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對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師]我問你,你上學期精讀考試情況怎么樣?

[生]還行,中上等吧。

[師]你怎么知道是中上等?

[生]我考了86分,其他同學90分以上的不多,大都在80分左右。

[師]你這就是在搞對比。不和其他同學比,你就得不出你屬于中上等的結論。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地做出判斷,得出結論,而做判斷、得結論常常離不開對比,只不過對比這個程序很多情況下是潛意識的,我們做得很機械,意識不到罷了。比如早晨碰見熟人,問一句:“你怎么樣啊?”對方回答說:“不怎么樣,星期六還加班。”你聽了后說:“你這算很好啦,我們幾乎天天加班,還不給加班費。”你看,這段寒暄里,對方的話和你后面一句都是結論,而這小小的結論都是在和別人的情況或自己以前或眼下的情況做比較以后得出的。

[生]但不是任何判斷都要對比吧?說一句“我吃飽了”“我考試及格了”,也要對比嗎?

[師]當然不是所有的判斷都要經過對比,但是,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相對而言,比如你說“吃飽了”,這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你說“飽了”,不一定單憑感覺,而很可能是和這次吃飯前的情況相比較而言,是和你平時的飯量相比較而言,是和當時的飯菜對你的吸引力相比較而言,是和你吃飯時的情緒或者飯桌上的氣氛相比較而言,甚至是和醫生囑咐你的飲食量相比較而言,如果你有糖尿病的話。請注意,“飽”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和它相關的判斷不可能是絕對的。即使你說“考試及格了”,這聽起來好像是絕對的,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結論,只是一個事實,它后面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結論,比如“我考試及格了,太好了,可以痛痛快快地玩玩了”。“好”在這里就是比較的結果。假如全班同學都八九十分,就你一個人剛及格,那還“好”嗎?你說好,肯定是因為有相當多的同學不及格,你通過比較,才敢說“好”,才敢“痛痛快快地玩玩”的。

[生]我明白了。

[師]當然,這樣的無意識的對比不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我們說要樹立對比意識,就是要有意而為之,主動去對比,去發現差異,找出規律,從而學好英語。我們平時學習英語,就常常會進行對比,但多是英語內部的對比。例如學想習音標/i:/,不但要和/i/比較,還要和/e/、/?/等比較;要掌握現在完成時,要和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比較,也要和現在完成進行時比較;學一個新單詞,比如contrast,我們也要做一系列的對比,例如把它的動詞形式和名詞形式發音進行對比,還把它和另外的英語詞相比較,例如compare等,也可以在它的幾個不同詞義之間進行對比。這些比較都是我們英語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方法。總之,對比是人類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語言學習和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生]你剛才既用“比較”又用“對比”,也提到contrast和compare,那么“比較”和“對比”之間有區別沒有?

[師]在學術界,有人主張嚴格區分這兩個概念,說“比較”著眼于相同和相似之處,而“對比”則著眼于不同之處。對此,也有人不同意,說兩者之間有異有同,不容易分開。《牛津高階》[1]1給contrast下的動詞意義是to compare two things in order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這很接近上面說的“對比”的意義。compare的英語意思是to examine people or things to see how they are similar and how they are different,這好像既有“比較”又有“對比”的意思。這里咱們就不較真啦,兩個詞通用。好,關于英語學習中對比的重要性,我不多說了,就引用幾位名人的話來說明一下吧。第一位還是呂叔湘先生,他在《中國人學英語》里說:

我相信,對于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在每一個具體問題——詞形、詞義、語法范疇、句子結構上,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跟英語作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領會。

他還說:

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文表現法的共同之點和特殊之點。

我國另一位語言學大師王力先生曾說過:

對外漢語教學,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語言的比較教學。要突出難點。所謂難點,就是中國人看來容易,外國人學起來困難的地方。無論在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漢語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就是難點。

這里雖然講的是對外漢語教學,但基本道理是一樣的。美國有位著名的對比語言學家,名叫Robert Lado,他在其劃時代的著作《跨文化語言學》中說:

學生在接觸外語時,會感到其中有些特征易學,有些難學。那些與本族語相似的要素,他們會感到簡單;而那些不同的要素,他們會感到困難。教師如果將學生的本族語與他們所學的外語加以比較,那么他可以更好地了解真正的學習困難所在,并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另一位美國著名語言學家Charles Fries也指出:

最有效的教材是這樣的教材:它的立足點是一方面對所學的外語進行科學的描寫,一方面又對學生的母語進行相應的描寫,并加以仔細的比較。

[生]學英語,不對比就看不出差別。看不出差別,哪來“差別意識”?所以,沒有“對比意識”,就沒有“差別意識”。沒有“差別意識”,就會想當然地按漢語去“創造”英語。

[師]不過,像呂叔湘先生說的,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明白了就要去做。所謂“有意識”,就是能自覺地去做,總要想著去做。

[生]不過,英漢對比很困難吧?我們學生可以搞嗎?

[師]當然可以,不必擔心。同學們一聽到“英漢對比”或“漢英對比”,可能會感覺挺神秘,認為這是一項高深的工作,其實不然。做英漢對比,可以做到很高深的程度,可以做得很理論化,但我們也可以將它放在一個簡易、實用的平臺上,從學習英語的角度來著眼,而不是為了語言學理論的研究。我們下面的對比都是很具體的,沒有高度抽象化和理論化的內容。

[生]可問題是怎么去做呢?怎么去進行對比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监利县| 广灵县| 河北省| 洪湖市| 宁强县| 邹城市| 堆龙德庆县| 隆尧县| 河源市| 娱乐| 横峰县| 陇南市| 定兴县| 珲春市| 大余县| 方正县| 朔州市| 兴海县| 蓬溪县| 从化市| 益阳市| 辽阳县| 鹿泉市| 台山市| 海宁市| SHOW| 长沙县| 高邑县| 汤阴县| 庄河市| 南阳市| 咸阳市| 永和县| 个旧市| 金溪县| 广汉市| 乐山市| 平安县| 宽甸|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