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啤酒談資大搜羅

比起啤酒對身心影響的方方面面,它帶給人的樂趣和談資應該更為重要,這些往往是陌生人結識、熟識人調侃的話題點,賦予了啤酒和酒局不可思議的魅力,是歐美這些傳統啤酒和酒吧文化大國的飲酒文化核心。為了讓你耐心讀完本書,不妨倒上一杯啤酒,看看筆者搜羅的這些談資,邊看邊往啤酒坑里掉一些吧。下一章起,咱們再慢慢聊啤酒知識!

歐洲中世紀時期,城市發展,污水橫行,黑死病等疾病肆虐。不習慣飲用開水的歐洲人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喝經過煮沸釀造的啤酒。幾乎人人都只從啤酒和食物中獲取水分。啤酒文化在歐洲的盛行原因也因此有最好的解讀。

荷比盧地區的修道院保持著釀酒、賣酒從而自力更生的傳統,著名的特拉普(Trappist)修道院酒廠聯盟及世界第一的啤酒——西弗萊特倫12(Westvleteren 12)都出自這些修道士之手!

美國國父華盛頓也是個家釀愛好者,一邊篳路藍縷領導美國獨立,一邊不忘寫下他的啤酒配方(1757年)。但這個配方非常簡單,大致就是糠皮和糖漿。所幸華盛頓先生并沒有成為一個成功的釀酒師,否則美國獨立就跟他沒什么關系了。

■ 華盛頓和他的啤酒配方

然而,直到現在白宮還在自己釀啤酒!當年奧巴馬主政后,在白宮自費買了一套釀啤酒的設備,于是白宮也是一個小小的家庭釀酒作坊。話說過來,美國釀過酒的總統,從華盛頓、杰斐遜到奧巴馬,實在不少。

慕尼黑啤酒節其實不是啤酒節!中國人熟知的慕尼黑啤酒節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十月節(Oktoberfest),但人家本來是為了慶祝王子大婚的盛會,后來才演變為節日。而且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嘉年華。只不過德國人,無論慶祝什么,都會有大量的啤酒……

■ 吉尼斯世界紀錄和健力士啤酒,竟然是同一家的

啤酒中的啤酒花不是啤酒泡沫,而是一種給啤酒增味的植物,它的另一個名稱叫“蛇麻草”,和大麻同一科,換句話說,啤酒花是大麻的表兄弟!

吉尼斯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是愛爾蘭健力士(Guinness)啤酒公司組織起來的,它們剛開始只是為了統計一些趣味知識,后來便一發不可收!對了,健力士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個著名的統計學家,正可謂釀不好啤酒的統計學家,怎么能搞出世界紀錄來?當然,同一家公司翻譯成不同名稱,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槽點。

如今,健力士已經成為愛爾蘭國寶,酒廠就在首都都柏林的市中心。而根據租賃合同,這一片地健力士只付出了1英鎊,但還可以用幾千年,畢竟全城的酒鬼們都需要靠它活下去……

北歐小國丹麥的嘉士伯(Carlsberg)也曾經造出過大新聞:我們將會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提供終身無限供應的啤酒,并將送酒管道直接連到獲獎者家里!后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玻爾(Niels Bohr)說,為了這些啤酒我拼了!成功獲得了這一殊榮。哦,對了,還有當年的諾貝爾獎!哈哈,不要當真,筆者調換了邏輯開個玩笑,玻爾當然不至于因為啤酒而搞科研,不過嘉士伯送啤酒的事情倒是真的。

每一秒鐘,全世界大約有5000萬人在同時喝啤酒!筆者大概計算了一下,全世界年啤酒消耗量大約在2000億升的級別,這意味著全球平均每秒消耗啤酒6342升,以每人每2400秒(40分鐘左右)喝完一瓶330毫升的啤酒計算,平均每秒需要大約5000萬人喝酒。其中擁有著大胡子的英國人每年單單他們的胡子就“喝掉”(粘走)90000多升啤酒!蘇格蘭的一位小伙,在4天內連續喝完了60品脫(大約28升)的啤酒,然后宿醉了28天!醒來的那天:Hello world!

世界最高度數的啤酒是蘇格蘭67.5度的蛇毒啤酒(Snake Venom)。這種已經突破普通人對啤酒的想象了吧,它也因為各種原因飽受非議,但其他接近這個度數的啤酒也不算稀奇。筆者放在這里,就想告訴大家,啤酒的酒精度數可真不一定低!

筆者2010年在俄羅斯求學期間,跟7個俄羅斯同學去吃燒烤,他們在酒店跟老板說:“老板,我們7個要35升!”是的,35升!35升!35升!大家每人背著三瓶(約莫兩升裝)啤酒就蹦蹦跳跳出發了,然后喝完再蹦蹦跳跳回來買伏特加。到2013年,俄羅斯政府想了想:還是正式立法規定啤酒算作是一種酒精飲品吧!

著名的芬蘭背媳婦大賽世界杯,冠軍獎勵是:跟媳婦同等質量的啤酒。養胖媳婦的老公陷入了兩難的沉思……

丹麥人在一個大型音樂節上說:把你們的尿都收集起來,咱們釀一次真正的尿啤吧!目前正在緊張生產過程中,據說貢獻過尿的粉絲們購買還有折扣。看來,尿啤是真的存在的。

這還不算啥,啤酒中有些原材料更是腦洞大開。截至目前,筆者知道的包括但不限于:八角、芫荽、辣椒、胡椒、可可、孜然、肉汁、鮮花、水果、燕麥、黑麥,算挺正常吧?不僅如此,還可以放點貓屎咖啡豆、牡蠣殼、牛睪丸、人胡子……算了,筆者不打算繼續說了。

有種啤酒是用人吐出來的玉米釀造出來的!在智利,就有這樣一種非常奇葩的啤酒:用人嘴里吐出來的玉米釀造。在經過人嘴咀嚼后,玉米被嘴中的各種糖分水解酶處理過,可以直接用來釀酒,不過……還是不建議大家嘗試了。

著名的巴氏消毒法,其實最早是巴斯德研究出來用來給鮮啤殺菌同時保持風味的,后來促進了奶業及無數飲品行業的發展。

■ 空蕩蕩的帶有泡沫殘留的杯子(攝影:程煒)

美國在進行核爆實驗時,在核爆中心附近放置了各類生活飲品,用來測試核輻射劑量,驚奇地發現啤酒竟然是比果汁等飲品所受核輻射劑量更低的飲品。也就是說,核爆末日來臨時,記得別忘了帶上冰箱里的啤酒!

啤酒最大的殺手是光照!為什么精釀啤酒普遍選用棕色瓶子而不是“大綠棒子”?因為光照是啤酒第一殺手,很多你聞到的尿啤味、苦澀味就是光線照射導致的。這個味道的學名叫作臭鼬味(Skunky),買對了酒你就不用去動物園聞了,暴露在強光下只需要幾分鐘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匯,叫作空杯恐懼癥(Cenosillicaphobia),意思為非常恐懼一杯啤酒慢慢被喝光后的空杯子。作為一名空杯恐懼癥重度患者,我只好遺憾地告訴各位,我病得可不輕啊。測試:你看到上面圖片心里舒服嗎?

經驗法則是釀酒師們發明的!著名的術語“大拇指/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其實是釀酒師發明的:釀酒師需要將大拇指伸到酒/麥芽汁里面,感受溫度,判斷是否需要開始或終止某一步釀酒操作,后來被擴散開來作為科研和工程領域的普適詞匯。

2013年,有一篇讓人震驚的論文研究表明:早期的南美殖民者,從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山毛櫸樹上,無意間帶回了一種貝型酵母(Saccharomycesbayanus)的原株,和現今的拉格酵母基因重復率高達99%,它和拉格啤酒的大發展密不可分。說拉格啤酒見證了人類的大航海時代,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啤酒的談資,還有很多很多,足夠作為你的精神下酒菜。當然,如果你還愿意繼續讀下去,本書海闊天空的內容,就此打開了!

■ 這也是一張值得紀念的啤酒攝影,背景是馬耳他著名的“蔚藍之窗”,它已于2017年徹底倒塌。而筆者的好友攝影師李劭康,恰好在事發前拍下了這張有故事的照片


(1)筆者大概計算了一下,全世界年啤酒消耗量大約在2000億升的級別,這意味著全球平均每秒消耗啤酒6342升,以每人每2400秒(40分鐘左右)喝完一瓶330毫升的啤酒計算,平均每秒需要大約5000萬人喝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呼和浩特市| 宾川县| 崇仁县| 曲靖市| 遵化市| 鹤岗市| 齐河县| 日土县| 鄯善县| 阿图什市| 德化县| 义乌市| 如东县| 宜城市| 榕江县| 石棉县| 丽江市| 越西县| 孟州市| 多伦县| 孟州市| 南江县| 新建县| 德江县| 中方县| 中牟县| 东明县| 屯昌县| 双鸭山市| 双辽市| 嘉峪关市| 吉首市| 甘泉县| 万年县| 牟定县| 疏勒县| 县级市| 松原市| 稻城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