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自卑與完美

作為自尊數(shù)軸上從負數(shù)開始的自卑,因為恐懼落后于人而憂心忡忡。曾有個故事說兩個探險者遇到了熊后拼命跑,跑不是為了比熊快而是比另一人快,因為被熊抓住的是落在后面的人。當(dāng)淘汰機制尾隨著人生,使人生總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前行,并且總有人在自己前面時,完美主義便悄悄爬到了人的背上,成為沉甸甸的包袱。

強烈自尊后面的完美主義

自卑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表面上看他們不善言辭,極度缺乏自信,其實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們潛意識里的完美主義。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看到完美主義者的各種表現(xiàn):有的人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一到發(fā)言時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緊張,結(jié)果越發(fā)緊張,導(dǎo)致惡性循環(huán);有的人不允許自己的工作僅僅是一般,他們一定要做得最好,可事實上經(jīng)常是把自己累得夠嗆,工作卻未必如預(yù)期的做得那么好;有的學(xué)生(或者家長)總是希望自己(自己的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名列前茅,一后退幾名就緊張得不得了……這些想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的人,一般不會是生活中的強者,因為他們縮手縮腳,患得患失,害怕缺憾。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內(nèi)疚,這也就是一些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的內(nèi)在動機。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xué)的教授Hewitt曾經(jīng)把完美主義者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要求自我”型。他們給自己設(shè)下高標準,而且追求完美的動力完全是出于自己。第二種是“要求他人”型。為別人設(shè)下高標準,不允許別人犯錯誤。第三種是“被人要求”型。他們追求完美的動力是為了滿足其他人的期望,總是感覺自己被期待著,時刻都要保持完美。完美主義者的潛意識里會有許多非理性的想法,如“我一定要完美,否則就會讓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很失望”,“這次都是我的錯,我應(yīng)該提前預(yù)料到的”。

對世界完美的追求,是我們對自己要求完美的投射,這背后的動因是——我不夠完美,所以我追求完美。所以,完美主義者本質(zhì)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也許這源自于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模式。有位朋友回憶說,小時候考試得了95分,媽媽卻問她為什么不考100分。這種對孩子的苛求,無形中造成了孩子成長的心理陰影。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別人,過高且脫離實際的要求都加大了人為的心理壓力。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的“反省”意識及現(xiàn)代流行的“反思”理念,都不是為了追求完美和卓越,而是不因路途的崎嶇便停止前行。

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凡事力求完美,最后自己累,別人更累。

完美主義者的感情生活也很糾結(jié)。為了心中的完美標準,他們總想等待那個最好的時刻,結(jié)果就像等待那個永遠不會到來的戈多一樣,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很多人分不清追求完美和精進的區(qū)別。誤把完美主義認為是自己的精進,其實兩者并不相同。

所謂精進,是要努力做到更好,但是“因上精進,果上隨緣”。我們不強求結(jié)果的完美,而只是盡力做到更好。而完美主義者往往不顧現(xiàn)實條件的“緣”,只是盲目而固執(zhí)地堅持他們的標準,最后因上也不能精進,果上也無法隨緣。

完美主義成了抑郁的幫兇

抑郁成了當(dāng)前心理問題中的常見病。是什么原因使個體產(chǎn)生抑郁呢?學(xué)者們從生物因素(如遺傳因素、生物化學(xué)因素等)和社會心理因素(如生活壓力事件等)兩方面進行探討,產(chǎn)生了無助及無望理論。Beck認為,具有負性思維的個體在遇到生活壓力事件時更容易產(chǎn)生抑郁。Seligman認為,當(dāng)個體對其無法控制的災(zāi)難性事件感到無望時,這種無望會使他們失去對將來作出反應(yīng)的動機。

其中,完美主義被認為是一種對抑郁有重要影響的人格特質(zhì)。人類內(nèi)心有追求優(yōu)越和完美的傾向。追求優(yōu)越和完美,從正面來說是克服導(dǎo)致焦慮的不安全感、不被喜愛感和不受重視感的方法之一。但完美主義者一方面以過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凡事追求盡善盡美;另一方面又由于恐懼失敗,因此特別在意事情成功與否。由于完美主義者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又恐懼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導(dǎo)致精神高度緊張,干每件事情都小心謹慎,唯恐犯錯。

完美主義者也以苛刻的態(tài)度對待大多數(shù)人,以自己的高標準來要求別人。這種類型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比別人優(yōu)越,因為他具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和智力標準,并在此基礎(chǔ)上看不起別人。完美主義者認為自己是公平、正直、盡職的,因此有資格要求別人和生活公平地對待他。

這在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完美主義者牢騷多,也比一般人有更強烈的壓力感,而且也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不適應(yīng)問題。

有個朋友外出旅游,盡管路上風(fēng)景優(yōu)美,她卻不停地挑剔和抱怨:車不好、路顛簸、旅游路線的選擇不合理等。總之,她認為這不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因為她的挑剔和不滿,她無法活在當(dāng)下,不能全然、盡情地享受本該擁有的旅游樂趣。最后她為自己辯解說,因為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

完美只是我們自己的觀念和標準,而且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如果我們不能放下自我設(shè)定的“完美”標準,就很難學(xué)會接納現(xiàn)實,也就可能由此而堵塞自己和外界的通道,這個通道也許是友情、愛情和親情,也許是財富、資源和人脈,從而導(dǎo)致不必要的糾結(jié)和煩惱。難怪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心理越強,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你是完美主義者嗎

通過是否屬于完美主義的一個人格測驗,可以看到,其實過分追求完美,反而會使自己更加自卑。

1.在我的工作中如果有瑕疵,我會感到心神不寧。

2.對我重要的人,我對他會有很高的期待。

3.如果我做得越好,別人就會期望我做得更好。

4.力求完美是我做事的目標之一。

5.我不會對我周圍的人有很高的要求。

6.我的家人期望我是一個完美的人。

7.我從不要求自己的工作完美無瑕。

8.假如我請人做事,我會期望事情做得很完美。

9.我就算犯錯,我周圍的人也會欣然接受。

10.任何時候,我都必須將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

11.對那些不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的人,我也不必為他們費心。

12.我周圍的人希望我做的每件事都能成功。

13.不論在學(xué)校或工作上,我都必須取得成功。

14.跟我有關(guān)系的人絕不能讓我失望。

15.無論任何事,只要我做得不完美,周圍的人就認為那件事做得很糟。

問卷中,5、7、9、11題從“從來是”、“大部分時候是”、“有時候是”、“大部分時候不是”到“從來不是”給予5到1的五級評分;其余各題則倒過來,從“從來是”、“大部分時候是”、“有時候是”、“大部分時候不是”到“從來不是”給予1到5的五級評分。把各題評分加起來,低分者比較傾向完美主義,高分者則相反。

對照一下自己,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那就放低“標準”,放下對“完美”的執(zhí)著,從愉悅地接納自己和周邊的一切開始。“牢騷太盛防腸斷,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隨緣安住,時時自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前郭尔| 正蓝旗| 都江堰市| 社会| 土默特右旗| 无为县| 芜湖县| 富裕县| 秦皇岛市| 平塘县| 玉山县| 德令哈市| 金溪县| 茂名市| 龙泉市| 兴仁县| 怀宁县| 尼勒克县| 科尔| 桂东县| 太仆寺旗| 玛纳斯县| 昌都县| 泰和县| 桃园县| 井冈山市| 阳春市| 通河县| 罗甸县| 德化县| 陇川县| 永济市| 壤塘县| 宁蒗| 长宁区| 大姚县| 休宁县| 沅陵县| 岫岩|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