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的牢騷與夢想
- 周萌
- 2905字
- 2019-08-09 18:57:15
二 夏姬性關系引發的政治風波
愛情和婚姻有內在心靈訴求與外在社會關系的區別,那么性呢?其實,性也是人的內在需求,甚至可以說是更本質的需求,因為性是生命力的體現、從前面的歷史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婚姻往往受制于外在因素,對上層人士而言,政治的影響尤為深刻、同樣,性有時會受到政治的影響,甚至是被壓抑,可是反過來,性對政治也有巨大的沖擊力、夏姬的經歷即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她尚未出嫁前就與庶兄公子蠻兄妹亂倫,不到三年,公子蠻死了、后來她嫁給了陳國夏御叔,故而被稱為夏姬,生了兒子夏征舒,十二年后,夏御叔也死了、夏姬就與陳靈公、孔寧和儀行父君臣三人私通,這三個人太不像話,公然在朝堂上拿著夏姬給他們的貼身衣服互相開玩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臣泄冶實在看不下去了,嚴肅地向陳靈公指出,君臣在朝堂上肆無忌憚地談論自己的淫亂之事,只會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可惜這番義正辭嚴的話不僅沒能讓這三人有所收斂或改正,反而給泄冶惹來了殺身之禍,這三人仍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詩經·陳風·株林》即是專門諷刺四人淫亂關系的作品、有一次在夏姬家里,陳靈公跟儀行父開玩笑說,夏征舒長得真像你、儀行父反過來回答,長得也像國君你、這實在是太過分了,那時夏征舒已經長大,聽到這番話非常不爽,于是在自己家里殺了陳靈公、夏征舒自立為國君,孔寧和儀行父逃奔楚國。
在這件事情上,本就是陳靈公有錯在先,雖然是弒君的大事,但陳國人似乎沒怎么放在心上、然而,楚國或許是聽信了孔寧和儀行父的話,或許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擴張實力,竟然以此為借口出兵陳國,夏征舒抵擋不住,兵敗被殺、那么,應當如何處置夏姬呢?當時楚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位,這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當夏姬被帶到他面前時,連這樣的君主也不免動心了,他打算納娶夏姬、這時申公巫臣站了出來,講了一番大道理,大意是討伐陳國本是為了主持公道,處置弒君這種逆行,要是事后納娶夏姬,就會讓人誤以為是為美色而打仗,出兵的正義性便會大打折扣、楚莊王不愧是明君,聽從勸告,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仍有人被夏姬的美色所迷倒,那就是楚國的重臣子反,既然國君不娶,他覺得該輪到自己了、申公巫臣又講了一番大道理,大意是夏姬是一個不祥之人,子蠻和夏御叔早早過世,陳靈公和夏征舒被殺,孔寧和儀行父被迫出逃,陳國亡國,都是夏姬引起的、天下漂亮的女子多得是,為何非要娶這個禍國亡家之人呢?這個理由對子反很有殺傷力,他也放棄了、楚莊王把夏姬賜給了另一個大臣連尹襄老,此人沒過多久就戰死了,他的遺體尚在晉國,他的兒子黑要不是急著給父親報仇,而是急著與后媽夏姬亂倫。
這個過程看起來相當混亂,但男主角的重頭戲才剛剛拉開帷幕、申公巫臣看到機會來了,派人給夏姬傳話,讓她趕緊回娘家鄭國,自己定要娶她、原來,前面那些堂而皇之的話,只不過是申公巫臣的障眼法而已,而且他已經通盤布局好了、夏姬怎樣才能回去呢?理由正是迎回連尹襄老的尸體、申公巫臣是當時政治舞臺上的活躍人物,他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在各國之間周旋,先是讓鄭國告訴楚國,只要夏姬親自前來,就可以得到連尹襄老的尸體、然后讓夏姬向楚莊王報告此事,楚莊王則向申公巫臣咨詢是否可行,既然這是一個布好的局,申公巫臣自然早就準備好了足夠充分的理由,說服楚莊王同意、夏姬回國前,還故意放出話來,不見到連尹襄老的尸體,就不回楚國了、實際上她早已不打算回來了、楚莊王去世后,楚共王繼位、這時晉國打敗齊國,齊國向楚國求援,楚共王派申公巫臣出使齊國,申公巫臣帶著自己的所有財產隨行,從齊國返回、途經鄭國時,他讓副使帶著齊國贈送的禮物回楚國復命,自己在鄭國迎娶夏姬,隨后兩人一起逃亡到了晉國。
可以說,這是春秋歷史上最有名的無間道事件,而且發生在楚莊王去世、楚共王新立不久之時,這讓楚國相當難堪,子反尤為生氣:當初你那么冠冕堂皇地勸阻我,弄到最后原來是在為自己盤算、子反請求楚共王給晉國送去重禮,設法說服晉國永遠不要任用申公巫臣,從而大大壓縮他的活動空間、楚共王還算明智,并未采納,理由是申公巫臣在楚莊王時代立下過汗馬功勞,現在他若是對晉國有用的話,晉國必然不會聽從楚國的建議;若是對晉國沒用的話,那就隨他去吧、雖然楚共王沒有采取任何針對性措施,但申公巫臣在楚國的家族遭了大殃,因為申公巫臣不僅得罪了子反,還得罪了另一個大臣子重,原因是有一次楚國打了勝仗,子重想要楚國北部的兩個防御要地作為自己的封賞,申公巫臣勸阻了楚莊王,因為這兩個地方既是抵御北方、也是進取中原的要沖,不應作為私人封地、正因如此,子反和子重聯合起來,對申公巫臣家族大開殺戒,同時殺了黑要,分了他們的家產。
事情到此仍未結束,申公巫臣得到這個消息后,給楚國的這兩個大臣寫信,強烈譴責他們濫殺無辜,還示威性地宣稱,咱們走著瞧,我定會讓你們疲于奔命而死、申公巫臣確實是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物,他得到晉國使臣的身份,出使吳國,不僅把楚國先進的作戰技術教給吳國,還唆使吳國背叛楚國,不斷騷擾,弄得楚國非常被動,一年之中七次往返,疲于奔命、晉國扶持吳國對抗楚國,意圖和效果都很明顯,吳國不斷壯大,楚國遭到削弱,霸業由此受到掣肘、毫不夸張地說,這件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春秋時期諸侯實力的此消彼長。
申公巫臣和夏姬在晉國可能生活得比較幸福,史書記載兩人至少有一個女兒、他倆的人生可謂轟轟烈烈,天下聞名,這甚至影響到女兒的婚姻大事、晉國名臣叔向想娶他們的女兒,但遭到自己母親的堅決反對,理由正是這個女孩子的母親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堪稱紅顏禍水的不二代表,娶這類德義不佳的尤物必有禍患、叔向聽了,很是畏懼,但晉平公仍強迫他娶了、申公巫臣和夏姬的女兒倒沒捅過什么婁子,而且生了兒子伯石(即楊食我)、伯石剛出生的時候,叔向的母親前去看望,她還沒見到孫子,只是在堂前聽到他的哭聲,就立刻掉頭走了,并說這是豺狼般的聲音,這樣的男子必有野心,將來恐怕會毀掉羊舌氏一族、后來果然如此。
史書的這段記載,表達了強烈的道德傾向,那就是紅顏禍水論,即把高顏值的女性視為禍亂國家或家族的根源、其實,審視這個事件的前前后后可知,夏姬的自由度固然大于宣姜,但她仍不足以左右政局,真正的操盤手是申公巫臣、紅顏禍國論在中國古代很有市場,但未必符合事實,因為紅顏是否成為禍水,關鍵在于男人、如果男人立身行事正派,又怎會禍事無端及身?正因男人沉溺美色,荒廢正事,不行正道,才導致了亡國敗家,哪里是紅顏禍國,分明是男人自我放縱禍國禍家!而且,許多與夏姬有關系的男人死了,這是她的錯嗎?像申公巫臣這樣的情種,歷經曲折而與夏姬在一起,不是很幸福么?
中國向來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總喜歡吹噓天子什么都好,只是身邊的人(包括奸臣、太監、美女等)把他唆使壞了、同樣的邏輯推演是,只因母親是尤物,才會生出不肖之子,以致毀掉了整個家族、事實上,蒼蠅不叮無縫蛋,在男權社會,問題的根本仍在男人,凡事歸罪于紅顏,既不屬實,也不公正、直到今天,仍有人呼吁女性在公共場合不要穿得太暴露、對女性而言,著裝是否得體,這是個人品位的呈現;對男性而言,怎么不先管好自己的賊心和賊眼呢?這類呼吁也實在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