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兒童心理學(中文版)
- (英國)烏莎·戈斯瓦米
- 14字
- 2019-06-21 09:13:23
第一章 嬰兒和他們所認識的世界
早期學習
當嬰兒還在母親子宮里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就已經開始學習了。到了孕晚期(第6—9個月),胎兒便能夠聽到母親的聲音。盡管羊水有過濾效應,在出生時嬰兒也能夠區分母親的聲音和陌生女性的聲音。這個結論是通過一個給新生兒吮吸假奶嘴的著名的“吮吸”實驗得出的。首先,實驗員測量了新生兒的自然或“基準”吮吸速度。然后,嬰兒聽到了一段他們的母親讀故事的錄音。每當他們的吮吸速度超過基準時,這段錄音就會開始播放。每當他們的吮吸速度低于基準時,他們就會聽見陌生女性的聲音,讀著同樣的故事。嬰兒迅速地學到了:只要快速地吮吸就能夠聽到母親的聲音。第二天,實驗員調整了這種因果關系。這樣一來,要聽到母親的聲音就必須要吮吸得慢一點——嬰兒調整了他們的吮吸速度。類似的“吮吸”實驗還用過讀故事的方法。母親在孕晚期的時候每天對著她們隆起的肚子讀一個特定的故事。在出生時,她們的嬰兒便能夠區分熟悉的故事和陌生的故事。確實,“吮吸”實驗甚至顯示胎兒在子宮里就可以學習音樂。有些母親是肥皂劇《鄰居》的粉絲,她們的嬰兒在出生時就能夠識別出《鄰居》的主題曲。
胎兒在子宮里也經常活動。早在第15周的時候,胎兒就能有好幾種明顯的活動模式,其中包括“打哈欠、伸懶腰”的姿勢和用來旋轉身體的“跺腳”模式。子宮內部環境的各個方面,例如母親有規律的心跳聲,似乎也能被感知到,并且因此有著安撫的效果。研究發現,當聽到一些聲音時,胎兒的心跳速度會下降(被認為是集中注意力的表現)。研究還發現,對于熟悉的刺激,心跳速度也會習慣化(不再波動),這被認為是胎兒正在學習的表現。因此,胎兒研究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子宮里,胎兒的大腦也已經開始學習、記憶和關注了。
事實上,構成大腦的絕大多數腦細胞在出生前就形成了。因此,子宮內的環境如果含有過多的毒素,例如過多的酒精或藥物(指酗酒或藥物成癮,而不是偶爾的一杯酒),就會影響大腦的發展。這些影響是不可逆的,即便兒童出生后的環境在一定范圍內能夠補救負面的影響。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大腦都是可塑的。但是,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腦細胞之間逐漸增多的連接而取得的。任何環境中的輸入都會使新的連接形成。與此同時,那些不再經常被用到的連接會被修剪掉。因此,沒有哪個單一的經歷能夠造成災難性的發展后果。但經歷的持續性在決定哪些連接被修剪和哪些被保留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兒童持續地體驗到溫暖和關愛,而另一個兒童持續地經歷焦慮和恐懼,那么他們大腦中將會被增強的連接是不同的。
發展早期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腦實際上是一部學習機器。腦細胞在出生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研究顯示,它們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處理信息的方式。這部學習機器的早期能力決定著它之后學習的效率。在出生時,大腦之間并沒有那么多不同。它們都有著同樣的、內置的信息處理方式。但是,一個大腦如果獲得了早期的優勢,那么在發展內部結構時會更有效率。因此,出生在理想學習環境中的兒童的大腦,會在一生中都表現得比面對不那么理想的早期環境的大腦要好。早期大腦的可塑性也意味著干預總會有效果。轉變環境之類的干預(例如進入寄養家庭等),可以幫助增強腦細胞之間的連接,讓信息處理變得更優化或者更有效。在人生的前幾年里尤其是這樣。因此,改善一個兒童的環境總會對后期的發展結果有正面的影響。
最終,大腦之間總還是會有個體差異。在出生時,個體差異主要體現在感覺處理(例如負責看或聽的神經機制的工作效率)和情緒不穩定(容易對刺激做出快速或敏感反應)方面。環境將最終決定我們之間的這些個體差異是會造成輕微、可忽略不計的后果還是更重大的后果。有些大腦如果由于生理原因,在特定的、重要的信息處理方面不是特別高效,就可能面臨某些方面發展遲緩的風險。例如,如果聽覺處理比較低效,可能意味著未來會有語言障礙。個體差異不是決定性的:較低的效率并不直接等同于發展障礙。通常,只要環境足夠滋養,充足的學習體驗會使較為低效的大腦達到與較為高效的大腦類似的發展終點。但是,及早意識到大腦效率有缺陷可以使環境干預更有效。一個極端的例子是耳聾。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將一個小的微型芯片(叫作耳蝸植入物)植入嬰兒的耳朵里。一些裝了耳蝸植入物的兒童,在口語的發展方面可以和聽覺正常的兒童一樣。
另外,即便是同卵雙胞胎,大腦也不盡相同。具體的原因還不明確。一個可能性是,這些個體差異或許取決于子宮內的環境,這對每個胎兒來說都會略有不同。雙胞胎中的一個通常會比較強勢,所以可能總是先改變姿勢。另一個就必須通過改變自己的姿勢來適應變化。因此第二個孩子會有與第一個孩子不同的子宮內的經歷。盡管如此,關于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表明,生理條件從來就不是決定性的(見第七章)。環境總是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兒童成長的環境是由家庭、托兒所、學校和更廣義的社會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