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0月 [宜山]

10月4日 回宜山,住樂群社5號。知標營測量已竣,禮堂及圖書館之圖亦繪就。

10月5日 晨與徐芝綸、吳馥初、張藎謀、李絜非、滕和卿等商宜山房子分配事,決定先造禮堂(與膳廳并用)、圖書館及住400人之宿舍,第二步造教室和實驗室等。并派徐仁驊赴柳州購木料及椅桌等。

10月6日 由樂群社5號移入西大街32號廣安西服鋪,為宜山郭姓金庫主任私宅。

同日 偕滕和卿、胡剛復、鄭曉滄、張藎謀、盧亦秋等往文廟、湖廣會館及城外標營視察,決定建筑圖書館及膳廳、禮堂地點。學生到標營者已達一百余人。

同日 接收宜山職工工讀學校其地今為宜州幼兒園。為總辦公處。《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4頁

10月7日 晤宜山縣長陳輕馭,商裝電話至標營事。

10月8日 赴慶遠中學演講《來廣西之感想》。該中學寓浙大女生。

同日 最后一批員生自泰和出發。《西遷紀實》第29頁

10月10日 雙十節,宜山各界在體育場召集大會。

10月12日 數學系助教惲鴻昆因傷寒過世。上午偕吳馥初、林汝瑤、滕和卿至文廟及標營,指定課堂,并移女生于文廟西廡。

10月16日 召集各院院長及各系主任等,開會討論可用屋之置配及新屋之建筑及地點。

同日 因交通阻難,泰和裝箱之校中圖書350箱大部未到,為師生研讀計,圖書館特在文廟設一臨時圖書室,陳列新寄到宜山之中西文雜志約200種,及在桂林配購之中文圖書雜志約千冊。并聘陳叔諒先生兼任圖書館長。《校刊》復刊第2期

10月18日 近日校中患惡性瘧疾者日多,學生中已達10余人。特效藥為撲瘧母星或阿的平,惜校中所帶之藥均已用罄。電毛掌秋在上海購辦。

10月19日 派錢英男、范承履在上海并往梧州購買治惡性瘧疾藥。至文廟大成殿圖書館。

10月20日 教育部在重慶發各校新生榜。浙大共471人。

10月21日 偕吳馥初、滕和卿赴東城勘定圖書館、宿舍地址。

同日 宜山地方各界召宴本校全體教職員。《西遷紀實》“大事紀”附錄第15頁

10月23日 偕盧亦秋、孫逢吉、章誠忘、孫祥治赴江北看農場地。

10月24日 軍事當局決定放棄武漢。蔣介石當晚離漢,赴衡山。《王世杰日記》第154頁 因21日廣州失守,9月中旬運離泰和的第三批圖書儀器500箱,滯留在距廣州40公里的三水。參《校刊》復刊第1期 決凡在三水以北儀器運衡陽;未到韶關儀器回泰和;派李絜非赴衡陽再成立辦事處,將校中三輛卡車調衡、韶間運貨物。浙大取新生475人。

10月25日 中國軍隊棄守武漢。派李絜非、林汝瑤去韶關,轉儀器圖書去衡陽。

10月26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原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分校因廣州失陷擬移宜山。馬一浮抵宜山。

同日 首批圖儀216箱抵三水,因廣州陷,胡鳳初等趕至并星夜設法西行。其時圖儀存韶關者614箱,存大庾者787箱,前者遵粵漢路運衡陽,后者循贛江返泰和待命。《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5頁

10月27日 上午召集訓育委員會,議定起居時間、宿舍教室及懲獎規則,談及軍訓及導師問題。晚赴公共體育場觀浙大學生之游藝及與新兵聯歡。

同日 三水部分儀器抵梧州。《全集》第23卷第622頁

10月29日 連日腹泄,體力不支。召集第一次導師會議,每位導師指導學生數暫以16人為原則,三、四年級以本系教師為導師。定以后每月開會一次,導師與學生在標營聚餐一次。參《校刊》復刊第1期

10月31日 三水與德安均已陷落,幸韶關儀器已運樂昌,梧州儀器已運桂平,其余回泰和。晤蔣百里蔣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寧人。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后留學德國。曾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時代理陸軍大學校長。于樂群社。今日起學生出壁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甘德县| 镇沅| 鄂尔多斯市| 平阴县| 北宁市| 惠水县| 雷州市| 固始县| 桦甸市| 铜川市| 裕民县| 根河市| 临沭县| 阿合奇县| 云安县| 阜新市| 烟台市| 蒲城县| 广昌县| 乡城县| 花莲县| 清水河县| 原阳县| 会东县| 正宁县| 鹤壁市| 额尔古纳市| 灵宝市| 东安县| 云阳县| 思南县| 涪陵区| 嘉鱼县| 莆田市| 兴宁市| 合作市| 平度市| 梧州市| 深圳市|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