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競爭與發展本文是2001年9月7日聶秋華在中層干部學習會上的講話

——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使辦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并實現高度統一的能力。

一、關于競爭形勢

我希望大家對寧波大學目前面臨的競爭形勢保持清醒的認識:

一是今年的招生。生源激烈競爭的形勢撲面而來。今年通過按大類或學院招生,我們第一志愿錄取率比往年高,但決不能盲目樂觀。在浙江省高校第一批招生錄取中,我們不僅遠遠落后于浙江大學,理工科生源情況也落后于浙工大;在第三批民辦學校的招生中,我們已經落后于浙大城市學院,浙工大之江學院也緊緊跟在我們科技學院后面,與我們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生源競爭是高校間競爭的最直接反映,也是即將到來的競爭前奏,這就是競爭的外部形勢。

二是假期的校園。暑假期間很多重點大學如浙江大學有很濃厚的科研氣氛,但是我們的校園卻靜悄悄,我們的教師還沒有充分利用好本來可以做出一番工作的假期,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我們還能應對競爭嗎?我校的一位在浙大攻讀在職博士生的教師對導師說:“放假了,我明天回去了。”導師一臉詫異地反問:“放假?放什么假?”說明我們尚未做好競爭的準備,這就是競爭的內部形勢。

二、關于競爭對手

誰也不愿意被別人稱為對手,而愿意被別人稱為朋友,最好是沒有競爭對手,在沒有競爭壓力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自然發展。但實際上,競爭對手在不斷產生。有競爭對手并不可怕,而且一定程度上說,競爭對手越多,壓力越大,學校尋求生存與發展的動力也越足,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特別是在目前這樣一種高等教育資源重組、迅速發展的形勢下,看不到競爭對手幾乎等于失去目標和動力。

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競爭對手。目前,學校有幾個不同層次上的競爭對手。我們與浙江大學不在同一層次上,也很難競爭。在省內,主要是三所省重點建設大學之間以及在杭的本科院校之間的競爭;在寧波,浙江萬里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目前從整體上雖然還不能算是我們的強力競爭對手,卻是潛在的競爭對手,而對我們的科技學院則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全省、全國各高校的外語學院、外語系都是我們外語學院的競爭對手。當然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我們自己,是承受壓力,敢于競爭,還是貪圖安逸,得過且過?我們需要克服惰性,在壓力下不斷改革創新,實現迅速發展的目標。

我們還要充分研究我們的競爭對手,看別人在教學改革、科研和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是如何做的,我們要密切加以關注,要借鑒別校成功的經驗。

三、關于核心競爭力

什么是“核心競爭力”,怎樣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競爭就是比賽,就是“不讓”,就是敢為人先,核心競爭力就是那些使你名列前茅的關鍵因素。某些企業管理專家指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條:成本最優、與眾不同、目標集聚。我認為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使辦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并實現高度統一的能力。經濟效益是指多種渠道爭取盡可能多的辦學經費,投向合理的學科專業,努力降低培養成本,提高辦學經費的使用效益;學校更注重社會效益,學校的社會效益包括學校貢獻給社會的人才、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其實也就是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大學校長的主要職責就在于不斷提高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

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創新機制來保證。如果沒有當時的路甬祥校長推行的打破大鍋飯的改革舉措,浙大就難有今天的地位;干部制度改革正在形成競聘上崗的用人機制,劉劍虹研究員就是競聘上崗的,哈佛的選課制、德國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激勵機制都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的人事聘任與分配制度的改革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激發了大家的潛能,但是改革還不夠徹底,還有上不了崗的教職工跑到我辦公室要我“給”他一個崗位;我們準備著手開展新一輪人事聘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要靠建立競爭激勵的機制,把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思想徹底清理出校園,當然還要考慮具體社會背景和諸多矛盾。很多高校都在搞人事制度改革,我們要創造性地學習與實踐,這個題目要認真研究,使我們下一輪的改革更能向前推進一步。

又如辦學資源的配置,同樣需要創新機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先為有些后為,怎樣科學地界定“合理的學科專業”?就要靠優勝劣汰、扶強扶優的機制。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實驗室與設備建設的方面學校已開始要求,學院配套投入經費,就是這種機制;你能拿得出配套費,從一個方面說明你的學科專業有優勢,有競爭力,這樣做也挖掘了學院的潛力,引導了學院財力的流向。總之,我們要建立學校的有限資源都要通過適當競爭進行配置的機制。

學院也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各個學院都在創收,利益驅動實在很誘人,但從稍微長遠一點看,在追逐經濟利益的時候,必須考慮如何提高學院的社會效益,提高學院的聲譽和影響力,否則再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是短暫的。

四、關于競爭優勢

我們學校有多方面的優勢,但是優勢是相對的,處處都需要研究對策,趨利避害。

從外部看,一是地域優勢,我們地處寧波市這個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強勁的增長為我們辦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我們的地域優勢雖優于金華、溫州、嘉興,但不如杭州;二是僑資優勢,長期以來得到海內外廣大“寧波幫”的支持,只要我們努力做好有關工作,這種支持還有持續發展的勢頭,這也是我們與省內其他高校相比,所突出的優勢,但是這一優勢也是有限的,并且抵消了政府的投入,我們一直沒有穩定的財政基建撥款渠道;三是地方政府支持的優勢,學校能夠得到寧波市特殊的關心和投入,而且這種重視和支持程度在不斷增加,但是“甬投”抵消了“省投”,學校辦學經費仍然一直偏低,并且這種支持的熱點近年來有所偏移,這需要我們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特別是在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方面。

從內部看,一是實力優勢,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科研和學科建設水平、碩士點、師資隊伍、校舍設施等在寧波地區都是最具實力的,但是很難在省內穩居前列,更無法拿到全國去比;二是體制優勢,我們先后較早地推行了后勤改革、機關機構與干部制度改革、學院制改革、人事聘任與分配制度改革、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對教學、科研、師資、后勤等方面都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這些改革都不夠完善、徹底,需要進一步深化;三是綜合性的優勢,我們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并且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如海洋、商學、醫學等,但同時存在兩個問題:內涵單薄和力量分散,需要我們研究怎樣發揮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

可見,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利用和發揮這些外部和內部的優勢,并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

五、關于如何競爭

應對競爭首先要打好基礎,例如生源競爭,比拼的是教學質量。

目前高校招生擴大后,社會上普遍存在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擔憂,當然也包括我們學校。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一度出現“本科生出錢、研究生出力、培養教授、向聯邦政府爭取項目和經費”的現象,其熱點不在本科教學質量上。寧波大學目前是一個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高校,必須把重點放在本科教學質量上。我們過去在教學管理上主要解決了數量問題,教學質量與投入的精力成正比,但投入的精力并不是指人力,即并非僅指課時數。提高教學質量要采取綜合管理的辦法:一是堅持教學常規、完善教學規范,解決教學秩序穩定的問題;二是加強過程控制、健全監控體系、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解決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問題,這里我特別強調一下過程控制,不控制過程,要想得到好的結果是非常困難的;三是發揮政策導向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解決教學基本建設水平問題。

贏得競爭還要敢于創新。我們啟動的教改工程有所體現,比如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教授上基礎課”等,還包括教學管理、教風、學風、統考、考研等多方面的要求。我想強調一點:寧波大學的社會效益、我們的聲譽和影響力一方面靠師生的傳播,更重要的是由社會來評價。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和滿足社會、家長、考生深層次的要求。比如他們希望能夠選擇自己喜歡、容易就業、有發展前途和有利于出國的專業,希望點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就應該盡一切可能加大自選專業的自由度;針對考研的學生,我們就應該加強數學、政治、英語等考研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和考研輔導的組織工作。總之我們要認識到生源正在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辦學資源,需要通過競爭來獲得。

學校競爭的基礎在學科、在學院,各個學院都要明確競爭對手,要清楚省內同類學院的發展態勢。

學校要實現快速發展,前提是思想意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關鍵是“競爭”意識的確立。我們要通過分析競爭形勢、研究競爭對手、制定競爭戰略、樹立競爭優勢,在競爭的環境中增加動力、激發活力,加速發展,確立寧波大學在省內高校中的先進位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宁化县| 云龙县| 重庆市| 高陵县| 门源| 凤凰县| 临高县| 博兴县| 苍南县| 格尔木市| 西和县| 同江市| 南郑县| 华蓥市| 房山区| 睢宁县| 佛学| 福泉市| 新平| 开封县| 呼图壁县| 北辰区| 泰来县| 渝北区| 阿合奇县| 新闻| 双鸭山市| 耒阳市| 白沙| 昌黎县| 肃宁县| 蒙山县| 临夏市| 新宾| 平山县| 延川县| 墨脱县| 洛隆县| 绥阳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