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論

當今世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互聯網、運用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統籌協調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在推動網信事業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網信事業發展進入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取得新進展的重要一年。2018年3月,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名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網信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進一步優化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職責。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科學地分析了信息化變革趨勢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系統地闡述了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刻地回答了關于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方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按照黨的十九大對網信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互聯網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推進、成效顯著,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中國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擘畫了宏偉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把握大勢,緊密結合中國互聯網發展治理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地闡述了事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涵蓋網絡內容建設、網絡安全、信息化、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等方面,指引中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系統地闡釋了關于網絡強國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明確了網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原則要求、主要任務,明確了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主張,明確了做好網信工作的基本方法。這一思想順應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大勢,揭示信息革命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深刻地回答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成為推動網絡強國建設的指導方針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和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內容建設,必須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必須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調動網民積極性,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當前,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逐漸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滲透。網絡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維護網絡安全,必須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必須充分認識到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必須盡快提升安全防護能力水平,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臺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必須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壓實各方面責任,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攻擊、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宣傳普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我們必須認識到,與部分技術領先國家相比,我國在互聯網核心技術突破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加快核心技術突破,既是確保網絡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網信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抓產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要完善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優化市場環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充分激發創新活力。要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性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隨著技術創新加速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信息化對經濟和社會運行、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影響,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踐行新發展理念,必須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信息時代,互聯網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也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治理互聯網、用好互聯網,已成為國際社會面對的共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五點主張”,贏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推進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種主體作用。應該著眼于各國共同安全利益,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實現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特別是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等為契機,加強同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具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中國始終將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宗旨,讓億萬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人民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推動了中國互聯網長期健康繁榮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期待和需求,讓中國互聯網找準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堅持互聯網發展為人民,就要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要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科學成果,是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信息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創造性回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網信工作的根本遵循,對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

二、201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取得新成就新進展

2018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國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強網上內容建設,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加快開展信息領域技術研發,充分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主動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推動互聯網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進展。

1.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升級,成為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基石

受惠于國家大力推進的“寬帶中國”戰略、提速降費行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等務實舉措,中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光纖寬帶、4G 網絡、云計算和內容分發網絡等基礎設施加速升級,5G 網絡加快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IPv6啟動規模部署和商用,網絡服務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為助推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8年6月,中國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3.78億戶,其中光纖接入用戶總數達3.28億戶,占寬帶用戶總數的87.5%,光纖用戶占比居世界首位,千兆寬帶示范全面展開,中國全面邁入光纖時代。網絡下載速率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我國固定寬帶和4G網絡下載速率雙雙超過20Mb/s,同比提升均超50%。4G網絡建設實現后發趕超,全國4G基站總規模超過340萬個,4G用戶數達到11.1億戶,4G用戶滲透率進入全球前五。5G研發進入全球領先梯隊,將構建全球最大5G試驗場。農村地區寬帶網絡能力和覆蓋水平顯著提高,行政村寬帶普及率達到97.4%,光纖比例達到96%,4G比例達到95%。互聯網關鍵資源穩中有進,IPv4地址數量為33 882萬個,IPv6地址數量為23 555塊/32,均居世界第二位,國際出口帶寬為8 826.302Gb/s,同比增長10.68%。

2.網絡信息技術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實現單點突破

網絡信息技術進入高速發展期。中國抓住新一輪技術革新的有利時機,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布局網絡信息領域前沿技術和非對稱技術,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高性能計算、移動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應用取得重要進展。2017年,中國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共398.6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4.89萬件,首次排名全球第二[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排名第17位。截至2018年6月,中國已建設形成由17個高性能計算中心構成的國家高性能計算服務環境,資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7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完成研制部署,運算能力將比“天河一號”提高200倍,存儲容量提高100倍。互聯網企業成為信息技術研發重要力量,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落地應用加速,催生大量創新智能業務場景,如百度的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和Apollo自動駕駛平臺、阿里巴巴的 ET 城市大腦平臺、騰訊的醫學輔助診療平臺成為有較高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在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教育娛樂、家政養老等多種場景落地應用。但也要看到,與全球領先國家相比,中國信息技術整體上仍落后于先進國家,部分領域存在短板和不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需進一步加快部署和推進發展。

3.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推動形成數字與實體深度交融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堅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持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2.9%,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55%。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社交電商異軍突起,社交零售用戶規模達到2.23億人,極大地拓展電子商務發展空間。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占2017年總就業人數的22.1%[2],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數字產業化發展迅速,技術應用商業化進程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物聯網全年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物聯網重點上市企業的營收達到4 833.8億元,同比增長20.7%[3];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4]。產業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數字經濟對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滲透率分別達到17.2%、6.5%和32.6%。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實施,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7.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47.8%,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為傳統產業發展帶來新亮點。中國持續優化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創新活力、發展潛力的互聯網企業,國際競爭力再上新臺階。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境內外互聯網上市企業總數為102家,較2016年增長12%,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達到77家[5],千億級獨角獸企業不斷涌現,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閃耀明星。

4.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構筑起堅實的網絡安全屏障

中國著力加快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線基本形成,有效應對和化解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威脅。近一年來,中國持續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開展覆蓋全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檢查,深入排查重點領域、重要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風險隱患,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網絡安全技術能力不斷加強,一批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網絡安全技術逐漸成熟,已廣泛應用于網絡安全防護實踐。加快制定和完善《網絡安全法》配套法規文件,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基本建立。網絡安全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發布《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等一批重要國家標準。2018年9月,第五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成功舉辦,通過“網絡安全博覽會”“網民網絡素養教育”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再創新高,2017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到439.2億元,同比增長27.6%;從事網絡安全相關業務的企業總量達到2681家[6],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5.網絡空間日漸清朗,網絡文化繁榮發展

網絡空間已成為中國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中國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不斷加強網上內容建設,持續開展“中國好網民”工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推出一批現象級新聞報道和主題宣傳,進一步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優質內容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培育養成一大批數字內容消費群體。截至2018年6月,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6.09億人,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55億人,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06億人,數字內容版權環境進一步優化[7]。網絡空間法治建設進程加快,2018年,中國制定并出臺《電子商務法》,進一步明確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法律依據。全民積極參與網絡綜合治理,“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構建“聯動發現、聯動處置、聯動辟謠”的工作模式。2018年上半年,中國各級網絡舉報部門受理有效舉報3 902.8萬件,同比增加117.1%,不良信息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網絡生態日趨良好。

6.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持續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中國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全面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連續成功舉辦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積極搭建務實合作平臺,促成中外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形成一系列富有影響力的合作成果,簽署“一帶一路”數字國際合作倡議等多項合作協議。持續深化中美、中俄、中歐等雙邊交流合作,拓展與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空間,共同致力于打擊網絡犯罪、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2018年9月,第三屆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召開,信息化成為我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重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網絡合作扎實推進,為更多國家提供中國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先進經驗和實踐方案。

7.互聯網發展更好地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7.7%,網站數量達到544萬個。信息服務更加快捷、優質和低價:目前中國固定寬帶和移動流量的平均資費較2014年年底降幅均超過90%,互聯網專線標準資費降幅超過30%,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爆發式增長,2018年前6個月流量累計達266億GB,同比增長199.6%[8],“移動生活”成為百姓首選。網絡扶貧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新方式、新途徑,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向貧困縣傾斜,累計將499個國家級貧困縣納入支持范圍,占全部貧困縣的60%,帶動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74萬人增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效率水平,截至2018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70億人。其中,通過支付寶或微信城市服務平臺獲得政務服務的使用率為42.1%,成為網民使用最多的在線政務服務方式,“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成為新時代中國政務服務的真實寫照。

三、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創新發展、成效顯著

去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首次創設并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從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互聯網應用、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6個方面,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發展成效和水平進行了綜合評估,并首次公布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發展情況排名,對各地區把握發展機遇、補齊發展短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今年,我們進一步完善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持續跟蹤各地互聯網發展新成效新進展,以期更全面、客觀、科學地評估和反映各地互聯網發展的整體狀況。

1.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為了持續做好全國互聯網發展情況評估工作,我們對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見總論表1),完善指標結構,優化算法模型,強化數據采集,進一步提升了指標體系的權威性、科學性和準確性。

總論表1 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續表

1)增加和細化評估項目

2017年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包含6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33個三級指標。今年,考慮到各地進一步重視和強化網絡內容建設、信息化發展、網絡安全保護等各方面工作,結合數據跟蹤和采集情況,我們在去年的基礎上,保持一級指標穩定不變,調整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設置,增加和細化評估項目。目前,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由6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和51個三級指標構成,涵蓋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發展、互聯網應用、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六大關鍵要素,實現總量指標和人均指標相結合、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正向指標和負面指標相結合,力求更全面、準確、科學地反映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發展情況。

2)調整和優化指標權重

今年,我們對中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權重進行了適當調整。一是適當降低網絡基礎設施指標權重,把它調整為10%。網絡基礎設施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發展的基礎,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各地固定和移動基礎設施建設趨于完善,整體穩中有進,因此將該指標權重適當降低。二是適當提高創新能力指標權重,把它調整為20%。創新能力是各地推動互聯網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獲得長遠競爭優勢的根本保證。為了更好地體現各地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入,鼓勵和引導各地重視互聯網創新能力建設,將該指標權重適當提高。三是適當提高數字經濟、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3個指標的權重,主要是結合各地發展情況,相應增加了二級指標項目,將網信企業發展情況、網絡安全產業、互聯網法治和網信機構建設情況納入整體評估范圍。

3)擴大和強化數據采集

今年,我們持續跟蹤各地互聯網發展情況,及時梳理并匯總各地互聯網發展的最新進展、典型案例,及時更新各指標最新數據,注重參考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發布的互聯網領域統計數據,確保數據真實、完整、準確、可追溯。

2.全面客觀反映各地互聯網發展的整體情況

按照最新的互聯網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和計算方式,我們對各項指標進行賦值,得出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互聯網發展指數得分(見總論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互聯網發展水平最高,中西部地區也在加大發展力度,發展勢頭強勁。

總論表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8年互聯網發展指數排名前10位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切實加強網上內容建設管理、網絡安全保障、信息化發展等各項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創新發展思路,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各地特色的新創造新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基礎設施方面,各地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網民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鄉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差距縮小。總體上,北京、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山西、寧夏、四川等在光纖寬帶建設方面趕超趨勢明顯。重慶、湖北等積極推進5G 研發和技術創新,積極布局5G 試驗網。北京、廣東、上海在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居于全國前列,為互聯網發展奠定堅實的設施基礎。

在互聯網創新能力方面,各地把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創新作為推動互聯網發展的抓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北京、上海等地人才優勢明顯,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處于國內前列。陜西、湖北等地通過推動科技重大專項工作支持數字經濟相關領域關鍵前沿技術研發。

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各地普遍將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作為發展重點,電子商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廣東積極推進產業電商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數字經濟規模全國領先。浙江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居于國內前列。

在互聯網應用方面,新興互聯網技術在個人應用、企業應用、政府應用和公共服務領域使用度進一步提升,呈現出更加豐富、高效、便捷的趨勢。廣東、浙江、重慶等地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動政務信息整合,四川、湖北、天津等地在公共服務應用領域居于國內前列。

在網絡安全方面,各地網絡安全意識和保障力度明顯提升,浙江、四川等地大力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安徽、北京在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居于國內前列,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在網絡管理方面,各地根據中央統一要求,積極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推動省、市兩級網信管理機構建設,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浙江探索創新“信用網管”舉措,構建網絡信用管理機制,豐富治網手段,提升管網治網實效。新疆、福建、西藏、青海等地根據本地互聯網發展治理需要,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文件。

四、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

中國正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信息化帶來的重要歷史機遇,中國互聯網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標網信事業新的歷史使命,加快網絡強國建設,著力推動互聯網建設、運用、管理等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躍升。

1.信息基礎設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性和賦能性作用日益突出,應面向未來加強前瞻性布局和整體升級

信息基礎設施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隨著信息技術迭代升級、落地應用,萬物互聯、人機物共融成為現實,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擴域增量、演進升級。未來,應圍繞經濟和社會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良好社會秩序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支撐。應堅持既有設施擴容升級和新興技術設施部署并重,推進網絡結構優化和關鍵環節擴容,超前布局5G,全面向 IPv6 演進升級,切實提升流量疏通能力和業務承載能力。應超前布局云計算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物聯網設施等應用基礎設施,打造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實現虛擬網絡世界與現實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應面向智能制造聯網需求,加快構建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業新基礎,形成高速率、高可靠、低時延、靈活快速組織的網絡環境。應面向社會運行管理需求,加快電網、公路、鐵路、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向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水務轉型升級,提升資源利用能力和效率。

2.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技術制勝階段,應以核心技術突破鑄就國際競爭新優勢

全球信息技術創新進入新一輪加速期,迭代周期大幅縮短,技術體系加速重構,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突破的核心驅動力。重大技術變革往往是實現技術趕超、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點。未來,中國將迎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技術紅利+規模效應”產生的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將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堅實根基。政府應圍繞促進核心技術突破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制定和出臺核心技術專項稅收減免、金融信貸支持、人才引進培育等重大突破性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等各類主體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加快推動技術創新成果應用于實體經濟發展,加速普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推動生產要素、產業鏈條、工藝流程、商業模式等的全方位變革,持續催生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服務型制造等新業務新模式,實現產業實力整體躍升,有效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應強化基礎技術、前沿技術、非對稱技術等關鍵技術標準的前瞻性、戰略性部署,加快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神經網絡芯片等前沿技術突破和基礎技術研發,厚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雄厚技術基礎。應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加速產業布局,力爭將已經形成的產業規模優勢和用戶規模優勢,通過新興技術轉化為領先優勢,進而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產生一批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跨國企業。

3.優質內容將成為媒體平臺競爭焦點,應加快網絡內容產業秩序重構、營造健康網絡生態

當前,網絡內容產業競爭進入白熱化。在用戶信息消費升級和優質內容資源稀缺的雙重影響下,優質內容將成為各大媒體平臺競爭新焦點。對互聯網媒體而言,應重視內容生產能力建設,主動弘揚正能量,創新與內容創作者的合作方式,共同策劃、生產網民喜聞樂見的內容產品;應加強內容贏利能力,打造以優質內容為核心、原生廣告和產品周邊等為補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展內容附加值;應以技術創新優化內容生產與分發,持續優化技術模型,不斷推出個性化產品、定制化閱讀、精準化推送等新服務新產品,探索更符合內容管理要求的生產、審核、分發機制。對主管部門而言,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網絡傳播領域法律體系,加大輿情監測和技術管理力度,使網絡內容產業在良性競爭中實現行業整合升級、促進內容生態向好。

4.數據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產業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應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最大限度地釋放數據價值

信息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未來,中國數據總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將廣泛應用并深刻影響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各領域的穩定發展。數據安全與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愈加緊密。如何發揮數據價值、保障數據安全,成為亟需中國政府、企業和全社會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應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一方面,將數據安全作為網絡安全的核心問題,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防護體系,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規則體系;明確數據生產周期各環節的安全主體責任,明確數據權屬和數據使用行為規范,健全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強化數據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等安全防護技術手段建設,加強數據安全的監測預警。另一方面,應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的開放流通,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要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公共數據共享大平臺,推動能源、交通、環保、醫療、教育等領域數據的整合與集成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助力決策、提升效能的價值作用。


[1].數據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2018)》。

[2].#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就業白皮書(2018年)》。

[3].數據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2017—2018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

[4].數據來源: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

[5].數據來源: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6].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白皮書(2018)》。

[7].數據來源: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8].數據來源: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河西区| 金寨县| 高唐县| 台中市| 辽宁省| 融水| 繁峙县| 冀州市| 长春市| 修武县| 威信县| 镇沅| 九台市| 进贤县| 娄底市| 温泉县| 武强县| 临漳县| 新河县| 龙海市| 内江市| 昭苏县| 民勤县| 福海县| 托里县| 定结县| 田林县| 湘潭市| 仁化县| 江阴市| 竹北市| 临武县| 罗江县| 胶南市| 朔州市| 安新县| 都兰县| 宁津县| 娱乐|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