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9月 [杭州]

9月2日 晤蔣夢麟,知北大、清華、南開將在長沙組成臨時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大等將在西安組成臨時大學。

同日 氣象研究所第一批人員撤離南京赴漢口。《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大事記》(1928—1949)

9月3日 日機轟炸筧橋。因一年級開學即移天目山,擬請朱仲翔擔任一年級主任。

同日 軍政部長何應欽致電教育部,應許杭州軍械庫搬遷,允“先將北庫移交,東南各庫以及交接辦法,容待軍事稍定,再行會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113

9月4日 上午至鏡湖廳出席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會浙江分會,到委員專員60余人。為第二組(農業經濟)召集人,到金海觀金海觀(1897—1971),字曉晚,浙江諸暨人。1925年畢業于東南大學教育系。1932年起任浙江湘湖師范學校校長。、梁慶椿、盧守耕、孔雪雄孔雪雄(1899—1948),浙江蕭山人(今屬杭州)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畢業,曾以蕭山衙前農村小學為陣地,開展衙前農民運動,發起成立農民協會等。、蔡邦華蔡邦華(1902—1983),江蘇溧陽人。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昆蟲生態學奠基人之一。1938年2月入職國立浙江大學。時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病蟲害學系教授。、黃人望黃人望(1880—1948),又名國華,字伯殉、百新,浙江金華人。早年就讀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時任中央賑濟委員會浙江辦事處主任,致力浙江難民救濟事宜。、章祖純章祖純,字子山,浙江湖州人。農業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農學士。曾任中央農業試驗場場長。等。下午召集訓育委員會,到王勁夫、陳柏青、胡剛復、鄭曉滄、莊澤宣、舒鴻、夏濟宇夏濟宇,字寄宇,四川成都人,時國立浙江大學軍訓主任、教官。等,議定發生警報時預案。

9月5日 非常時期教育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組織校中警衛、消防、消毒、救護四組大檢閱。下午討論遷移天目山交通、房屋、水電、警衛各類問題,到陳柏青、張藎謀、朱仲翔、胡剛復、盧亦秋、梁慶椿、王勁夫、沈魯珍等。

9月6日 與董伯豪董伯豪,浙江永嘉人。復旦大學文學士。1936年8月入職國立浙江大學。時國立浙江大學代辦浙江省立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英文教員兼訓育主任。、孫季恒、徐谷麒等商學生收費事,決先收半數。擬請朱仲翔擔任西天目臨時辦公室主任。

9月7日 潘承圻、李喬年、朱叔麟、朱仲翔等赴西天目。至公路局詢杭州至藻溪與鮑家站通車事。

同日 教育部封發第16541號文(訓令)咨送浙江大學,云軍政部準移交杭州軍械庫北庫,東南各庫及交接辦法擬待軍事稍定再行會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卷宗五-5320-1-111

9月8日 日機在松江站毀車四節,死難民三百。李喬年等從西天目回,知該地預備非一星期所能為功,開學后新舊生或均得在校中上課。

同日 長沙、西安兩臨時大學籌委會成立。《王世杰日記》第40頁

9月9日 偕家人及胡剛復、梅迪生等赴莫干山。當日回。

9月10日 請潘承圻為駐天目山臨時辦公室主任。決定高工16日前移湘湖;大學一年級生20號前移西天目山。軍械庫暫作野戰軍械局,又移入許多軍械,故校中不得不早日遷移。

9月11日 西天目禪源寺住持妙定及釋無凈來校。主持校務會議,決定認募救國公債事;決定二、三、四年級于雙十節前赴天目山上課。

9月12日 知潘承圻已在天目山設立臨時辦事處。湘湖一地遇姜片蟲、瘧疾等衛生問題。

9月13日 至湘湖高工作紀念周,報告兩月來開戰經過及各注意事項。禪源寺住持妙定、無凈等商租屋條件,索每月千元。

同日 省圖書館善本及文瀾閣《四庫全書》抵富陽。《運書日記》第147頁

9月14日 軍政部兵工署派李景璐來調查浙大機械系之設備,云中大機械系在制飛機炸彈。與禪源寺商定租屋每月400元,假定以一年為期。

同日 夫人張俠魂發起募集傷兵棉被、食品運動。《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2頁

同日 聯絡本市教育機關發刊《抗敵導報》,計出版13期,每期銷行7000份。《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2頁

9月15日 潘承圻謂天目山宿舍已整理就緒,惟待床鋪而已;菜蔬需至臨安、余杭采辦。中央大學擬遷重慶。《王世杰日記》第43頁

9月16日 大學開課。知新生到174人。新舊生共420余人,另有告假者六七十人,借讀生一百四五十人,而天目山至多能容400人。

9月17日 下午召集一年級教授會議,到朱仲翔、朱叔麟、朱福炘、張蔭麟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廣東東莞人。歷史學家。時被聘為國立浙江大學史地學系教授。、儲潤科儲潤科(1900—1969),名鎬,江蘇宜興人。1923年畢業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化學系,法國南錫大學科學博士。1934年8月受聘于國立浙江大學。時國立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等十八九人,決定二十一二日移天目山,實行訓教合一。晚主持一年級新生大會并作報告,到學生178人。

9月18日 上午開會紀念“九一八”,全體學生舉行擴大宣傳,募集救國公債。《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2頁 10點召集高工教職員會議,說明遷湘湖原因,并討論治安、衛生等問題;下午召集特種教育執行委員會改組后第一次會議,決定雙十節前大檢閱。晚潘承圻談西天目情形,云首推膳食問題。

9月19日 與朱仲翔、潘承圻談,決計令一年級生于21日出發往天目山,以18號校車每日往返兩次,三天搬竣。

9月20日 高工搬湘湖。晨主持本學年第一次紀念周。午后召集工學院教授會議,決定雙十節前不遷天目山,另覓地點作后步。知軍械庫之兵器已全數移去。得鮑家站至禪源寺測量結果。

9月21日 上午一年級生第一批出發赴西天目。中午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常務會議,定警衛(陳柏青)、防毒(周厚復)、消防(周承佑)、救護(周仲奇)、宣傳(梅迪生)、研究(胡剛復)、總務(沈魯珍)等各股主任。

9月22日 與王勁夫、周承佑、吳馥初等討論二、三、四年級校址問題,議及建德今梅城鎮,古嚴州。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交匯處,水運便利。時建德縣治所在地,距今建德(時稱白沙)約30公里。本年譜從竺校長日記,以下“建德”“嚴州”均指梅城古鎮。、桐廬,以省立學校、機關多捷足先登,故引為不宜;決定派胡剛復、盧亦秋、王勁夫、周承佑、吳馥初先往紹興考察。

同日 致函紹興區行政督察專員沈士華、建德縣長江起鯨,介紹胡剛復等五先生赴紹興、建德視察臨時校舍,并請惠賜協助。《全集》第23卷第477頁

9月23日 國立中央大學“準遷重慶”,后借重慶大學校園、校舍繼續辦學。晨胡剛復、盧亦秋、王勁夫、吳馥初、周承佑等赴紹興,覓大學遷居之所,并事先電王子余。午后一年級教授朱叔麟、張蔭麟等雨中赴天目山。

9月25日 得紹興調查結果,知紹興兩大寺,一在平水(顯圣寺),可住百人,另有茶場可住百余人;一在漓渚,可住百五六十人。

9月26日[天目山] 赴天目山,知已到一年級生210人,課室中桌椅已制就,周一可上課,現教室尚有多。

9月27日 日機再炸筧橋。晨主持紀念周,請周厚復講《毒氣戰爭》。告沈魯珍以天目山所需各事,如囑竺士樵竺士樵,浙江紹興人。1936年8月入職國立浙江大學,時總務處事務課助理員。速赴天目辦理廚房,會計何建文調至杭州等。

9月28日 日機在筧橋投彈14枚。全天警報三次,計六時有半。《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3頁

9月29日 與陳柏青、張藎謀、舒鴻等商后方服務隊組織辦法,決由學生自由認定。

9月30日 連日轟炸,每天警報數次,學生上課極少。城南閘口車站被投五六彈。得王勁夫、胡剛復、周承佑等桐廬(圓通寺)與建德(嚴州中學、森林場、孔廟等)考察經過。周主張天目山,王等喜嚴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彰化县| 扶风县| 亚东县| 运城市| 内乡县| 民乐县| 特克斯县| 淮阳县| 遂平县| 屏南县| 乌鲁木齐县| 定襄县| 兴隆县| 科技| 思南县| 九寨沟县| 雷山县| 上杭县| 达拉特旗| 乳源| 黔江区| 准格尔旗| 潞城市| 柘城县| 麻阳| 石台县| 丹江口市| 闻喜县| 周口市| 夹江县| 台安县| 辉县市| 西盟| 左权县| 平湖市| 南雄市| 股票| 扶余县| 花垣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