人急不可耐地將禮物打開之后卻大失所望,因為他們發現這件禮物不僅名字怪而且樣子也怪??墒歉赣H卻告訴兄弟二人,這個神奇的東西能夠在空中飛翔。那個時候,天空還是屬于鳥兒的,從未有任何人造的東西能夠在空中翱翔。
兄弟二人對父親的話產生了質疑,他們對父親說:“只有鳥兒才能夠在空中飛翔,它沒有翅膀為什么也會飛?”父親沒有說話,而是將竹蜻蜓的螺旋插到木棍上,然后兩手用力一搓,只見竹蜻蜓帶著嗡嗡的聲音向空中飛去。兄弟二人看得目瞪口呆,正是因為這份小小的禮物,一個關于飛翔的夢想悄悄埋進了兄弟二人的心中。
長大后,兄弟二人致力于飛翔的研究。當時關于人類飛行方面的書籍寥寥無幾,兄弟二人把他們所能找到的所有關于飛行的書籍都借到了手,他們根據為數不多的資料開始研制飛行器。在研究和實驗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難,吃了很多苦,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嘲笑,但是那個關于飛翔的夢想卻始終沒有熄滅。因為有夢想作支撐,兄弟二人廢寢忘食地研究著,后來他們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發明出了一種能夠飛上藍天的機器,而且他們的這一發明改變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程。這兄弟二人就是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
正如央視的廣告語說的那樣:“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萊特兄弟想要飛翔的夢想,讓他們最終征服了藍天。
但是,我們也要時刻謹記,實現夢想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行走在實現夢想這樣一條既漫長又艱辛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才可以。在這條路上遇到的坎坷或者磨難,會讓沒有恒心的人變得急躁不安,他們會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選擇退出,其實他們不知道,只要再堅持一下,夢想就會實現。
夢想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南針。正是因為心中有夢,我們才會如此執著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不會因為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而迷失方向,更不會被前方的險阻嚇退。只要心存夢想,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夢想能夠激發人們的潛能,而潛能是無限的,所以人們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當我們抱著必勝的信心去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種挑戰的時候,我們會強大到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墒?,如果我們沒有夢想,那么我們的潛能就會被掩埋,即使前方有再多的機遇等待著我們,最終我們還是會與其失之交臂。
【智慧小故事:高齡詩人的夢想】
日本知名詩人柴田豐,在99歲生日的時候,出版了她的處女詩集。這在詩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銷量突破了23萬冊。在日本國內,這是個奇跡。因為即便專業詩人,經過出版商包裝策劃出版的詩集大多也只能賣出幾千冊。而這位近百歲高齡的老太太的詩集,首印1萬冊竟然一售而空,連續加印了8次仍供不應求。
她從92歲那年才開始寫詩,原因很簡單,是兒子怕她感到孤獨,希望她寫點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歡詩歌,于是就拿起了筆。詩寫得多了,就向報社投稿,她的詩并不華美,近于白話,簡短易讀,都在14行以內,只是充滿了彩色的夢想,字里行間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朝氣流動其中。編輯們深深被這位特殊的作者感動,《產經新聞》特意為她開辟了專欄。她的讀者從14歲到100歲都有,出版社收到了近千封讀者來信,很多讀者讀了她的詩后有種想流淚的感覺。
她有一首詩叫《永不氣餒》,其中這樣寫道:就算是九十歲/也要戀愛呀/看似像在做夢/我的心已經飛上云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嫗寫的詩之所以會有那么多的人喜歡,或許是因為那顆寫詩的心永遠保持著不褪色的純真和浪漫。這是命運賜予追夢人的最崇高的現實享受。而這樣的心境,或許有的人一輩子都感覺不到。
三、別丟了夢想,哪怕你一無所有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林語堂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底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地辛苦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臺灣歌手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中的一段歌詞。
斯人已逝,但他留給人們的是一個不滅的信仰:你的未來不是夢!擁有一個好的職業和未來,是每個年輕人的夢想。但同時,它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你的希望有多強烈,你的夢想有多美妙,都不過是方向而已,要真正去實現它,就必須分出階段、設定目標、合理規劃,這樣才能一步步把夢想變為現實。
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不少年輕人,總認為工作是一件很苦惱的事,加班、出差、人際關系、工作壓力等常常讓他們的職業生涯充滿不順和變數。
小康三年前大學畢業后,令人艷羨地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謀得了一個職位,去年終于熬夠資歷升職做了團隊主管。在旁人眼里看來,小康年紀輕輕就領著高薪,過著無比光鮮的日子??沙鋈艘饬系氖牵】祫傔^完新年就向公司遞交了一紙辭呈,當身邊朋友恭喜他另謀高就時,小康卻告訴他們,自己的下家還八字沒有一撇,辭職只是因為實在受夠了沒完沒了地加班和出差,還有這些年來巨大的工作壓力,等等,這一切不僅使自己喘不過氣來,所有的興趣愛好都不得不放棄,而且都沒有時間交女朋友,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他對朋友們說,自己現在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小康正是由于對自己未來失望和目標不明,才迫于職場壓力而成為“辭職”一族的。
誰都會做夢,每個人都應當有夢。有人說: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是連夢想都沒有的人。沒有夢想,沒有生活的目標,他還會有什么呢?擁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就有了一個好的目標,它可以使人積極、自信、樂觀、健康、善良,使人有一個成功的向往。
年輕的時候是做夢的年紀,每個人都可以將未來設想得山花爛漫,但我們切不可脫離現實,這個現實就是,我們的工作才剛剛起步。在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就是選擇職業與堅持學習。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好職業計劃。很多時候,一個人的人生,就是由職業選擇開始的,選擇好了職業也就是選擇好了自己的人生。而年輕人步入職業世界,方向如何,目標怎樣,對職業發展影響極大。因此,要有一個好的起步,我們就必須對自己的未來做一番全局性的考量。
只要我們把目標定準,并付諸努力,夢想總能成真。在我們年輕時,尤其是我們剛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時,更要合理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這其中,方向和目標的選定尤為關鍵:
第一,要沉下心來打基礎。工作初期是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是打基礎的幾年,也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心理承受力的時間段。要能夠沉下心來,努力適應社會,適應職場環境,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行事,學會承受和忍耐,學會察言觀色、少說多做。掌握一些自己喜歡的、社會需要的技能,為自己在未來的擇業競爭增加砝碼,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做好鋪墊,打下基礎。
第二,要多思考,理性規劃。多思考,碰到難以解決的困惑不妨求助于專業的職業人士,理性確立目標并付諸堅定而有效的行動,慢慢朝著目標邁進。
第三,還要保持狀態,不受干擾。成功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但要避免干擾和急功近利。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番辛酸往事,都有著痛苦的經歷。保持良好的心態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可貴。要保持靜心、細心、耐心、專心,樂觀自信地對待一切。
總之,只有不斷提高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能力,順利度過大學生步入社會的開始階段,盡快適應職場環境,并擬定好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才會不斷成長和成熟,才能處變不驚,避免陷入職業困頓。
就像張雨生歌詞所唱的那樣,要相信:你不會在太陽下低頭,你不會茫然失措。快快行動起來,夢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變成現實。因為,心跟著希望在動,你的未來不是夢!
【智慧小故事:小男孩的作家夢】
作為鞋匠的兒子,他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他從小就受凍挨餓,而且還常常被富家子弟奚落和嘲笑,但他是個有夢想的孩子,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通過個人努力擺脫歧視,成為一個受世人尊重的人。
沒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把自己關在屋里,讀書或者給他的玩具娃娃縫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親給他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親傾訴他想成為一名演員或作家的夢想。
他11歲時,父親去世了,他的處境更加艱難。14歲時,由于生活所迫,母親要他去當裁縫工學徒。他哭著把他讀過的許多出身貧寒的名人的故事講給她聽,哀求母親允許他去哥本哈根,因為那里有著名的皇家劇院,他的表演天分也許會得到人們的賞識。他說:“我夢想能成為一個名人,我知道要想出名就得先吃盡千辛萬苦?!?
1819年9月4日,14歲的他穿著一身土得掉渣的大人服裝離開了故鄉。由于家境貧寒,母親實在籌不出什么東西可以讓他帶在身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花3個丹麥銀元買通趕郵車的馬夫,乞求他讓兒子搭車前往哥本哈根。母親看著年幼的兒子兩手空空地遠行,心痛而愧疚,不由淚水長流。他反倒安慰母親說:“我并不是兩手空空啊,我帶著我的夢想遠行,這才是最最重要的行李。媽媽,我會成功的!”就這樣,一個14歲的窮孩子,兩手空空地獨自踏上了前往哥本哈根的尋夢之路。
也許上天注定了每個人的夢想之旅都不會一帆風順,他也一樣。在哥本哈根,他依然無法擺脫別人的歧視,經常受到許多人的嘲笑,嘲笑他的臉像紙一樣蒼白,眼睛像青豆般細小,像個小丑。幾經周折,他終于在皇家劇院得到了一個扮演侏儒的機會,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在了節目單上,望著那些鉛印的字母,他興奮得夜不能寐。
但幸福是短暫的,他后來扮演的角色無非是男仆、侍童、牧羊人等,他感覺自己成為大演員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于是,為了成為名人,他開始投身到寫作中。他筆耕不輟,兩年后,他的第一本小說集終于出版,但由于他是個無名小卒,書根本賣不出去。他試圖把這本書敬獻給當時的名人貝爾,卻遭到諷刺和拒絕:“如果您認為您應當對我有一點兒尊重的話,您只要放棄把您的書獻給我的想法就夠了。”
在哥本哈根,他的夢想之火一次又一次遭遇瓢潑冷水,人們嘲笑他是個“對夢想執著,但時運不濟的可憐的鞋匠的兒子”,他一度抑郁甚至想到自殺。但每次在夢想之火瀕于熄滅之際,他就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我并不是一無所有,至少我還有夢想,有夢,就有成功的希望!
終于,在他來哥本哈根尋夢的第15個年頭里,在經歷過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后,29歲的他以小說《即興詩人》一舉成名。緊接著,他出版了一本裝幀樸素的小冊子《講給孩子們的童話》,里面有4篇童話——《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奠定了他作為一名世界級童話作家的地位。
他用夢想點燃了自己,用童話征服了世界。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他就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
成名以后,安徒生受到了王公大臣的歡迎和世人的尊敬,他收到國王的邀請并被授予勛章,他終于可以自在地在他們面前讀他寫的故事而不用擔心受到奚落。但從他的童話中,我們仍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他就是《打火匣》里的那個士兵,就是那個能看出皇帝一絲不掛的小男孩,就是那只變成美麗天鵝的丑小鴨……
誰會想到,一個兩手空空來繁華都市尋夢的窮孩子,最終會得到人生如此豐碩的回報?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有夢,而且在困難面前從不輕易熄滅夢想之火。
四、夢想與現實的平衡點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
——丁尼生
每個人都會做夢,有的夢我們稱之為幻想,而有的夢被稱之為夢想。很多人也為夢想付出過許多,可在這個競爭激烈、變幻無常的年代,即使有的人付出再多也會跟夢想無緣。殘酷的現實,會讓許多人在追尋夢的時候碰得頭破血流。
盡管現實如此,年輕的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夢想,還要為夢想奮斗。其實現實的殘酷只是說明讓我們夢想破碎的原因很多,但夢想與現實之間,一定有著必然的聯系。只要我們找到它們之間的紐帶,我們就能獲得成功。
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讓大家說自己的夢想。同學們有的說老師,做祖國的園丁,有的說醫生,做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曉曉卻用她清脆的童音說道:“我長大,要當一名保衛祖國的軍人?!蹦晟俚臅詴圆⒉涣私廛娙耸歉墒裁吹?,只是單純地對那套軍裝的摯愛,于是部隊成了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
高中的時候,曉曉的這個軍旅情結近乎癡狂,也因此而做出了很多現在想起來非常極端的事。作為女孩子,曉曉搜集了大量的軍品、雜志,幾乎所有穿的、用的,都是迷彩的,就連MP3里錄的也全部是軍旅進行曲和軍營民謠。在選擇文理科時,她為了日后更容易考取軍校,斷然和自己擅長的文科“告別”。然而,高考的時候,曉曉卻因為不擅長理科而高考失利,被一所極普通的大學新聞系錄取。
其實,曉曉雖然為夢想而瘋狂,但是她對于部隊和當代軍人的認識僅僅是通過書籍、電視和網絡上的軍旅論壇,除了上學期間的幾次軍訓,幾乎很少和實際中的軍人接觸。她在腦海里構筑了很多對于軍人威武、堅毅、奉獻的印象,加之正處于少女青春期,于是對英雄的崇拜和青少年熱血勵志的沖動讓這個從小生長在北京的女孩有了一個特殊的情結——要上高原哨所,和那里的戰士們在一起。
大學期間,曉曉仍然執著于她的軍旅夢,訂閱了《軍事記者》和《軍旅文學》雜志,準備畢業后再去部隊。
四年轉瞬即逝,眼看著就要畢業,有很多就業機會她連多看一眼都不愿,非要和“軍”字沾邊兒才關注。經過百般周折,曉曉終于去了一家軍事雜志社下屬的小單位。但畢竟,進入了這個“綠色的圈”,對部隊和軍人的了解機會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現實工作中的接觸,曉曉漸漸發現實際中的部隊環境和當代軍人并不像自己“編織”的那樣,他們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并非那個高大的“圣人”。她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原來自己從來不曾真正認識這個被捧為“神圣”的夢想,她開始理性地分析自己到底是愛那身軍裝還是愛那里的人?自己是否適合從事那樣一份職業?在那樣的環境中,自身價值是否能得到最大體現?
這一系列不斷的追問讓曉曉終于明白,那個“夢想”是自己編織的,而非實際存在的。在重新審視和定位后,現在的曉曉雖依然有著軍旅情結,但她不像以前那樣極端而盲目地追捧。她準備踏實認真地干好眼下的工作,不一定非要在高原哨所,即使就是在這樣最普通的小崗位上,也照樣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是讓夢想照進現實,還是讓夢想僅僅就只是一個夢,這中間的差別就在于,當有一天夢醒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勇氣說服自己去接受夢境以外的真實。實現夢想的前提,首先是要接受現實這個環境。以現有的條件為出發點,從眼下這一刻邁步,這才是對我們心心念念的夢想最大的忠誠。
當今這個時代,許多虛浮的幻境和殘酷的現實,令年輕的我們感到無所適從,也是我們總是感到迷惘的根源。一方面一夜致富、一夜成名的神話般傳奇頻見媒體,一方面失業人口不斷增多的現狀又如洪水般滾滾襲來。理想與現實的嚴重脫節,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甚至迷茫到不知所措。而想要改變這一點,讓“夢想照進現實”,那么我們首先就要接受現實。只有尊重現實,并借著現實的階梯向上攀爬,才能更近夢想一步。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剛剛走進社會的我們,在努力為理想而奮斗的同時,還要看清現實,擺脫心魔的阻礙,修正前行的方向,不要陷入“走火入魔”的狀態。只有感受真實的現實,在現實中不斷積累經驗,我們才能朝著夢想穩步前進。而那些過于虛無縹緲的“理想”,我們則要第一時間把他們忘掉!
【智慧小故事:相信夢想的女孩】
澳大利亞16歲少女沃森獨自駕駛帆船,完成單獨環球航海的壯舉。總理陸克文盛贊她是英雄,沃森卻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相信夢想的普通女孩?!?
一個相信夢想的普通女孩背后一定有同樣相信夢想,或者小心翼翼呵護孩子做夢權利的不普通的長輩。
我們都曾有夢。但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不是在現實中破滅,便是在遭遇現實之前,卻被長輩粗暴地打破,因為,我們的長輩雖然也曾有夢,但他們在撞過墻,折過翼,看過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幻滅之后,他們便放棄了做夢的權利。
蘇格蘭村姑蘇珊·博伊爾打動數億人耳朵的,是她的天籟之音。但是,打動人心的,卻是那句“我曾有夢”。多少人悄無聲息地把自己的夢想埋葬在歲月的風塵里,而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孩,卻頑強地守護著她的夢想,直到有一天,帶著它,叩擊全世界每個人的心門。
五、美好的人生不設限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
——高爾基
人的心境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什么樣的期望,你就會選擇什么樣的信念;有什么樣的信念,你就會選擇什么樣的態度;有什么樣的態度,你就會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你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因此,要想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行為變得更好;要想行為變得更好,先讓態度變得更好;要想態度變得更好,先讓信念變得更好;要想信念變得更好,先讓自己選擇更高的自我期望。
所以,年輕人應該謹記這句話:你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有想要改變命運的愿望,并努力地去做,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終將取得成功。
法國著名的媒體富翁巴拉昂在臨終前留下了一份很特別的遺囑——不管是誰,如果能揭開“貧窮之謎”,那么他將獲得100萬法郎的獎勵。
巴拉昂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原因就是他自己以前也是一個窮人。他說他在即將走進天堂的時候,不想把幫助自己成為一個富翁的秘訣帶進棺材,于是他把自己的秘訣鎖進了保險箱,等待那個智慧的人來開啟。
為了保證秘訣的安全和此項獎勵的絕對公正,巴拉昂把這個保險箱的鑰匙分為三份,一把讓他的律師保管,另一把交給了一個公證人,最后一把則留在他的助手手里。
在巴拉昂去世之后,他的遺囑登在了報紙上,也許是100萬法郎的獎金誘惑,一時之間,這份遺囑引起了一陣思索“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熱潮。人們紛紛將自己的答案寄給他的律師,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個幸運兒,獲得那筆巨大的獎金。
直到回答問題的截止時間,巴拉昂的律師、助手,以及公證人才把鑰匙匯合在一起,然后打開了保險箱,公布了巴拉昂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眾多的回答者中,他們發現,只有一個叫蒂勒的小姑娘答對了這個問題,于是,蒂勒成了那個唯一的幸運兒,得到了100萬法郎的巨額獎金。
雖然,巴拉昂的秘訣并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那也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但是不得不說這個答案很有代表性,他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想要成為一個富人。
換而言之,就是窮人打心底將自己定義為窮人,從而給自己設下了一個限制,認為自己一輩子只能做一個窮人,成不了富人。
安貧但不守貧,其實有野心有時候并不是一件壞事。一個有野心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他們不會滿足于自己現階段所取得的成就,他們覺得自己能得到更好的,他們覺得自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往往這樣的人則最有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
諾曼·溫森·皮爾也說:“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樣子,而你卻會是你所想的那種人?!笔聦嵉拇_如此,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才有想要往那個方向奮斗的欲望。
“期望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佛隆提出來的,即:激勵力量=效價×期望值。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們有了某種需要,就會產生一定的動機,進而引起行為去實現目標。當目標還沒有實現的時候,這種需要就會變成一種期望,而期望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一個人不論才能大小,天賦高低,成功都取決于他是不是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定的自信力。如果有崇高的理想,并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事實上你就能夠成功。反之,認為自己只能這樣,不相信自己,那就決不會成功,一個人的成就,決不會超出他自信所能達到的高度。
正如大文豪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在自己的心目當中,你認為自己是什么,最終你就會是什么。不論過去怎么不幸,經歷過什么樣的失敗,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期望。
【智慧小故事:自信與成功】
亨利是一個普通的美國青年,三十多歲的年紀依然一事無成,為此,他甚是苦惱,整日唉聲嘆氣,覺得自己一無所長,時運不濟,只能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
一天,亨利的好朋友拿著一本雜志找到他,認真地說:“親愛的亨利,我手里的這本雜志里說拿破侖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這個私生子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全部特點跟你一樣,比如個子不高,講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聽了好朋友的話,將信將疑,拿起那本雜志想了很久,最后,他終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侖的孫子。
在那之后,亨利對自己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他因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如今最使他為自己感到驕傲的卻正是這一點,“矮個子真好!我爺爺就是以這個形象指揮千軍萬馬的!”他這樣說。以前,他覺得自己英語講得太差,而不敢開口說話,而今他以講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而自豪!每當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時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他都會認為“在拿破侖的字典里沒有‘難’字”。于是,就憑著他是拿破侖孫子的信念,亨利驅散了自己心中深深的自卑感,讓自己渾身都充滿著自信。他微笑著走出家門,自信滿滿地去尋找工作,無論做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自己能行,因為他有著拿破侖的血脈。幾年后,亨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
后來,事業有成的他請人調查自己的身世,事實證明他并不是拿破侖的孫子。但他說:“現在我是不是拿破侖的孫子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秘訣:當我自信時,成功就在向我靠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