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評估的流程
教育評估是用來判斷一個兒童是否有殘疾,以及兒童對特殊教育的需求與范圍進行科學鑒定與價值判斷的過程。學校可根據兒童當前發展狀況組織一個評估團隊來對兒童進行教育評估。學校在對兒童進行教育評估之前需要得到家長簽字的書面同意書,家長所提供的任何與兒童相關的信息也必須包括在教育評估的文件內。在對兒童進行是否應接受特殊教育與相關服務的教育評估時,不能只依據一項評估測試工具或過程。教育評估的結果需要使用多方面的評估工具、材料與過程。學校的所有評估工具、材料、過程都有統一的程序、標準與管理,工作人員不能隨便使用學校的任何評估工具,教育評估的結果只有在兒童的教育評估所設定的范圍內并使用學校的評估工具才可以被認為是準確與可靠的,而且只有受過訓練的學校專業人員才可以使用這些評估工具和執行教育評估。
評估團隊在教育評估進行的初期階段會在兒童所有的發展領域中測試可能的殘疾類型。教育評估過程中收集的所有數據與資料會有益于擬制兒童之后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教育評估的內容、工具、材料、過程需要使用兒童的母語或是熟悉的語言,這樣才能更準確地了解兒童的智能與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評估所使用的教材本身與執行教育評估的過程中不能對兒童的種族與文化有歧視。評估團隊會在不同的環境中收集兒童的相關信息,如觀察、面試、測試、活動中所進行的評估等。這些信息也可以來自與兒童相關的人如家長、老師、專家、鄰居等。教育評估最終目的是要告知兒童在認知、生理、自理、溝通等方面能力的相關信息。溝通能力的測試要包括中文不是第一母語、使用手語或其他溝通方式的兒童。教育評估結束之后家長會得到一份總結報告與一些建議的復印件。家長與學校可以根據當前兒童的信息決定兒童是否需要再次進行評估。通常,整個教育評估階段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評估前的準備階段、診斷評估的實施階段、綜合分析得出評估結果以及評估結果應用階段。[102]
一、準備階段
(一)評估團隊的建立
殘疾兒童的教育評估涉及領域廣泛,需要組成評估小組共同來完成對殘疾兒童的評估資料收集,因此,首先要建立評估小組。評估小組的成員一般包括專業人員、殘疾兒童的任課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家長等。具體人數可根據被評估對象而定,一般為5~9人。組織者在選出合適人選后,要對小組成員進行簡單的培訓與任務分工,同時確保小組成員在評估實施過程中相互支持和配合。每次評估活動結束時,小組成員要集合對這次評估中所掌握的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團隊對殘疾兒童的了解會隨著問題不斷的出現和解決加深。
(二)設計教育評估方案
設計教育評估方案首先要明確評估目的。教育評估的目的是通過評估明確殘疾兒童的教育水平、特征及教育需要。明確教育評估目的,以便于確定評估的內容,選擇恰當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其次,確定評估項目。一般而言,殘疾兒童的教育評估要對其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其障礙類型與特點、認知能力、學業成就、社會適應能力等。之后選擇收集資料的方法、途徑和工具,并設計出評估的程序。每個評估項目都有其不同的評估方法和工具,應根據兒童的年齡、閱讀水平、障礙類型等選擇合適的評估工具,如對盲生可以使用盲文工具或者口頭報告的工具來進行評估。根據項目評估的難易程度和方便性制定評估安排表,確定評估參與的人員、評估項目、評估的時間和地點。
二、測評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對教育評估計劃的執行,根據方案中的計劃表以及現實條件來獲得殘疾兒童評估項目所需的數據和材料。評估小組人員對殘疾兒童進行分項測評,然后收集和匯總各項專業性評估所獲得的資料。在測評階段要注意評估資料的隱秘性。為了保護評估對象的利益,評估者應該對這些資料進行嚴格的保密,不能把評估結果拿到非正式場合與教師、學生進行討論。
三、綜合評定階段
收集完資料之后,評估小組將每位參評者的測定、評估的材料匯總并一起討論、分析,最終為殘疾兒童提供一份書面的評估意見和教育建議。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把可靠的資料與需要證實補充的資料分開。某些用間接方式獲得的資料,如通過訪談家長、教師所獲得的資料可能有誤差,即使是通過直接觀察所獲得的資料也可能因為觀察者的介入使得兒童的表現與自然狀態下略有差異。因此,在對資料進行綜合之前,需要篩選出哪些資料是準確的,哪些資料需要進一步的證實。進一步選出對于制訂教學計劃有用的資料,最后運用專業知識以合理的方式比較和解釋各種資料,根據評估目的對殘疾兒童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作書面總結,并據此提出教育建議。評估報告中應包含的項目:(1)基本資料,包括評估對象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障礙類型、家長的情況等。(2)評估目的。描述評估對象進行項目評估的原因及目的,包括轉介資料等。(3)評估結果,包括由標準表測驗、觀察、訪談等途徑獲得的與評估目的有關的資料,并根據評估內容對資料進行梳理,得出評估結果。(4)教學建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相關服務等。
四、教育評估結果應用
教育評估的結果主要應用于指導教學,根據不同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和教育需要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首先,記載綜合評估的結果,表明殘疾兒童目前已達到的教育程度。然后,設計殘疾兒童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最后,對預期內的教育目標進行檢查。
由于目前大部分殘疾兒童都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教材多是固定統一的,不能適應殘疾兒童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獨特的教育需求展開教學。這在實踐中就體現為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評估結果,調整課程設置、教材和教法,來滿足殘疾兒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