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失落的印加文明

印加人的太陽神顯然是好色之神。

美洲最偉大的建筑是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這七大奇跡包括中國的長城、羅馬的斗獸場。美洲除了馬丘比丘,還有奇琴伊察。

馬丘比丘位于秘魯安第斯山區,建在海拔2350米高的陡峭的山脊上,懸崖峭壁下是湍急的烏魯班巴河,四周是郁郁蔥蔥的群山(圖14-1)。

978-7-111-54964-2-Chapter14-1.jpg

圖14-1 馬丘比丘印加帝國建筑遺址

西班牙人占領秘魯長達400年時間里,并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古城堡存在。直到1911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海藍穆賓漢姆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發現”了這座古城。他寫了一本書——《失落的馬丘比丘》,震驚了世界。

馬丘比丘古城占地9萬平方米。有140多棟建筑,有宮殿、神廟、祭司與貴族住宅、廣場、庭院、傭人住所、警衛住所、警衛室、倉庫等;有水池和供水排水系統;有墓地;周圍還有層層梯田。馬丘比丘建筑群是用石頭砌筑的,木結構三角屋架,屋頂鋪茅草(圖14-2)。

馬丘比丘的建筑用石頭砌筑,但沒有粘接灰泥,石頭是不規則的,需要石匠一塊塊地切割研磨。石頭表面平整,石縫很細,連無刀片都無法插入(圖14-3)。

馬丘比丘有用10~20噸重的整塊巨石鑿成的祭祀臺,還有109級用整塊石頭鑿成的階梯。石頭是在山上就地開采的,但搬運這么重的石頭,在沒有機械和車輪的情況下,也是很艱巨的作業。

馬丘比丘主建筑群外面有層層梯田,梯田端部是警衛人員的住宅(圖14-4),這些警衛人員可能要兼著干農活。

978-7-111-54964-2-Chapter14-2.jpg

圖14-2 瞭望臺茅草屋

978-7-111-54964-2-Chapter14-3.jpg

圖14-3 不規則塊石干砌的石墻

978-7-111-54964-2-Chapter14-4.jpg

圖14-4 梯田和警衛人員住所

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時期的建筑。它與古希臘邁錫尼城堡和德爾菲阿波羅神殿一樣,都是建在山上的建筑群,建筑風格與邁錫尼很像。不過,邁錫尼是政治統治中心和軍事要塞,阿波羅神廟是宗教中心。馬丘比丘既不是軍事要塞,也不是宗教中心和行政中心,更不是普通城鎮。

印加帝國的統治中心在距離馬丘比丘130公里的庫斯科,那里有大型的神廟、城堡和皇宮,是十幾萬人口的都市。馬丘比丘只能容納一千人。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王公貴族的休閑“山莊”和私家祭祀地。印加帝國的王室自認為是太陽神的后代,馬丘比丘的特殊的地理環境似乎更貼近太陽神。在馬丘比丘遺址中發現了上百個女性遺骨,可能是作為太陽神的新娘被殺的。印加帝國祭祀太陽神的儀式要獻上處女。帝國專門有培訓圣女(阿克拉)的機構,多達1500圣女。圣女選自民間美麗的少女,被選中者不得拒絕。并不是所有圣女都被獻祭。有的被國王選為妃子,有的被賜給貴族,有的成為祭祀犧牲品。那些不幸被選為太陽神新娘的圣女,在祭祀儀式上被絞死。她所在的家族從此會獲得榮耀。

印加帝國的太陽神顯然是好色之神。所有早期文明偉大的建筑,都伴隨著悲慘的故事。

馬丘比丘大約是1440年建設的,那時正是印加帝國開始擴張時期,還沒有壯大成勢。印加帝國強大的敵人奇穆王國還沒有被征服,應不是大興土木的時候。所以,有人認為馬丘比丘或許有戰略避難所的考慮,相當于“三線”建設吧。

印加帝國是安第斯山文明的晚期階段,即第6個階段,是15世紀美洲三個具有國家形態的社會共同體之一,也是當時南美洲唯一的國家。

印加帝國的國名其實不是“印加”,而是“塔萬丁書約”,也有譯為“塔萬廷書尤”的,是“四洲之地”或“四方來朝之地”的意思,印加帝國有4個州。印加是君主的稱號。就像中國君主的稱號是皇帝,英國君主的稱號是國王一樣。不能把中國稱作皇帝帝國,把英國稱作國王帝國,也不該把“塔萬丁書約”稱作印加帝國。但從西班牙人開始,就一直這樣叫,錯誤的叫法也就定格了。

印加帝國最初是庫斯科地區的彪悍好戰的部落或小王國。庫斯科位于安第斯山區,距離利馬3百多公里。海拔高度3400米。

15世紀初,印加首領維拉科查·印加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統治的宗教,自封為在世之神。1438年,維拉科查的兒子帕查庫提·印加繼承了王位,他在位33年。這位能干的國王東征西討,建立了龐大的印加王國。

印加人征服的手段與羅馬人差不多,采取各個擊破的方針。對投降順服的部落,使其成為附庸;對不順服的,發兵征討,打敗對方,把俘虜的酋長或國王押到庫斯科處死。順我者安全,逆我者亡。

短短幾十年,印加帝國成為美洲最大的帝國。統治著一個狹長地帶,沿安第斯山展開,長4000到4500公里,包括秘魯全境、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部分地區、玻利維亞西部、阿根廷北部和智利北半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有人估計是300萬,也有人估計1200萬)。

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唯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中部美洲低地各瑪雅王國從來就沒有建立一統的國家,是小城邦國家。中部美洲高地的特奧蒂瓦坎、阿爾班、托爾特克和阿茲特克都是一個城邦控制多個自治城邦的聯合體。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印加帝國之前的王國也沒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權體制。

印加人由政府直接控制經濟,實行統一分配的經濟模式,土地歸國家所有,分給農戶耕種。農戶將2/3收入包括糧食和紡織品上繳國家,一部分供養國王、貴族、祭司、圣女和軍隊(印加帝國有8萬常備軍);一部分存在國家倉庫里,備作災荒賑濟或對失去勞動能力者的救濟。國家在地方首府和戰略要地建立了大型糧食倉庫,儲存糧食和布匹。有學者計算過,一個地區的倉庫容量可達5萬立方米。

除了繳納很重的稅賦,印加人還要出兵役和勞役。印加實行一種叫作“米塔”制的服役制度,每個人輪流出兵役或勞役,服役期間土地由別的農戶幫助耕種。勞役主要從事基本建設工程,如修路、蓋房子、修建灌溉工程等。印加兒童從五六歲起就必須干活。

印加帝國對社會管控很嚴,基層以10戶為一個單位。國家建立了巡查員制度,到各地監督巡查,統治觸角伸到了家庭。印加帝國還規定每個民族只能穿本族服裝,不準到其他民族的地域或街區,以便于管控。

印加人沒有發明文字,國家管理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儲存靠結繩記事的方式。記事的結繩叫作“奇普”,在主繩上連接多級副繩,通過打結和繩子的不同顏色標識信息。國王最關心的事情——人口普查和稅賦情況,都借助“奇普”傳遞。

與羅馬人和蒙古人一樣,小民族統治大帝國要有暢通的道路和驛站。印加帝國修建了長達3萬公里的道路(圖14-5),用蘆薈藤在河上架橋(圖14-6)。印加時期沒有車輛和馬匹,所以道路不寬。驛站的距離是一天步行的路程。

印加統治集團建立強大帝國,除武力征伐和嚴密控制外,還非常重視宗教的作用。印加國王稱王族是太陽神的后代,印加國王是在世的神。將王族與太陽神建立血緣關系,是擴張的旗幟和統治合法性的支撐。

印加帝國的國王死了不埋葬,而是做成木乃伊。先王的木乃伊繼續“住”在自己的宮殿里,王后和王妃還有服務機構每天還要“伺候”他,與他“交流”,抬著他各處“溜達”。在重大儀式上,所有先王還會“出席”。

印加國王要求臣民忠誠。臣民表達忠誠的一個重要方式是用小孩獻祭,在表達忠誠的儀式上把小孩殺死,是很殘酷的表忠心方式。

印加帝國為了有效統治會重新安置人口,把邊遠地區不放心的部落遷徙到易于控制的地區,遷徙放心的部族到邊緣地區。奇穆王國首都昌昌手工藝工匠多,印加王國征服奇穆后,就把昌昌人遷到庫斯科附近,以從事首都建設。

印加國王有一個“激勵”擴張的傳統,國王繼承者可以繼承先王的權力,但不能繼承財產。財產被其他兄弟繼承。這樣的傳統逼迫新任國王去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

由于土地歸國家所有,國家管控經濟和進行分配,有人說印加帝國是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有人認為印加帝國是奴隸制國家,除了王室、貴族和祭司外,其他人都是國家的奴隸。

印加帝國的壽命很短,作為大帝國的歷史不到100年,在美洲各個王朝中是最短的。

印加帝國國家權力很大,爭奪權力的斗爭也很激烈。在西班牙侵略者到達時,印加帝國爭奪王位的內戰剛剛結束,勝利的弟弟奪得了王位,處死了哥哥。可新國王還沒有來得及坐上王位,就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俘虜,兩年后被處死。

印加帝國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軍人,1532年,他率領了180人的烏合之眾,征服了有著600萬國民8萬軍隊的龐大的印加帝國。

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國,鏟除了太陽神信仰,把印加帝國的太陽神廟也拆毀了,在其上建起了天主教堂。

庫斯科市中心的廣場叫兵器廣場,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國時期的廣場上重建的。兩座教堂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圖14-7)。

庫斯科已經沒有印加帝國時期的建筑了,現在看到的街道和老建筑都是殖民地時期的留下的,但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978-7-111-54964-2-Chapter14-5.jpg

圖14-5 印加帝國的道路

978-7-111-54964-2-Chapter14-6.jpg

圖14-6 印加人用蘆薈藤條建的吊橋

978-7-111-54964-2-Chapter14-7.jpg

圖14-7 庫斯科兵器廣場

978-7-111-54964-2-Chapter14-8.jp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太原市| 元江| 巨野县| 龙陵县| 如东县| 洪泽县| 泰兴市| 潍坊市| 林口县| 平武县| 凉山| 达尔| 凤阳县| 柳州市| 赤峰市| 磐安县| 南投县| 嘉荫县| 宿州市| 常熟市| 崇明县| 定日县| 平度市| 乌海市| 百色市| 兴业县| 德州市| 兴化市| 淮安市| 甘肃省| 余庆县| 葵青区| 正定县| 芜湖县| 丽江市| 山阴县| 蓬溪县| 衡东县| 天水市|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