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識產權與專利信息化發展概況

2016年至2017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71號)、《“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國發〔2016〕86號)各項任務要求,高效開展信息化建設,全面優化支持專利審批、公共服務、國際合作、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的信息化環境,不斷豐富專利數據文獻資源,知識產權與專利信息化各項業務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2016年知識產權與專利信息化工作】

(一)推進專利信息化項目建設

1.持續優化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

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網站為 http://www.cponline.gov.cn。持續升級中國專利電子申批系統硬件,提升專利申請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

2.發布CEPCT系統應急系統

中國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和流程管理系統(CEPCT 系統)網址為 http://www.pctonline.sipo.gov.cn。CEPCT 系統發布應急系統,提升系統連續服務能力,實現不間斷受理PCT電子申請。

3.建成中國專利受理及初步審查系統

中國專利受理及初步審查系統建成,網址為http://www.cponline.gov.cn。系統實現初審流程階段案件自動審查及通知書自動發送功能,新增專利申請方式的在線辦理模式,有力促進專利申請、代理和審查質量提升,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能力。

4.進一步完善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

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進一步完善,網址為http://www.pss-system.gov.cn。不斷擴充檢索數據,提升用戶瀏覽體驗,檢索業務關鍵操作界面平均響應速度提高1.8倍以上。

(二)完善專利信息資源建設

1.專利數據資源收集與交換

國家知識產權局收集的專利文獻資源與種類持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專利文獻總量已超過1.06億件,擁有各國專利文獻資源520余種。全年共引進各類文獻資源51種,資源覆蓋了與審查業務相關的主要學科領域;保持與37個國家、組織、地區專利文獻交換關系;完成“電子資源訂購決策指標體系研究”,提升電子資源訂購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不斷加強國際數據交換,總計完成與26個國家、地區和組織的數據交換工作,滿足專利審查和公共服務需要。

2.專利數據資源管理

繼續開展中國專利權威文檔的制作,保障五局合作項目開展。對首次引進的可用于公眾服務的商業購置數據(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印度、俄羅斯、越南、泰國、墨西哥共9個國家的專利全文文本數據)、中國審查員專利引文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共完成22份分析報告。完成德溫特專利摘要索引數據(DWPI)、美國專利季刊(USPQ)、萬方數據等專利與非專利資源應用分析與結構評估報告30余份。完成“文獻資源建設加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的策略研究”,推進文獻資源建設的科學化、標準化管理。開展“湯森路透數據分析項目”和“中國引證文獻分析項目”研究。

3.專利數據資源應用

組織制訂“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數據資源規劃與建設方案”。完成中國審查員引文分析項目報告,了解審查工作資源使用情況,對合理配置資源及規范審查員引文格式提供相應建議。

4.專利數據標準化工作

開展資源信息組織項目和“中國發明專利公報數據規范體系研究”,完善專利文獻與信息相關標準,形成更規范、更易用的專利信息。起草《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電子文件標準》,形成修訂稿。完成11個專利業務通知書代碼化標準研究工作。開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標準跟蹤工作,提交WIPO標準動態跟蹤等報告21份、議案建議7份。

5.專利數據資源檢測與加工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加工和分類檢測工作通過了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完善了數據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提高了數據加工質量監督工作水平。針對中國專利文獻英文翻譯、中國專利數據深加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專利數據再分類等6個項目,開展專利數據檢測工作。制定了《中國專利文獻數據IPC再分類檢測規則》;修訂了《中國非專利文獻數據深加工標引規則和檢測規則》。全年共完成中國專利文獻數據深加工42萬件;完成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3類專利翻譯量共計242萬件,非專利數據深加工6萬件,中國專利文獻CPC分類數據111萬件,中國專利文獻WIPO再分類數據23萬件;完成CPC分類后數據核查,共計9批35萬件。

6.專利數據分類業務管理與國際合作

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供再分類數據近24萬條,保證我國專利數據的有效傳播及利用。全年完成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新申請 IPC 分類249萬件,首次針對全部領域發明專利新申請開展聯合專利分類(CPC)工作,分類量達108萬件,保障了專利審查工作的有序開展。主辦中、美、歐、日、韓知識產權局合作第一工作組第15次會議,推動五局分類合作政策性文件的進一步修改與完善,并推動國家知識產權局6項分類修訂提案成為五局階段修訂項目。與歐洲專利局續簽分類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中歐雙邊專利分類合作不斷深化;全年向歐洲專利局提供中國專利文獻CPC分類數據25萬條。

(三)提升專利信息應用與服務能力

1.專利信息公共服務

專利基礎數據開放質量穩步提高,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http://patdata.sipo.gov.cn)向公眾提供中國標準化全文文本、著錄項目和全文圖像數據。與國防科技工業局簽訂專利數據資源使用協議。區域專利信息服務中心進一步開展了高端專利信息服務等區域特色工作,并將服務體系延伸至所轄市(區、縣)及產業園區。在山東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和濟南市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完成“新一代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檢索及分析系統”第一批試點工作,惠及93家企事業單位,并將34個地方中心納入下一批試點單位范圍。完成5家新增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優化業務流程支撐專利代辦處開展快速維權業務。啟動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的遴選工作,進一步豐富專利信息服務網絡。

完成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用戶界面和數據源全新升級,并推出微信公眾號移動終端版,開通專利登記簿查詢和下載服務。開通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一個手機應用—專利事務服務系統,提供專利費證明備案、文件副本請求等服務。推進專利信息傳播利用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平臺集專利信息對外培訓、講座與交流等功能為一體。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陳列館、專利展示廳及“影響世界的專利”主題展廊全年接待國內外團體參觀34批共計1506人次。專利文獻館全年接待來館讀者413人次,受理到館或電話咨詢425人次,受理委托檢索953人次,提供各類專利文獻5411件。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文獻咨詢臺答詢1050條,共計31.12萬字。利用政府網站、微信、郵件等方式實現網絡服務與館室服務的無縫對接,形成館室與網絡結合、線上與線下互補、覆蓋全國的“互聯網+專利文獻”的立體化服務模式。

實施專利信息服務地方引導項目,圍繞“一帶一路”等重大倡議或重要部署的落實,指導廣西、寧夏、新疆等地加強中國—東盟、中國—阿拉伯語國家、中國—中亞專利信息資源建設,推動“一帶一路”相關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專利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繼續開展面向寧夏、甘肅、貴州、云南、西藏、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專利信息利用幫扶活動。在北京、廣東、上海、重慶、湖南、江蘇、天津、四川、遼寧、安徽、浙江、山東12個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基地組織實施體系建設與能力培育項目,全年新增站點40余個,基地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

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就專利信息工作達成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落實“專利信息大講堂”等合作項目,圍繞科技專項中“可穿戴電子”等7個技術領域的科研需求,組織開展專利技術綜述研究,完成15篇專利技術服務科技創新綜述;開展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組織專利信息工作政策研究。

繼續開展國外知識產權制度環境研究工作,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有益參考。完成蒙古、土耳其、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知識產權制度環境報告,涉及12個國家。截至2016年年底,國外知識產權制度環境報告覆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東盟十國、“金磚”國家、中東及拉美等73個國家、4個區域組織,其中,“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64個國家中已完成47 個國家的相關研究。相關報告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專欄中免費檢索和下載(http://www.sipo.gov.cn/freereport)。

2.專利信息人才培養

組織實施10項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和專利信息師資人才作用發揮項目。舉辦面向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專利信息師資人才的全國專利信息高級培訓班。引導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南、廣東、重慶和四川12個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基地開展實務人才培訓和站點工作人員培訓共24期,培訓學員1000余人。在湖北、河南、四川、陜西、吉林、黑龍江和山西舉辦7期專利信息助力創新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學員700余人。面向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舉辦專利信息運用與服務培訓班。專利文獻館舉辦公益講座覆蓋范圍擴大,面向副省級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益講座由2015年的15場擴大至2016年的47場;面向企業共舉辦公益講座43場,培訓社會公眾6612余人,相比2015年增長74%。

3.專利信息服務國際合作

參加中、美、歐、日、韓知識產權局合作第二工作組第10次會議,就權威文檔、專利信息政策和申請人名稱標準化等議題同各局進行深入探討。推動“金磚”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文獻資源共享、專利數據交換和專利信息服務專家交流機制建立等方面的合作。

4.專利咨詢公共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客戶服務中心(咨詢電話:010-62356655)2016年全年受理咨詢1324784人次,日均5299人次,與2015年基本持平(見圖1)。

圖1 2016年客戶服務中心受理咨詢量

(四)專利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

國家知識產權局完成局本級和下屬單位軟件正版化工作,并在中央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培訓總結會上介紹工作經驗。科學推進終端信息化基礎運行環境升級。加緊實施局內網、存儲、監控、郵件等優化升級。開展維護廠商服務質量評價。

(五)信息安全工作

成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工作。發布《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安全管理辦法》等3項局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兩局)及直屬單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專項檢查。實施重要信息系統等級測評工作,提高各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的意識與水平。完成G20峰會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網絡安全保衛工作。

(六)電子政務

新版綜合辦公(OA)系統上線運行平穩,流程更加合理,減少了紙質文件流轉,提高了公文運轉效率。全年共辦理請示文4648件,發文2102件,收文293件,部門收文1764件(見表1)。在辦公系統運行過程中,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不斷優化流程,開發了部門事務處理等新功能。政府網站圍繞知識產權中心工作,在推進政務公開、回應熱點關切、提高服務水平、宣傳知識產權工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年頁面瀏覽總量達2.28億次,發布動態消息2306條,轉發國務院文件103篇,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信息326條,進行訪談直播25次,開設專題21個(見表2)。制訂完成國家知識產權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案,由局領導牽頭成立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制訂分階段推進平臺建設的工作計劃。完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培訓綜合管理、局計劃與預算綜合管理、局項目庫管理、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等系統建設。

表1 2016年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量統計

表2 2016年政府網站業務量統計

(七)重大活動、事件

2016年4月26日,專利事務服務系統App移動客戶端上線運行,將傳統網站式服務搬到移動終端,用戶可隨時隨地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各類服務請求。

2016年7月14日,“一帶一路”暨拉美有關國家或地區知識產權環境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出席發布會并致辭,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350余人參加了發布會。

2016年7月26日,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全新改版上線,對頁面布局進行了全新組織和設計,實現了系統應用的簡潔化,增加了個人中心,提供了用戶配置功能等,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更易用的檢索及分析服務。

2016年9月19日,以“專利運營助推供給側改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專利信息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辭,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洲專利局、國內各地方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等相關知識產權機構的近4000名代表參會,76家參展商出展。

2016年10月29日,中國專利受理及初步審查系統上線運行,進一步優化了專利申請受理、初步審查和手續辦理的流程與方式,提升了我國專利申請、專利審查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

【2017年上半年知識產權與專利信息化工作】

(一)推進專利信息化項目建設

1.穩步推進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的系統優化和功能升級

自2017年6月起,縮短公開公告出版周期,由一周一次增加為一周兩次,提前實現國辦發布的《進一步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中關于“壓縮專利審批時間”的要求,優化發證環節,壓縮審批時間,更好地服務申請人、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根據發改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重新核發國家知識產權局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改造業務功能及周邊配套系統,實現對于國家新專利收費標準的系統支持,為自2017年7月1日起執行新收費標準提供保障。

2.完成CEPCT系統的終端運行環境改造

中國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和流程管理系統(CEPCT 系統)的終端運行環境適應性改造工作初步完成,繼續調整和完善電子申請、受理、審查等各環節功能,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

3.中國外觀設計專利智能檢索系統(三期)正式上線運行

配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質量提升工程的規劃,持續優化檢索引擎,提高檢索準確性,推進系統擴容及性能提升,為提高外觀設計審查質量提供技術支持。

4.完成局政府網站升級改造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升級改造項目的軟硬件部署和網絡環境準備工作初步完成,并通過了公安部信息安全三級等級保護測評。系統已于2017年5月31日進入試運行,計劃于2017年8—9月正式上線投入使用。

5.智能輔助檢索系統升級

完成了智能輔助檢索系統的自動檢索算法開發,并開展了兩批次共4輪的驗證性測試工作,基于測試結果確定了系統上線前的版本。

(二)完善專利信息資源建設

1.專利數據資源收集與交換

繼續開展各類文獻資源引進工作,專利文獻總量已超過1.0918億件,覆蓋了112個國家(地區)或組織,擁有全球103個知識產權機構的專利說明書、104個知識產權機構的檢索數據。數據加工項目和數據管理維護項目按計劃執行,進一步加強國際數據交換,總計完成與26個國家、地區或組織的數據交換工作。

2.專利數據資源管理

完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文獻資源的清查,初步厘清現有文獻資源的應用狀況。在資源清查成果的基礎上,提出需要配置的全文圖像資源的建議,確定專利全文文本數據訂購參考指標,為專利數據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參考,保障文獻資源的有效應用。

完成美國化學學會全文數據庫(ACS)、英國皇家化學會全文數據庫(RSC)等9份非專利數據庫的結構評估報告;完成德溫特世界專利文摘數據(DWPI)等4份專利數據的2016年應用評估報告。開展“科睿唯安數據分析項目”和“Lexis數據分析項目”,完成《2017年上半年科睿唯安數據分析報告》。

3.專利數據資源應用

開展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一期數據的加工和處理工作,為平臺一期建設提供數據資源。

4.專利數據標準化工作

開展中國專利受理及初步審查系統相關通知書代碼化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開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標準跟蹤工作,完成WIPO標準動態跟蹤等報告8份、建議議案3份,以及序列表從 ST.25到 ST.26轉換相關問題分析報告1份。參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標準委員會會議,就標準修訂提出我國意見。

5.專利數據資源檢測與加工

2017年上半年,共完成中國專利文獻數據深加工18萬件,完成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3類專利翻譯107萬件,完成非專利數據深加工4萬件、中國專利文獻CPC分類數據50萬件。

6.專利數據分類業務管理與國際合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的6項專利數據分類修訂提案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審議通過。參加中、美、歐、日、韓知識產權局合作第一工作組第16次會議,國家知識產權局8個修訂項目獲得五局批準,后續將提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進行審議,另有2項修訂提案成為五局階段修訂項目,本次會議實體修訂成果居各局之首。與歐洲專利局召開中歐分類質量管理研討會。2017年1—5月,組織完成中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新申請的國際專利分類(IPC)112萬件,組織完成發明專利新申請的聯合專利分類(CPC)近51萬件。

(三)提升專利信息應用與服務

1.專利信息公共服務

繼續推進新一代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檢索及分析系統試點工作,規范試點工作流程,擴大試點部署范圍,提升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完成區域專利信息服務(南京)中心檢索及分析系統部署,啟動廣東、貴州、沈陽、深圳的新一代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檢索及分析系統試點工作。舉辦新一代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檢索及分析系統培訓班。

進一步優化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完成對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外觀設計專利快速維權流程的改造,提高外觀快速維權案件的審查質量與效率。將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業務擴展到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專利評價報告和復審無效等領域,于2017年5月確定相關系統改造需求,正式啟動項目建設工作。截至2017年6月,隨著廣東汕頭(玩具)中心、江蘇丹陽(眼鏡)中心、福建廈門(廚衛)中心和河南鄭州(創意產業)中心的落成,總計已建成14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

繼續推進專利基礎數據資源開放工作。通過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持續向公眾提供29種專利基礎數據資源最新數據的免費下載服務,截至2017年6月15日,系統累計注冊用戶10132個,數據下載總量達154TB。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陳列館、專利展示廳及“影響世界的專利”主題展廊接待國內外團體參觀20批次,接待社會公眾參觀636人次。2017年上半年,專利文獻館共接待來館讀者50人次,受理到館或電話咨詢106人次,受理委托檢索272人次,提供各類專利文獻25329件。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文獻咨詢臺答詢603條,共計16.5萬字。

繼續開展“一帶一路”有關國家或地區知識產權環境研究工作;印發《2017年專利信息幫扶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專利信息幫扶工作,探索建立專利信息服務協作平臺,并新增青海幫扶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專利信息幫扶工作全覆蓋。

2.專利信息人才培養

確定并公布第二期全國專利信息實務人才名單,共計336人。組織開展2017年度專利信息人才項目申報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文獻館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課堂,面向創新主體舉辦專利基礎知識及實務技能講座,邀請知識產權領域專家在知識產權高層講堂做主題演講。公益講座“邁”出國門,已有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丹麥、新加坡、柬埔寨、新喀里多尼亞8個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公眾通過網絡課堂參加講座。建成“公益講座學習平臺”,實現全專題、全過程網絡直播,現有視頻點播課程共計7個專題、29門課程。2017年1—5月,累計舉辦公益講座33場,累計培訓社會公眾11557人,人數是2016年同期的11倍以上。

3.專利咨詢公共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客戶服務中心2017年上半年接受咨詢740860人次,日均接受咨詢6023人次,較2016年同期增長約13%。

(四)信息安全工作

完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制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絡安全管理辦法(修訂稿)》《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工作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制度與規范文件。穩步推進等級保護工作,對重要信息系統開展等級測評工作,并根據測評結果進行整改,對部分未定級和定級調整的系統進行了專家評審,并履行定級備案手續。針對國家知識產權局重要信息系統、網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啟動全面網絡安全檢查,深入了解全局網絡安全防護狀況。強化網絡安全技術保障,初步構建以等級保護、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事件處理、信息通報等為基礎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落實信息安全通報工作,在重要活動期間,嚴格執行“零事件”報告制度。

(五)電子政務

2017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共辦理請示文1994件,發文1310件,收文193件,部門收文2531件(見表3)。各部門開始更多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公文流轉及部門事務處理。政府網站頁面瀏覽總量達0.83億次,發布動態消息880條,轉發國務院文件77篇,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信息115條,進行訪談直播18次,開設專題11個(見表4)。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案及分階段推進工作計劃,梳理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完善了各環節辦事指南。

表3 2017年上半年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量統計

表4 2017年上半年政府網站業務量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恩平市| 梓潼县| 新丰县| 景泰县| 武清区| 富裕县| 孝昌县| 梅州市| 黄龙县| 阜康市| 花莲县| 东宁县| 阜南县| 莆田市| 农安县| 泊头市| 宜春市| 文登市| 齐齐哈尔市| 武穴市| 宣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城县| 游戏| 松潘县| 邹城市| 浑源县| 龙州县| 朝阳县| 荣昌县| 牡丹江市| 通州市| 都江堰市| 宁城县| 新化县| 行唐县| 绥宁县| 台北市| 宁安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