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NIT校園文化筆記
  • 劉建民
  • 1237字
  • 2019-12-06 10:03:06

校訓·“明德弘毅,開物啟新”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以“明德弘毅,開物啟新”為校訓。

明德:

儒家經典之一的《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個“明”作動詞,有彰顯、提倡、推廣和發揚之意;第二個“明”為正大光明之意。“德”,指品行、品質、道德。于是,“明德”就有了至善至高的道德境界的含義。我們把“明明德”凝練為“明德”,于是,“明”就有了以下三種意義:一為弘揚、彰顯,二為至善至高,三為明白、清楚。這樣,“明德”就有了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的意思。“德育為先”,是我國當代社會對教育功能的普遍認知和期待,也是大學精神和價值追求的體現。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學”,教“人”,是學校的兩大基本任務,而尤以“教人”為本。所以,我們首先標舉“明德”。同時,它還暗含了寧波的古稱——明州。

弘毅:

出自《論語》。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一般解釋為寬廣之意,但據章太炎《廣論語駢枝》:“《說文》:‘弘,弓聲也。’后人借強為之,用為強義。此弘字即今之強字也。”許慎《說文》說:“毅,有決也。任重須強,不強則力絀;致遠須決,不決則志渝。”因此,“毅”是指“有決心、有果斷和不為外力所動搖的勇敢”。楊伯峻在其《論語譯注》中引章太炎的說法,認為“弘毅”就是“強毅”。因此,弘毅,即剛強而有毅力,這是完成學業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南宋朱熹認為:“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不能致其遠。”這意味著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對學業和人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中國古代,“士”一般是指以實現仁為己任、死而后已的讀書人,推而廣之,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遠。因此,“弘毅”還意味著知識分子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自信心。

開物:

出自《易·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漢朝的孔穎達解釋:“言《易》能開通萬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務。”《南齊書·崔祖思傳》:“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為先。”開:開通,了解;務:事務。意即:通曉萬物的道理,按照這個道理去行事,就能取得成功。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明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即取其“創生萬物”之意。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的創建,是名城名校合作辦學的產物,是高等教育辦學機制和模式的一種探索與創新,“開物”既是對學院辦學模式創新的反映,又暗嵌一個“工”字,也是對學院“理工”特色的一種提煉和概括,同時也是對浙江大學“求是”精神的傳承,浙江大學校歌歌詞中也有“何以新之,開物前民”之句。

啟新:

意同“創新”,是對浙大校訓“求是創新”所體現的浙大文脈的繼承。創新,語意源自《尚書》,《尚書》中說“茍日新,日日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大學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啟新”暗示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是在浙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時,也以維新、創新為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兴仁县| 二连浩特市| 上饶县| 大理市| 怀宁县| 会昌县| 如东县| 延吉市| 无棣县| 保康县| 泸溪县| 深水埗区| 丘北县| 博爱县| 杭州市| 彰化市| 麻栗坡县| 桐城市| 大冶市| 肥乡县| 雅江县| 璧山县| 白玉县| 临安市| 盖州市| 海淀区| 托克托县| 新沂市| 云阳县| 上犹县| 嘉定区| 星座| 安阳县| 泰和县| 芦溪县| 关岭| 南丹县| 鹿邑县| 顺平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