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趨利避害的人往

1.欲不欲

原文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1]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2]子罕曰:“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3](《韓非子·喻老》)

注釋

[1]鄙人:居住在郊野的人,類似今言鄉下人。璞玉:尚未經過琢磨加工的玉石。子罕:春秋時宋國的大夫,當時擔任司城,是掌管工程的官員。[2]宜:適合,應當。細人:地位卑微的人,小民。[3]欲不欲:即想得到“不欲”。貴:以為貴,看重。

譯文

宋國有個鄉下人得到一塊璞玉,奉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那位鄉下人說:“這可是塊非常珍貴的寶物呀,適合給您這樣的官員作器物,不應當給小民作器物。”子罕說:“你把玉石當做寶物,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石當做寶物。”這樣說來,鄉下人貪愛玉石,而子罕不貪愛玉石。所以老子說:“把沒有欲望當做欲望,而不看重難以獲得的財物。”

解說

“欲”是個形聲字,意符是“欠”。《說文》:“欲,貪欲也。”段玉裁注說:“欲從欠者,取慕液之意。”所謂慕液,即現代漢語的口水,俗語稱哈喇子。幼兒看到好吃的東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這種心理欲望和生理反應的同步效應是很自然的,屬于人之天性。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人能夠慢慢明白,欲望需要節制,否則人將成為欲望的奴隸。即便如此,對于稀有珍寶,人通常還是會存有艷羨之心,希望據為己有。能夠修煉到子罕以不接受珍寶為珍寶的境界,確非易事。子罕的境界,正是老子“欲不欲”的真實寫照。

鄙夫以珍寶為珍寶,子罕以不接受珍寶為珍寶,這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韓非認為,普通人都還處在受貪欲本能驅使的階段。比如夏桀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卻總還對自己的尊貴有不滿足,恨不得要將自己的權威擴張到宇宙;他擁有了四海之內的全部財富,卻總有缺憾的感覺。夏桀的心理可以代表普通人貪欲的基本特征。因此,為政者在制定政策時就應該正視人的實際情況,而不應該讓浪漫的理想主義主導大政方針的制定。他引述老子的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一個人懂得該滿足的時候就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懂得在恰當的時候停止,就不會遭遇危險。老子確實明白滿足的界限,從而止步于羞辱和危險之外。但是,社會上能夠達到老子境界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因此,對于儒家學派極力主張的為政首先應當“足民”(使人民富足)的觀點,韓非完全不贊同,他認為足民不可以作為施政的中心思想,因為民心永不知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甘南县| 日土县| 雅安市| 伊宁市| 浙江省| 北流市| 长春市| 翁源县| 双城市| 建瓯市| 乳山市| 通山县| 龙州县| 鹿泉市| 莱阳市| 全南县| 仁布县| 宜宾县| 沅江市| 岳西县| 平泉县| 苗栗市| 弥勒县| 南丹县| 乾安县| 重庆市| 甘泉县| 双流县| 灵丘县| 九寨沟县| 桑植县| 五家渠市| 遂平县| 新绛县| 临桂县| 香河县| 南乐县| 肃北| 弥渡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