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增進記憶力

“一般人在平時對于記憶力的利用還不到10%,浪費了其余90%的大腦資源,這違反了記憶的自然法則。”——這個觀點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路·西修提出來的。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是的話,在社會和商業競爭中奮斗,你一定會感到力不從心。因而,你對本章所講內容一定非常關心,你必須認真讀完,它將使你受益匪淺。本章所講解的內容是解釋記憶力的自然法則,并結合商業和演說上應用的實例來加以說明。

這些記憶的自然法則很簡單,只有“印象”“復習”“聯想”三條法則。“記憶的系統”便是建立在這三條法則上面的。但是做到這一點,也并不簡單,你必須要全神貫注。

老羅斯福總統能有驚人的記憶力,便是很好地運用了這個法則。當他開始對一個事物有了一個印象的時候,就像鏤刻在鋼板上一般難以磨滅。他曾經花了極大的精力鍛煉自己在雜亂的場合保持聚精會神,一心不亂。

1912年,芝加哥舉行富魯·姆斯大會(富魯·姆斯的意思是大鹿,這是革新黨組織象征符號),當時,老羅斯福總統住在一家旅館的樓上,街上到處都是狂亂的群眾,他們搖旗高喊著歡迎他的口號,軍樂高聲演奏,人們忙碌地在馬路上穿梭,因為這場大會馬上就要開始了。

即便是如此,他卻能安心坐在房中的搖椅上,從容地讀著古希臘史學家希洛特多斯的傳記,對外面的喧囂充耳不聞。如果換作一般的人,恐怕早已緊張得坐臥不安了。

還有一次,他旅行經過巴西的一片荒林,在一株大樹下,他選了一個清靜的位子坐在一把小椅子上讀吉鵬的《羅馬帝國興亡史》,當時,他全神貫注地讀書,竟全然感覺不到大雨襲來,雨點打濕樹葉,淅淅瀝瀝作響,他絲毫沒有發覺。他這樣讀書,當然會記憶深刻,不容易忘記了。

5分鐘的專注,勝過幾天心不在焉的苦讀。

亨利·畢吉牧師說過:“一小時專注的工作,勝過幾年恍惚的生活。”

伯利恒鋼鐵總裁葛休斯先生每年收入在百萬元以上,他有一句名言:“我學到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不論在哪種情況下,我都每天照著去做,就是——每時每刻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

這是獲得“力”的秘訣之一,尤其是“記憶力”。

Section 01 培養精準的觀察力

大科學家愛迪生,手下有27位助手,半年中,這些助手每天從電燈廠到研究所,兩點一線。在電燈廠到研究所這條路上,有一株櫻桃樹,有一次,這些助手被問到關于這株樹時,他們竟無一人能回答出來。這株櫻桃樹每天就在路邊,可他們竟全然沒有注意到。

愛迪生說過:“一般人腦中所記憶的事物還不及他眼中所見的千分之一,從這一點看出來,我們的觀察力真是貧弱得可憐。”

通常情況下,我們被介紹去認識兩三位新朋友的時候,往往不到兩分鐘就已經把他們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凈。這就是由于我們一開始就沒有集中注意力,也不曾做到精準觀察的緣故。也許你會把這件事歸咎于自己記憶力太差。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完全是因為你的觀察力太差了,像霧里看花一般,抓不住一件事物的特點,怎么可能記憶深刻呢?

紐約世界雜志總經理比例斯哈,在編輯部每個職員的桌子上寫下了“精確!精確!精確!”這樣的字樣,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做到的一點。你想記住陌生人的姓名,就得做到精準觀察,抓住特點。當你沒有聽清楚人家的姓名時,就一定要問個明白,被問的人往往會因為你對他這樣的注意而格外高興回答,同時他也會因此而不由自主地加深對你的印象,把你的名字也深深印在腦海中了。

Section 02 林肯的記憶秘訣:高聲朗讀

林肯年輕的時候,在一所鄉村學校里讀書,那所學校非常簡陋,地板是用木塊拼成的,窗子上貼著用油涂過的舊報紙。學生們沒有教科書,上課的時候,由老師高聲朗讀,學生們也隨后跟著老師高聲地念,聲音很大,聽起來吵吵鬧鬧,攪擾了附近住戶們生活的清凈,因此,大家給這所學校取了一個別名,叫作“市場學校”。

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林肯被迫養成了一個終身無法擺脫的習慣——凡是他想記住的知識內容,都必須要高聲朗讀出來才行。因此,他在春田市做律師期間,也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早晨走進律師事務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身子仰臥在一張破床上,一條腿搭在跟前的椅子上,拿著當天的報紙就開始高聲朗讀起來。他的一位同事抱怨說:“我每天被他吵得心神不寧!”于是,這位同事便跑去問他為什么要這樣高聲朗讀?林肯回答說:“我這樣做是同時在利用兩種感官的功能,一是‘看著’自己在讀什么,二是‘聽著’自己在讀什么,這樣比默讀更容易記憶。”

具有驚人記憶力的林肯這樣總結自己的記憶經驗:“我的大腦就像一塊空白的鋼板,想在上面刻畫一些事物不太容易,但是,一旦刻上以后,就很難被抹掉了。”這就是林肯的記憶秘訣——高聲朗讀,充分利用兩種感官的功能。我們也不妨可以試試這個妙訣。

其實最理想的增強記憶力的方法,不但應該用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在這同時還應該用肢體觸到、用鼻子聞到、用舌頭嘗到。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到”,因為我們的大腦最容易受視覺支配,所以由眼睛接收到的信息一定印象最為深刻。比方說,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遇見一個人,常常覺得似曾相識,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他的名字,這不恰好證明視覺器官要比聽覺更為靈敏嗎?

把你要記住的親友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抑或是你要演說的演說大綱寫下來,然后仔細默讀一遍,再試著回想一遍,你會發現,那些你需要記住的內容會像霓虹燈一樣閃耀在你的腦海中,令你揮之不去。

Section 03 馬克·吐溫的記憶秘訣:聯想記憶

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他在早年間每當需要演說的時候,必須要帶著演講稿才能上臺。后來,他發現了一個能夠幫助記憶的妙訣,既簡單又實用,自那以后,上臺演說他再也不需要帶演說稿了。

他這是采用一種聯想記憶法。比如說,“一個”的單詞“one”與“雙關語”單詞“pun”發音相似,他就聯想到:老羅斯福總統很喜歡用雙關語玩文字游戲。如此,記憶就形成了。你看,已經記住了吧,就是這么簡單!

Two與Zoo相似,就假想,愛迪生正在動物園里面凝視著一棵櫻桃樹。

Three與Tree可以聯想為林肯的住所當然是在樹上。

Four對上Door。門的對面,馬克·吐溫正揩著指甲做演講。

這個秘訣的要領就是在心中“描繪出一幅圖畫”。一定會有人對這個方法感到不可思議吧!但是,你越是覺得事情無聊,就越容易刻進腦海里達到記憶的效果。很奇怪吧!越是荒唐的事情就越容易記憶!

對一切的事情都要勇于嘗試,你也不妨試一試吧,讓大家對你的記憶力有一個全新的印證,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記憶的過程是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的。

Section 04 鞏固記憶的方法:背誦加復習

安魯·阿富哈大學是坐落于埃及首都開羅的一所回教學府,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之一,擁有在校生2.1萬人。這所大學的入學考試有一個科目是要背誦全部的《可蘭經》。這是一部回教的經典文字,和《圣經》差不多一般長,通常的一個人要將他們全部背下來至少需要兩天全神貫注的時間。在中國,古代私塾里的學生也要背誦整部古書,中國學生和阿拉伯學生都不具備特殊的記憶天賦,他們憑什么快速牢記這一整本的書呢?

能夠發揮如此驚人記憶力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就是簡單的兩個字:復習。

記憶自然法則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復習”。不管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篇幅有多長,只要充分進行復習,一定可以牢牢記住。

如果你想記憶的事物,比如一些新的詞匯,要試著在會話時要實際用到它。如果想記住人名,就要試著反復念叨他的名字。

對于一篇演講也是如此,總要事前反反復復地練習你所要說的幾個重點,這樣,站在臺上時,你才能充滿自信,揮灑自如。這樣,當你實際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印象已牢牢地留在腦海里了。

Section 05 有效的復習方法

然而,沒有一定的章法,只是反復做些機械式的演練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演練,也就是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配合我們人類記憶力的特點,而不是盲目地進行機械性強化。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測試者制作了一些表,上面列有許多沒有任何意義的詞匯,然后把這些表分發給受測的學生,希望他們全部都記住。結果發現,3天中反復記憶38次的學生群,與一次做68回反復記憶的學生群,最后所記住的詞匯數目是一樣的。在其他的許多心理測試中,也都顯示同樣的結果。

這是記憶學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人類反復一件事情想要把它記住的時候,可采用分割法幫助記憶,一口氣背下一段文字所花費的時間比用適當而間歇的復習要多花出一倍以上的時間。

人類大腦的這樣的記憶特點,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具體說明:

其一,在反復記憶中間歇的時間里,我們的潛意識在不斷地進行著“聯想”。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所說:“我們冬天學滑冰容易,夏天學游泳容易。”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其二,反復作業是把整體的任務分割成幾個小部分,然后以一定的間隔分開進行記憶,這樣,“量”的減少能使得壓力減輕,因此大腦能獲得間隔的休息,不會感到疲勞。

以翻譯《一千零一夜》而聞名的巴登亮,是一位語言學名人,他可以把27個國家的語言當成母語一樣運用自如。他有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每一種語言的學習、練習,不會超過15分鐘。

因此,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在自己即將演講的前夕,做延長準備的愚蠢行動,否則,他的記憶力往往還沒等正常發揮就已經狼狽不堪地敗下陣來了。

現在,我反而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方法,幫助大家如何忘掉一些事物。

迄今為止,各種心理測驗反復證明:我們對于新知識的記憶力往往在最初的8小時比30天以后更容易忘掉。或許你會不相信,但這千真萬確。因此,在演講之前,一定要重新復習一下相關數據和演說的重點,這樣才會加深最初8小時的印象。

林肯總統就是活用了這套記憶秘訣。在蓋茨堡的那次演說中,在林肯演說之前的恰好是那位具備學者風范的參議員艾佛雷特,當艾佛雷特的演說接近尾聲時,隨后即將出場的林肯和每次演說之前一樣忽然感到特別緊張,他急忙扶正眼鏡,從口袋里掏出原稿一邊默念,一邊拼命地做最后一次的復習,以達到出場前最后一次的重新記憶。

Section 06 增進記憶力的秘訣

下面所要講的是“聯想”。這第三個“聯想”跟前面提到的兩個一樣,是完成記憶必不可少的要素。實際上,對于“聯想”的解釋說明就跟對“記憶”的解說是一樣的。下面,我們用詹姆斯教授關于增進記憶力的秘訣加以說明。他說:我們的頭腦,本質上就是一臺聯想的機器。比如說,處于靜默中的你,突然接到如此這般的命令:“回想!”“回想過去!”

這個時候的你,會因此而產生任何清楚的印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你的“記憶力”此刻正處于一個空白的世界里,完全不明白要去回想怎樣的事。這意味著對回想的事情要具體化或者有某些暗示,比如說:

“你的出生日期?”

“早餐吃了什么?”

“哆、來、咪、發……的音階如何?”

這些對于回想的暗示或者線索,相當于是為你的聯想引領了一個方向,以便于使你的記憶力迅速尋找到目標,輕而易舉地牽引出答案。

我們對大腦的運用,也無非是受到這些聯想線索的牽引,因此,凡是有了訓練的記憶力都靠著一個完善的聯想系統,而這個聯想系統的性能優劣,還要取決于兩種特性:一是聯想的固定基礎,二是聯想的數量。概括說來:良好的記憶秘訣,便是把我們要記憶的東西發揮很多的聯想。具有相同經歷的人,誰能把過去經歷的事情或者學過的知識記得最深而且最有系統,那便說明誰的記憶力好。

1.名字的記憶法

那么,我們怎樣把所知道的各種事情結合起來,使它成為方便高效的記憶系統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找出事物的意義來加以思考。比方說,當你接觸一件新的事物時,可以對自己提出下面這樣五個問題進行作答。這樣,就可以把那件事物納入組織的一個連貫的系統。

它是怎樣的?

為什么是這樣的?

什么時候發生的?

在什么地方發生的?

是誰說的?

就拿人的名字來說,當我們聽到一個名字的時候,如果那個名字很常見的話,我們就可以在記憶中搜尋相似的名字進行聯想。反之,如果那個名字聽起來稀奇古怪,那么,我們可以向對方請教一下他的名字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含義,這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特別的含義加以聯想,以便于更深刻地記憶。如此討論起名字的典故來,即使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也會因為彼此有互相交流的話題而相處得更為和諧融洽。

我的生活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不久前一個偶然的機會,經介紹,我跟一位名叫蘇恩達的婦女認識。我向她請教她名字的拼法,她回答我后,我隨口贊嘆道:“好特別的名字哦!”她聽了以后,主動向我解釋說,她丈夫是雅典人,而祖先則是希臘的達官貴族,等等。因為這些信息,我也馬上記住了“蘇恩達”這個不太常見的名字了。

跟一個陌生人初次見面的時候,你首先觀察到的一定是這個人的外貌特征,比如五官、身形,其次是什么款式什么材質的衣服以及聊天談話的方式,等等。這些關于這個人的容貌和個性的特征,一定要清晰明確地記在腦海里,這些印象如果跟名字結合起來就更容易記牢了。如此一來,再次見面時就可以通過對第一次見面時產生的印象的聯想,然后那個人的名字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了。

你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同一個人都見過兩三次了,甚至連他的職業都能說出來,但是,偏偏想不起來他的名字。因為職業是固定而且具體的,所以不容易忘。可是姓名卻是很抽象的,沒有什么特定含義,也很難跟一件具體的事物聯系起來,因此,要想記住一個人的名字,最好是想方設法把他的名字跟職業用某種特定的語言聯結起來,這樣,你就會牢牢地記住對方的名字了。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70位彼此互不相識的男性召集在一起,在佛羅里達的運動俱樂部舉行一場聚會。他們采用司儀事先的建議,在依次自我介紹時,把自己的名字跟某種職業用某種活潑有趣的語言結合起來,幫助人們發揮想象加深記憶。比方說:

礦氏(礦業)——礦氏迅速地鉆探礦山。

黃金樹(木材業)——木材生意布滿黃金。

用這樣的方法大家依次自我介紹,最后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出席者都輕松地記住了其他所有人的名字。

時隔一段時間再見時,他們不但互相喊出彼此的名字還能說出對方的職業,而且已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這都是由于彼此牢記對方名字和職業的緣故。

2.記憶日期的方法

最好的記憶日期的方法,就是與自己腦海中早已記牢的某一個重大日期聯系起來。比如,對美國人來說,“蘇伊士運河于1869年通航”這個年號沒有任何特點不太好記,但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年號卻是美國人心中永遠忘不掉的記憶。如果把這兩個年號這樣聯系起來“南北戰爭結束后第四年開始有船通行在蘇伊士運河”,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

“最早有人遷入澳大利亞的時間是1788年”,單憑這一句話而記住這個年份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如同汽車掉落了一個無足輕重的零件一樣,很快就會忘掉了。但是如果把它跟另外一個重大日期——1776年7月4日——連在一起記,就是入遷澳大利亞是在獨立宣言公布后的第12個年頭。或者以“大約十年后”這樣的方法來記,也會比硬記那句話效果要好得多。

我覺得,記憶電話號碼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如1492、1861、1865、1914等,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數字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當告訴別人電話號碼時,不妨這樣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年”,這樣一來,要比單說“1492”這個抽象的數字更容易記住了,對方即便想忘都忘不了了。

3.記住演講要點的方法

當我們回憶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只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外界刺激的作用,另一個是由大腦中儲存的另一件事情聯想到的。

既然如此,把它應用到演講上也是可以的吧!

首先,拿備忘錄來說可以說是外界的刺激,如果據此來想起內容,進而加以思索。但是,對于備忘錄,聽眾們并不太喜歡……

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和您腦中早已儲存的某種記憶一起聯想,以此來記住演說的要點。這樣的情形,就如同您把一扇扇的門依次打開,想要到達你要去的房間一般,將要點依次列出,按照1、2、3……的順序,以此類推,這樣要點不會想不出來。

這辦法聽起來頗為簡單,但對于初學者而言,卻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為初學者面對聽眾都會有恐懼心理,因此思考力也會大打折扣。唯一可以采用的辦法,就是先把你要說的要點,利用一些有趣的聯想串聯起來。

假如你要說的幾個觀點非常零散難記,毫無章法和脈絡,如“牛”“雪茄”“拿破侖”“家”“宗教”等這些毫無關聯的詞匯時,您就可以作下面這樣的滑稽好笑但沒有任何意義的聯想:

“牛”抽“雪茄”,喝一杯“拿破侖”,“家”和“宗教”是分不開的。

現在,請先回答這樣的問題——這些話的第三點是什么?第四點、第五點還有第一點都是什么呢?

怎么樣?是不是回答起來就容易多了?

不管多么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只要想辦法把它們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這樣,再復雜零散的碎片都被串聯成一個故事,不怕它有多滑稽,越滑稽可笑越容易想出內容。如果想增進自己的記憶力的話,不妨試試這個辦法。

4.忘詞的急救法

一個演說者,即使事前已有萬全的準備,但是在面對聽眾開始演說的時候,也難免會有意外發生,比如說,可能突然腦海一片空白,僵立在臺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樣的悲劇一旦發生,即使是女性也無法簡單地以一句“不行了!”就此放棄坐回位置上去,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尊,她一定會想方設法挽救這個尷尬的局面,她或許會花上10秒或者15秒來努力回想她下面想要說的要點,換句話來說,如果此情此景能在聽眾面前沉默15秒,這就接近投降的邊緣了,那么,到底該怎樣挽救這悲慘的局面呢?

前不久,某位知名的國會議員就曾遭遇過類似的情形。當時他便向聽眾們問道:“聽得見我的聲音嗎?后面的先生小姐們都聽得見嗎?”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聲音傳遍會場的每一個角落,但是他卻借此來思考以下內容的要點,以便從容不迫地繼續自己的演說。

所以,一旦遇到這樣的窘境時,一定要想辦法自救。或者,你也可以把自己剛才講過的最后一句話或者最后一個概念作為下一段講話的開端。這樣,你的講話就會像小河一樣前后連貫而綿延不絕了。

打個比方,假設你演講的題目是“成功的商業”,當你講到“一般的商人不太會提升績效,是因為自己的干勁不夠,欠缺積極性所致”這句話時,便突然忘了接下來該說什么了,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用“積極性”這個詞語進行開端,想辦法把話題引申下去。這個時候,用什么樣的語言、什么樣的方法來總結談話的內容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把話題進行下去。與其半路中斷投降,不如隨便發揮一段,就像這樣:“所謂的積極性……就是獨創性,能獨自達到某個境界。并不是等待別人告訴你這樣或者那樣……”

用一個適當的話題把演說進行下去,這個話題當然不需要多么才華橫溢,也不能期望靠它一炮成名,但是只要說下去總比尷尬地干站在那里強。

再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剛才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來著?哦,是“等待別人告訴你這樣或者那樣……”既然這樣,那么就以這句話作為下面話題的開端:“沒有任何獨創性的商人,也總是等待別人告訴你這樣做或者那樣做……”

這時候,我們便可以用一個關于危機什么的事例來把這個話題成功過渡到另一個話題——

“想象力……這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必備的一種能力,也可以把它說成是展望性吧!所羅門王也這么說過:‘沒有展望,不如死亡。’”

對!就是這樣。請繼續——

“很多人在所謂的商場上,目睹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深感遺憾。遺憾在這里可以解釋為:不論是誰,只要你還有一點點忠誠,一點點野心,外加一點點熱情,就可以在成功與失敗的窄縫中引導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但是,商場上失敗的那些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

怎么樣?就是利用這個要領,可以不斷地、一邊說一邊引導自己回到自己本來的話題上。

這樣的思考方法,有時可能會把你引導到逛街、吃蛋糕等話題上,然而,這仍不失為一種急救法,能把你從因遺忘而產生的窘境中解救出來。

Section 07 聯想記憶最重要

本章一共敘述了三個增強記憶力的法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聯想記憶法。詹姆斯教授也說過:“我們無法改變天生的記憶,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聯想來增強我們的記憶力。”

比方說,如果我們每天背一句莎士比亞的名言,便可以把我們對文學作品的記憶力提高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每記憶一個詞組,就可以為我們關于文學方面的聯想提供很多素材。那么如果把從哈姆雷特到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臺詞全都背下來,對增進政治、經濟方面的記憶力有作用嗎?遺憾的是,它們之間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所以這個問題不太好確定。

值得強調的是,本章討論過的許多提高記憶力的方法如能活學活用的話,便能對增進記憶力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毫無關聯的兩個領域,則無法用聯想聯系起來。比如,不管你在棒球方面的知識有多豐富,對于公司市場方面的記憶則毫無用處。原因很簡單,棒球和股份完全無關,根本無法聯結起來。但是我們還是要記住詹姆斯教授的這句名言:“人類的頭腦,基本上是一架聯想的機器。”

備忘錄:

1.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路·西修說:“人類對記憶力的利用平均不到10%,剩余的90%全都被浪費掉了。”

2.所謂的“記憶力法則”包含“印象”“復習”“聯想”三項。

3.將要記憶的事項,在自己的心里烙上深刻而生動的“印象”,這一點很重要,這是記憶力法則之一。所以——集中精神。這是老羅斯福總統驚人的記憶力的秘訣所在。

仔細觀察。正確地把一件事情牢牢地記在心里。不要像霧里看花一般,似是而非。若有若無。眼中有霧如同心上有塵埃,這樣是不能留下完整的印象的。

用感官的功能來加深印象。林肯通常把所要記憶的事情大聲地念出來,同時利用眼睛和耳朵兩種感官的功能來加深印象。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從視覺得到的印象更容易被深深印在腦海里。眼睛要比耳朵的靈敏性高出25倍。馬克·吐溫演說時,用備忘錄無法記住演講的大綱,但是后來他把備忘錄改成圖示的方式,便很快就把演說大綱記了下來。

4.記憶法則的第二條是“復習”。要點如下所述:

對于長篇段落如果想一口氣背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如把長的篇幅切成幾個小段,再逐段去記誦,這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演說之前再看一遍原稿,這樣更能加深印象。

5.記憶法則的第三項是“聯想”。解釋開來就是說把要記的內容和其他比較容易記憶的事情關聯起來。詹姆斯教授也說過:“記憶的秘訣,就是盡可能的使要記的東西引發出很多聯想。”

6.產生聯想時,可以先根據下面的一系列問題做自問自答:

是什么?

怎樣變成那樣的?

什么時候發生的?

在什么地方發生的?

這件事情是誰說的?

7.記憶陌生人的名字的時候,不妨問問對方有關他名字的來歷或者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然后再觀察對方的形象外表,與名字聯系起來一起記憶。相對來說,職業名稱比較通俗好記,也可以把職業跟名字聯系起來一起記憶。

8.記憶日期年號也有秘訣,可以把要記憶的日期年號跟歷史上的重大日期聯系起來記憶,這樣記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9.記憶演說的要點,必須把演說稿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出來,使他們逐條遞進、互相關聯,能自然而然地由前一條就想到下一條。而且,還可以根據要點做一段有趣的聯想文章,這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比方說“牛抽雪茄、喝杯拿破侖、家和宗教是離不開的”,總之,越是荒唐可笑的文章越是容易記憶。

10.雖然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一旦站到講臺上,演說中途卻突然忘詞。這種時候,可以把忘記前的句子重復一遍,然后若無其事地繼續發揮下去,這樣便能使自己從窘境中解脫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岱山县| 伊宁县| 兴业县| 芜湖市| 体育| 屏山县| 嘉祥县| 库车县| 和平区| 克东县| 兴仁县| 恩施市| 广灵县| 商水县| 沐川县| 黑龙江省| 行唐县| 密云县| 金塔县| 洞口县| 宁夏| 时尚| 醴陵市| 贡觉县| 曲沃县| 敦煌市| 崇明县| 揭西县| 沾益县| 肇庆市| 镇原县| 罗定市| 定南县| 大田县| 辽阳县| 葵青区| 彰化市| 兴业县| 准格尔旗|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