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人士的情商修煉課
- 薛魁銘
- 2062字
- 2019-09-02 12:59:33
情商是決定社交關系的重要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情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墻上,有這樣一條校訓:“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情商為人們開辟了一條事業成功的新途徑,它使人們擺脫了過去只講智商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態度。
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樣跟人和諧相處,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英國《泰晤士報》載:“情商是開啟心智的鑰匙、激發潛能的要訣,它像一面魔鏡,令你時刻反省自己、調整自己、激勵自己,是獲得成功的力量來源。”
關于情商,中國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復也說,要善于與人交流,富有自覺心和同理心。比如,自覺心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素質、潛能、特長、缺陷、經驗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而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
對此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面這個生活故事。
張阿姨身體一直不好,有心臟病,還經常失眠。最近隔壁好像在裝修,經常大清早就開始工作,夜間失眠的張阿姨清早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吵醒了。為此,張阿姨的兒子很生氣,要去對面理論一番。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大清早,對面的鄰居就敲開了張阿姨家的門,張阿姨從廚房走出來,這位鄰居急忙上前做了一個作揖的姿勢:“大媽,我今天來,是想說聲對不起,我今天才知道您心臟不好,昨天打擾到您了,不過您放心,我給民工定了規矩,早上8點半到中午11點半,下午2點半開始,晚上最晚到6點半。如果違反規定我就扣他們的工錢。這是我的名片,他們如果做得不好您就給我打電話。”
裝修從第二天開始,這些民工果然很守規矩,而且很會辦事,用電鉆、電錘的時候就過來告訴張阿姨一聲,讓老太太有個思想準備。以往樓里一家裝修全樓倒霉,不僅是噪聲,樓里樓外又臟又亂。而這家的裝修工人卻把廢料裝在編織袋里,整齊地碼放在樓角處。每天都有專人打掃樓道。由于有嚴格的工作時間,兩居室足足裝修了兩個多月,時間確實長了點,可沒招來鄰居一句抱怨。
為此,張阿姨對兒子說:“多為人家想想,就沒什么可生氣的。”
的確,替別人著想是一種美德,是解決問題的首要途徑。換個角度來講,替別人著想,就等于釋放了自己,改善了自己的心境,使自己不容易生氣。當我們發自內心地替別人著想時,自己心里的煩惱也能得到解脫和排遣。
我們要想擺脫不良的心境,就必須時常為別人著想,這是一種最有效的心理良藥。所以,當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在還沒有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前,要好好想一想,為了不陷入煩惱中或是給他人帶來不悅,不妨先替對方試想一下,為對方找個能得到自己體諒的理由。當我們陷入不良的情緒之中時,不妨先找幾個可以讓自己平穩心情的理由,然后再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你的心情一定會好很多,做起事來也就更輕松,不覺得吃力了。
可見,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如何,是其情商高低的最直接顯現,反過來,情商高低也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好壞。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與人打交道呢?
1.學會傾聽
傾聽不僅是一種心理策略,也是一種能力。戴爾·卡耐基認為,在溝通的各項能力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傾聽的能力。滔滔不絕的雄辯能力、察言觀色的洞察力以及善長寫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傾聽能力重要。
說話是一種權利,但傾聽也是一種義務,美國的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一些職場高層的平均時間分配是:9%的時間在“寫”,16%的時間在“讀”,30%的時間在“說”,45%的時間在“聽”。可見,傾聽意識的缺乏。
人際交往的目的在于溝通,以此獲得對方的好感。只有用心傾聽,我們才能獲得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完整信息,也才能讓說話者感受到我們的理解與尊重。用傾聽向對方表達的是:“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很理解你”。當我們與交際對方達成一種心理共識的時候,我們的交際目的也就達到了。
2.多微笑甚至大笑
不管與什么樣人的交往,微笑都是一種力量,它有一種贏得對方歡心的魅力,可以讓你產生無窮的親和力。
其實,微笑本身和個性的內向與外向無關,只要肯去訓練,任何人都能擁有迷人的微笑。
請展現你的微笑吧,當對方看到你真誠、愉快的笑臉時,他們就會體驗到一種友好、融洽、和諧的歡樂氣氛,并因此而深受感染、樂在其中!
3.具備同理心,學會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同理心。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事情發生后,把自己當成別人,想象自己因為什么心理以致有這種行為,從而觸發整個事件,如果自己是別人,自己會怎樣,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于同理心,您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我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我。
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學會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并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