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關于分類與標記的爭論

當某一個兒童被認定是某一類的特殊兒童時,他便已經(jīng)受到標記(Labe1ing)。通常標記與分類如刃之兩面:標記的目的,在于易于描述與易于區(qū)分;但有時作為一種極具侵凌的方式,也會給兒童的心靈帶來傷害,如將智力障礙兒童稱為“傻瓜”“白癡”等。

分類的產(chǎn)生多由于個體偏離了某些既定的標準或期望,也就是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而標準或期望依據(jù)的可能是基于統(tǒng)計的相對性、文化的相對性與個別或內(nèi)在的相對性。統(tǒng)計的相對性是與發(fā)展的觀點相一致的,以“平均”的情況作為比較的基礎;文化的相對性,顧名思義,即以某一文化的價值觀,作為標記個別差異的依據(jù);至于個別或內(nèi)在的相對性,則指個人自加的標記,這種標記開始時不見得與社會的觀點一致,但久而久之也可能為人所認同。

關于分類與標記產(chǎn)生的影響,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認為標記可能的益處有:(1)標記提供教育經(jīng)費劃撥的基礎,無標記,則無經(jīng)費。(2)標記便于專業(yè)人員的溝通。(3)標記提供對特殊兒童待遇的指標,即應該提供何種適應性的教育。(4)標記便于政府制定必要的法令。簡單地說,標記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

標記可能帶來的危害有:(1)標記可能造成兒童永久性的心理創(chuàng)傷。(2)兒童可能因標記受到朋友的拒斥。(3)從標記本身找不出其在教育上的關聯(lián)性。(4)由于對特殊兒童做出錯誤診斷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標記有潛在的危險性。(5)標記不利于兒童自我觀念的發(fā)展。

標記的使用可能無法完全避免,如何將標記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程度,應該得到關注。我們應秉持兩個基本原則:無歧視原則和去標簽化原則。無歧視原則是指必須以尊重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類,這是消除分類造成消極標簽化影響的首要原則。為了方便開展教育教學與相關研究,對特殊兒童進行分類是必要的,只有秉持非歧視理念,才能充分尊重每一個兒童的主體性和存在價值,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輔助與支持。去標簽化原則是在無歧視原則的基礎上,盡量避免貶低性標簽的使用,提倡使用尊重性的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北票市| 乌兰察布市| 思茅市| 延吉市| 明溪县| 万山特区| 肥东县| 恩平市| 贵南县| 安徽省| 如皋市| 郁南县| 修文县| 互助| 赤城县| 庆元县| 苏尼特左旗| 柏乡县| 武邑县| 西宁市| 巧家县| 合山市| 赣州市| 航空| 苗栗县| 滨州市| 鹤岗市| 清苑县| 新化县| 兴国县| 松桃| 印江| 江阴市| 靖州| 乐陵市| 哈密市| 康定县| 庆城县| 大田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