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哀愁:說出你的家族故事
- 李宇宏
- 2518字
- 2020-02-26 15:35:30
2.救援 對幸存者來說,考驗剛剛開始
唐山是京津唐城市圈的交通樞紐,有著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網。但在強烈的地震波破壞下,鐵路已經完全喪失功能。離震區最近的第38軍在接到指令后火速啟程趕往災區。路基損毀,鐵軌彎曲,救援的火車不得不停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車上的物資和人員被轉移到汽車上繼續向災區運送,但路面也已經被嚴重損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救援隊伍的到達。第一批解放軍到達唐山市區時,已經是29日的凌晨了。在災難發生后到解放軍趕到這接近24小時時間里,唐山市已經徹底失去了現代化城市賴以生存的市政服務和執法力量。整個城市處于完全無序的狀態,這對于人性是一個艱難的考驗。
歷史無數次地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
爸爸說他人生中感到最絕望最恐懼的時刻,是在地震后的第一個晚上。29日入夜后,市區內突然涌入了一批從東邊縣區逃亡到市區的村民。他們不僅四處乞討食物和飲用水,還帶來了一個可怕的消息:位于市區東邊的陡河水庫大壩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壞,洪水可能很快會來臨。本就慌亂的市民們聽到這個謠言后更加手足無措,一些人開始帶著家人往西邊轉移。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比食物更珍貴的是干凈的飲用水。當時自來水系統還沒有成熟,很多家庭貯水都是采用陶瓷質地的大水缸,這些脆弱的瓷器在地震中幾乎無一幸免,很多家庭失去了水源。哪怕是一些有少量存水的家庭,經過了一天的時間,也面臨著缺水的難題。癱瘓的市政系統根本做不到對珍貴的水源進行集中調配,因為搶水而造成的沖突此起彼伏。整個城市面臨著缺水的危機,秩序的完全崩潰似乎一觸即發。而老天又在此刻十分配合地刮起了大風,天上不時有閃電劃過,雷聲隱隱約約,時遠時近。加上哭鬧的人群,人心惶惶的逃難者,當時剛剛念小學的爸爸覺得在眼前的這個世界里十分無助。
一些災民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難以自拔,又面臨著缺水、缺食物、缺住所、缺醫療等生存問題,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好在解放軍總算來了。爺爺說,解放軍進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已經處于崩潰邊緣的城市秩序,據說還槍斃了一些投機倒把、伺機盜竊國家財物的人。秩序穩定以后,解放軍和唐山災民一起繼續進行救災活動。不停地有人從廢墟下被挖出來,他們有的還有呼吸,有的則已經是一具尸體。
尸體堆積如山,他們被運往幾個指定的地點進行處理,以免污染水源或引發瘟疫。負責衛生工作的軍醫則在市區內設立了很多醫療點,比起之前災民自發搭建的那些,這些醫療點不論醫療水平還是物質條件都有很大的進步,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天空中不時有飛機飛過,噴灑滅蚊滅菌的藥物。一些穿著防化服的軍人也挨家挨戶噴灑藥物,并向居民分發了一些簡易的滅蚊滅蟲工具。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大災以后出現大疫。“那個夏天,蚊子和蒼蠅都絕跡了”,爸爸對我說。
爺爺一家當時住的地方不遠處有一家冷凍廠,里邊儲存著凍肉等副食品。地震以后,解放軍組織人員接管了冷凍廠,有秩序地向災民發放里面的食物。爺爺一家人就吃著冷凍的兔子肉,度過了地震后最開始的幾天。奶奶在休息了一天以后,下半身仍然沒有知覺。而且似乎是因為膀胱受了傷,她始終無法排尿,小肚子已經微微鼓起來了。爺爺將奶奶抱上了一輛小板車,把她推去解放軍設立的醫療點。但那里的軍醫表示當前條件下無法為患者進行導尿,只能等后續支援抵達之后再進行。爺爺無奈地回到了帳篷里。但進入震后的第三天,奶奶的小肚子越來越鼓,已經變得有些透明了,爺爺再也等不及,一大早便出去四處打聽當下城內的醫療情況,一些人告訴他在市區西邊有一家上海醫療隊設立的醫療點,據說水平很高。爺爺二話不說就推著奶奶上路,一路上,不認識路的他邊打聽邊摸索,足足走了一上午才到達這個人們口中的醫療點。但那里的條幅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市直機關和干部醫療點。
顧不得那么多了,爺爺推著奶奶就往里走。剛一進門,迎面走來一個身穿白襯衫黑工褲的大個子,頭上梳著油花花的大背頭,有一種大干部的派頭,跟當時全城救災的唐山市民在一起顯得特別不協調。他問爺爺是來干什么的,爺爺跟他說明情況后,他說:“不行,這里是市直機關醫療點,不接待周圍群眾。”爺爺跟他解釋道,奶奶的情況現在很危急,急需救治,請他行行方便,他卻不由分說地伸手想把爺爺往外推。爺爺說,“他的兩只手特別大,像鐵鏟似的,勁兒很大,我覺得他一定是個‘造反派’”,跟這樣一個“造反派”講道理,真是太難了。正在爺爺為難之際,不遠處的帳篷里走出幾位大夫,其中領頭的是一位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女大夫,戴著眼鏡,衣冠整潔,白帽子下有一縷銀灰色的頭發。她看到爺爺后走了過來詢問情況,跟那個大個子講道:“請你馬上離開,我要給這位婦女導尿。”那個人才不情愿地走開了。奶奶躺上了病床,整整導出三大罐尿液,尿液中已經充滿了紅色的絮狀物,膀胱因為受傷而出血。這位大夫還對奶奶的身體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發現下半身失去知覺的原因是脊柱受傷而導致截癱,必須馬上轉移到后方醫院接受全方位的醫療救治,否則有終身癱瘓的危險。爺爺表示感謝后匆匆辭別了這位大夫,他之后曾在我市的晚報和雜志上多次發文表達對這位上海醫療隊女大夫的感激之情。爺爺打聽到危重傷員可以轉送到我市的機場乘坐軍用飛機轉移到沈陽接受治療,于是又馬不停蹄地將奶奶推去了機場,看著奶奶上了飛機以后才回到家中。到家時已經是深夜,爺爺的腳踝本來就被砸傷了,走了一天的路,已經腫得像個蘋果一樣。
東北是唐山抗震救災的大后方,不計其數的危重傷員在沈陽的軍醫院接受了及時有效的救治。送走了奶奶以后,爺爺馬上回到學校報到,幫助學校開展重建工作。家里白天就靠二爺爺一家,還有年齡最大的大爸爸照料了。震后不久,幸存的人們紛紛住進了自家修筑的臨時居所,總好過住帳篷被風吹雨淋。但因為爺爺一直在學校工作,顧不得家里的事,一家人還住在破舊的帳篷里。38軍的一個團駐地就在爺爺的學校,一來二去地,爺爺就和團里的一個干部熟絡起來。這位干部得知爺爺家里的住房問題還沒有解決,特地派了幾個勤務兵,去爺爺家里按照部隊的標準建造了一間很大的磚房。爺爺十分感激,一個勁兒地給這幾個戰士塞香煙,但都被婉拒了,對他們的姓名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帶頭的是一位姓姜的排長。幾個月后,奶奶也回到了家里。雖然有幸免于終身殘疾,但奶奶日后走起路來,都是一瘸一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