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還年輕,還可以重新出發
- 吳小芳
- 1762字
- 2019-09-02 12:45:52
做人一定要守時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特別重視守時的禮節。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在生活與工作中,人們都必須遵守時間的約定,不能遲到。然而很多人都覺得哪怕遲到幾分鐘也無關緊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門打開,中國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各國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我們不能守時,而總是遲到早退,必然會破壞與國際友人的關系,導致與國際友人的合作受到影響。因此,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守時的重要性。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的確,從這個角度而言,不遵守時間,讓別人白白等待的人,就是在浪費別人的生命。現代社會,人們的觀念越來越新,守時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鋪墊基礎。假如一個人不遵守時間的約定,導致別人等得心急如焚,那么即使他在其他方面表現很好,也無法彌補他因為不守時給他人造成的傷害,更無法改變他因此給他人留下的惡劣印象。可想而知,在蝴蝶效應之下,后果將會多么嚴重。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爭分奪秒地工作和生活,我們更要遵守時間,尊重他人,既珍惜他人的時間,也絕不白白浪費我們自己的生命。細心的人會發現,很多偉大的人物都非常守時,而且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擁有好人緣,擁有成功的人生。
德國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康德,就是一個非常守時的人。1779年,康德準備去一個鎮上看望朋友威廉先生。在正式去拜訪之前,很有禮貌的康德決定先寫信告訴威廉先生自己即將登門拜訪。經過一番考慮,他在信上告訴威廉先生自己將會在3月5日的上午11點以前到達。對于康德的到訪,威廉先生當即回信表示熱烈歡迎和真心期待。
3月4日,因為路途遙遠,康德擔心自己會遲到,所以特意提前一天到達威廉先生所在的小鎮。次日清晨,他早早起床,租用了一輛馬車,去往威廉先生的農莊。威廉先生并不住在小鎮,而是住在距離小鎮幾十千米外的農莊里。出乎康德的預料,從小鎮去往農莊,還要經過一座小橋。也許因為大雨,橋壞了。車夫在小橋前停下車,對康德說:“先生,很抱歉,橋壞了,馬車無法繼續朝前走了。”無奈的康德下車查看橋損壞的情況,發現橋下面水流湍急。此時,已經10點多了,他心急如焚地問車夫:“還有其他道路能通行嗎?”車夫點點頭,告訴他:“距離這里10千米,還有一座橋。”康德又問:“假如我們通過那座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趕到農場?”車夫回答:“至少40分鐘。”康德很清楚,如果去那一座橋,他必然要遲到。
想到這里,康德走到橋附近的農莊,問農婦:“請問,您的房子出售嗎?”農婦很驚訝,不知道康德想做什么,因而納悶地回答:“我的房子非常破舊,您買了也沒有用處啊!”康德沒有回答農婦的疑問,繼續問:“您到底出售不出售?”農婦求之不得,說:“給我200法郎,它就是你的了。”結果,康德毫不遲疑地掏出200法郎,買下了房子。這時,他又對農婦說:“假如你在20分鐘之內利用房子上的木板,修好那座橋,那么這座房子依然屬于你。”農婦雖然不知道康德為何做這樣的傻事,但是她還是馬上喊出農夫,迅速修好了那座橋。就這樣,康德在還差10分鐘11點的時候,如約到達威廉先生的農莊。在農莊門口等候著的威廉先生,一看到康德,就興奮地喊:“哈哈,康德,你還和以前一樣準時。”
在與威廉先生相處的時間里,康德從未提及自己修橋的事情。后來,威廉先生從農婦那里知道事情的原委,專程寫信告訴康德好朋友之間不必如此刻意守時,尤其是遭遇意外的情況下。但是康德卻說,無論對誰,守時都是必須的。
守時,是一種美德,守時的人都很珍惜時間,而且也很尊重他人,不愿意浪費他人的生命。朋友們,我們要想讓人生變得更加高效,就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也絕不因為遲到浪費別人的時間。這樣一來,你不但以守時尊重他人,而且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們必須記住,在很多正式場合,或者是和重要人物的約會,尤其要準備充分,不能遲到。
很多朋友在遲到之后會選擇解釋,實際上,如果對方很反感你不守時的行為,你解釋得越多,對方越生氣。就像很多職場人士上班遲到不能把原因歸結為堵車一樣,我們遲到了,也不能為自己找借口。歸根結底,假如我們準備充分,而且多富裕出一些時間,我們就不會遲到。記住,把守時當成人生的原則和底線,我們就不會因為不守時導致做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