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食品微生物學概論與理論基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食品微生物學研究對象

一、微生物分類

分類依據:微生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生態習性、血清學反應、噬菌反應、細胞壁成分、紅外吸收光譜、GC含量、DNA雜合率、核糖體核苷酸(rRNA)相關度、rRNA的堿基順序等。這是從不同層次(細胞與分子)、用不同學科(化學、物理學、遺傳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的技術方法來研究和比較不同微生物的細胞、細胞組分或代謝產物,從中發現反映微生物類群特征的資料。在現代微生物分類中,任何能穩定地反映微生物種類特征的資料,都有分類學意義,都可以作為分類鑒定的依據。

一般地,我們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和螺旋體。

二、食品微生物常見種類

以下主要介紹食品領域關系密切的主要微生物類型,即細菌、霉菌和酵母菌。

(一)細菌

廣義的細菌是指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擬核區的裸露DNA的一大類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細菌形態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螺旋狀,還有絲狀細菌、柄桿菌、星形細菌、方形細菌等。通過革蘭氏染色,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在日常生活中,食品經常受到細菌的污染,從而變質;但同時有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又可以用于生產制造食品。

1.革蘭氏陽性球菌微球菌

微球菌屬存在于哺乳動物體表,能引起食品腐敗。葡萄球菌屬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食源性疾病有關(索玉娟,2008),肉葡萄球菌可用于加工發酵香腸(史智佳,2012)。鏈球菌屬中的釀膿鏈球菌存在于人體呼吸道,是食源性病原菌,嗜熱鏈球菌存在于原料乳中用于乳制品發酵(田輝,2012)。腸球菌屬是重要的食品腐敗菌,常見的有糞腸球菌(吳晨璐,2011)。乳球菌屬可用于生產生物加工食品,尤其是發酵乳制品,常見的有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和乳脂亞種。明串珠菌屬中的嗜冷菌株與真空包裝冷藏食品的腐敗有關(唐赟,2004)。片球菌屬中某些菌用于食品發酵,某些能引起酒精飲料變質,有的能產生細菌素,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用作食品生物防腐劑(張健,2012)。八疊球菌存在于土壤、植物和動物糞便中,能引起植物食品的腐敗。

2.革蘭氏陽性芽孢桿菌

枯草芽孢桿菌屬可用于食品生物加工,存在于土壤、灰塵、植物中(陳忠杰,2013)。蠟狀芽孢桿菌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腐敗(周幗萍,2007)。嗜熱脂肪芽孢桿菌是罐頭食品的平酸敗壞菌,常引起罐頭食品外觀正常,內部產酸,沒有脹罐現象(蔡健,1992)。芽孢乳桿菌屬存在于雞飼料和土壤中,常見種有菊糖芽孢乳桿菌、梭菌屬中的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江揚,2003)和產氣莢膜梭菌(食品中重要的腐敗菌)、酪丁酸梭菌(江凌,2010),這些是重要的腐敗菌,有些種在食品加工中被用作水解糖和蛋白質的酶的來源。

3.革蘭氏陽性無芽孢桿菌

乳酸桿菌存在于植物原料、牛乳、肉類和動物排泄物中,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李延華,2009)、瑞士乳桿菌(鮑志寧,2011)和植物乳桿菌(王輯,2012)用于食品生物加工。嗜酸乳桿菌(田芬,2012)、羅伊乳桿菌(龐潔,2011)和干酪乳桿菌干酪亞種(溫嘯,2014)屬于益生菌。Collins等(1987)按生理生化性狀的分類標準,將某些非典型的乳桿菌——奇異乳桿菌和魚乳桿菌(已知的食品腐敗菌和魚的致病菌)連同另外兩個新種——雞肉食桿菌和游動肉食桿菌建立了一個新屬叫肉食桿菌屬(Carnobacterium),這些桿菌存在于魚類和肉類中,常見種有棲魚肉桿菌(C.piscicola)。環絲菌屬能在冷藏真空包裝肉及肉制品中生長,常見種有熱死環絲菌(倪萍,2013)。李斯特菌屬廣泛分布于環境中,能從不同類型的食品中分離出來,是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

4.革蘭氏陰性需氧菌

革蘭氏陰性需氧菌無芽孢,端生鞭毛,能運動或不運動,有些菌能產生水溶性熒光色素。化能有機營養型,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某些菌株有強烈分解脂肪和蛋白質的能力,污染食品后能在食品表面迅速生長引起變質,影響食品氣味,如生黑腐假單胞菌(P.nigrifaciens)能在動物性食品上產生黑色素;菠蘿軟腐假單胞菌(P.ananas)會使菠蘿腐爛。彎曲桿菌屬中的空腸彎曲桿菌(Chen,2011)和大腸彎曲桿菌都是食源性病原菌,存在于人體、動物和鳥類的腸胃中。假單胞菌屬中的熒光假單胞菌(P.fluorescens)(馬晨晨,2013)、銅綠假單胞菌(馬晨晨,2013)和惡臭假單胞菌(毛芝娟,2010)是主要的腐敗菌,能分解代謝食品中多種糖類、蛋白質和脂肪;如熒光假單胞菌能在低溫下生長,使肉類腐敗。黃單胞菌屬屬于植物病原菌,能導致果蔬腐爛,野油菜黃單胞菌菌株可用于生產黃原膠(張建國,2014)。葡糖桿菌屬中的氧化葡萄糖酸桿菌能引起菠蘿、蘋果和梨腐敗。交替單胞菌屬是導致魚和肉類腐敗的重要菌株(王磊,2011)。黃桿菌屬可導致牛乳、肉及其他蛋白類食品腐敗變質,常見種有水生黃桿菌。產堿桿菌屬(Alcaligenes)不能分解糖類產酸,能產生灰黃、棕黃和黃色的色素,引起乳品及其他動物性食品發黏變質,能在培養基上產堿,廣泛分布于水、土壤、飼料和人畜的腸道中。黃色桿菌屬(Flavobacterium)有鞭毛,能運動,對碳水化合物作用弱,能產生多種脂溶性而難溶于水的色素,如黃、橙、紅等顏色的色素,能在低溫中生長,能引起乳、禽、魚和蛋等食物的腐敗變質,廣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土壤、魚類、蔬菜和牛奶中。

5.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菌

檸檬酸桿菌屬存在于人類、動物和鳥類的腸道內容物和環境中,包含在大腸菌群中作為衛生指標,重要種有弗氏檸檬酸菌(高正勇,2012)。埃希腸桿菌屬中有些菌株對人和動物來說是致病性的,屬于食源性致病菌,重要種有大腸桿菌,在食品檢驗中,一旦發現了大腸桿菌,就意味著這種食品直接或間接地被糞便污染,大腸桿菌也是食品中常見的腐敗菌,可使乳及乳制品腐敗。腸桿菌屬與檸檬酸桿菌屬相似,但其中有些是低溫菌,能在0~4℃繁殖,造成包裝食品在冷藏過程中腐敗變質。腸桿菌屬存在于人類、動物和鳥類的腸道內容物以及環境中,重要種有產氣腸桿菌。變形菌屬(畢水蓮,2008)、沙門菌屬(李業鵬,2006)存在于人類、動物的腸道內容物中,也分布于水和土壤中,常見種分別為普通變形桿菌、腸沙門菌腸亞種。志賀菌屬存在于人及靈長類動物腸道中,與食源性疾病有關,常見種有痢疾志賀菌。弧菌屬中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創傷弧菌能引起人類食源性疾病,溶藻弧菌會導致食品腐敗。

6.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

無色桿菌屬(Achromobacter), G菌,有鞭毛,能運動,多數能分解葡萄糖及其他糖類,產酸不產氣,能使禽肉和海產品變質發黏,分布于水和土壤中;醋酸桿菌屬(林清華,2011)是食醋發酵的菌種,但對酒類和飲料有害,也可引起水果和蔬菜的變酸腐爛。變形桿菌屬(Proteus)周生鞭毛,能運動,菌體常不規則,呈現多形性,對蛋白質有很強的分解能力,是食品的腐敗菌,并能引起人類食物中毒,廣泛存在于人及動物的腸道、土壤、水域和食品中。

(二)霉菌

霉菌是指在固體營養基質上生長,形成絨毛狀、蜘蛛網狀或棉絮狀的菌絲體,而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菌。霉菌除應用于傳統的釀酒、制醬和食醋、醬油的釀造以及制作其他的發酵食品外,在發酵工業中還廣泛用于生產酒精、有機酸、抗生素、酶制劑等;在農業上用于生產發酵飼料、植物生長刺激素、農藥等。

霉菌對人類也有有害的一面。它是造成谷物、水果、食品、衣物、儀器設備發霉變質的主要微生物。此外,霉菌還是人和動植物多種疾病的病原菌,如小麥銹病、稻瘟病和皮膚病等。

1.曲霉屬

曲霉屬中有的種產生霉菌毒素,如黃曲霉產生黃曲霉毒素(勞文艷,2011)。有的種用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米曲霉在清酒生產過程中被用來產生α-淀粉酶水解淀粉(王璐,2007),黑曲霉可以將蔗糖轉化成檸檬酸,還能生產β-乳糖酶類的酶類。

2.支鏈孢屬

它能導致番茄腐爛,以及使乳制品發出腐臭味。有些種會產生毒素,常見有柑橘鏈格孢霉(史文景,2014)。

3.鐮孢霉屬

鐮孢霉屬能導致柑橘類水果、馬鈴薯和谷物的軟腐。它能產生真菌毒素:富馬毒素、玉米烯酮、單端孢霉烯和嘔吐毒素等。常見種有輪枝鐮孢菌、禾谷鐮刀菌、再育鐮刀菌等。

4.白地霉屬

白地霉屬容易在食品機械和乳制品中生長。常見種有白地霉,在脂肪酶(賴紅星,2010)、香氣化合物(朱靜,2010)、奶酪制作(高鑫,2012)、污水處理(任燕,2010)以及飼料蛋白生產(李新社,2007)等方面應用廣泛。

5.毛霉屬

毛霉屬中有些種用于食品發酵以及作為酶的來源,能導致果蔬腐敗。常見種有魯氏毛霉。

6.青霉屬

青霉屬中有些種可用于食品生產,如干酪中的婁地青霉和卡門柏青霉。有些種不僅能引起果蔬真菌腐爛也能導致谷物、面包和肉類的腐敗。

7.根霉屬

根霉屬會導致許多水果和蔬菜的腐爛,葡枝根霉是常見的面包變質霉菌。根霉也是釀酒和乳酸發酵的主要菌種。

(三)酵母菌

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偏酸性含糖較多的環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以及植物葉子上。大多為腐生,有的與動物特別是昆蟲共生。酵母菌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微生物之一,利用酵母菌可以釀造出調味品、飲料、酒類和面包等,還可生產酵母片、核糖核酸、核黃素、細胞色素、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酶等。

少數酵母菌會引起人或動植物病害。腐生性酵母菌能使食物等腐敗變質,少數耐高滲的酵母菌和魯氏酵母、蜂蜜酵母可使蜂蜜和果醬敗壞,有些酵母菌會引起人體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種疾病。

1.酵母屬

啤酒酵母可用于面包焙烤和乙醇發酵,它們也能導致食品腐敗,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鄭莉燁,2012)。

2.畢赤酵母屬

畢赤酵母在啤酒、葡萄酒和鹽水中形成薄膜導致其腐敗。常見有膜蹼畢赤酵母。

3.紅酵母屬

它們是形成色素的酵母,能引起諸如肉類、魚類和泡菜等食品變色(裴亮,2009)。常見種有黏紅酵母。

4.球擬酵母屬

它們能發酵乳糖,引起牛乳變質,也能導致果汁和酸性食品的變質。

5.假絲酵母菌

假絲酵母菌中許多種能使高酸、高鹽、高糖食品腐敗,在液體表面形成薄膜,有的能導致黃油和乳制品發出惡臭味,如解脂假絲酵母。

6.接合酵母屬

接合酵母能引起高酸性食品腐敗,如醬油、腌菜、芥末、蛋黃醬,尤其是低鹽低糖的食品易受拜耳接合酵母的污染,引起腐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滨海县| 龙陵县| 福泉市| 综艺| 山西省| 新乡县| 盐城市| 永靖县| 高密市| 静海县| 孙吴县| 梨树县| 濉溪县| 安溪县| 长汀县| 丹凤县| 凤翔县| 五莲县| 南召县| 上犹县| 舞钢市| 武汉市| 江山市| 黄浦区| 繁昌县| 长乐市| 迁安市| 镇坪县| 巴东县| 吉木萨尔县| 宜君县| 大余县| 汝南县| 齐河县| 苏尼特左旗| 台北县| 德清县| 屯门区| 东港市|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