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竺可楨國立浙江大學年譜(1936-1949)作者名: 李杭春本章字數: 1349字更新時間: 2020-03-23 14:44:50
8月 [杭州]
8月1日 三大學聯合招生開始考試,至3日止。《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頁
8月2日[南京] 知軍事當局已令南京居民遷移他往。視為“庸人自擾辦法”。南京各機關高級人員談話會決公務人員家屬可以自由撤離,準備離京者眾。《陳克文日記》第87頁
8月4日[南京] 三校聯合招生開始閱卷,到蘇步青、陳建功、錢寶琮、朱叔麟、周厚復、朱福炘、何增祿、王季梁、祝文白(廉先)
、錢基博(子泉)
、王煥鑣、貝時璋、梅迪生、陳大慈
、李絜非、費香曾等25位教授。
8月5日[南京] 浙江省抗敵后援會成立,與馬寅初等10余人同被選為委員。《馬寅初年譜長編》第342頁
8月6日 經上海,晤蔡元培。政府內定,大戰爆發后,如首都遭受敵人之激烈襲擊,則遷往衡陽衡山。《王世杰日記》第29頁
8月10日 下午出席浙省抗戰后援會常務委員會,到葛敬恩、徐青甫、羅霞天
等。在校召集特種教育委員會,張藎謀提議成立特種教育委員會,推定張藎謀、胡剛復、陳柏青、周承佑、李喬年、黃瑞綸
、梁慶椿七人,并囑土木系教授黃君理主持在土山下筑隧道,以為飛機轟擊時避難之所。
8月11日 偕胡剛復至省府晤朱騮先,朱騮先手批限軍械局五日內將軍火搬出,所有運費由省府擔任。
8月12日 校特種教育執行委員會成立,任主席,張紹忠任副主席。《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1頁 命周仲奇、周厚復辦救護藥品。
8月13日 上海開火。知之江大學將儀器搬至山后,藝專移西湖中之黃莊(疑為“汪莊”),浙大移湘湖即為較遠矣。
8月14日 筧橋空戰。經蘇州返南京,21日回杭州。
8月15日 下午,敵機16架襲南京,當場擊落者6架。《陳克文日記》第92-93頁
8月16日[南京] 一天五次航空警報。
8月17日[南京] 教育部決滬京(南京)杭一帶學校展期至9月20日開學。
8月18日[南京] 至中央大學圖書館,與羅志希、鄭曉滄、李喬年等決取錄新生辦法。
8月19日[南京] 定各校取錄學生,浙大取366人。中央大學屋頂被炸,太平門外火起,延燒中央大學,一校役及三建筑工人喪命。
8月21日 偕家人去杭。張曉峰、張藎謀、王勁夫、梁慶椿等四人赴蕭山湘湖。
8月22日 知湘湖可住三四百人;沈魯珍提議西天目禪源寺。朱騮先主張大學遷移。
8月23日 晨派張曉峰、張藎謀、王勁夫、梁慶椿等四人再赴西天目禪源寺。下午主持校務會議,決定大學于9月16日開學,20日上課。避難地,則西天目較為安全,但交通不便,糧食缺乏;湘湖為浙大農場,糧食自給,運輸便利。故決定危急時避湘湖。
同日 本屆錄取大學一年級新生387人,榜示校門。《西遷紀實》“大事記”附錄第2頁
8月24日 留校學生劉奎斗等來,借款五十元作抗戰后援會用度。傳日本兵已到乍浦。
8月25日 晤蔣夢麟,主張以遷地為良,但極不贊同湘湖。
8月26日[西天目] 偕胡剛復、黃君理、盧亦秋、潘承圻等上西天目考察場地、交通和糧食。
8月27日 召集非正式討論會,到盧亦秋、胡剛復、沈魯珍、黃君理、張藎謀、潘承圻、張曉峰,談校址遷移問題。無定案,決調查西天目山運輸問題。
8月29日 筧橋航校遇炸。南京遇襲,中大實驗小學、中央醫院、立法院等被炸。因一年級實驗較少,故主張一年級移西天目,高工移湘湖。
8月30日 出浙大考試結果(第一志愿報考1382人,錄取387人)。知中央大學開學無期。
8月31日 羅霞天允浙大決定移西天目禪源寺后筑路。梁慶椿談及義烏方巖山下五峰書院作避難校址。軍械局遷移如索五萬元之代價,不如讓其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