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的歷史觀:天理視域下的歷史世界
- 趙金剛
- 900字
- 2020-03-13 14:10:51
二 萬物之生
上引《語類》材料實際上都涉及了一個問題,即歷史世界萬事萬物的產生?!叭f事萬物”的存在,與“氣運之不齊”有著直接聯系。如果將造化之運比作磨盤,我們要注意到,這一磨盤是“常轉而不止”的,也就是在朱子看來造化是永不停息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這個磨是在不停地產生新的事物的,而且每時每刻產生的事物都是有“精粗”差別的。正所謂“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這其實也說明了一點,即萬物之生不是“一齊生”,不是在一瞬間或一個固定的時刻,就有了天地萬物,宇宙中事物的生滅是永恒發生的。在朱子那里,其哲學上的重要根據就在于“動靜無端,陰陽無始”和“理生氣”,這個造化其實是一個“大洪爐”,“人物生生無少休息”
。不停的生和生的差異性構成了萬物之生的基本樣態。
更為重要的是,在朱子那里,構成世界的質料不是“永恒質料”。在朱子思想中,任一具體存在的氣都有創生和散盡,但這不影響作為存在整體的世界的“有”,因為氣之生滅聚散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這背后的根據就是“理生氣”。理作為“潔凈空闊底世界”,無時無刻不在使氣從虛空中產生。“天地氣化”“根于理而日生者浩然而無窮”,構成事物的質料不是簡單按照張載太虛與氣之間冰水凝釋般的運化。
如此我們可以講,構成每一具體存在的“陰陽”是不同的。這個世界總是有新的質料產生,按照其為氣的基本規律去構成事物。這也就是朱子為什么強調構成事物的不是兩個“單底陰陽”。在朱子那里,“一氣”不是“守恒不變”的質料總體,而是諸多具體化的“氣”的綜合展現。一氣可以按照動靜關系來分陰陽,但一氣歸根結底是由諸多具體的陰陽關系塑造的整體。一氣同樣不是抽象的一或同一,而是諸多看似矛盾的具體存在的氣構成的統一整體。構成其對立統一的關鍵性要素就是氣根據理而動靜,對于陰陽來講“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陽主進而陰主退,陽主息而陰主消”
,“陰聚之,陽必散之”
。對于整體的“一氣”可以如此觀察,對于具體的氣也是如此。氣一旦產生,就必根據于理而有如是這些狀態。具體存在的氣總是處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之中的。對根據于理產生并有動靜的氣來講,它們的運化有許多具體規律和規定,這都與氣運之不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