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小企業發展的背景與地位

在我國企業生產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和政府管理模式轉型背景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投資和區域經濟增長,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力量和抵御經濟波動的重要力量。

一、發展背景

我國小企業發展處在企業生產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和政府管理模式轉型的背景中。

第一,企業生產結構轉型促使小企業發展。交通運輸工具改良、交易成本降低、市場擴大等因素使封閉式的企業創新體系和生產體系逐漸被主動加入某一系統分享系統內其他企業創新和銷售提升帶來的外部正效應所取代。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形成了相互對接的創新網絡和生產平臺,系統內部的各類企業圍繞生產鏈、價值鏈、創新之間進行再分工,任何一家企業的創新與銷量的提高都會對系統內的其他企業產生外部正效應,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魏杰、尚會永:《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經濟縱橫》2010年第7期,第31—32頁。大中型企業開放生產標準和網絡創新推動小企業向專業化領域發展。目前外需萎縮,供應商更傾向于直接向生產型工廠進行貿易采購,首當其沖被“擠出”的是中間貿易商。在這種困境下,流通型外貿企業發展舉步維艱,也倒逼傳統的中間貿易商轉型。作為一家位列寧波外貿十強的老牌企業,寧波寧興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把“服務”剝離出來,成立專門的公司,開發基于云技術的外貿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訂單融資、進出口代理、業務咨詢、風險管理及法律援助等十多個領域的服務。這種“外貿綜合服務提供商”使處于發展階段的小企業更加專注于制造。僅2014年,寧興憑借專業的外貿服務能力,已發展會員企業400多家。寧海縣廣豪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寧興的客戶,自從把報關、單證、退稅、融資及核心部件國際采購等一系列進出口手續服務外包后,總體費用節省了一半,公司外貿業務發展大為提速。廣豪公司成為寧興的合作客戶后,寧興發現其產品的核心部件非晶硅電池片的采購成本比較高,如果從公司的美國合作伙伴直接進口,價格可以降低20%。經過幾次小批量試單,廣豪決定將非晶硅材料委托寧興代理向國外采購。這樣一來,不但成本降低了,質量也有所提升。在寧興的專業化服務下,許多小企業接單能力明顯增強。寧興建議太陽花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為優質客戶提供賒銷服務,以爭取更多的訂單。太陽花面向優質客戶的賒銷服務幫助企業實現了穩健增長,2014年公司400多萬美元的出口中,有200多萬美元是在出貨90天后收款的。寧波老牌外貿企業轉型 小微企業有了“外貿保姆”.新民網,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22/12767325_0.shtml,2014-07-22.

第二,社會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提升推動小企業發展。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第一、二產業中的勞動逐步被機器替代,勞動力大量流入第三產業。特別是在新常態下,以市場化為導向改革的深入,中國進入經濟結構調整期,一是為了處理高速增長期產生的過剩產能和資產價格泡沫而要求經濟活動主體壓縮產能、降低財務杠桿比率,從而將一些原有的支柱產業調整為一般產業;二是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并將其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這使服務業快速發展起來,為居民生活提供服務的消費服務業由模仿型消費和排浪式消費階段向個性化、多樣化趨勢轉變;各類經濟主體對為商務活動提供服務的商務服務業的需求快速增長;集約化、精細化時代,為工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生產服務業開始發展;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滿足人們精神享受服務的精神服務業快速增長。社會分工的深化使精神類、服務類產品占比逐漸擴大,企業生產的專業化和交易范圍擴大越來越需要個性化服務。服務業吸收勞動力的能力強于工業和農業。魏杰、楊林:《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及相關改革》,《經濟縱橫》2015年第6期,第1—2頁。以上這些轉變都提高了第三產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從2008年到2013年,第三產業的比重由41.8%上升為46.1%,超過了2013年第一產業10.0%和第二產業43.9%的比重。中國統計年鑒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2009—2011年3年間,寧波市第三產業每年以近200戶,超100億元的增幅穩步增長。僅2011年,全市第三產業的新增戶數占全年新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資金規模占總數的八成以上,同比2009年、2010年,新設戶數分別上升了3.57和4.18個百分點,資金規模分別上升了5.62和1.69個百分點。寧波第三產業連續三年增幅穩步提升.中國寧波網,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2/01/17/007215503.shtml.2014年,寧波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91.76億元,增長7.6%,接近第二產業7.9%的增長率,遠遠超出第一產業1.9%的增長率。《2014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小企業多為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小企業的發展。

第三,收入分配結構變化加快小企業發展。我國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融合二元經濟,將大量農業勞動者轉移到非農產業中。這些農業勞動者的受教育年限和勞動技能不足,很難進入機械化裝備程度較高的主要以資本參與分配的大中型企業中,因而不斷涌入主要以勞動參與收入分配的小企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將進城務工的農業勞動者吸收到現代經濟體系中,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同時使留在農村的勞動者獲得更多的土地要素,以資本和技術的結合來提高收入。國家經濟轉型逐漸改變了財富按照行政級別分配的傳統方式,而是更多向依靠勞動和人力資本分配的方式轉移。以家庭勞動為基礎的服務業小企業,因其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主體一致提高了勞動者的收入。高科技小企業中擁有管理能力和技術的勞動者能依靠優秀的人力資本獲取更多收入。魏杰、尚會永:《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經濟縱橫》2010年第7期,第32—33頁。在我國轉型新時期,國家、浙江省紛紛出臺文件激發大眾創業活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大眾創辦個體工商戶或企業,并加大創業資金扶持力度。如,正常經營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1年以上的,給予不超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重點人群創辦個體工商戶或企業帶動3人就業的,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1年以上的,給予每年2000元的帶動就業補貼,超過3人就業的,每超過1人再給予1000元補貼,每年金額不超過2萬元,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重點人群租用經營場地創業的,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租金補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浙江政務服務網,http://www.zj.gov.cn/art/2015/7/30/art_38111_242262.html.2015年,寧波“企業注冊零門檻”退出不到一年,寧波人創業熱情創下新高。2014年,寧波市新設內資企業39148戶,注冊資本(金)2479.94億元,同比增長28.3%和82%。易鶴:《打造“大眾創業”新舞臺》,《寧波日報》2015年2月9日。寧波市多個大學成立創業園區,大學生進入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等創業平臺創業,各園區(基地)給予相應的場租補貼,大學生創辦小企業的熱情高漲。

第四,政府管理模式轉型推動小企業發展。我國政府對小企業的認識與管理經歷了新中國成立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經濟轉型新時期幾個階段。在新中國成立時期,政府對小企業的管理模式是“整頓”以私有產權為基礎的小企業,賦予大型國有企業優先使用社會資源的權利以著力發展重工業。在改革開放時期,政府逐步轉變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異己經濟成分的觀念,在扶大不抑小的戰略主導下,重新認識了小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出臺各種政策補貼小企業,成立大量國有及國有控股擔保公司,在商業銀行中成立針對小企業融資的部門來支持小企業創新發展。經濟轉型新時期,全球經濟面臨各種不同規模企業逐漸形成通過一體化合并業務,圍繞產品生產和價值鏈條進行再分工的合作競爭模式。政府鼓勵抓住新的小規模經濟發展機會的小企業以適應國際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魏杰、尚會永:《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經濟縱橫》2010年第7期,第33頁。2015年,寧波市啟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推進小微企業上規升級提質發展。“小升規”培育監測庫累計入庫企業超過3000家,新增規模以上小微企業550家。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寧波市積極推動政府支持的擔保機構發展,加大財稅支持小微企業擔保業務力度。2014年,寧波市經信委首創融資新平臺“政銀擔”,連續三年,由寧波市每年安排500萬元,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為寧波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產生的代償損失,由政府、銀行、擔保公司三方按1∶1∶3的比例共同分擔,爭取2015年為小微企業擔保總額150億元。寧波市鼓勵大企業帶動產業鏈條上的小微企業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包括強化專業服務以提升小微企業運用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充分利用現有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大企業與小企業間的創新合作機制,讓小微企業創新成果能與大企業進行便捷有效的銜接,促進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合作共贏、創新發展。

二、經濟貢獻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專家陳乃醒指出,小微企業所貢獻的GDP達到60%,稅收比例50%,新增勞動力更增加80%之多。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研究機構——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 H FS)在調查了全國262個縣的28000個家庭后發布了《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2014》,小型企業在增強經濟發展過程中內生動力不小。報告顯示,根據2013年C H FS數據,使用收入法計算,2012年我國小型微型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4.3%,約四分之一,總量約為126231億元。小企業量大面廣,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領域,是市場競爭機制的真正參與者和體現者,促進了經濟總量增長和財政收入穩定。小企業發展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促進了區域投資和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小企業發展促進了區域投資。西方經濟理論認為勞動力與資本的增長、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是構成經濟增長的要素。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認為在勞動力增長由外部條件決定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取決于資本存量增長,而資本存量增長來源于投資。在國民儲蓄中,若高儲蓄率能順利轉化為投資就能保障經濟穩定持續增長。這種轉化需要通過政府、銀行、資本市場和私人自主投資四條渠道完成。我國由于歷史傳統因素,擁有非常高的居民儲蓄。而主要來源于居民家庭儲蓄的私人自主投資渠道基本上是面向小企業。小企業發展緩慢,則大部分儲蓄不能轉化為投資,必然減緩經濟增長的速度。因此,發展以私人投資為主的小企業,使高儲蓄率順利轉化為自主投資,能夠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健康增長。李文:《小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009年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17—18頁。在浙江省,民營經濟在創業初期,以自由資金和民間融資為主,當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后,以自由資金和銀行借貸為主,民間融資仍是重要的外部資金來源。浙江省的民間借貸規模大概有1.5萬億元。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溫州支行進行的民間借貸問卷調查發現,有89%的家庭(或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小微企業的民間借貸活躍,2013年全國31.9%的小微企業有負債。在負債小微企業中,有62.9%的小微企業僅從民間借貸,有14.1%同時從銀行和民間借款。從金額上看,民間借款占小微企業負債總額的45.7%,是小微企業不可或缺的資金來源。民間融資作為小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存在涉及高利貸和非法集資等金融風險,對此,浙江省設立了信用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以實現中小企業集群與民間資本對接。潘煜雙:《中小企業集群融資與民間資本對接運作模式研究——以浙江為例》,《嘉興學院學報》2012年第7期,第35頁。2013年10月,寧波市成立了首家民間融資管理試點機構——寧海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主要從事寧海縣民間借貸供需雙方的信息登記和發布、借貸登記備案、征信信用查詢、民間借貸資金撮合、風險提示等業務,引進了4家借貸中介機構,入駐了6個政府部門的服務窗口,還有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5家輔助性服務機構,為借貸雙方提供資信評價、信用管理、借貸擔保、公正合同、資產評估和法律咨詢等一站式配套服務。這一中心剛運行一周,就已受理出資人出資登記36筆,金額3133萬元,受理借款人借款登記24筆,金額1325萬元。寧海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開業.寧海新聞網,http://nh.cnnb.com.cn/system/2013/10/17/010767727.shtml.

第二,小企業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小企業集群是集結眾多小企業,以動態的網絡化系統和矢量相加的合力形式產生強大競爭優勢以推動經濟增長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小企業集群使地區人才集聚、消費增加,推動本地服務業發展;通過市場競爭激發小企業內在活力,增加本地稅收,發展城市化經濟;通過技術創新活動,提高單個企業生產率,并引發周圍企業學習和效仿;通過整合專業化分工,提高專業內技術效率;通過根植于地方社會網絡的經濟空間集聚,增加交易頻率、降低區位成本。我國經濟開放程度越高的地區,小企業集群特征就越明顯。小企業集群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浙江省以鄉鎮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迅猛發展。浙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托這些產業集群。在這些專業化的產業區中,小企業群落和專業市場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使自然資源貧乏的浙江省在2007年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經濟成果:在全省88個縣市區中,已有85個縣市區形成了塊狀經濟,年產值超過億元的區塊519個,塊狀經濟年總產值5993億元,約占當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9%。全省52個區塊的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何軍香:《中小企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分析——以浙江為例》,《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第70頁。寧波市小企業具有明顯的區域經濟特征,發揮了當地資源和傳統加工優勢,形成了塑料產業、文具、模具制造、機電汽配、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產業等多個“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專業生產群,如余姚的塑料、慈溪的打火機、寧海的文具盒模具制造業、象山爵溪的針織衫褲、江北的醫療器械、鎮海的機械裝備制造等,單體規模產值超億元的塊狀經濟有90多個,超5億元的有10多個,超10億元的有6個。寧波發展“補鏈”型小企業,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創新鏈”為目標,引導大中小微各類企業合作、良性發展,鼓勵大中型行業龍頭企業兼并、重組小微企業,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扶持產業鏈的小微企業,鼓勵小微企業合作合力發展,使150個塊狀經濟逐漸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改造提升后,慈溪小服裝鞋帽輕紡業將從原來傳統粗放的家庭工業向具有環保、安全新特征的新型家庭工業轉變,從原來“低小散”的低端產業層次向中高檔、規模化、聚集化轉型發展,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江東寧澳服飾區塊,全面改造園區的多數來料加工、電子裝配等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以寧澳服飾為主體,設立與服裝產業相關的設計研發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監測中心、銷售中心、生產基地、技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投資公司等,建成后年產值可實現2.5億元。馮瑄、苑京成:《整治“低小散”換來新天地》,《寧波日報》2015年6月12日。

三、發展地位

從2014年國務院7次發布直接扶植小企業的政策中可見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小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力量和抵御經濟波動的重要力量。

第一,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力量。小企業多為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是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推動我國所有制結構按照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方向進行調整和完善的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政府對包括個體、私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小企業認識不斷變化,從“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到對私人資本主義的“利用、限制、改造”,再到成為“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被徹底排斥。改革開放后,小企業的發展地位實現了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逐步蛻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軌跡與走向”研究組:《中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選擇與總體趨勢》,《改革》2012年第2期,第7頁。。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逐漸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非公有制經濟開始成為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從1978年到1983年,小企業投資者開始多元化,小企業因投資主體的不同劃分為個體企業、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和外資企業,并根據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形成了由高到低的“所有制等級序列”。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到1992年黨的十二大之間,發展國有大型中型企業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發展小企業從“所有制等級序列”轉變為“重大輕小”,地位尚未得到重視。1995年到2000年間,我國經濟發展從“抓大放小”的政策調整為提升國有經濟整體質量,發展小企業開始提上日程。1998年年底,我國成立了中小企業司,專門負責制定和落實中小企業公共政策。1999年開始強調發展小企業,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中單獨提到扶持小企業。2000年7月6日,正式出臺《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的若干政策意見》,標志著發展小企業在增長國民經濟、繁榮市場、穩定社會、緩解就業壓力、吸引民間投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視與認可。譚琦:《支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2014年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37—38頁。小企業范圍不斷擴大,經濟范圍不斷創新,同時通過改制、改組,使市場在基礎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孫建紅:《寧波民營企業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97—103頁。2005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全面促進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從放寬小企業市場準入、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完善社會化服務和改進政府監管方面指導小企業發展。孫建紅:《寧波民營企業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97—103頁。2006年,寧波市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全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實現新飛躍,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我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刻領會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強個體私營等非公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金融和稅收的支持力度,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改進和增強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公共服務能力,加強非公有制企業的行業自律。我國現有的小企業多為民私營性質,既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推動者。孫建紅:《寧波民營企業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97—103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慈溪出現了寧波首個個體民私營經濟。新浦、觀城、白沙等地先后出現一批以有色金屬澆鑄、塑料制品、針織、小五金等行業為主的聯戶以及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工廠、小作坊主要是為大中型企業制造小配件小加工,遍布慈溪各個鄉鎮,到1984年,已有2700多家個私企業。到1987年,寧波市個體工商戶從1978年的186戶增加到了10.5萬戶。到1992年年底,寧波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4.7萬戶,從業人員25萬人,私營企業222戶,雇工達到3.5萬人。以民私營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發展趨勢初步形成。之后,寧波實施鄉鎮企業改制,實行股份合作制,對“小、微、虧”企業采取拍賣、租賃、兼并,使其基本轉化為民營企業。孫建紅:《寧波民營企業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97—103頁。“經普”數據顯示,到2014年年底,寧波市小企業共有34608戶,私營小企業為28228戶,占小企業總數的81.56%;私營小企業期末從業人員數為1404206人,占小企業期末從業人員總數的74.30%;私營小企業資產總額為672868412元,占小企業資產總額的43.14%;私營小企業全年營業收入為841391495元,占小企業全年營業收入總數的66.08%。中國加入W T O后,加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寧波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小企業參與到國際經濟中,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從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環節拓展,大力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電產品和現代服務業的貿易,積極開展境外投資合作,促進了全市開放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現國際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10年,國務院出臺被稱為“新36條”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36號文件”的基礎上,更為詳細地規定非公有制市場準入,進一步拓寬了非公有制經濟允許進入的行業范圍。2012年,寧波市出臺《中共寧波市委 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干意見》,鼓勵各類民間資本參與組建創投公司或其他股權投資機構,并支持成效性好的小企業在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融資。2014年,寧波出臺《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公私合營等方式籌集發展資金,并且鼓勵民間資本舉辦養老護理培訓機構。同年,寧波市基本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新型社會事業投資運營體系。醫療衛生事業、教育事業、社會福利事業和文化體育事業向民間資本開放。此外,寧波市小企業加快發展速度,向各產業進軍。2015年,寧波啟動“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到2017年,全市將新增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產業小微企業18000家,新增科技型小微企業2000家以上,總量達到6000家以上,小微企業擁有專利新增1000項。寧波還將推動360家小微企業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其中40家企業實現融資規模3億元,小微企業直接融資規模超過15億元。100家小微企業將被培育成為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

第二,是抵御經濟波動的重要力量。小企業是抵御經濟波動、保持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與大型中型企業的興衰與經濟周期保持較為緊密的同步性不同,小企業客觀上具備勞動力成本低、生產要素流動性強,“船小好制造,船小好調頭”等比較優勢,對經濟危機沖擊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實踐證明,每次經濟蕭條后的恢復都是從小企業開始的。在經濟蕭條時,小企業容易進行技術、產品及經營方式等多方面的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一旦市場好轉能盡快恢復生機,率先顯示出經濟復蘇的跡象。在遭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沖擊后,小企業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經普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寧波小企業的數量為34608戶,占到企業總數的22.17%,資產總額為1559846529元,占全市企業資產總額的41.69%,全年營業收入為1273351067元,占全市全年營業收入的38.37%。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出臺大量關于小企業發展的政策。2009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36號文件”提出實行小企業融資擔保管理辦法來緩解融資難問題,扶持小企業自主創新,大規模擴大小企業專項基金規模。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九條政策措施。此外,相關部門在財稅方面為小企業發展減負,在融資擔保方面完善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在創新發展方面支持科技創新型小企業發展,在公共服務方面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思路和“政府倡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推動小企業發展。“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軌跡與走向”研究組:《中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選擇與總體趨勢》,《改革》2012年第2期,第8—13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設立15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初創的小型微型企業,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行專項用于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金融債緩解融資困難,培育、支持3000家小企業創業基地,建立、完善400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2013年,我國在對小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基礎上,在營業稅、增值稅方面大力扶持小企業。自2013年8月1日起,對小型微型企業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或營業稅。據統計,這一政策使600萬戶小型微型企業受益。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七次發布支持小企業發展的公告,從稅收優惠遞延、收費減免到定向降準等金融措施,取消和下放相關審批事項,并將資本市場和金融保險產品也納入扶持發展鏈條中。

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加大小企業的扶持力度。2008年,中共寧波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出臺了《中共寧波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2009年,出臺了《中共寧波市委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再創科學發展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加快塊狀經濟轉型,促進中小企業集群發展。2010年,出臺了《關于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發展企業戰略聯盟,帶動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大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開發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產品。2011年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督促引導,確保信貸資金有效支持;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改進和優化金融服務;積極推進金融創新,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建立多渠道融資格局;規范民間金融秩序,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維護金融生態,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環境。2014年,寧波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意見》和《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強化創新驅動建設工業強市的若干意見》,出臺《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實施意見》,通過減輕稅費負擔、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強化融資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和加強公共服務,引導鼓勵小微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2014年,在嚴峻的形勢下,浙江省首批小微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的企業總體運行良好。“小升規”小企業產值規模增速顯著,在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和新產品值四個指標上增速明顯,增長率分別達到34%、32.61%、35.43%和70.5%,是全部規模以上企業增長速度的5.3倍、5.5倍、6.8倍和3.3倍,比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增長速度;效益指標高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小升規”企業在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利稅總額四個指標的增長率分別達到19.86%、31.15%、49.83%和43.28%,是全部規模以上企業增長速度的4.7倍、7.2倍、9.8倍和8.3倍,遠遠高于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增長速度;推動科技創新突出、社會效益顯著,“小升規”企業在科技活動經費投入方面增長了42.4個百分點,遠遠高于全部規上企業增長7.2個百分點,在吸收社會就業人數上,全部規上企業2014年吸收的就業人數比2013年減少了2.3個百分點,而“小升規”企業比2013年增加了9.46個百分點。應云進等:《浙江首批“小升規”企業2014年度發展良好》,《浙江日報》2015年7月29日。2015年,寧波已培育創新型初創企業5134家,高新技術企業1165家,涌現出一批具有“小升規”潛力的創新型初創企業,形成了近百個產值過10億元的創新型高成長企業群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咸丰县| 邯郸市| 青田县| 澳门| 平邑县| 家居| 东阳市| 青川县| 庄浪县| 毕节市| 南汇区| 泽普县| 进贤县| 特克斯县| 澄江县| 盐亭县| 陆河县| 阿巴嘎旗| 建湖县| 积石山| 汝城县| 海宁市| 屏边| 厦门市| 白沙| 台中县| 台东市| 内乡县| 临洮县| 城固县| 黑龙江省| 阜新| 普陀区| 阿巴嘎旗| 镇坪县| 鹿泉市| 怀集县| 武威市| 额济纳旗|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