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的理論與實踐: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
- 王勇
- 1405字
- 2019-12-06 15:35:06
三、翻轉課堂在我國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根據翻轉教學網(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研究中心的數據發布的《翻轉課堂白皮書》對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驗進行了總結。書中指出“沒有任何翻轉課堂是完全相同的”,并提出“會影響翻轉課堂成敗的‘四大支柱’,即靈活的學習環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學習文化的轉變(Shift in 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劃的教學內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專業化的教師(Professional Educators)”。
目前在我國,翻轉課堂研究雖是熱門話題,但還處于初期階段,相關書籍少,研究成果主要以學術論文形式呈現,關于翻轉課堂在我國的可行性分析較少,分析的角度也主要集中在教師角度、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環境特征、高校現有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等方面。結合前面對翻轉課堂的實質、理論背景和優勢的分析,以及《翻轉課堂白皮書》,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掌握學習理論的一種實踐、一種手段,是根植于教育者內心的教育理念——“我們的孩子都能學習”。教無定法,沒有任何一堂翻轉課堂實踐是可以復制的。但同時,哪怕在硬件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踐翻轉課堂。
(一)滿足學習環境的靈活
翻轉課堂可以采用多種學習模式。比如,教室可以改變教室桌椅的布局以適應教學需求;可以采用多種學習活動,如小組合作、獨自學習、研究、展示和測評等。靈活的環境還包括學習者可以決定學習的時間和地點,課堂也可以不像傳統課堂般中規中矩。此外,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度、考核方式持靈活態度,教師需要建立恰當的測評系統,采取對師生都有意義的方式,客觀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滿足學習文化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模式里,教師是講臺上的“圣人”,是知識的主要傳遞者。翻轉學習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轉變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需轉型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和評學者。在課堂上,學生們對所學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創造更為豐富的學習機會。因為有機會主動參與,并能不斷地自我評估,學生能夠積極地建構知識。教師通過最大化地利用課堂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三)滿足教學內容的精心策劃
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師需要不斷思考如何利用翻轉學習模型來幫助學生提高概念理解能力,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他們需要決定哪些內容應該由老師采用講授法教授,哪些內容學生可以在課前自己摸索,哪些內容需要在課上合作解決。這樣的精心策劃,可以讓課堂時間利用最優化,從而可以根據年級和學科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主動學習策略、同伴教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掌握學習、蘇格拉底法等。
(四)滿足教師專業化
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賦予教師更重要的角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師要確定何時及如何將知識的講授從課堂搬到課前,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時間。課堂上,專業化的教師持續觀察學生,及時提供反饋,不斷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的專業化還表現在能夠不斷地反思教學實踐,與其他教師合作改進教學方法,能夠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建議,同時也能夠容忍教室內出現的一定程度的喧鬧。
翻轉課堂提倡“先學后教”,讓學生自主掌控學習,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從表面上看,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配備所需硬件,這與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有所矛盾,但我們認為,翻轉課堂只是信息時代課堂學習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要滿足教學環境靈活、學習文化轉變、課程內容精心策劃,以及專業教師教學,只要有改革的決心,處處可實現“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