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風帝國: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歷史
- (英)理查德·霍爾
- 2392字
- 2019-06-26 18:51:50

哈里發哈倫·賴世德在他位于巴格達的宮廷里接待了查理大帝派來的使者團

哈里發哈倫·賴世德曾贈送給查理大帝一頭名叫“阿布·阿拔斯”的白象。這幅壁畫《大象和城堡》繪制于位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大區索里亞省卡爾托哈爾的教堂圣波德利奧·德·貝蘭加,它建于11世紀

一艘用椰子纖維捆綁的“縫合船”停泊在桑給巴爾島的海灘上,請注意堆放在海灘上和船旁邊的紅樹林桿子

一艘橫渡波斯灣的船,來自巴士拉的哈里里(al-Hariri of Basra,1054—1122年)的《瑪卡梅故事集》(Maqamat)在13世紀時由瓦西提(Yahya Ben Mahmoud al-Wasiti)制作的抄本。盡管高度程式化的船桅裝置難以為據,這艘船顯然有三層甲板,并在船首裝有爪錨。這幅圖最著名之處在于瓦西提對中舵的描繪,這是印度洋地區已知最早的中舵,與歐洲最早的船舵圖像大約同時

這是《天方夜譚》中“辛巴達第二次航海旅行”中的插圖,講述的是巨鷹抓捕大象哺育幼鷹的故事

忽必烈汗(1260—1294年在位)

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叔一起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中國

隨馬可·波羅前往印度的商隊

鄭和船隊從馬林迪運回一頭長頸鹿,獻給明朝皇帝。《瑞應麒麟圖》畫的就是這個場景

16世紀里斯本和塔霍河的景觀: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的輕快帆船和大帆船

“勝利之城”維查耶納伽爾維塔拉神廟建筑群的石戰車

爪哇島婆羅浮屠的淺浮雕刻有一艘有三個桅桿和舷外支架的遠洋航行大船

這塊紀念航海大發現的豐碑位于葡萄牙里斯本塔霍河河口。在地理大發現的時代,船只從那里出發前往不為人知的目的地

“航海者亨利”好戰的宗教精神感染了他的同胞,激勵他們繞過好望角,最終成為印度洋的主人

收藏于葡萄牙里斯本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的阿爾梅達爵士的肖像畫

1498年5月20日,瓦斯科·達·伽馬到達卡利卡特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兩艘輕快帆船前往好望角

著名的“胡椒港口”卡利卡特位于印度南部的馬拉巴爾海岸,它是達·伽馬的目的地

1513年,葡萄牙人在阿爾布開克的指揮下試圖使用云梯奪取亞丁

1515年4月,在霍爾木茲取得的勝利成為阿爾布開克對東方的葡萄牙帝國奠基的最后一個巨大貢獻

阿方索·德·阿爾布開克(1453—1515年)是葡屬印度殖民地總督、果阿和馬六甲的征服者,他控制東方航路、建筑要塞、安置移民等措施為葡萄牙王國在東方的霸權奠定了基礎

葡萄牙在1509年發生的第烏海戰中擊敗了埃及馬穆魯克蘇丹國、卡利卡特扎莫林和古吉拉特蘇丹的聯合艦隊,之后又在1531—1533年的第烏圍困戰中奪取了第烏,并于1536年的第二次第烏戰役中擊敗了蘇萊曼大帝派出的土耳其援軍,終于征服第烏,成為印度洋上的霸主

第烏城和葡萄牙人在第烏建造的堡壘

威尼斯郊外穆拉諾島上圣米凱萊修道院的修士毛羅接受葡萄牙的委托,繪制了一張長達兩米、詳盡的世界地圖。他的杰作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馬可·波羅

1541年4月,方濟各·沙勿略在去往印度之前向若昂三世告別。他跪在國王面前,伸出一只手向國王致敬

1855年末,由克拉普夫在非洲的傳教士同伴雅各布·埃哈特和雷布曼繪制的“蛞蝓地圖”出版,這張地圖顯示非洲大陸中央存在一個巨大且怪異的湖泊

1516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送給教皇利奧十世一頭犀牛,但是載著犀牛的那條船在意大利附近沉沒,為此船上所有的人員都罹難,貨物都沉沒了

弗朗西斯科·巴雷托(1520—1573年)曾遠征非洲內陸,與蒙加斯人起過多次沖突

埃塞俄比亞皇帝勒布納·登格爾(約1496—1540年)

埃塞俄比亞著名的拉利貝拉巖石教堂,始建于12世紀

大津巴布韋遺址現位于津巴布韋共和國內,是非洲南部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它被認為是當地君主的宮殿,因而被視作政治權力的中心。它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墻壁,其中一些超過5米高。最終,這座城市被遺棄,變成一片廢墟

16世紀的基爾瓦

德布雷-利巴諾斯修道院是埃塞俄比亞東正教會一處重要的修道中心,始建于13世紀。圖為1934年的德布雷-利巴諾斯修道院


葡萄牙人在蒙巴薩島上建造的耶穌堡在1696—1698年的圍攻中陷落。1958年它成為國家公園,現今它已成為蒙巴薩的著名旅游景點

176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桌灣附近的商船

17—19世紀,荷蘭人的東方商業殖民帝國立足于爪哇島,以巴達維亞城為中心。巴達維亞城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帝國的總部,是荷蘭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基礎

1662年10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在尼科巴群島附近海域失事,幸存者被食人族殺害

1640年10月13日,荷蘭人在包圍葡萄牙的圣克魯斯德蓋爾堡時襲擊了加勒堡

17世紀法國首次嘗試殖民馬達加斯加島,在島上建立了多凡堡。圖為1900年前后的多凡堡遺址

現存于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蒂普蘇丹的老虎裝有法國制造的機械笛,它能夠發出動物的咆哮聲和受害者的叫喊聲

1799年5月,邁索爾的首都塞林伽巴丹被攻克,而蒂普戰死沙場

蒂普蘇丹(1750—1799年)是印度南部邦國邁索爾的統治者。1799年2月,英國發動第四次同邁索爾的戰爭,他在激戰中陣亡。在印度歷史上,他被視為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

1757年普拉西大捷后克萊武和米爾·賈法爾的會面

“光之山”巨鉆被英國殖民者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死后,“光之山”被瑪麗王后鑲在了自己的王冠上。1937年,喬治六世的妻子伊麗莎白得到了這顆鉆石

1565年,約翰·霍金斯因在奴隸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而被授予紋章

蒂普·蒂普(1832—1905年)是斯瓦希里-桑給巴爾的奴隸販子、象牙商和探險家

阿曼蘇丹賽義德(1806—1856年在位)

桑給巴爾蘇丹國第二任蘇丹巴爾加什(1837—1888年)

德國傳教士路德維希·克拉普夫成為首次從非洲海岸向內陸探險成功的歐洲人

約翰·斯皮克是首位從印度深入非洲內陸大湖地區的英國陸軍軍官,并且發現了尼羅河的源頭

1885年,德國民族主義者卡爾·彼得斯獲得俾斯麥的默許,在東非耍弄手段欺騙英國人

弗雷德里克·盧格德在征服烏干達這件事上最大的倚仗是他的冷靜和馬克沁機槍

1892年,愛德華·桑伯恩在塞西爾·羅茲宣布他從開普敦到開羅的電報線路和鐵路計劃后畫的漫畫

瑪麗亞·特蕾西亞泰勒,也稱皮阿斯特,是在印度洋地區通用的一種貨幣

1871年11月10日,亨利·斯坦利在現今的坦桑尼亞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烏吉吉找到了利文斯通

非洲的奴隸販子將抓捕到的奴隸戴上叉形枷鎖,押送往海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