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
- 郭學明
- 5186字
- 2019-08-02 15:50:15
07 神奇的瑪雅不神秘
瑪雅文明不是一塊石板,而是一片馬賽克。
洪都拉斯的科潘古城是古典時期最著名的瑪雅文明遺址之一。科潘古城占地12萬平方米。有6座金字塔神廟,有宮殿、大型廣場、宅邸,還有球場(圖7-1)。
瑪雅文明的覆蓋范圍有30萬到4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德國或云南省面積,包括現在的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伯利茲、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東部。
瑪雅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不像特奧蒂瓦坎那樣,有一個至高無上君臨天下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瑪雅也不是小國組成的聯邦。瑪雅文明是近百個城邦國家在兩千多年的歲月里所構筑的有著統一文明特征的集合。歷史學家布萊恩·費根形象地用“馬賽克”一詞形容瑪雅文明的構成[1]。瑪雅不是一塊石板,而是一組馬賽克。
從公元前1000年最早帶有瑪雅文明印記的城邦出現,到16世紀西班牙人來到瑪雅地區,瑪雅文明的歷史綿延了2500年。
瑪雅文明分作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和后古典時期。
圖7-1 瑪雅科潘古城遺址
瑪雅文明的準備期,也叫前古典時期,始于公元前1000年,大約有1200年歷史。這期間,危地馬拉出現了十幾個大村鎮或小城邦,包括卡米納爾胡尤、納克貝、埃爾米拉多爾、奎略、圣巴托洛等。危地馬拉是瑪雅文明的源頭,也是后來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的中心區。
前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的主要特征是農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建筑。
在缺水的高地,卡米納爾胡尤(位于危地馬拉城)的古瑪雅人修建水渠,引湖水灌溉農田,水渠寬18米,深8米,長達8公里。在低洼的低地,納克貝(位于危地馬拉北方佩騰地區)的古瑪雅人堆土建造臺田,臺田周圈用石頭壘砌擋土墻。他們挖沼澤地的淤泥鋪在臺田上,以增加土地肥力。
低地埃爾米拉多爾(位于危地馬拉北方佩騰地區)的古瑪雅人修建高于地面的堤路,向四周村落和附近其他城市輻射。堤路高近4米,寬40多米。瑪雅沒有車輛,消耗大量勞動力修這么寬的路做什么?有人說堤路是炫耀權力的面子工程。也有人認為,埃爾米拉多爾是貿易中心,城中心有大型露天市場,寬廣的堤路對貿易不僅是一種方便,也是一種召喚。要想富,修大路。
前古典時期瑪雅人用土坯、木材、茅草、棕櫚葉搭建“土木”建筑,基礎用夯土臺基,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世界各地早期人類建筑都是從土木開始的。難怪至今人們還習慣把建筑工程統稱為“土木建筑工程”。
前古典時期的瑪雅城邦出現了大型宗教建筑、球場和貴族宅第,還有陪葬品豐富的墓穴。那時瑪雅社會已經出現了社會分層,存在神權和君權。奎略遺址中,發現了刻有王冠席紋的骨雕和王宮建筑遺址。國王的墓穴中還有30多名隨葬者。
埃爾米拉多爾是瑪雅前古典時期最大的城市,其金字塔土墩底座比埃及金字塔底座還大。我們在第5章中介紹了美洲金字塔其實是神廟“高大上”的臺基。高臺基建筑是瑪雅建筑的主要特征。
前古典時期的瑪雅城邦在公元150年到400年期間相繼被遺棄了。可能是人口增加、過度開發建設對資源的破壞和戰爭等因素導致古瑪雅人離開家園去尋找新的樂土。瑪雅文明由此在也得以更大的范圍傳播。
瑪雅文明的輝煌期也稱為古典時期,是從公元300年開始的,歷時600年,到公元900年衰落。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區域擴大了。除了危地馬拉外,包括墨西哥南部地區、洪都拉斯、伯利茲、薩爾瓦多,還有尼加拉瓜部分地區。
古典時期瑪雅城邦國家多達60個,也有人認為是100多個。最著名的城邦有科潘(洪都拉斯)、蒂卡爾(危地馬拉)、卡拉克穆爾(墨西哥)、帕倫克(墨西哥)、卡拉科爾(伯利茲)和卡哈帕奇(伯利茲)等。
瑪雅文明的后古典時期,從公元900年到16世紀初,大約有600年的歷史。這期間最主要的瑪雅文明遺址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包括烏斯馬爾、奇琴伊察、瑪雅潘、圖盧姆等。我們將在第8章介紹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
瑪雅不是一個民族的名稱,也不是一個地區的名稱。“瑪雅”是西班牙人的叫法。在瑪雅文明后古典時期,尤卡坦半島一個城邦國家叫瑪雅潘,是瑪雅文明最后階段的城邦國家。西班牙人來到美洲后,把與瑪雅潘有著相同特征的文明體都稱作瑪雅。
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和后古典時期的瑪雅人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語言、文字、宗教、習俗和傳統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征。
我們在第4章談到“文明”的五個基本特征——城市或密集居住區、宗教儀式中心、文字、國家與權力、在建筑領域、藝術領域或科學領域里的創造,這些特征瑪雅都具備。而瑪雅文明的老師奧爾梅克文明和瑪雅的遠鄰特奧蒂瓦坎文明,在文字這一特征上不夠理直氣壯,只有一些表達意圖的圖形,尚未形成系統文字。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則根本沒有文字,16世紀還靠結繩記事。整個美洲,除了瑪雅,只有距離瑪雅文明區不遠的墨西哥阿爾萬山文明有象形文字。瑪雅文明是美洲最完整的文明。
圖7-2 科潘金字塔石階兩側鐫刻著象形文字的石板
與蘇美爾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華夏文明一樣,瑪雅人創造了自己的書寫體系。在科潘金字塔通向塔頂神廟的石階旁的石板上(圖7-2),鐫刻著2200多個象形文字,這些文字講述著一位國王和他率領的勇士們的光榮故事。在科潘的國王墓穴中,在城市廣場的石碑上,在貴族宅邸里,都發現了頌揚國王和神的銘文。
瑪雅文字鐫刻在金字塔上、建筑物墻上,墓穴內壁上、石階、石碑、石柱上(圖7-3),也寫在陶器、樹皮和鹿皮上。墨西哥南部帕倫克瑪雅遺址的國王墓中,有刻在功德碑和棺材蓋上的文字。
瑪雅文字的主要功能是歌頌君主和神。人類最早的文字蘇美爾和埃及文字,也是從歌功頌德開始的。文字的最初功能是統治功能。
瑪雅城邦國家的統治者很不容易。幾十個國家互相間戰爭不斷。瑪雅宗教儀式有人祭傳統,即使沒有利益糾紛,為了得到祭祀用的犧牲(即祭品),也必須發動戰爭。你不打別人,別人也會來打你。瑪雅國王和貴族必須是很好的軍事家和武士。瑪雅人有一個偏好,用作祭祀的人地位越高越好,他們喜歡在祭祀前對人祭犧牲進行儀式性折磨,有時長達幾十天。被俘虜的士兵可能還有活路,當奴隸了。而國王和貴族被俘了,一定會經歷長時間痛苦的儀式性折磨和羞辱后在金字塔頂被掏心或砍頭。古典瑪雅最大的幾個城邦國家都有國王做了人祭犧牲品。本章開始介紹的科潘王國,就因為國王被鄰國俘虜做了人祭,中斷了大規模城市建設。古典瑪雅的“超級大國”蒂卡爾、卡拉克穆爾和帕倫克,都有國王兵敗被俘做了祭品的記載。
古典時期瑪雅人在建筑方面很出色。首先,他們繼承了前古典時期瑪雅人興修農田和水利工程的傳統,開挖河渠,興建水庫,填土造田,在山坡上修建梯田。這些農田水利工程提高了自然承載力較低的熱帶地區支撐偉大文明的能力,使瑪雅地區的人口密度遠比美洲其他地區高。公元800年時,瑪雅地區人口達到800~1000萬。
由于人口密集,古典時期瑪雅的建設規模非常大。蒂卡爾是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心城區有16平方公里,3千多座建筑。普通居民區有40平方公里。蒂卡爾中心城區有金字塔、神廟、宮殿、貴族宅第、球場、廣場、露天市場,還有蒸氣浴室。瑪雅人與古羅馬人一樣喜歡洗澡。
古典時期瑪雅每個城邦都建金字塔、神廟、宮殿、球場、廣場。大一點的村鎮也有宗教祭祀中心。美洲一共有10萬座金字塔,大多數分布在瑪雅地區。
圖7-3 瑪雅的象形文字
瑪雅人特別熱衷于建筑,常常在原有建筑之上再建新的金字塔和神廟。一些金字塔下面,不知覆蓋了多少層建筑。
古典瑪雅的金字塔、神廟和宮殿較多地使用石材,用石灰、樹膠和水攪拌漿料砌筑。即使是石墻,瑪雅人也要抹上石灰灰泥。石灰灰泥硬化后呈發亮的白色,在陽光下非常搶眼。有的白灰泥墻面則成為藝術家的“畫布”。
美洲金字塔大都是平頂式,因為金字塔上面建有神廟。也有類似于尖頂的金字塔,頂部平臺很小,坡度很陡,如第4章(圖4-1)所示蒂卡爾的金字塔。蒂卡爾的“尖頂”金字塔是所有瑪雅金字塔中最高的,有20多層樓高,達69米高。這座金字塔建于公元219年,建筑水平在當時是世界一流的。
卡拉克穆爾距離蒂卡爾只有100公里,也是大城邦。卡拉克穆爾金字塔建筑群依地勢起伏而建,看上去非常有氣勢(圖7-4)。
瑪雅金字塔是臺階式的,隨高度向里收。臺階也是祭祀儀式的“表演”場所。儀式的高潮是在塔頂神廟殺死活人祭品。
瑪雅建筑比較精致。瑪雅人注重建筑表皮的表達,會在外墻石材上刻上人物表情。現代建筑師提出建筑表皮應當有表情,這個表述太抽象,什么是建筑的表情。瑪雅人喜歡具象的表達,建筑表情就是人的表情。
瑪雅人與古希臘人一樣喜歡在建筑上搞雕塑,古典時期瑪雅建筑有許多雕塑,人物雕塑非常傳神(圖7-5)。
從建筑墻面的繪畫中可以看到瑪雅人的音樂生活。瑪雅有鼓、有撥浪鼓、有喇叭、笛子、哨子。這些樂器是用貝殼、木頭和骨頭制作的,有時候甚至用人骨制作[2]。
圖7-4 墨西哥卡拉克穆爾古典瑪雅遺址
圖7-5 瑪雅的立體雕塑
瑪雅民居建筑面積比較小,只有15平方米左右,沒有窗,就是睡覺的地方。瑪雅是熱帶地區,人們習慣戶外活動。民居建筑或用前面所說的“土木”結構,或用樹干、枝條和棕櫚葉搭建。瑪雅民居幾千年沒有變化。
瑪雅民居與神廟一樣建在臺基之上。民居的臺基約有60厘米高,是摻加石頭的夯土臺基。高臺基是中部美洲建筑的基本特征,更是瑪雅建筑的基本特征。金字塔是神廟臺基,宮殿的臺基則大而不高,高了出入不方便。瑪雅建筑的屋頂是茅草屋頂,無論是神廟、皇宮,還是普通民居。
瑪雅建筑講究數學比例關系和與天象的關系。
瑪雅數學是20進位制,瑪雅人最早引入了零的概念。瑪雅的歷法每個月20天,一年18個月,共360天。還有5天為“霉運日”或者叫“禁忌日”,如此湊夠365天。瑪雅另外還有一套宗教歷,一年是260天。
瑪雅人結合天象進行城市規劃,他們在天文觀測上有許多探索。在帕倫克瑪雅古城的宮殿,有一個方形塔。塔內墻上刻的象形文字是關于火星的信息(圖7-6)。
圖7-6 帕倫克宮殿的方形塔用于觀測天象
瑪雅社會是不平等社會,社會結構等級分明。國王(稱作阿豪)和宗教領導人為最上層;其次是貴族和祭司階層;再次是平民階層;最底層是奴隸。長期奴隸很少,因為俘虜都獻祭了。瑪雅社會也是男女不平等社會。
統治者的墓穴是歷史記錄本,記錄著統治者的殘忍殘暴和被統治者的悲慘。在墨西哥帕倫克瑪雅遺址出土的7世紀的國王帕卡爾的墳墓,不僅有奢華的陪葬品,還有6人殉葬。
許多人認為瑪雅文明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有人甚至把瑪雅人說成外星人,或者把瑪雅的創造說成神圣的力量。
在石器時代,在土地不肥沃的熱帶雨林地區,瑪雅人創造了偉大文明,確實神奇。但神奇的瑪雅并不神秘。
與同時期歐亞非大陸其他文明體比較,瑪雅文明并沒有更突出的地方,畢竟連車輪都沒有發明。對瑪雅文明的驚嘆是現代人對早期人類偉大創造力的驚嘆,也隱含著對文明隔絕地區的低期望值所帶來的驚奇。瑪雅的創造力更多的不是科學和智慧的力量,而是社會組織的力量。建造那么多金字塔,完全靠人力,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勞動者的付出極大。至于說瑪雅文明是外星人的創造,完全是無稽之談。瑪雅人的宗教歷一年260天,有人說瑪雅人是外星人,一年260天是他們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星球的歷法,是生活的記憶。一個有著高超智慧的外星人居然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歷法?居然連車輪都發明不出來?瑪雅歷法周期長,有人說這是瑪雅人的宇宙意識。其實,歷法周期長可能是一種萬世永存的愿望,也可能是宗教永恒或輪回概念的體現。還有人迷信瑪雅預言。一個連自己什么時候消亡都說不清楚的民族,有什么預言可言?再說,許多瑪雅文字沒有破譯出來,所謂預言,只是一些人的猜想或牽強附會。
瑪雅人比美洲其他印第安人創造多一些,精彩一些,這與瑪雅的政治版圖有關。瑪雅是小國寡民社會,一個一個小邦國的疆界不過步行一兩天的路程。就像中國春秋時期、古希臘時期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都是小城邦政治版圖。小城邦社會容易創造偉大文明。而強大的帝國,如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對人類文明沒有多少貢獻。大的社會共同體需要強大的權力進行統治,需要統一思想,管控思想,如此就會限制自由,扼殺創造力。
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在輝煌了600年后幾乎不約而同地“消失”了。科潘、蒂卡爾、卡拉克穆爾、帕倫克,曾經輝煌的城市相繼被遺棄,被繁茂的樹木“掩埋”。幾百年后,連當地瑪雅人都不知道附近還有輝煌的古城遺址。
持續了6百年的文明在一個地區整體性消失,不是普通災害的力量;也不會是外敵入侵的結果,因為勝利者是要留下來享受勝利成果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環境災難,環境不適于生存了,人們不得不離開家園。
瑪雅地區環境遭到破壞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幾個:
1.熱帶雨林土層薄,地力弱,無法長久支撐日益增長的人口。
2.大興土木建設導致環境惡化。瑪雅人砌筑墻體需燒制石灰,消耗了大量木材,森林被砍伐光了。
3.越是資源惡化,越需要求神保佑,越要獻祭。為了俘獲人祭,越要發動戰爭。頻繁的戰爭加劇了對人口和資源的破壞。蒂卡爾和卡拉克穆爾兩個“超級大國”就是在常年戰爭中兩敗俱傷的。
古典瑪雅文明的輝煌大廈坍塌了,留下了掩埋在熱帶密林中的殘垣斷壁,啟發人類深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