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人書之《韓非子》
- 邵永海
- 1270字
- 2019-08-09 18:52:22
7.君主怎樣才能享受喝酒的快樂?
原文
子產相鄭,[1]簡公謂子產曰:[2]“飲酒不樂也。俎豆不大,[3]鐘鼓竽瑟不鳴,[4]寡人之事不一,[5]國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戰不輯睦,[6]亦子之罪。[7]子有職,[8]寡人亦有職,各守其職。”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9]道不拾遺,[10]桃棗蔭于街者莫有援也,[11]錐刀遺道三日可反。[12]三年不變,民無饑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譯文
解說
鄭簡公飲酒不樂,是因為他心里被各種苦惱所纏繞,比如想到經濟衰敝以至于祭祀祖先神靈時都不能擺出豐盛的祭品;想到象征禮樂興盛的鐘、鼓、竽、瑟不能經常奏響。可是要處理的事務太多,自己疲于奔命,結果卻是什么都沒做好。再想到國家內外交困,百姓越來越不愿意聽從君主的召喚役使,無論是從事農耕的農夫,還是為君主打仗的士兵,都無法諧調和睦。想到這些事情,簡公又怎么可能輕松愜意地飲酒呢?當簡公明確了他跟子產的職責分工,放手讓子產去承擔相國應該承擔的事務,結果,鄭國經濟振興,整個社會呈現出文明有序、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韓非認為,君主如果“不明分,不責誠”,事必躬親,那么一定是政治混亂,國家衰敗。不過,子產能夠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把鄭國治理得如此繁榮有序,關鍵還在于簡公信任他,放手由他去做。簡公在當時算是非常有責任心的君主,也是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的君主。那時多數的君主“以樂慆(tāo)憂”,用娛樂掩蓋憂患,抱著擊鼓傳花的心態,醉生夢死,得過且過。對這樣的君主來說,根本沒心思考慮國家的長遠未來,即便手下有子產這樣的賢能之臣,也會百般猜忌,處處掣肘,子產又如何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