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東文明對中國黃金藝術的影響
近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世界黃金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9世紀,亞述文明開始對中國文明產生影響。亞述人在近東的歷史,大致可分為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亞述帝國三個時期。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直迄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雄踞亞洲一個多世紀,首都尼尼微成為世界性大都市。近年,新疆且末、吐魯番、哈密出土的西亞樂器箜篌、城垛紋陶器和毛織物,顯然與公元前9世紀亞述藝術的東傳直接相關。[119]
201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爾泰山南麓,哈巴河縣東塔勒德水庫淹沒區發掘了61座古墓,今稱“東塔勒德墓地”。除了瑪瑙珠、綠松石項鏈、紅陶壺、鐵刀、銅鏃之外,發掘者還挖出300多件黃金藝術品。其中,野豬、雪豹、羚羊、獅子紋金箔和喇叭形金耳環,與哈薩克斯坦奇利克塔石冢(Chilikta Kurgan)、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阿爾贊2號墓(Arzhan Kurgan No.2)隨葬的黃金藝術品相似。因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郭物博士將其年代定在公元前7世紀。[120]2012年夏,筆者和日本學者林俊雄一起去烏魯木齊新疆圖書館,聽發掘者于建軍介紹東塔勒德墓地。林俊雄在會后點評說,東塔勒德黃金寶藏與阿爾贊2號墓的年代大致相同,當在公元前7世紀。
東塔勒德墓地M32號墓的雪豹紋金箔,身體呈卷曲狀(圖2-9),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伊朗北部茲微耶寶藏(Ziwiye Hoard)的卷曲動物紋金飾件(圖2-10:1)相似;而東塔勒德墓地二區M3號墓的金箔獅子(圖2-10:2)則模仿亞述藝術的獅子,與亞述首府尼尼微北宮(North Palace of Nineveh)遺址出土的亞述巴尼帕爾(Ashurbanipal,前645—前640)統治時期獅子浮雕如出一轍。凡此表明,亞述藝術是公元前7世紀阿爾泰山南麓黃金藝術的源泉之一。

2-9 雪豹紋金箔,阿爾泰山南麓東塔勒德墓地M32號墓出土

2-10 茲微耶出土卷曲動物紋金飾與東塔勒德墓地、阿拉溝土槨墓出土金獅子
1976—1977年修建南疆鐵路時,在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阿拉溝發現一批豎穴木槨墓。新疆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蘇貝希文化彩陶、有翼獅子青銅祭壇,以及40余件動物紋金飾件。這些金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紋等,采用模壓工藝制成(圖2-10:3)。其中,虎紋圓金牌、獅形金箔、對虎紋金箔飾帶的動物紋,與阿爾泰山北麓巴澤雷克戰國時期墓葬出土動物紋風格相似,皆呈后蹄翻轉180度形式。此外,阿拉溝木槨墓還發現鳳鳥紋絲綢殘片和戰國時期山字紋銅鏡殘片,說明此墓年代當在戰國晚期(公元前5—前3世紀)。[121]這正是古波斯帝國統治兩河流域時期,因此,阿拉溝木槨墓的獅子紋黃金飾件與古波斯藝術的獅子風格頗為接近。先秦文獻稱獅子為“狻猊”,其名源于波斯語“?agr”(獅子)。近東文明對中國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吐魯番艾丁湖古墓曾經發現一件雙聯金牛頭劍首(圖2-11:1),現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這個金劍首與烏克蘭第聶伯河(R.Dnieper)畔斯基泰古墓(Chertomlyk Barrow)出土金柄鐵劍上的雙聯金牛頭劍首(圖2-11:2)如出一轍。[122]從藝術風格看,這種雙聯金牛頭藝術肇源于古波斯王宮的雙牛石柱頭(圖2-11:3)。

2-11 1~2.分別為艾丁湖古墓和斯基泰古墓出土雙聯金牛頭劍首,3.為波斯王宮的雙牛石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