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區別
文物和古玩藝術品的價值區別是很大。文物的價值主要是它承載的歷史、文化、工藝、經濟、科技、民族、宗教、民俗、特殊人物和其作品著作而言的。文物普遍具有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更有一定的借鑒和學習價值。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延續和文化命脈。不同級別的文物反映的價值不同,有的文物可以體現市場價值,有的文物則不能體現市場價值。比如元代時期的紙鈔,市場價值相對于元代青花瓷器而言,價格和所受關注度相差甚遠。元代鬼谷下山圖青花瓷罐,2005年佳士得拍賣2.3億元,據說,2011年有人曾經出價6億元也未得手。元代品相完好的紙鈔,市場價值也就區區數千到幾萬元。但從文物的價值而言,元代紙鈔要遠遠高于元鬼谷下山圖青花瓷罐,因為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上全國流通的紙鈔出現在元朝,比歐洲早了400多年。盡管中國唐代就有“飛錢”紙鈔,宋代出現“交子”和“錢引”紙鈔,但都不是真正通行的貨幣。雖然元代紙鈔由于朝廷濫發導致通貨膨脹而棄用,但它在經濟意義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所以,我們就不能用市場價值來衡量它的文物價值。
古玩藝術品價值相比文物的價值,其范圍很窄,多局限在鑒賞、把玩、升值保值和文化消費上。有藝術品投資者感言:收藏古玩藝術品變現獲得巨大的利益所帶來的快感,才能真正體現收藏藝術品的快樂。這種看法雖然很狹隘,但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收藏者的真實感受。古玩藝術品收藏如果不能體現市場價值,那么這種收藏和投資是很辛苦的,也是難以為繼的。良性的古玩藝術品收藏是一個不斷地成熟,不斷地淘汰,以藏養藏,最終收藏到真、精、稀的古玩藝術品的淘練過程,這個過程始終與市場相伴,隨著環境和市場的變換而變化。一個收藏家或者實力投資機構,收藏品在沒有獲得國家支持博物館建設和其他渠道資金的扶持下,收藏的藝術品最終會走向市場。當然捐獻給國家也是一種渠道,但這只是少數人精神層面的境界升華。對大多數人而言,收藏的動力就是一種愛好或投資行為。這種行為雖然很俗,但它就是當今的現實。所以,文物的價值是基本固定的,而古玩藝術品的價值隨著市場變化、個人欣賞水平的高低、經濟實力的大小、收藏者的生老病死等隨時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