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之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辦學成果展札記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建校以來,積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蘊,也擁有諸多的辦學成果,而成果展是對底蘊和成就的發掘與記錄,辦學成果展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影響,全方面地對同學們起著一定的激勵作用。據了解,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辦學成果展是學校十年校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展示了從辦學以來學校的各項發展成果。展廳從學校建設概況、理念規劃、辦學成果三個篇章展現了學校辦學十年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同時,輔以院志、畫冊、光盤及部分獎狀、獎杯、書籍、模型等實物陳列其中,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為了更好地了解辦學成果展,也為了更好地加深學生們對學校取得的輝煌成果的了解,筆者聯系并采訪了學校宣傳部老師。
走進展廳
據介紹,展廳色彩以藍色基調為主,藍白映襯,清新亮麗,不僅與浙江大學和本院校的校徽顏色交相輝映,同時更是蘊涵著年輕院校生機勃勃、潛能無限的青春活力。筆者在展廳內部參觀時發現,展廳的整體設計也是別出心裁,整個展廳巧妙地將“10年校慶”元素有機融入其中,按照展板的順序走一圈,參觀者所走的足跡正好連成一個“10”字,不僅體現當初展廳設計者的巧妙心思,更是能夠切身感受到學校創立以來所取得的各項輝煌。
在石麟辦學成果展的入口處,筆者注意到,有對學校發展的概括和介紹:寧波理工學院依托名城名校辦學,繼承、弘揚浙江大學“求是創新”精神和浙東“經世致用”的文化精髓,按照“抓學科建設、促教學質量、上科研水平、辦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思路和“教育為學生提升價值”的辦學理念,篤行“明德弘毅、開物啟新”的校訓,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積累了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思路和運行機制。

對于辦學成果展,學校里大部分的同學其實都沒有親身進入展廳參觀過,而且一般情況下展廳是關閉的,對于展館的時間,老師解釋道:“目前沒有具體的開放時間,平時一般是不對同學們開放,在有外校領導來校視察時我們會開放展廳,在成果展的展廳內部還有一個顯示屏,里面播放的是我們學校的宣傳片,也是為了能夠更好更全面地把我們學校介紹給外校的領導。”
筆者在參觀展廳了解信息時注意到,辦學成果展除了展示學校建校至今的部分成果、介紹學校的發展歷史外,還有專門的展示牌,展示了寧波理工學院幾大分院的一些代表項目,如傳媒與設計學院新聞專業的“行走的新聞”、廣告專業的“廣告A計劃”、外國語學院的“用聲音敘事”、學生愛心基金等文化品牌項目。這些學院的文化品牌項目不僅展現學校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更是學校的辦學特色所在。充分體現寧波理工學院依托課程實踐、專業實踐、產業實踐三大平臺搭建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努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辦學宗旨。
新的嘗試
作為學校辦學成果之一的學院特色項目,“行走的新聞”暑期社會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次成功嘗試。據筆者了解,這項品牌文化項目是原法律與傳媒分院從2007年起開展的一項特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學院黨委宣傳部、團委及法律與傳媒分院團委等各部門的聯合主持下,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5年來分赴寧波市11個縣市區的33個村莊、35個社區、60個公民的家庭、寧波市江東社區和上海世博會,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新聞調研寫作活動。目前已撰寫500多萬字新聞調查和實踐調研報告,拍攝3000余張圖片,并已正式出版《寧波:30個村莊的30年》(鄉村卷)、《寧波:30個社區的30年》(社區卷)、《寧波:60個公民的60年》(人物卷)、《行走的新聞:走進社區大課堂》和《行走的新聞:走進世博大課堂》5本實踐成果集。“行走的新聞”大學生社會實踐吸引了在校大學生的廣泛參與,其創新成果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各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引起了各級各類媒體的關注。2010年,“行走的新聞”又榮獲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并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另一個品牌項目“學生愛心基金”成立于2005年12月,全校學生開展“獻愛心、暖人心”愛心基金募捐活動,旨在幫助遭遇突發變故的學生,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奉獻愛心,快樂自我”的良好氛圍。每年12月舉行全校集中愛心捐款,募捐活動得到了各分院黨總支的高度重視,各個班級精心組織廣大同學積極捐款,形成了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獻愛心活動的良好氛圍,“崇尚節儉,奉獻愛心”的精神在校園里得以廣泛傳播。截至2011年6月,“學生愛心基金”累計收到捐款金額450余萬元,累計資助困難學生250余人次,演繹了一個又一個關于關愛生命的感人故事。
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作為學校十年校慶的里程碑式的紀念,辦學成果展不僅從學院及個人的獎項及成就展現學校的輝煌,更從內涵彰顯了十年來學院學科建設堅持“系統性、重點建設、突出特色”的原則,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筆者在走訪和采集資料過程中了解到,建院初期,學院主要依托浙江大學的優勢學科資源,按照學科的自身發展規律,以項目引導和整合教師的科研自發行為,逐步推動學科建設。隨著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快,學院適時提出了“以項目推動學科建設,以標志性成果檢驗項目”的思路,2007年前后,學院提出學科方向的凝練必須注重專業與產業發展方向的結合,努力構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個學科群,有4個學科被列為寧波市級重點學科,同時設立以完善學科梯隊為目的,以標志性科研成果作為承諾目標的院級一類、二類重點學科,著手優化整合學科建設資源。2010年,學院外連產業行業、內接學科專業,計劃5年內投入專項經費1億元,全面開展學科建設,分批建設10個優勢特色學科,核心是隊伍建設和方向凝練。在新一輪學科建設中,學院堅持以學科方向引導科研方向,克服科研選題的分散性和盲目性,加強研究課題與學科發展的有機聯系。
多年來,正是因為堅持以學科建設統籌科學研究,學院的科研發展持續保持強勁勢頭,科研工作碩果累累。2005年,學院成為全國同類院校中第一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院校;次年,學院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項目。2010年,學院承擔了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中技術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實現最困難的地動項目的研發與實施。世博會期間,該系統經受住了長達184天、近113萬人次的時間和次數的考驗,以其科技含量高、安全穩定性以及新穎性得到了參觀人員的好評,向寧波人民、政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到2016年,學院到款科研經費已超過2億元,其中外源科研經費1.67億元,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6項;出版著作180余部,發表論文3000余篇,被SCI、SSCI、EI、CPCI-S、CP-CI-SSH收錄論文600余篇;科研成果獲獎50余項;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商標等各類知識產權共計3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5項。
辦學成果展自開放以來,得到了各界領導的高度重視,前來參觀過的領導有: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宋永華,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蔣勝祥,臺灣銘傳大學副校長王金龍,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寧波市副市長張明華,市政府秘書長王建社,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黨委書記唐偉,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沈劍光、副局長胡赤弟等。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對學校在短短十余年時間里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鼓勵學校繼續發揮優勢,解放思想,突破發展瓶頸,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層次。

未來的展望
對于辦學成果展的今后發展,宣傳部的老師在采訪的最后也給予了美好的希望,“因為當時也跟領導討論過,信息其實是在變的,每次更新的時候我們覺得問題還是很大的,我們也在想現代化的科技是否也能結合到展廳當中,像現在一些全息技術,當然目前只是一些設想。”
寧波理工學院“教育為學生提升價值”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的育人方式打動著學生,滋養著學生,更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而辦學成果展不僅是成就和輝煌的凝聚,更是學校創辦15年一路走來留下的印記。當初十年校慶催生出的成果展一路走到今天也成了學校宣傳方面的一個有力項目,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學校在不斷發展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獎項和榮譽,隨之應當進步的更應該包括辦學成果展,不應該讓這一項目隨著學校的發展而漸漸磨滅了本來具備的光環。
作者:黃麗那 陳方圓 王雪 于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