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人書之《韓非子》
- 邵永海
- 1348字
- 2019-08-09 18:52:16
6.賣國的資格
原文
周趮謂宮他曰:[1]“為我謂齊王曰:‘以齊資我于魏,[2]請以魏事王。’”[3]宮他曰:“不可,是示之無魏也,[4]齊王必不資于無魏者而以怨有魏者。[5]公不如曰:‘以王之所欲,[6]臣請以魏聽王。’齊王必以公為有魏也,必因公。[7]是公有齊也,因齊以有魏矣。”(《韓非子·說林下》)
注釋
譯文
解說
這則故事講兩個大臣之間的一次密謀策劃。周趮是魏國的大臣,希望宮他給齊王傳話,由齊王給他提供各種資助,幫他在魏國獲取權勢;他將拿魏國的利益輸送給齊王作為回報。宮他分析說:你周趮在魏國根本沒有話語權,又怎么可能取得齊王的資助呢?因此他建議周趮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戲,先用假話套住齊王,獲得齊王的資助,然后輾轉騰挪,憑借齊國的力量獲得魏國的權勢,再用魏國的利益進一步與齊王進行交換。
在這些大臣看來,國家權力不過是獲取私利的工具而已。他們的貪婪和無恥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只要能夠撈到個人的巨大利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這正是:任我生前榮華富貴,窮奢極欲,哪管死后洪水滔天?韓非多次提醒君主,如果君主在用人上不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評機制,通過實際工作和業績考查是否真正有德行有能力,而是任用別的諸侯國所推重的人,或者聽信左右親信的請求建議,那么,“吏偷官而外交,棄事而親財。是以賢者懈怠而不勸,有功者隳而簡其業,此亡國之風也。”(《韓非子·八奸》)大意是說,官員們的心思就都不會放在本職工作上,而是一心與外國結交,拼命聚斂個人財富;他們可以使用大量的錢財買通君主身邊的親信,并在國外建立遙相呼應支持的關系網,不斷謀求更高的位置和更大的權勢。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人心灰意冷不愿出來做事,有功勞的人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途從而選擇徹底放棄的態度。這是一個國家走向窮途末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