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北歷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將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折武彥 高建國主編
- 749字
- 2019-09-09 16:52:06
三、折家將因何對后世的影響不如楊家將
上面說到折家十世為將,創歷史之最,然而它對后世的影響,卻不及楊家將,這是為什么呢?
就個人知名度而言,折家沒有達到楊業“無敵”的高度,而這位無敵的英雄下場卻十分可憐,受冤而死。巨大的反差刺激著人們的同情心和關注度,自然會大力傳播其事跡。至今最廣為人知的英雄莫過于關羽、岳飛和楊業了,他們有個共同點,都是悲劇英雄,幾千年來,軍事水平就數他們最高?不見得?!度龂萘x》《精忠岳傳》《楊家將》等等文藝作品,使他們的影響超越其他英雄之上。就楊業而言,剛犧牲,就有名臣李若拙為他寫《楊繼業傳》,到北宋中葉,從上層到民間,都廣泛傳播他的故事
。到明、清,有關楊家將的小說、戲劇,越來越多。折家沒有專門的小說與戲劇,僅在楊家將中出現折太君的形象而聞名于世。
這里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楊畋的作用,這位楊家將第五代的人物,考中進士,躋身士大夫行列。他廣泛交友,著名的有范仲淹(989—1052)、梅堯臣(1002—1060)、歐陽修(1007—1072)、韓琦(1008—1075)、蔡襄(1012—1067)、韓維(1017—1098)、司馬光(1019—1086)、王珪(1019—1085)、王安石(1021—1086)、蘇轍(1039—1112)等。其中,韓琦、司馬光、王珪、王安石為宰相,范仲淹、歐陽修、韓維、蘇轍為執政(相當于副宰相),梅堯臣是著名詩人,蔡襄是第一流書法家,他們都有大量著作傳世,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歐陽修還為楊業所藏兵書作跋、為楊畋之父作墓志銘,蘇轍為作哀辭,王安石為楊畋文集作序,司馬光將楊弘信寫入《資治通鑒》,這對擴大楊家將在社會上的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
反觀折家,長期在府谷一角,又主要與武人打交道,未能在士大夫群中擴展他們的影響。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才出現折彥質(約1080—1160)這位文武兼長的人物,能比較長時間與士大夫接觸,可惜,他因為主張抗金,受秦檜排擠、迫害,郁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