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浙大:“求是創新”浙東:“經世致用”
文脈,乃學校文化之根,是學校精神的文化源泉。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是寧波市與浙江大學名城名校合作辦學的新興高等院校,擁有得天獨厚的辦學文化基礎。獨具地域特色的“陽明文化”為代表的浙東思想精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瑰麗的寶石;母校浙江大學求是精神,引領浙江大學成長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20世紀40年代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現在的求是創新精神,也早已化為精血,融入浙大人的骨肉,引領浙大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陽明文化”和“求是創新精神”,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取之不竭,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秉承的兩支重要文脈。
建院15年來,承浙江大學“求是創新”精神和浙東“陽明文化”兩條文脈,學院以求真務實、積極求索的姿態和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面貌,按照“人才培養應用型、科學研究服務型、社會服務區域型”的發展定位,圍繞“抓學科建設、促教學質量、上科研水平、辦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思路,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提升核心競爭力,堅持走開放辦學道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培育了以“明德弘毅、開物啟新”校訓為標識的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園文化。
文脈一:“求是創新”
文脈一的“求是創新”乃是浙江大學校訓。其“求是”一詞源于竺可楨先生對于王陽明精神的提煉。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范》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并提出要以“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
而在其后,竺校長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茍且。”
而“創新”一詞則是路甬祥校長對于竺可楨先生“求是”一詞的提煉和補充。
路甬祥校長1992年在浙江大學建校95周年的致辭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于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別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杰出的科學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點。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要使該校同步于時代,并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竺、路兩位校長提煉出浙大“求是創新”之校訓,成就浙大人刻苦務實,突破超群的學習工作作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秉承浙江大學“求是創新”的校訓,以之作為學校文脈,不僅是對浙江大學深厚文化歷史積淀的尊重,更是對其文化精神的傳承。
文脈二:“經世致用”
文脈二為“陽明文化”為代表的浙東思想精髓。它涵括了浙東“經世致用”思想。“經世致用”一般認為肇始于南宋陳亮、葉適為代表的浙東事功學派,是一種提倡研究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要求經學研究與當時社會的迫切問題聯系起來,并從中提出解決重大問題方案的治學方法。明清之際,經世致用之學大興,形成了一股有影響的社會思潮。針對明末空疏的學風,清初一些學者起而提倡“實學”。所謂“實學”,就是“實習、實講、實行、實用之學”,而貫穿其中的一個中心思想,便是經世致用的精神。作為一種學術精神,經世致用一方面以服務現實社會為學術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它的學術基本宗旨,在這個意義上,它強調的是,學者應當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特別是要把自己的學術人生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為國家的富強和民生的進步而不懈努力,并由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體現為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王陽明思想體系中的“知行合一”與“致良知”,更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這一思想。不僅把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統一,還在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基礎上,提出了“格物”、“致良知”學。
“陽明文化”與“求是創新”兩條文脈源出一系又各有側重,兩者的結合便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昭示著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堅持“教育為學生提升價值”的辦學理念,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實力”的創新人才為目標,在踐行“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辦學16年來,學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近幾年共獲得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獎項847項,其中國際獎12項,連續五年獲德國紅點設計獎,被評為亞太區最佳大學之一,獲國際大學生程序競賽全球總決賽第27名,數學建模國際一等獎2項。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先后設立各級各類研究機構82個,以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和大項目為抓手,推動協同創新。2008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單位承擔國家科技星火重點項目、國家基金等科學項目85項,外源科研項目到款經費近4億元,專任教師人均科研經費超過20萬元。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相繼推出“9211人才專項支持計劃”、“1131人才工程”、“三江青年學者”和青年骨干人才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與支持等專項計劃。專任教師中,具有髙級職稱教師比例合計達到47%,5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校積極承擔地方科技攻關項目,承擔地方資政咨詢項目660余項,服務企事業單位700余家,70%橫向經費來自地方,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未來,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將在兩條文脈的引導下,不斷革新,努力開拓,在沿著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撰寫:陳立明 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