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常在江湖漂,你得有把刀

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機會,而一個人是否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就要看他是否有足夠的資本。資本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你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積累,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競爭力會發生質的變化,這些看似無形的東西,所帶給你的是不可估量的財富。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每個人的生命起點并不一樣,這是每個人無法左右的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看誰能堅持到最遠、最后。人生總是免不了磕磕碰碰,而在這場比賽中,能否到達終點就在于人們對待這場比賽的態度,如果在遇到磕碰之后仍然繼續前行,那么自然就會獲得成功,但是,如果你放棄了,那么你將永遠不會到達終點。

你要知道,你的努力程度將決定你未來能達到的高度。

一、成功就是做好一件件小事

盡力做好一件事,實乃人生之首務。

——富蘭克林

很多人都是滿腔熱血想干一番大事業,或功成名就,或衣錦還鄉,或生意興隆企業百年不倒……但我們又能做到哪一件呢?不少人一涉及這個問題又免不了浮躁情緒滋生,苦于自己“文韜武略”無從施展。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陳蕃的人,常常獨居一室,庭院齷齪也不理會。一天,父親的朋友薛勤問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結果薛勤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把陳蕃問得啞口無言。

“陳蕃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問題的要害。誠然,一個人有遠大的崇高的理想,這是很好的。但是,只有“掃天下”的理想,而不去做眼前細小的工作,那么,他的理想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微而著的,按一般規律而言,一個不肯干“小事”者,很難設想他肯干“大事”,只有平時樂于干“小事”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氣,把小事做細,才能把事情做好。

哲學家卡萊曾說過:“最主要的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目標,而要做手邊最具體的事情。”不論多么遠大的理想,都需要一點一點地實現;無論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磚一瓦地筑壘。

一個人為人處世能否吃得開,很大程度上是看他會不會辦事。如果能一心一意的辦事,就沒有辦不到的事。當然,我們這里講的事,有大,也有小。大與小,只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于辦事者的認識能力。

在英國,就有這樣一個女孩,離開校園后,懷抱夢想來到英國大使館,原本很喜歡做翻譯,但是上班之后才知道,自己擔任的工作只是接線員,一個被別人看不起的最沒有前途的崗位。盡管心里還是有一些遺憾,但也沒有辦法,因為在她看來,剛剛工作就挑三揀四,對以后的發展肯定不利。于是便慢慢開始學著喜歡這個崗位。她把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號碼和工作都記在本子上,一有時間就默誦,如此往復,不僅在很短的時間記住了使館所有人員的聲音、表達方式,而且連使館人員家屬的電話和姓名也記得滾瓜爛熟。后來,還盡可能地掌握大使館人員的工作情況。當有電話打進來,她總是以最快的速度接聽;要找出去辦事的人,她會告訴對方這個人外出了,什么時候可能回來,能否留言或者帶話……其快速、準確的服務不僅讓使館工作人員得到很多方便,而且當地許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對她贊不絕口。

女孩的表現引起了大使的注意,在他的推薦下,女孩成為英國一家著名媒體的翻譯。爾后她又以出色的表現成為英國駐華聯絡處翻譯人員,并受到外交部的嘉獎。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實際出發,拒絕浮躁,摒棄好高騖遠和不切實際的追求。

其實,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對30歲之前的人來說,都是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考驗。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是細到應該被忽略的。正所謂:小事能夠成就大事,細節可以造就完美。

西方有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中國也有萬里長城不是一日修成之說。所以,平日里不經意的一點一滴,無意識的微小細節,才真正是一個人內心世界最真實的體現。

在“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中,“貪”,是指心態上只看到眼前和現在,圖的是利益。做事不貪大,不代表做事不圖大。不圖大,就成不了大器;“不計小”,也就是不要把“小便宜”、“小利益”記在心里、掛在嘴上,即使我們有些時候失去小利益,哪怕是既得利益,也沒有關系。

一位智者曾說過,人的一生只在做著兩件事:做人與做事。做人與做事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非常現實的問題,它歷來是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也就是做事立足要低,做人境界要高,從大處著手,從小事做起。

在當今張揚個性,名利紛爭的浮華時代,不少人眼高手低,心浮氣躁,不屑于從小事做起,認為天生我材就是成就大事的,為身邊的瑣碎小事過于認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殊不知,這正是磨煉意志、積累經驗、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因此,所謂的“大”和“小”,都是相對而言的,宇宙夠大,沒人都能搞清楚。“0”是夠小的了,但十、百、千要它,萬、億、十萬億離不開它,而且數越大,要得更多,否則只能歸零。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代人說,從小事做起都體現的是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個道理。

【智慧小故事:一口痰吐掉百萬訂單】

M公司是S省醫藥龍頭企業,近期,該公司對一家生產化工產品的廠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準備與該廠家簽約并長期合作。在考察的過程中,M公司考察團非常滿意,因為該廠家設備先進,管理井然有序。在接下來的商談中,該廠廠長通曉化工業行情,考慮問題也十分周全。

所有這些都給M公司考察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合作伙伴。于是,M公司考察團決定次日與該廠家簽約。

由于時間比較充裕,考察團人員便提議去生產車間看看,廠長高興地答應了。車間內工人十分忙碌,秩序井然,考察團也十分滿意。誰也沒想到,就在這時,一名正在生產線上的員工,突然覺得喉嚨不適,本能地咳嗽了一聲,然后到車間墻角吐了一口痰,然后又用鞋底擦了擦,地上留下了一片痰跡。

第二天,廠長一大早就收到M公司寄來的信,信中寫道:尊敬的廠長先生,我十分敬佩您的能力與才智,但是我卻始終不能忘記您的員工在車間吐痰這一幕。雖然這只是一個員工的個人行為。但卻反映貴公司在管理上還有不足之處。況且,我們的行業對于衛生要求十分嚴格,我覺得,我們的合作事宜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二、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

凡是不為自己工作的人都是辛苦的。一個人為他人工作,為的是使他們分享他的歡樂。

——歌德

我們常說:“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可事實上,還是有很多人忍不住抱怨:“做這樣的工作有什么意義呢?我寧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受那份罪。”這樣的人,小事不屑,大事做不成,不管走到哪里都會碰壁。

工作給了我們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如果找到了工作使命感,那你就會發現,工作其實是一件不做不可的有趣的事。

辛瓦格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只接受過短暫學校教育的他15歲那年去了一個山村做馬夫。生活的艱辛并沒有讓辛瓦格自暴自棄,他時刻都在為自己尋找著發展的機會。

三年后,辛瓦格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下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從他踏進工地的那一刻起,他就發誓:一定要成為同事中最優秀的人。那份工作不輕松,薪水也不高,很多工人都抱怨太苦太累,甚至趁著工頭不在的時候偷懶,而齊瓦格卻始終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在下工后自學建筑知識。

每天晚上,工友們都在宿舍里閑聊,只有齊瓦格一聲不吭地躲在角落里看書。恰好有一天,公司經理到工地上檢查工作,看到了齊瓦格手里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本,什么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格叫到辦公室,問他:“你為什么要學那些東西呢?”齊瓦格說:“我知道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有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經理贊許地笑了。不久之后,齊瓦格被提升為技師。

看到昔日做苦力的齊瓦格升職,一些打工者開始挖苦他,可齊瓦格并不在意,他說:“我不僅僅是在為老板打工,也不單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齊瓦格一步步地坐到了總工程師的位置上。在他25歲那年,他又被提升為公司的總經理。

當時,卡內基的鋼鐵公司有個天才工程師兼合伙人瓊斯,在籌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鋼鐵廠時,他發現齊瓦格有超人的工作熱情和管理才能。當時,齊瓦格雖然身為總經理,但他卻每天都是最早來到工地的。瓊斯問:“你為什么每天比工人來得還早?”齊瓦格說:“如果不這樣的話,一旦有急事就會被耽擱。”待工廠建好之后,瓊斯推薦齊瓦格做自己的副手,全面掌管全廠的事務。

兩年后,瓊斯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喪生,齊瓦格接任了廠長一職。因為齊瓦格工作認真,管理有方,布拉德鋼鐵廠很快就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幾年之后,齊瓦格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講述這個故事,并不是說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為老板,而是說我們要向齊瓦格一樣,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時刻保持一種事業心和敬業心。如果一個人能夠將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么他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可能有些人會問:“怎么樣才算是把工作當成事業呢?”其實,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工作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而不是整天想著工作多辛苦。只有一個人為了事業而奮斗的時候,才不會成為工作的奴隸,才能夠發現工作的樂趣,讓工作成為一種生命內在的需要,即使是煩悶、枯燥的工作,你也能從中感受到價值,體味到快樂。

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一定有不少人會說:“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活。”

“工作是為了生活”,這是工作的第一層意義,也是最淺表的意義。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生存需要有金錢和物質作為支撐,但如果一個人只將工作的意義定位于為了養活自己之上,那么他的工作一定很難做好,而且可以斷定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他仍然處于為了保證基本的生活而工作的境遇中。這絕不是什么“詛咒”,因為他們從未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也從來沒有將工作視為自己的事業,他們沒有把自己當作老板事業上的合伙人,也沒有想辦法用行動創造出卓越的成就。當他們沒有將工作與自己的職業生涯聯系起來時,也就無法對自己未來的事業負責,更無法容忍工作中的壓力和單調,感覺不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記得一位著名的企業家曾經說過:“我的員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憐的一種人,就是那些只想獲得薪水,而對其他一無所知的人。同一件事,對于工作等于事業的人來說,意味著執著追求、力求完美;而對于工作不等于事業的人而言,意味著出于無奈、不得已而為之。”試問:

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生來就處于社會上層,更多的人都是從底層奮斗成功的。暫時的卑微沒有關系,只要你的態度不卑微,踏實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你就定能打拼出屬于你的一番天地。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意,不足以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人生價值。實際上,那是你沒有將工作當成事業,如果你不認真努力地對待工作,你就無法很好地做自己,更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不管一個崗位多么平凡,都能夠做出驕人的成績,關鍵看你如何去做。不要蔑視自己的工作,蔑視工作就等于否定了你自己的勞動和人生價值。

【智慧小故事:成功從小事做起】

杰克·韋爾奇,美國通用公司前CEO。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名為湯姆·麥坎的小鞋店里做售貨員。這份工作再普通不過,但韋爾奇卻覺得很有意思,在他看來每天能夠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很有趣。

每次,只要有顧客進入商店,韋爾奇就會給他們拿來各式各樣的鞋子,然后一一擺放好,讓顧客試穿。如果顧客不喜歡某種款式的鞋,韋爾奇總是耐心地給他們拿另外一雙。

在別人看來,賣鞋似乎學習不到什么太有價值的東西,但這份工作讓韋爾奇學到了一條重要的生意經:一切為了做成買賣。韋爾奇在鞋店里工作的那幾年,幾乎沒有讓一個走進鞋店的顧客空手而去。

韋爾奇從一個平凡的售貨員做起,一步步地走來,最終成就了傳奇般的事業——世界最大的電器公司的CEO。說起自己的成功秘訣,韋爾奇總結了七個字:“做好平凡的工作。”

三、長了本事,財富自會來“報道”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左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現在社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更多的時候,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就是金錢。正因為此,剛剛走出校園的我們,很容易把薪酬作為自己挑選工作的一個決定因素。

很多人認為,“錢途”就是前途,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把薪酬看得太重的人,往往會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造成眼光短淺。初涉職場,我們沒有工作經驗,有的只是強大的可塑性,你需要的是工作,是工作經驗,是盡快讓自己成長起來,而不是太過看重薪酬,這樣,只會讓你選擇工作的范圍非常狹窄。

被譽為“鋼鐵大王”的安德魯·卡內基在33歲時,就使自己建立的鋼鐵公司躍升為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備忘錄中寫道:“人生必須有目標,而賺錢是最壞的目標。沒有一種偶像崇拜比崇拜財富更壞的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要是我們只把工資的多少當作人生目的,又怎么能看到工資背后的成長機會。一旦走到那一步,你就將無暇留意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感受不到自身的進步,從而無法勝任更有價值的工作。

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強大,都想要讓自己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金錢的重要性要看恰當的時間、地點。對于初涉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剛畢業就去談錢,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對于一個沒有經驗的員工來說,企業還需要去培養,還要為員工去搭錢培訓,而正因為如此,職場中的年輕人就更應該把薪酬看得輕一點。

如果一個人把能力放在第一位,薪水的上漲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二十幾歲年輕人,一定要認清自己。在這個時期,我們的確比別人缺少金錢,但我們比別人更缺少的是能力。能力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為它不會遺失也不會被偷。

許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頂峰的興奮,也有墜落谷底的失意,最終能重返事業的巔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為有一種永遠不會丟失的東西在伴隨著他們,那就是能力。無論我們現在獲得多少金錢,只要我們沒有能力,金錢就會拋棄我們,但只要我們能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使我們可以勝任更高級的工作,金錢自己就會向我們“報到”。

【智慧小故事:學習改變命運】

李思凱出生在上饒市玉山縣。少年時代的李思凱和大部分人一樣,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走向了社會。19歲的他在哥哥開的罐頭廠里上班,平淡的生活沒有磨去他的斗志,倔強的性格使他立志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在哥哥的工廠里待了不久,李思凱來到深圳。他發現,城里的房子越建越多,裝修行業大有可為。李思凱想做裝修生意,但他既無資金,又無經驗,如何做生意?好在年輕的李思凱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學習,他先去了一家裝修公司打工,從學徒做起,埋頭苦干了幾年。

通過幾年的不斷打拼,李思凱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接著,他遠赴長春創辦企業,他要積累更多的資本和經驗,成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在長春,李思凱的企業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但他并沒有因此感到快樂和滿足,反而有些失落。生意場上的幾次經歷刺痛著他的心:由于文化水平較低,表達能力欠缺,在與他人的競爭中,好幾次都被別人搶走了生意;同別人簽合同時,由于理解有誤,又吃了好幾次啞巴虧;還有些人總是在背后笑他的字像小學生一樣,難看得要命!他知道光有錢是不夠的,要豐富自己的學識和內涵,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個有文化的生意人。

李思凱自費去高校學習文化課程,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同時,他還做起了文化生意,主動與文化人打交道。和他們在一起,李思凱不僅更會做生意了,還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為。

“做一個精神富足和物質充裕的人才是我這一生真正的追求,”如今李思凱的事業已經越做越大,但他依舊說,“我還要不斷學習,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學習讓李思凱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學習將伴隨著李思凱的一生。

四、留住健康,才能享受幸福快樂

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它使你感到現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

——亞當斯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地球上只有人是在拼命工作,其他的動物都是在生活。動物只有在肚子餓了才出去尋找食物,吃飽了就休息,人吃飽了之后又埋頭工作。動物囤積東西是為了過冬,人囤積東西則是為了自己的貪婪,這是違反自然的現象。”

也許你并不認可這種說法,你會反駁說:“我沒有時間保養身體,我不得不工作,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了。”但是,假如你沒有了健康的身體,那么即使你再成功,再獲得榮譽,再被人敬仰,又有什么意義的?當你的身體累垮了,不能繼續從事你的工作了,會有另一個人來接替你,而你之前的付出和努力就變得毫無意義。

“即便你賺得了全世界,如果賠上了自己的生命,那又有什么意義呢?”這是耶穌曾經告誡人們的話。的確,如果不珍愛自己的身體,我們靠什么去生活呢?我們不能想象屋子塌下來之后的情形,可是,即便屋子真的塌下來了,我們依然還能夠搬到別處去住。然而,一旦自己的身體垮了,我們也得搬走,不過不是搬家、搬到別處去住,而是搬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

健康,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也是最根本的利益,應要重點去經營。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了30歲。其中,醫藥治療只起到了延長5年壽命的作用,而預防的理念卻讓美國人多活了25年。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人早逝的所有原因里,50%與個人生活方式有關,20%與環境有關,20%與遺傳有關,僅僅10%與醫療服務有關。深諳經濟學的美國人如今為健康也算起了賬,他們認為,關愛健康是付出最小、回報最大的投資。

“那會兒,我們寢室不到兩點不睡覺。”小鄧上班已經快半年了,卻一直因神經衰弱睡不好覺。她自己坦言“這都是大學時落下的毛病”。

“一般下了晚自習回到宿舍就九點半了,這時我們各自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小鄧說,同寢室的薇薇一回到宿舍就一屁股坐在電腦前,開始她的“QQ游戲生活”;而小張則是博客更新達人,經常寫作到深夜一兩點鐘。

“我一般洗漱完后就躺在床上看看書。大家都不睡,我也睡不著。實在無聊,就和朋友發發短信。我就喜歡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這樣的生活方式,我過得舒服!”小鄧回憶,當時自己覺得反正第二天上課時間也不會太早,睡得晚就起得晚些,還省了一頓早飯呢。盡管他自己也知道這種生活方式不健康,但“就像每個吸煙的人都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還是要吸一樣”。

如今,有太多像小鄧一樣忽視自己健康的年輕人。不良的習慣在年輕人生活中充斥橫行,透支著他們青春的活力和身體的健康。實際在我們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是并存的。習慣是一種重復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獲得。

所以,為了改變習慣,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去關注自身的行為。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習慣,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意識不到我們能夠選擇,或者領會不到這樣的選擇對于我們生活、健康的重大意義。

從小學到中學,學生一直都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生活。進入大學之后,他們感覺自由了,時間都歸自己掌握了,但是失去了師長的監管,他們卻不知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步入社會后更是如此。

文學院大四的張同學,戲稱自己是“宅男”一族。雖說已經簽約了新公司,即將走出校門的他坦言自己是典型的“夜貓子”,不到深夜一兩點是不會乖乖睡覺的。周末沒有課,很可能就一覺睡到中午。吃飯問題如何解決?面對疑惑的目光,張同學表示:“餓的時候我就打電話叫一份外賣,有時候也會提前買好方便面放在寢室。”他還調侃地說,“其實,我每天都做到了‘一日三餐’,只不過是用夜宵替代了早餐而已”。每天利用晚上的時間寫日志,有時實在沒得可寫了,就精心裝飾自己的空間,一直到一兩點鐘。

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正是自己的健康。如果沒了健康,則生趣全無,效率銳減,生命也因而黯淡,更不要談賺錢、奮斗。所以,志向越是遠大的你,就越是要關注健康。否則,十年后即使你取得了財富和成功,而自己卻重病在身,甚至命喪黃泉,那又如何享受幸福和快樂呢?

【智慧小故事:富翁與窮漢】

有兩個人,一個體弱的富翁,一個健康的窮漢。兩人相互羨慕著對方。富翁為了得到健康,樂意出讓他的財富;窮漢為了成為富翁,隨時愿意舍棄健康。

一位聞名世界的外科醫生發現了人腦的交換方法。富翁趕緊提出要和窮漢交換腦袋。其結果,富翁會變窮,但能得到健康的身體;窮漢會富有,但將病魔纏身。

手術成功了。窮漢成為富翁,富翁變成了窮漢。

但不久,成了窮漢的富翁由于有了強健的體魄,又有著成功的意識,漸漸地又積起了財富。可同時,他總是擔憂著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些微的不舒服便大驚小怪。由于他總是那樣擔驚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極好的身體又回到原來那多病的狀態里,或者說,他又回到了以前那種富有而體弱的狀況中。

那么,另一位新富翁又怎么樣呢?他總算有了錢,但身體孱弱。然而,他總是忘不了自己是個窮漢,有著失敗的意識。他不想用換腦得來的錢相應地建立一種新生活,而不斷地把錢浪費在無用的投資里,應了“老鼠不留隔夜食”這句老話。

錢不久便揮霍殆盡,他又變成原來的窮漢。然而,由于他無憂無慮,換腦時帶來的疾病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樣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

最后,兩人都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五、打破思維里的那堵墻

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

——穆勒

世上有許多事情,看似比登天還難,卻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這讓我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個中的奧秘,就在于是否擁有好的心智。因此,我們應該懂得:心智決定人的生存狀態,要改變人生必先改變心智。

我們知道,人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社會的產物,人與社會的一致程度決定人在社會中能量的大小及其發揮的效率,而人與社會的一致程度決定于人的心智。

人類是智慧群體,智慧把人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人類成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成為地球的主人。智慧是造福社會,還是禍害社會,決定于人的心智,也就是說智慧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于人的心智。人的一切愚昧的思想、言論、行為,都源自于心智的不佳。

生活中,有些人屈從于命運,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改變命運的實力和時機,而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可能,為什么會這樣呢?正是思維定式在作怪。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往一個玻璃杯里放進一只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復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只跳蚤放進杯子里。不過這次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

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陣子以后,他發現這只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面自由地跳動。兩天后,實驗者把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還是在原來的那個高度繼續地跳。三天、四天,直至一周后,他發現那只跳蚤依然如此,它跳得十分愜意安逸。只可惜它已經無法突破這個定式,由一躍沖天的跳蚤變成了一個可悲的爬蚤!

其實,跳蚤無法逾越的不是杯子,而是自己的安逸心理。人也一樣,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式,就會自然地順著這種路徑思考問題,不愿也不會改變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和跳蚤一樣,被固有的思維定式束縛了手腳。他們的心里都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他們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有人說:相由心生,改變內在,才能改變面容。還有人說,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心智好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可見心智是一張隱藏的,關于世界的心靈地圖,它根植于我們潛意識中,是一種隱含很深的心理活動和思維動作。

在今天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紛亂與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思維方式,這些方式決定我們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終成為怎樣的人。

心智健康的人,能夠做到拋棄安逸、適應變化、靈活處世。而不健康的心智會導致人們歸罪于外、墨守成規。如:自我陶醉、掩蓋弱點……如果這些負面的東西不加糾正,輕則盲目自信、反應遲鈍、不習慣思索、無法面對艱難環境;重則郁悶彷徨、如芒在背,總認為自己處在生命危機的邊沿。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結果的源頭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的心智。積極的心態、良好的自我激勵等,都是一個人成功須具備的心理資本。因此,要改變人生,就要放棄安逸,打破思維定式的枷鎖,打破思維里的那堵墻,全方位改變自己的心智。

【智慧小故事:打破思維定式的枷鎖】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云集。

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于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

負責人交代:“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匯報銷售成果。”

10日期到。

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賣的?”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游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滿心歡喜,于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于是買下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么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圣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南涧| 霍邱县| 滨海县| 科技| 枣阳市| 阿克苏市| 嵊州市| 高唐县| 石景山区| 曲靖市| 定边县| 昂仁县| 雅江县| 万山特区| 湘潭县| 孟村| 松滋市| 安福县| 民丰县| 岑溪市| 罗定市| 南京市| 雅安市| 电白县| 呼伦贝尔市| 彩票| 甘谷县| 抚宁县| 车险| 板桥市| 鹰潭市| 天等县| 若尔盖县| 南投市| 肃宁县| 兴城市| 密山市| 东丽区| 贵德县|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