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平定北胡
- 莽三國
- 口亥口束欠
- 2039字
- 2019-08-18 06:00:00
又打了二十回合,馮習一戟蕩開圍著自己的軻比能和踏頓,把馬向側后方逃去,幾人哪里會放過主帥的馮習,緊追不舍。
閻柔馬速稍快,追上馮習,不過旁邊并排還有踏頓,因此并不怕馮習突然回轉。
而馮習果然回身再戰,一戟刺向踏頓,踏頓急忙招架,而閻柔小心防著馮習,見其出戟刺的是踏頓,這才一槍刺向馮習。
卻不料馮習只是虛招,一把抓住了閻柔刺來的槍,閻柔也不去爭,直接棄了兵器想要后退,馮習方天戟已經收回,一戟捅向閻柔,閻柔沒有了兵器,連招架都不能,直接被馮習扎中,挑了起來。
此時踏頓知道上當,轉守為攻,攻擊也招呼向了馮習,馮習直接拿閻柔去擋,閻柔直接被踏頓一刀削去了左半邊身體的一半。
不過閻柔卻是沒有馬上死掉,凄厲的叫著,馮習將閻柔剩下的掛在戟上的身體甩向踏頓,踏頓刀還沒收回,只能用手擋開。
馮習的方天戟卻是緊接著劈來,踏頓直接被馮習拍爛了腦袋,無頭尸體摔落馬下。
此時軻比能也已趕到,大刀朝著馮習劈來,馮習此時再收兵器格擋自然是來不及,只得一夾馬腹,朝軻比能的方向前進了一點,軻比能刀至,馮習用左手接住軻比能的刀柄。
不過馮習雖然神力在身,軻比能卻是攜馬匹前沖的蓄勢砍出的全力一擊,馮習又是左手招架,因此沒能接住軻比能的刀砍,被其砍入了肩膀。
不過也僅僅是砍入了肩膀,并沒能造成什么大的傷害,馮習的左手卸去了一部分力,刀砍到肩膀的甲胄之后只是勉強破開了護甲,砍入了肩膀上的肌肉,沒能傷到骨頭。
馮習抓住刀柄,軻比能一下沒能抽回武器,馮習的方天戟已經掄了過來,軻比能只能棄了武器躲避馮習的攻擊。
結果雖然躲過了馮習的攻擊,卻是沒有夾住馬腹,失身摔下了馬,等軻比能掙扎起身的時候,馮習的戟已經到了。
經過一番激戰,漢軍最終戰勝了兩族的不到兩萬騎兵,同時由于缺少了首領的指揮,雙方幾乎拼到了最后,因此馮習這邊損失也很嚴重。
經過計點,漢軍騎兵損失了七千余騎,同馮習前去阻擋敵人的不到一千騎更是只剩下十幾人活著,有幾人傷勢嚴重,戰斗結束后不久也悄然離開了,最后只有九人活著,馮習命人厚葬死去的士卒,同時重賞了活下來的九人。
烏桓人和鮮卑人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除了逃跑了少數幾百騎,馮習斬殺,俘虜了全部的近兩萬人,俘虜中的烏桓人馮習直接命令斬殺,剩余了三千鮮卑騎兵。
因為馮習抓住了軻比能,可能的話馮習還是想招降一下軻比能的,軻比能算得上是檀石槐之后的一個人物了,統一過中部,東部兩部鮮卑,而且很得鮮卑人的認可,算得上是有勇有謀的人物。
雖然馮習已經有一個彌加可以幫自己處理與鮮卑人之間的問題,而且馮習也不可能放任軻比能這樣有威望的人去管理基本被平定的整個草原。
不過把軻比能這種有威望的人留在身邊卻是可以的,既可以讓他的族人聽命,又能對歸順的彌加起威懾作用,而且軻比能有心機,有野心還有能力,但是到了漢人領土他一被馮習扣著族人,二又沒勢力,只能為自己效力,等于多了一員大將。
招降軻比能的工作異常的簡單,比馮習以前招降管亥的時候還簡單,管亥雖然直接跪了,不過好歹被關了一段時間,有過心理斗爭。
軻比能基本是馮習的戟架在脖子上之后就全身放松,說了投降,連眼都沒眨一下。
馮習當然是解除了他的武裝,然后派了幾個保鏢時刻的“保護”他,讓他遷徙族人。
軻比能雖然不滿,不過也明白馮習信不他,所以也很配合,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馮習之后給他的安排,他還能不能這么配合。
戰事基本落定,南邊的情況也還比較安穩,馮習不急于回幽州,于是在北邊停留了一下,看看鮮卑和烏桓人的安置情況。
被遷入幽州的烏桓人與大漢百姓相處的并不十分融洽。事實上因為語言,習俗等原因,問題很多,馮習雖然安排這些人做一些養馬之類的工作,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問題不斷。
過慣了自由生活的烏桓人自然不愿被漢人管理,普通漢人也不怎么喜歡野蠻的烏桓人,又因為語言不通,互相猜疑,導致摩擦不斷。
馮習只好又遷出了部分烏桓人,回到白檀等地,同時請邴原,管寧派他們的學生到幾座城內設學館,教他們學習漢族語言。
同時增加翻譯官的數量,在兩邊來往密切的城內增置長設的提供翻譯的機構,歸當地政府管轄。
同時又恢復了幾座西漢時期位于塞外的城池,位于白檀南五十里的滑鹽城,然后將兩城單獨設了一個要陽都尉區管理。
平岡附近增置了字縣,歸右北平北部都尉區管轄。
上谷增置了女祁,代郡增置了且如,這兩個地方只是恢復了西漢的舊城,沒有增設行政機構或者軍事機構,歸當地的郡內直接管轄。
遼河邊新增的兩座城一個臨東西遼河,叫雙遼城,另一個叫烏饒,取自旁邊的饒樂河和烏侯秦河。
馮習也發現以這個時代普通百姓的識字率,想文化融合沒那么容易,所謂的融合也只能是建立在強大的武力之下的。
又因為北方基本平定,馮習于是取消了胡人的軍隊,只給幾個胡人的最高領袖保留了幾百人的建制,其他全部由漢族的地方軍隊管理。
同時為了給以后做鋪墊,將任用的胡人和普通百姓做翻譯工作的人給予了官職,雖然不高,但是提高了積極性,而且這些人都是兩邊的普通百姓,增加了人才晉升的機會。
邴原,管寧開設的學館也增加為官營性質的機構,里面的教學等主要人員也給予官職,增進雙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