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紅勝火
今年是我們大學畢業的三十年,群情相約,搞個三十年同學聚會。三十年物換星移,守時易節,昔日從關中廣闊的天地里走來的一個個生澀稚嫩的小伙、姑娘,三十年后遍布東西南北人人圓熟豐慧。三十年,天各一方,為生活操勞,為事業奔忙,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昔日的風華正茂,如今已是兩鬢飛雪,歲月摘取青春釀造出最醇厚的原漿陳液,濃濃的同窗情手足誼,默默陪伴并溫暖了我們整個人生。
想當年中文系八一級兩個班,宿舍相鄰,教室相連,專業相同,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班風。一班棱角分明,班風活躍,二班守舊內秀,班風齊聚。三十年后一班出了縣長、縣委書記,還有人下了商海,可謂各顯神通,二班則清一色的公務員。
截然不同的班風,并不影響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甚至在漫長的時間里兩個班同學比在校時有了更多的互動,有支持,有幫助,不一樣的班風,結下了一樣的同學情深。
一班的同學把事干大了,視野放得更高遠,眼皮底下就忽略了。二班同學則聯絡走動頻繁,渭南成了個點,同學從外地回來了,誰家父母過世、孩子結婚等大事小情知會一聲大家都會聚到一起,來不了的也會打個電話問候。畢業二十年時,一班的縣長、書記喊了一整愣是沒聚起來,二班同學不聲不響來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合陽洽川,處女泉、黃河漂流、龍門散步熱熱鬧鬧地聚會了三天。
畢業三十年臨近,二班同學從去年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討論籌劃,一班耐不住了,書記、縣長強烈要求二班兩個班一起搞,搞個中文系八一級同學聚會,還指派了本班負責人、聯絡人。二班同學建了一個群,不時通報工作進展,需要收集提供的資料,安排誰要做什么事,帖子一出,一呼百應。一班的群建得比二班早,指定的負責人、聯絡人也很盡職,隔三岔五就動員一次、順帶發布二班準備工作動態以示激勵。
眼下二班聚會的“三個一”工程:一首歌早已開始傳唱,一冊影集、一本書已進入修訂排版階段,一班又一次及時地發布在群里,號召本班同學趕緊行動起來,二班同學靜觀一班的動態。
想想如此截然不同的班風也許與當年授課老師的不同有很大關系,至今想來也覺得有點費解:同一專業就兩個班,主要課程的授課老師卻絕不相同,什么樣師傅帶出什么樣的徒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年的一班同學聰慧伶俐個性鮮明,二班同學沉默內秀厚誠質樸,有棱有角有個性卻難以抱團,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凝聚力卻強。三十年過去,無論一班同學二班同學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活出了各自的精彩,由此看來,世間的事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