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竺可楨國立浙江大學年譜(1936-1949)
- 李杭春
- 2229字
- 2020-03-23 14:44:50
10月 [杭州]
10月1日 下午警報兩次。學生戰時后方服務隊編隊。《西遷紀實》附錄第3頁 晨召集全校學生編隊訓練。午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常務會,到胡剛復、鄭曉滄、李喬年、盧亦秋、吳馥初、王勁夫、周承佑、張藎謀等,討論校址問題,議天目山和建德兩處,決定二年級于雙十節前遷天目山。
同日 截止本日,已到一年級新生234人,二、三、四年級舊生共347人,又借讀生52人,人數統計共為633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117
10月2日[建德] 晨起偕李喬年、黃瑞綸赴建德。路過桐廬圓通寺。在建德林場、基督教堂、中山廳、天主堂、何宅、方宅、紹興會館等處視察。
10月4日 紀念周請張曉峰講《西戰場之形勢》。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執委常務委員會。潘承圻報天目山包飯問題已解決。
同日 偕本市留美同學致電美羅斯福總統,請其主持正義制裁暴日。《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3頁
10月5日 主持校務會議,談遷移校址問題,有三種意見:在杭州不遷移;全體移天目;二、三、四年級移建德。最后建德方案以15票通過。
10月6日 王文伯允暫借建德林場;紹興會館為公路局所用。建德可用之屋均需商榷。
10月7日 召集特種教育委員執行委員會,到李喬年、胡剛復、盧亦秋、黃瑞綸、張藎謀、周承佑、周厚復、周仲奇、吳馥初、齊學啟、王勁夫、陳柏青等,派定消防、防毒、警衛、救護四股學生分別訓練;決天目山各系主任每學期須前往一次與學生談話。
同日 呈報教育部大學新生報到人數及遷移他處授課情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117
10月8日 省抗敵后援會派浙大制一萬件棉背心任務。適校中有15擔棉衣,可以此作胎,制3000件。晚鄭曉滄電,知建德將駐500傷兵。
10月9日 與朱仲翔談天目課程、戰事后方服務隊等各問題。派柳詒徵之女柳定生至天目作女生指導。囑伍叔儻
設法阻止傷兵住浙大擬租用之建德房子。
同日 致函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王文伯,商借該廳所屬建德林場為浙大臨時校舍。《全集》第23卷第497頁
10月10日 胡鳴時來談,稱湘湖訓育主任董伯豪不負責任,擬由高工四科主任即胡鳴時(土木)、陳慶堂(紡織)、姚卓文(電機)和龔洪年(機械)與各級主任徐開源(三年級)、虞開仕(二年級)、章德勇(誠忘)
(一年級)等組織之。潘承圻、鄭曉滄、吳馥初、沈魯珍自建德回,報告建德各處合可住400人,但已極擁擠,且自修室、圖書室、試驗室等尚無著落;水電成問題,修理費亦大。
同日《國命旬刊》創刊,錢基博作發刊詞。《國命旬刊》創刊號
10月11日 紀念周時間忽遇警報,故本周停止。午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常務會,以建德地方分散,不甚相宜,暫不遷移。擬于緊急時二年級移天目,三、四年級移建德。
10月12日 囑鄭曉滄赴建德修理何宅、嚴子陵祠、中山廳等,并租定方宅、何宅及中心小學,租錢合約月125元。
同日 天目山分校大一導師會舉行成立大會。《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3頁
同日 為慰勞前方將士,開始募集棉被心運動。《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3頁
10月13日 偕張俠魂返南京。16日回杭州。
10月14日[南京] 偕胡剛復晤翁詠霓;赴資源委員會,議定與浙大機械學系合作事繼續進行;赴教育部,王雪艇主張浙大留杭州,分散各地上課。
10月16日 鄭曉滄赴建德作籌備。知近兩日日機均來杭,閘口被炸。
10月18日 警報三次。紀念周由齊學啟講《中日兩國之戰斗力》。午后召集特教會常務會,通過天目山分會簡章及警衛組細則。
10月19日 警報三次。出席省抗戰后援會,教育組設計委員到林風眠、顧佑民(省黨部)、張彭年(教育廳)、陳叔諒、張曉峰等。議決請省會避難會視察各校壕溝。高工已組織訓育委員會,以章誠忘為主任,喬守為一年級級任。
10月20日 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知蘇步青擬帶三、四年級生赴建德,囑其不得自由行動。據章用(俊之)云,系陳建功欲早遷。
10月21日 國立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編之《浙大學生戰時特刊》第一期創刊,出“魯迅先生周年祭”特輯。《浙大學生戰時特刊》第1期
10月22日 潘承圻云,天目方面已籌備就緒,二年級可前往;鄭曉滄電,建德方面可勉強應付二、三、四年級。
10月23日 作《大學生之責任》一文。
10月24日[西天目] 上午召集開會討論遷校址問題,到李喬年、盧亦秋、張藎謀、諸葛振公、胡剛復、朱仲翔,決定一星期內二、三、四年級開始遷建德。下午,偕朱仲翔、潘承圻等赴天目,次日回。知教授對天目環境均滿意,晚視自修室及寢室。
10月25日[西天目] 在西天目有緣堂膳廳作紀念周,演講《大學生之責任》,以西天目讓人心曠神怡的環境,借古代書院制之熏陶學生品格的特點,師生融融一堂,通力合作,實行教育部主張之導師制,實現“訓教合一”,培養“百折不撓、堅強剛果的大學生,來領導民眾,做社會的砥柱”,“做社會上各業的領袖”。《全集》第2卷第441頁 復視教室、臥室及廚房。知導師制實行順利,此間實為實行導師制之理想地點。
同日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遷至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正式開學。
10月26日 警報兩次。南北戰線均受大挫。囑梅迪生擬一英文電稿,請蔡元培先生領銜江、浙各大學校長致電“九國公約”本月30日之會,以主張公道,裁制日本侵略。
同日 本校學生聯絡國內各校大學生,致電“九國公約”各國主持正義。《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3頁
10月27日 警報一次。午與胡剛復、李喬年、盧亦秋、陳柏青談,決抵建德后亦行導師制,三、四年級以系主任為導師,二年級另行選擇。
10月28日 胡剛復、李喬年、盧亦秋、陳柏青、沈魯珍等赴建德,以備迅速籌備。
10月29日 警報兩次。日機七架至建德。
10月30日 徐谷麒、陳柏青自建德回,據云將有500傷兵到嚴州,且機場每晚有飛機赴滬轟炸,安全問題可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