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竺可楨國立浙江大學年譜(1936-1949)
- 李杭春
- 1313字
- 2020-03-23 14:44:52
9月 [泰和]
9月1日 大學招生考試開始。吉安區入學應試者299人,試場設泰和本校;永康分處同日舉行,應試者240人。《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3頁 致電廣西省府黃旭初,囑撥宜山標營與文廟。
9月2日 浙大第一志愿報考僅168人,總人數亦不出600人。得李絜非桂林函,知邱昌渭對于宜山標營索代價。
9月5日 遷校委員會七人會議再次議決有關遷移事宜。《西遷紀實》第28頁
9月6日 馬君武囑商桂省主席黃旭初撥宜山標營事。胡剛復電宜山標營因團部出讓尚有問題,而滕熙在宜山無事可做。
同日 吳俊升以浙大暫駐宜山計劃是否可予照準請電教育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85
9月8日 新生閱卷評分辦竣,呈送教育部。第一批教職員抵宜山。《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3頁
9月9日 陳立夫贊成浙大先在宜山暫時開學之議。徐近之、王承緒被取錄為英庚款留學生。
9月11日 召集系主任談話會,到盧亦秋、李喬年、鄭曉滄、吳馥初、蔡作屏、張曉峰、郭洽周、儲潤科、蘇毓棻(叔岳)及諸葛振公、章誠忘等。談及自8月起薪水打七折,較前增加一折,以校中經費有余也;次談及遷移校舍問題。
9月12日 接胡剛復電,知桂省府已撥宜山標營與浙大;接李絜非電,知標營團部已遷移,正著手修繕。閱陶百川《血路》之《贛行隨筆》一文。
9月13日 接李絜非電,謂標營于22日可讓,即匯3000元為修理費,并囑制床、桌等。召集留校學生談話半小時,講去廣西路上一切。9月伊始,校中已先后在贛州、大庾、南雄、曲江,以及茶陵、衡陽、桂林成立運輸站(辦事處),關于乘車、押船、代運圖書行李、人員分組、出發日期,皆有極詳盡之規定。西行師生由沿途各站招待食宿,接洽舟車,并以時當夏季,除衡陽、桂林和柳州有公私醫院外,又請校醫于茶陵和耒陽各駐一人,以備必要之診療。《西遷紀實》第27-29頁
9月15日 第一批女生出發赴桂。葬亡妻張俠魂于華陽書院東北之松山。
9月16日 閱下年度預算。沙村墾殖預算應維持省方原來之16000元,由省一次性撥給,并維持原來組織。
9月17日 宜山標營臨時校址由本校接收。《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4頁
9月18日 晨出發,經茶陵、耒陽至衡山。
9月19日[衡陽] 浙大步行團出發。步行團計分兩隊,有陶光業、吳恕三等20人,取道茶陵、攸縣、衡山、南岳、衡陽等,途中先后訪問各縣商會,以及孫伏園、鹿地亙
夫人,參加各地歡送征兵宣傳大會,及與其他劇團開座談會。雙十節紀念日,更于荔浦參加慶祝大會,登臺表演。嗣后沿途工作,桂人觀感一新,至10月杪安抵宜山。經行千里,費時四十余日。《西遷紀實》第29頁
9月20日[桂林] 從衡陽出發,經祁陽、永州、全州、興安等至桂林。
9月21日[桂林] 出至川東門外晤馬一浮。
9月22日[靈川] 因馬君武謂靈川地方極好,故驅車赴靈川,有周氏祠堂頗大,另有一中心小學可以借用。
9月24日[陽朔] 從桂林至陽朔。
9月25日[宜山] 從陽朔抵宜山。下榻樂群社1號。
9月26日[宜山] 偕李絜非、胡剛復視宜山東城文廟、湖廣會館、岳廟及東門外標營各處。
9月27日[柳州] 上午偕李絜非、徐芝綸、馮言安、蔡邦華、孫逢吉等往城東標營,囑設法消滅木床之臭蟲,并測量標營及農場地畝。下午偕胡剛復、蔡邦華赴柳州至桂林,10月4日回宜山。
9月28日[桂林] 第一批女生抵宜山,住入慶遠中學。《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