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人書之《韓非子》
- 邵永海
- 898字
- 2019-08-09 18:52:18
2.一顆不存在的美珠
原文
子胥出走,[1]邊候得之。[2]子胥曰:“上索我者,[3]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4]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釋之。[5](《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
譯文
解說
這則故事,初讀起來趣味盎然,使人深為子胥的機智所折服;仔細品味之下,方知其內涵并不輕松。子胥深諳人的內心世界,明白人的趨利避害本性。邊候要抓捕他,是為了得到國君的賞賜;不過,他再蠢也能推斷出,君主為了拿到美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剖腹取珠;與性命相比,捉到子胥的賞賜顯然就微不足道了。子胥抓住了事情的關鍵,所以能借著一顆并不存在的美珠輕巧脫身。
韓非由人的趨利本性解釋人一切行為的動機。他說,傳說中最善于駕馭馬車的王良非常愛馬,不過是為了讓車子跑得更快;越王勾踐愛民敬賢無所不至,不過是為了讓他們為自己出力賣命,從而能夠向吳國復仇;醫生盡心竭力救死扶傷,是因為他將從中獲利;制造車子的工匠總希望人們能升官發財,是因為人們不升官發財就買不起車子;制造棺材的工匠卻總在盼著人們多多地夭死,只是因為沒有死人他的棺材就賣不出去。在韓非看來,上述人們的種種心理活動都是正常的,無可厚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由此也可以知道,君主身邊的人,包括妻妾、子女、近侍、臣僚等,凡是可以因君主之死獲利者,都在對君主之死翹首以盼。比如君主的妻子會擔心君主有了新寵而取代自己的位置;太子一日不登基,便隨時有被廢的危險。如此,他們期待君主早死,也就不足為怪了。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但是,為政者利用人性的弱點是不是應該呢?韓非主張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統治,卻沒有考慮這樣做實際是在整個社會無限張揚人性趨利的弱點。如此一來,生活在一個利益至上的社會的人們會有幸福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