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當代思想界的實踐轉向

導論談到,為了糾正思想家們的“年代學錯誤”——將古典科學理念強加給近代科學,為了恢復“科學木乃伊”的生命力,為了重構更加適當的科學圖像,應當采取的路線是轉向科學實踐。那么,轉向科學實踐是什么意思?難道只是把科學家的所作所為如其所是地描述出來嗎?這種描述有何獨特之處?這些問題提醒我們,看似簡單的“實踐轉向”(practice turn)其實并不簡單。“實踐”以及與之相對的“理論”有著深刻的思想史意蘊,各自背負著迥然不同的認識論和存在論印記。為此,在討論科學實踐之前,我打算對“實踐轉向”本身做一番思想史梳理,以便為后續討論搭建宏觀舞臺。

如今,談論實踐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社會學、人類學、哲學、文學批評、文化研究等領域,無不將實踐視為核心范疇。譬如,海德格爾談論此在(Dasein)的“在世存在”,維特根斯坦談論“語言游戲”,伽達默爾談論解釋學實踐,哈金談論實驗室實踐。社會理論家史蒂芬·特納(Stephen Turner)說道:“實踐看起來是20世紀哲學的消失點(vanishing point),這個世紀的主要哲學成就現在被廣泛理解為有關實踐的主張,即便它們最初不是用此種語言表述的。”Stephen Turner, The Social Theory of Practices, Chicago: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1994, p. 1.對于這股學術風向,有人甚至主張用“實踐轉向”加以歸納。參見Theodore Schatzki et al., eds. The Practice Turn in Contemporary Theory,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David Stern, “The Practical Turn. ”in Stephen Turner and Paul Roth eds., The Blackwell Guide to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Oxford: Blackwell, 2003, pp. 185-206.

又是轉向!當前,學術界的轉向多如牛毛,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惹人生厭:“語言學轉向”、“后現代轉向”、“解釋學轉向”、“自然主義轉向”、“社會轉向”、“認知轉向”……似乎不提出某種轉向,就不能稱其為哲學。又或許,轉向本身恰恰證明了思想的浮躁與創造力的枯竭。對于五花八門的轉向,我們無須被標新立異的修辭學外表所迷惑,而應當通過追問三個最基礎的問題揭示其本質:從何處轉?轉向何處?為何要轉?對待實踐轉向也不例外。下面將圍繞這三個方面對它展開討論,并特別闡明“理論”與“實踐”背后的思想史脈絡。本章部分內容亦可參見孟強:《當代社會理論的實踐轉向:起源、問題與出路》, 《浙江社會科學》2010年第10期;孟強:《從表象到介入——科學實踐的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古田县| 囊谦县| 翁源县| 资兴市| 桂阳县| 嫩江县| 芷江| 马边| 沧源| 阿图什市| 正安县| 彭阳县| 临洮县| 开远市| 讷河市| 茂名市| 民县| 石台县| 锡林浩特市| 宁陕县| 临桂县| 宁蒗| 松江区| 瓮安县| 武宁县| 丘北县| 绥棱县| 栾川县| 深泽县| 彭州市| 时尚| 柘城县| 若尔盖县| 连州市| 铁岭县| 兴山县| 富宁县| 珠海市| 海口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