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做個知識淵博的編輯人

  • 成功方程式
  • 劉燁
  • 20414字
  • 2019-06-14 18:07:11

我國的圖書編輯工作有悠久的歷史,在近代社會走過了曲折的發展道路,積累了經驗。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出版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肩負起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使命,編輯隊伍日益壯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報紙編輯人員的素質

報紙編輯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報紙編輯人員只有在政治、思想,業務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素質,才有可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我黨辦報的歷史中,大多數編輯都是出做過較長時期的記者二工作或者實際工作、具有較高水平的同志來擔任的。只有當報紙編輯部具有一支德才兼備的編輯隊伍時,報紙的質最才有可靠的保證。

當好一個報紙編輯,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素質:

(一)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钡?,報紙的這種作用和力量,并不會自發產生,而只有通過辦報人員,特別是編輯人員的正確實踐才能產生。此,編輯必須努力學習黨的政策,努力學習黨制定政策所依據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當前,要特別注意學習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編輯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和政策方面的修養,才能自覺地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才能通過具體生動的內容和形式,把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正確地傳達給廣大群眾,并使之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從編輯工作的特定任務來看,編輯要把握報紙報道的方向,要把住一切關口以防止錯誤闖入版面,要代表編輯部發言,要對稿件進行修改和加工,沒有哪一項不需要革命理論和黨的政策的指導。否則,他們就會像大海航行中失去羅盤而寸步難行,整個報紙就會背離正確的方向。

編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各種復雜情況和問題,這些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黨的政策去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F實生活中,真、善,美同假,惡,丑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這種情況也反映到稿件之中。正確的東西同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東西使人不易識別。這就要求編輯具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不為假象所迷惑,善于鑒別真偽、辨認美丑。而這種能力,正來源于編輯的理論、政策水平。思格斯說,編輯報紙“重要的是善于從適當的方面迅速抓住問題”。要在頭緒繁多的情況下,理出清晰的線索,“迅速抓住問題”,并且在可能出觀的各種干擾之下,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不發生左右搖擺,是并不容易的。編輯只有具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才能透過觀象看清本質,才能在眾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在各種利害得失中作出正確的抉擇。無論情況多么復雜,也能做到頭腦清醒,應付自如。

報紙是永遠和新事物聯系在一起的。編輯在日常工作中,隨時可能碰到自己完全估計不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對這些陌生的東西作出正確的判斷,不是靠固定的框框、現成的條條就能解決的。它要求編輯善于靈活運用馬克點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善于根據政策的基本精神,對于各種新事物、新問題作出正確的,合乎實際的判斷。編輯要能這樣富有創造性地進行工作,顯然沒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方面的修養是不行的。

新聞是時間的“易碎品”,編輯工作有強烈的時間性。編輯工作的時間,往往是以時計、甚至以分計。這就要求編輯不僅要具有一般的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且要有在最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判斷的能力,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是與編輯工作格格不入的。編輯這種敏捷性,并不是天賦的“第六感覺”,它的形成同編輯不斷加強自身在理論,政策方面的修養是分不開的。

編輯要提高上述方面的修養,除了要堅持學習革命理論,學習黨的政策而外,還要深入下去,認真研究各地實際情況,并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磨練砥礪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熟練的業務能力

編輯要具備多方面的業務能力,包括知識、文字的表達能力和編輯技巧等。編輯要處理好各種稿件,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因為報紙是反映現實生活的,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實是多方面的,有的屬于自然現象,有的屬于社會現象。編輯人員如果知識貧乏,在處理稿件中,就必然會處于盲目狀態。現在,我國正處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工農業建設和科學文化領域里,不斷涌現新事物,新問題。如果編輯人員不是不斷地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就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更不能有效地去宣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恩格斯說過:“新聞事業使人浮光掠影,因為時間不足,就會習慣于匆忙地解決那些自己都知道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問題?!睉摽吹竭@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是編輯容易產生的一種“職業病”,由于解決不當,往往不得不為之付出代價。改變這種習慣,預防和醫治這種“職業病”的重要途徑,就是學習,盡量用多方面的知識來武裝自己。

編輯掌握的知識當然愈廣博愈好,但是也應有重點。每一個編輯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分工來確定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結構。

編輯要獲得知識,當然離不開向書本學習,向實際學習。但是,編輯不應該忘記自己所特有的一個學習條件,即向來稿學習。來稿所寫的往往有自己不熟悉和不懂的東西,因此來稿在這方面或那方面就是自己的“老師”。一個有心的編輯就像海綿一樣,當稿件的激流通過他的面前時,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東西。這里就不僅需要腦勤、手勤,而且需要正確認識自己與來稿者的關系。如果自己處處想到自己是在處理別人來稿,似乎一定比別人高明,而沒有想到自己也應該向來稿者學習,就等于關閉了向來稿學習的大門,這在獲取知識方面不能不是一個損失。

編輯要負責修改來稿,包括記者的來稿,因此,向編輯提出這樣的要求:比記者具有更高的文字修養,是不過分的。編輯所要修改的稿件,就體裁來說是各種各樣的:有新聞、通訊;也有評論和雜文。編輯自己還要負責撰寫各種評論。因此,對于一個編輯來說,就要善于駕馭各種文字體裁的表現方法。既要善于運用形象思維的表現方法,也要善于運用邏輯思維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提筆時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作為一個編輯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較高的寫作水平,而且要熟練地掌握編輯技巧,包括改稿的技巧、配置稿件的技巧、制作標題的技巧,組版的技巧等等。同樣的材料,編輯的技巧不同,效果也迥然有別。因此,編輯人員學一點新聞業務,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嚴謹的作風

編輯擔負著把關的重任。稿件中的任何差錯闖過編輯這一關,就會與讀者見面。因此,嚴謹的作風是編輯必不可少的修養之一。

編輯對每一篇稿件,大至主題思想,小至標點符號,都要認真推敲,一絲不茍。他不應該因為稿件冗長而一目十行,也不應該因為稿件短小而不加思索。對于似曾相識的東西,寧肯不相信自己的記憶力,而去進行核對,這并非多余,對于名家的作品,寧肯表示一點懷疑,而多加推敲,也屬完全必要?!安畈欢唷薄ⅰ按蟾攀恰?,在編輯的詞典中,應該是找不到的。李卜克內西在回憶馬克思時說,要把馬克思沒有作最后校正的稿件拿給人看,在他是最痛苦的事情。這種“痛苦”,正是對讀者負責的一種表現,列寧在主編《火星報》時,經常自己負責校對稿件,即使是一個標點也不放過。毛澤東同志說過,報紙要“認真地辦”,對于“消滅錯字”也要“認真地當做一件事情來辦”。毛澤東同志自己寫文章和修改別人的文章也是字斟句酌。革命導師這種高度嚴肅細致的作風,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當然,作風的嚴謹并非慢條斯理。報紙的時間性要求編輯必須把嚴謹和迅速結合起來,在嚴謹中講求迅速。這種作風是在磨練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只有當編輯人員養成了這種嚴謹作風,一份政治上具有嚴肅性的報紙,才是有保證的。

(四)甘當無名英雄的精神

編輯還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修養。由于編輯和記者勞動特點的不同,給人們的印象往往也不相同。記者寫了一篇質量較高、影響較大的新聞,通訊或特寫,就會受到讀者的贊揚,一個多作品的記者,個人在社會上會享有很高的聲望,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這種情況也是很多的:正是這些使記者成名的作品,曾經過編輯的多方推敲和潤飾,而編輯的辛勤勞動因為凝結在別人的作品之中,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姓,完全不被人們所知曉。正因為如此,編輯更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只有這樣,才能以高尚的服務精神,把自己的心血一點一滴地貫注到“再創作”的勞動中去,做到勝任而愉快。當然,關于對編輯的“再創作”可否署名的問題不是不可以討論的,因為署名也是對文章負責的一種表示。但是,編輯如果汲汲于名利,畢竟是精神境界不高的一種表現,也是難以做好工作的。魯迅說他的“生命”,“碎割在給人改稿子,看稿子,編書,校字,陪坐這些事情上”。魯迅先生這種為人民的事業獻身的精神,給報紙編輯人員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980年5月周揚同志在全國文學期刊編輯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曾說:“編輯是無名英雄,要有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服務精神,要有使別人名揚四海,而自己卻默默無聞地舍已為人的精神。作品原稿是編輯閱讀過、挑選過,甚至修改潤色過的。他們付出了勞動,他們為黨和國家發現和培養了人才,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的。他們是在百花園中辛勤勞動的園丁。我們要尊師,也要尊編輯,編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師。”周揚同志的這段話,對編輯工作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并指出了一個編輯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社會應該尊重編輯的勞動,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但作為編輯人員自己,則應該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爭個人名利,樂于為他人做嫁衣裳,甘心當好一個光榮的“無名英雄”。

編輯加工的要求

編輯加工的注意事項

決定采用的書稿,在發排前都要做編輯加工和原稿的整理工作。

編輯加工,應該在熟悉原稿的基礎上進行。我們在前一章審稿和選稿中已經講過,正常的編輯加工應該在通讀原稿,提出編輯加工方案,在心中有數的情況下進行。這是因為出版社接受出版的書稿文字量都比較大,不看全稿,不掌握全稿的內容,就草率地進行編輯加工,可能勞而無功。如:看一段就加工,或隨看隨改,增補上去的東西,可能是作者要放在后面寫的,這會造成重復,刪掉的東西,又很可能是為后邊設下的伏筆。所以,加工前必須通讀全稿,熟悉全稿,按照設計好的方案進行編輯加工。當然,對隨時遇到的錯別字和標點不準之處進行修改也是需要的。

有些編輯常常不注意編輯加工的程序,邊看邊改,把原稿涂得一塌糊涂,這是缺乏經驗造成的,看起來好像很省事,其實欲速則不達,反而要返工。

編輯加工值得注意的第二個問題是,編輯修改稿件必須尊重和保持作者的風格、文風和語言特點。這個問題,我們已在第一章中講過了。其難度在于壓縮、改寫稿件和語言加工。

在這方面,有經驗和有文字能力的編輯,也不一定能做到熨貼、嚴實合縫。關鍵在于編輯能否熟悉作者的文風,仿效他的風格。有的責任編輯為同一位作者編輯過二三部作品后便能掌握該作家的特點。而有的編輯能為作者刪節作品多余部分,卻不能為作者改寫和壓縮。特別是長篇小說編輯,作品需要改寫,一般還是要由作者直接處理為好,但一般性的語言文字加工還是要做的。編輯加工長篇作品應該集中時間和精力,有計劃進行,不要時斷時續。編輯也要進入作品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如同演員熱悉角色一樣進入二度創作,這樣才能把書編好。

編輯在加工、整理書稿時,應該使用黑、藍兩種墨水,字跡應當工整,不應使用紅色墨水。因為紅墨水在燈光下不易辨認,常給揀字工人造成困難,有的新做編輯工作的同志由于不了解這一點,常常好用紅筆邊涂邊改,加改的字跡也是紅筆,這是不對的,不符合編輯改稿要求的。用鉛筆改稿也無效。

另外,還有的編輯也是由于不知道編輯改稿的要求,而在改稿中常常使用校對符號,象看大樣時一樣在原稿中使用各種校對符號,把原稿劃得亂七八糟,殊不知這都是無效的。因為原稿并非排好的鉛字,即使用校對符號標明將某段文字刪掉,實際上揀字工人也沒法拿掉,那是寫出的原稿,而不是鉛字。

編輯加工中的原稿整理

原稿,大致有手寫稿、打字稿、報刊發表過的剪貼稿和復印稿等幾種。

手寫稿,要求字跡清楚、工整,一本書最好能用同一字數和規格的原稿紙,字和標點要符合要求,各占一格。編輯加工需要增加文字時,應加在本行文字的上方,在下方添入處畫上“∧”號。揀字工人在揀字時,為了辨認方便,一般是將原稿分行疊出來,這樣本行文字上方的增加文字就看不見了,下方畫上“∧”號,就是提醒揀字工人,“此處有追加文字”。如果增加的文字太多,在本行的上方寫不下時,就得將原稿剪開,用同樣的稿紙貼接起來增補文字,而不要把增加的文字抽出在原稿的兩邊增補,以免揀字工人不好查找而發生錯誤。復印稿的情況和上述原稿大致相同。

剪報稿和打字稿,由于行距都比較窄,一般不適宜在行間增添文字,改稿一般的處理方法,都應該用原稿紙貼出來,把增加的文字寫到原稿紙上,然后再粘貼連接剪報稿,編稿的原則以稿面清楚、整潔為標準。

編輯在加工稿件的前后,都應對書稿的正文和輔文全部檢查一遍,要特別注意正文中的標題和目錄是否相符合,章節標題層次和同級標題序碼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1)篇、章、節以外的分層序碼,規格為:

第一檔,三……

第二檔:(—)(二)(三)……

第三檔:1、2、3、……

第四檔;1)2)3)……

第五檔:(1)(2)(3)……

第六檔:①②③……

在這六級序碼中,如果一部原稿只用三級和到四級時,也可以跳動使用序碼。但這種使用方法,在一部書中應該統一,以免造成混亂。如:只用兩級,便可用“1”兩種,三級可用“1、①”等。

根據個人的習慣,還可以用拉丁字母(A)(B)(C)、(a)(b)(c)和羅馬數字的(1)(Ⅱ)(Ⅲ)、(?。?(ⅱ)(ⅲ)等序號。這類序號,按照習慣多用于外文或自然科學著作。

編輯在加工整理書稿時,要按照篇、章,節把序號核對清楚,做到段落分明,前后一致。

2)書稿中凡是引用的文字都應該注明出處,寫明原書的頁碼和出書社名、版次,以便查找。并要批明腳注的注碼。腳注隨文的處理有四種方式:一是注于引文之后,即文中引注、夾注,二是引文注于本頁末,即腳注,三是引文出處注于本章,節之后,即篇章后注,四是全書的引文集中注于書后,即合注。

注碼的序數應該統一,注碼按規定有兩種,如:①②③或※※※※※※等,一般的篇尾注或全書的合注用①②⑧為好,因為注數多,用“※”多了不好使用。

3)書稿中的年代,通用公元年月日,如1958年5月20日。用朝代年號時,應該記出公歷,如,咸豐八年(1858年),光緒七年(1881年),民國十六年(1927年)等。

4)書稿中使用數字應該統一,不要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混用,以免造成混亂。

5)書稿中屬于定義、定理、公理、原理、概念、術語等固定類型的標題,可用魚尾?。ā?。?!浚┗蚍嚼ㄌ枺ǎ?。。])標出,以示鮮明醒目,但在一部書稿中,應當做到統一。

6)書中使用的計量單位,如長度、量制衡制、面積都應該符合度量衡的規定。如;一公里、一市里、一英里、一海里、一鏈,一公升、一加侖、一立方米,一公斤、一市斤、一擔、一磅、一噸,一公頃、一市畝、一平方里等。

7)書中的名詞、術語、民族名稱均應用全稱。如:蒙古族、維吾爾族、苦聰族、鄂溫克族、土家族等,不要簡用蒙族、維族、苦族、鄂族、土族等。

8)編稿,除古典文學外,都應該按照國家簡化漢字的規定,將繁體字改為簡化字。不允許使用自造字,如將“菜”字寫成“芽”,將“街”寫成“亍”,將“雪”寫成“習”字。也不能把“韭菜”的“韭”字寫作“艽”(“艽”字不念“韭”,讀作jiāo。)。

9)書稿中出現的時間必須準確,不能簡化。如:五九年(59年),實際這種用法就很不明確,可能是1859年,也可能是1759年,所以一律應用1959年,1982年。“昨天”、“前天”、“去年”、“明年”等,則必須用在特定的時間內,如書中已標出今年是1983年,在這一前提下講去年(即1982年),明年(即1984年),在今天是5月1日的前提下說明天,可以知道是5月2日,昨天是4月30日等。

10)書稿中的表格、技術插圖,需要制版的格式和規格應該統一,縮小制版的尺碼應該統一,不應參差不齊。這樣可以給照像制版創造方便條件。如果大小要求不一,就需要多次按縮尺的不同比例制版,這會造成時間和材料上的浪費。

總之,編輯在書稿整理加工中要做到我們通常所講的十忌:

忌字跡潦草(過分潦草,難以辨認,要從上下文來猜,有時還猜不準)。

忌標點混亂(隨便點上一點,既不象“、”又不象“,”,使人無所適從)。

忌規格不統一(譯名不統一,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混用,技術規格不統一)。

忌生造漢字(濫用簡化字、異體字或生造根本沒有的漢字)。

忌抄寫不校(謄抄過的原稿如果不認真校對就用它來發排,很可能錯到書上去)。

忌外丈草寫(排、校者未必都曉外文,要寫正體字)。

忌鉛筆改稿(鉛筆字跡容易模糊,原稿經過輾轉使用,到校對時鉛筆改動已極難辨認)。

忌畫改過亂(畫改線路不明,縱橫交錯,朱墨相重令人眼花繚亂)。

忌符號不明(改稿不使用通用的符號,只有自己懂,使人無法了解)。

忌加工不細(原稿編輯加工粗糙,看校樣時大改)。

編輯工作中的原文核實

編輯在加工整理稿件的時候,不能過于相信自己的記憶,不能出現“大概這樣”,“差不多就行”,“我記得是這樣”,以及“仿佛如此”,“似曾相識”等等的概念,而要求做到準確無誤。對于拿不準的字、詞、成語、典故、引文、數字、地理、環境、地名、人名、歷史年代等等,都應該進行查證、核實。做到有根有據。

1)對于書中的引文,編輯應按作者注明的出處,找到原文核實。引文除特殊情況外,最好要從公開發行的版本和比較新的版本中引用。編輯除核實引文外,還要核實注釋文字及引用原書的頁碼是否準確。如,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全集和選集的文句,要先注出作者名和篇名,其次注出全集或選集名,再依次注出卷數、版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頁碼。如:

“如果要我提出什么批評的話,那就是,你的小說也許還不是充分的現實主義的。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是環繞著這些人物并促使他們行動的環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

引文如果是跨頁的,還應標出“302、303頁”的字樣。

引用報刊的,則要注出日期、報刊名、作者及篇名。

引用古籍,原則上注出書名、篇名,沒有篇名的注出卷數即可。

引用古文,特別是詩詞,應保持原詩詞的面目,古代通用字也不能改動。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句中的“羞”字,系“饈”字,意為珍美的菜肴;“直”同值。不應將“羞”改為“饈”,將“直”改為“值”。

引文注明出處,除供編輯核實外,校對人員’在校對時還要核校。注出引文出處的作用,在于供讀者閱讀時查閱原文方便,閱讀原文便于讀者了解作者在本書中所闡明的觀點。總之,編輯核實引文及注釋出處是否正確等等,就是為了使讀者便于查找。

2)編輯對于成語、典故、地理、地名、國名、各國首都、貨幣名稱、民族、歷史年代、人名以及各種公式都要查對核實,特別是教科書、課外讀物和臼然科學中的公式,都應該請專家運算核對過。其目的,就是為了做到準確無誤。

3)注意發現書稿中的錯別字。我們當編輯的都知道,有些相形字、同音詞最容易出錯,在編稿中要特別注意。有經驗的編輯在這方面都有自己的筆記,分類記出易于用錯的文字、詞和句子,時間長了,工作習慣了,就易于發現、改正。

4)注意詞句的錯用。在漢語里還有一個特點,不僅有同音字、相形字,而且還有同音詞,相形詞。因此在編輯加工時,還要注意用詞造句的準確。如;“仿造”,是照著人家的桿子制做;“仿照”,是模仿,參照。這兩個詞的程度不同,很有分寸。“界限”,足指事物性質的區別,“界線”,是分界的邊線?!敖浶摹?,是在意,留心;“精心”,是指特別用心?!熬隆保切稳莨に嚰氈隆⒕?,“精制”,是指一件產品的精工制造。“聚積”,是指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累積,“聚集”,是指匯合,集合在一起。“間隙”,是用于時間和空間的空隙,“間歇”,是一段時間的暫停。此外,如:

編輯對書稿輔文的處理

一部完整的書稿除正文外的其他文字部分,統稱之為書稿輔文或曰附件。這包括序、跋、前言、后記、出版者的話、編者的話、編輯例言和內容提要等。

輔文介紹書的內容,在于說明編選或撰寫情況、經過、資料的來源,編選或撰寫的指導思想、宗旨和目的,具有哪些優點和不足,有哪些值得交代的技術性的問題。對于我國古典作品和外國歷史名著,作出正確評價,說明各種版本的情況等。

編輯自寫或邀請作者、專家撰寫此類評介文章的目的,在于指導廣大讀者更好地選擇、閱讀書籍,以便發揮圖書傳播科學文化技術知識,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以及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等作用。

撰寫評介文章應該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衡量、分析和評價作品,掌握本書總的傾向,對其思想內容、成就、意義、作用和不足之處,作出恰如其分的、中肯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對于評介我國古典作品和外國歷史名著以及外國的現代作品,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推陳出新”的原則,評介要符合該書的實際,指出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歷史價值和局限,今天應該怎樣重新認識,它存在哪些精華和糟粕,它的藝術成就,表現手法、語言、風格在哪些方面可供我們借鑒等。

評介文章立場要鮮明,文風要明快,平易近人,不應該是板起面孔講話的官樣文章,要結構嚴謹,邏輯清楚,層次分明,文字要樸實、精煉,既要有具體內容,又要有高度概括,形式應該多樣化。

不論編輯自寫的還是邀請作者、專家寫的評介,都要很好地做好編輯加工,符合體例。附件和書稿的正文,從總體上講都要做到一致。現將各種附件的內容、要求分述如下。

序、跋和前言、后記

序、跋和前言、后記,都是一種文體的名稱。是屬于書稿正文的前后附件,為說明正文而使用的說明文章。序或前言放在正文之前,跋或后記放于正文之后。古代的書序多列于書尾,如《史記·太史公自序》等?,F今都列于書前,“言有序”。從總體上講,凡置于正文前的說明文字,如前言、編者話、出版說明等均屬于序,附于正文后者,如后記,編后記,譯后記等,均屬于跋。

序和前言基本相同。序,亦作敘(敘言),或稱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圖、宗旨、編次體例和作者寫作情況的文字。

序和前言的不同點,在于序可以寫得詳盡一些,文字可長可短,前言較為概括,精煉醒目,條理鮮明。跋和后記基本相同,都是作者自己寫的對于本書寫作過程、有關情況的一些交代和說明。

序,從總體上說,有作者自序和請外人作序兩種。外序還涉及對作者、作品的評論。具體地說,序還包括總序,部、篇序,原序,再版序,增訂版序,代序等。翻譯外文稿還有原作者序,譯者序等。

總序用于作家文集分冊出書的卷首,次放本集序。

原序屬于本書的初版序,附于本次版本的再版序之前,增訂本如果是根據再版本修訂的,還應按順序收入原序和再版序。

譯文,應收入原作者序即原序,次放譯者序。

序言舉例: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

這一本很小的集子,從開手寫起到編成,經過的日子卻可以算得很長久了,足足有十三年。

第一篇《補天》——原先題作《不周山》——還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寫成的。那時的意見,是想從古代和現代都采取題材,來做短篇小說,《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動手試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認真的,雖然也不過取了弗羅特說,來解釋創造——人和文學的——的緣起。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不幸正看見了誰——現在忘記了名字一的對于汪靜之君的《蕙的風》的批評,他說要含淚哀求,請青年不要再寫這樣的文字。這可憐的陰險使話等。一般皆置于卷首,多用于文庫、叢書、套書與作品合集等。在于說明本書的出版意圖、讀者對象,以及本書的編輯方法,如,出版范圍,編排程序,階段,時間劃分,選稿標準、方法,形式歸類,符號、索引,注解和有關插圖、表格、附錄的說明等。

例言和出版說明基本相同。

出版說明或出版者的話,是從出版社的角度向讀者交代本著作的價值、出版意圖、版本的來源,哪些文章出版過,哪些沒出版過是新收入的,說明時期和編輯對作者的文集、選集、全集的選擇、劃分,說明選擇范圍,編輯整理、???、注釋過程和情況等。

例言和出版說明舉例:

《明末清初小說選刊》例宮

以大連圖書館所存藏的孤本,善本明末清初小說為基礎,兼采其他圖書館所藏之孤本、善本明末清初小說,選取國內尚未出版過的或雖曾出版過但版本不同者,補其刊遺,有計劃,有選擇地校訂整理出版。

出版這套叢書目的在于,補明清小說出版工作之空白,也為了保存那些岌岌可危的孤本、善本明清小說,同時,選擇一些內容健康的或有益無害的供應讀者閱讀。

這套叢書,分校點本,整理本,刪節本三種:

(1)校點本,就原版本分段、斷句,補脫、改錯;

(2)整理本,在校點的基礎上對明顯不通的句式做必要的文字加工;(3)刪節本,在保存原版本的基礎上,刪削其不適宜的部分文字。

春風文藝出版社

列夫·托爾斯泰侖戰爭與和平》出版說明: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著名偽批判現實王義作家。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戰爭與和平》寫作于六十年代(1863—1869)。作者以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國戰爭為中心,通過對幾個貴族家庭的描寫,反映了從1805年俄軍在奧斯特里齊一役的潰敗,到1825年貴族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這段歷史時期的俄國生活。小說把“戰爭”與“和平”,即“前線”與“后方”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廣闊宏偉的畫面。在這部一百三十余萬字的長篇巨著中,作者描寫了從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到普通農民共五百多個人物,把文學、哲學、政治結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把史詩式的敘述,形形色色的生活場景、深刻的性格和心理描寫穿捐在全書中。這部小說無疑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

托爾斯泰寫作這部小說的時期,正是俄國經過。了1861年的改革,廣大農民群眾對這次改革表現出極大的。不滿和忿怒的時期,農民問題成為當時社會討論的中心,因此,作者把是否接近人民當作衡量不同類型的貴族地主階級的標準。他在揭露和譴責宮廷貴族的奢侈糜爛生活的同時,也竭力贊揚一些關心農民的莊園貴族。在他所精心描寫的包爾康斯基、別竺豪夫和勞斯托夫三大家族中,都有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譴責了拿破侖的侵略,贊揚了俄國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和斗爭精神。文學的真實當然不是給生活拍攝原始圖片,它是經過作者思想感情、藝術構思篩選、提煉出來的結晶體。當然,有時文學對于社會生活的真實描寫,是會讓人害羞和痛心的。我覺得,在今天我們這個特定的歷史年代里,害羞是一種頗為可貴的感情,是富有自尊心的表現。它可以成為一種跟過去的過失訣別的心靈的召力,從而記取那些令人心悸的教訓,卸卻身上因襲重負,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奮斗不息。還有的就是對于我們的下一代,也可起到一種引以為鑒的效益。

《芙蓉鎮》是我在創作道路上的一次新的嘗試。既是嘗試,則難免幼稚,會伴隨些謬誤。好在魯迅先師有言:唯其幼稚,正好寄希望于這一面。這是我的自慰,亦是我的自勉。

借著這次出版單行本的機會,我對曾經支持、關懷過這部書稿寫作、修訂的前輩作家和編輯同志,對所有給我以鞭策鼓勵的讀者,以及我家鄉民歌的搜集整理者,表示誠摯的謝意。但愿在春的盛會里,這部習作能如一支柔弱的石楠竹,探身于群芳競彩的文學花園的竹籬邊,綻放出有些羞澀然而卻是深情的微笑。

古華

一九八一年五月于北京

后記

這兩三年,我主要致力于長、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但是,同時又為報刊編者所擠,不斷寫一些散文和短論,雖都是有感而發,自己其實并不看重。吉林人民出版社要我將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編個集子,交給他們出版,我這才聚攏起來,重讀一遍。不料長長短短竟達四十幾篇之多,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而這些文章翻來覆去只說三句話,在黨的指引下進行創作,寫勞動人民,建立鄉土文學,也不足為奇。

但是,面對著五光十色的文學主張和創作現象,始終堅持這些觀點,也還是需要一點信心和勇氣,因此,既然出版社愿意集成出書,好像也可以立此存照。

為了避免過于重復,我從中挑挑揀揀了三十幾篇,然而,推車轱轆之處仍多。其中,在寫《重印〈運河的槳聲〉和〈夏天〉后記》時,移入了《憶華年》中的幾段文字。編選這本集子,本想二者取一,但回想往事,師友情深義重,不忍割舍,又想加以刪節,文章便要殘缺不全,出難斧削。因而,只得原樣編入,敬請讀者鑒諒。

我所堅持的這些觀點,非自今日始,附錄幾篇五十年代的短文舊論,可供讀者對照。二十多年前的淺見,今天讀來,卻頗能令人深長思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歷史是有情而公正的。

一九八一年十月

編輯例言、出版說明和編者的話

這是由責任編輯負責撰寫的文字,或指定由外編的編者撰寫的文字。編輯例言、出版說明和編者的話內容相近,又有一定的區別,屬于同類文字的兩種。

1、編輯例言、出版說明

亦稱“凡例”、“體例”、“敘例”、“例言”,“例我們謹向上述同志以及其他有關同志表示感謝我們各方面的水平有限,譯文謬誤之處一定不少,請讀者多多指正。參加本書翻譯的有:嚴源;張智仁、陳文熊,陳林堂、舒玉昌、王珊、林征、衛懿,張壽民。譯稿由嚴源,張智仁校訂。”

譯者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于復旦

2、《中國歷代散文選》編注說明

本書是高等院校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教材。全書共選文章二百余篇,分上下兩冊,上冊起自先秦,止于南北朝,下冊起自唐代,止于清末,所選篇目較多,以便教師講授時有選擇余地,也可供學生課外閱讀之用。

選錄的文章,盡可能注意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伺時也適當照顧題材的多樣性,選取了一些內容平庸、而有一定藝術性的篇章。

選文一般根據通行的版本,重要異文,依據其他版本作了一些???,擇善而從。

文章題解和作者介紹,因具體情況不同,故有詳有略,不求一律。

注釋中,對成語典故和歷史事實,酌加引錄,并盡量注明出處,但避免繁瑣考證,對有多種解釋的詞語,取其一說為主,重要者,附列他說,供讀者抉擇,對前后重見的詞語,一般都分別作注,有時采用前后參見的辦法,以免過多的重復,對個別難懂的句子,除詞語注釋外,附以串釋。

在注釋過程中,參考了一些近時的注本,不遂一標注。

內容提要、題記和編者按語

1、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或叫內容說明、內容介紹等。它概括地向讀者介紹本書的內容、特點、讀者對象,便于讀者選購。它是書籍的窗口。

內容提要由編輯來寫,要求文字精煉,概括準確,內容簡明,一般以三五百字為宜。

政治理論讀物的內容提要,要概括書稿的政治內容、中心思想和主要觀點以及立論的形式與方法,兼以簡要的評價等。

學術著作的內容提要,應概括地介紹出學術內容、創新之處,兼以評論、介紹其在研究和實用方面的價值。

一部長篇小說的內容提要應概括地寫出作品的故事情節、主要人物塑造、細節描寫、時代背景、典型環境,指出反映社會生活的程度及其典型意義,適當地評價藝術成就等。

內容提要一般置于封二上端、扉頁后,無扉頁的可以放在封底頁上部,帶有護封的書籍可以放在飄口上或背面左上角上。

有前言、后記以及從目錄上大致可以看出書籍的內容的,可以不附內容提要。

版式設計的內容和術語

版式設計是安排書籍的文字部分,包括正文和附件在書中放置位置的格式,主要標出正文及附件的標題和文字的字號、字體、版心的大小等。

版式設計包括版面、版心、白邊、頁碼、書眉、中縫,插頁、插圖、尾花等內容。

1、版面

是指書籍一頁紙的幅面,包括版心、白邊、頁碼、書眉、中縫以及正文的處理。透過一頁書面的設計便可以看到全書的設計。

2、版心

是每一頁書的正文,除去天頭、地腳、內外白邊所占的實體部分。版心的大小決定插頁的版面大小和章節標題,圖表、公式以及其他附件(輔文)的設置,這是版式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部分。

是版心離切口和訂門所余下的空白邊地,上白邊叫天頭,下白邊叫地腳,內白邊是訂口,外白邊是切口。

4、頁碼

是一本書每一個版面的順序標碼。為了查閱的方便,一般頁碼均放于書籍天頭的外上角或地腳的外下角。

頁碼的編排方法是:序、前言,目錄均單編頁碼,不與正文相混,正文單編頁碼并可以與后記連接編頁碼,正文中的篇章頁、插頁,計算頁碼,但不標出頁碼,分上下冊或多冊出書的頁碼,可以按全書連編,也可以按分冊各自編碼。

5、書眉、中縫

是印在版心之外空白地上的書名、篇章名,橫排本印在書頁上端的叫書眉,直排本印在書頁切口處叫中縫。

6、插頁、插圖、尾花

凡是單獨作一頁,用與正文不同的紙張印制插入的書頁叫插頁,插圖有的不一定占一個頁碼,而是放入正文中的小插圖和圖片,尾花是填補書籍章節末尾的空白頁所用的藝術書案設計,多用于詩歌、散文書內,也叫“壓腳花”。

版式設計所使用的術語有:頁。面。另頁起。另面起。標題級別。占行。居中。接排。通行與分欄。另行。頂格齊肩。行間與行距。正線反線。重點(著重號)。注符。注線。表注和圖注。出血版等。

這些術語的內容都比較易懂,十般《編輯出版手冊》中大都有記載,由于篇幅所限,這里不再一一說明。其中的“出血版”多用于以圖畫版為主的書籍,是為了美化版面或圖版,常見于少兒讀物或畫冊。

版式設計注意事項

版式設計,在編輯出版工作中是一門專業科學,有許多規定和具體要求,而且由于書籍類別和品種的不同,版式設計也各異,如政治讀物與文藝書籍就有區別,科學技術讀物和理論著述也不相同。

現在許多報刊編輯部和出版社多設有專人負責版式設計,也叫劃版式,有的編輯部由編輯負責。在書籍版式設計中,比較容易處理的是文藝書籍,書中的插圖多為插頁,比較規整,便于計算,比較復雜的是科技書、工具書和少兒讀物??萍紩?、工具書零碎插圖,圖片、公式、圖表比較多,而且又多是分散插入正文中的,這不僅需要計算出插圖占正文的字數,合適地留出空地,而且還要考慮到書面的美觀大方,考慮到如何配置合適、勻稱、和諧等等。對于這一切都需要題研究和論述,恕不一一舉例。這里就共同性的問題,分述如下:

1、關于標題字的排列形式

任何一本書的內容都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有的分部、編、篇、章、節、段、子目等。即使比較簡單的文學作品也分章、回、節、段等。這是為了讀者閱讀方便由作者設計的。我們在進行版式設訓時,首先必須分清這些邏輯結構的順序和層次,字號由大到小的排列要嚴格掌握,如:章大于節,字號亦應大于節,而不可以相反,篇章的標題字,不能大于扉頁(內封)的標題字。

一本書里的大小標題,用什么樣的字號和字體,不好作硬性規定,這要按照常規由版式設計人員統一掌握,其原則應以樸素、大方、醒目為宜。如按常規:黑體字壯實醒目,適手標題和著重語,仿體字清秀,適于標題和引文,宋體字端莊,適用于標題和正文,楷體字挺秀悅目,適用于少兒讀物,長仿宋體清秀美觀,適用于標題和詩文集等。副標題也有多用仿宋體的。

標題的排列多種多樣,有左右居中的,有靠切口的。這要從書籍的內容出發并從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來考慮,比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其他理論著述的標題,一般以左右居中為好,顯得嚴肅大方和莊重,文藝書籍的標題可以有許多變化,如接近切口等,以示活潑、新穎,但在一本書里必須作到一致。有的書的小段標題可以另起另排,也可以多樣化,如用改換字號的方式排入正文等,但在一書中必須一致。

2、關于版心的設計

版心的設計往往代表一本書的設計質量,應該精心考慮。一般讀者都比較喜歡版心的天頭、地腳、內外切口稍大點,顯得開闊大方,特別是屬于研究性的學術著作,有的讀者還喜歡利用四邊隨時做眉批等。而那種將大32開版心的圖書,再版時改用32開本印就很難看。版心的字數和行間行距不可太密,以讀者易于閱讀為宜,還要想到保護讀者的視力。在正文字號字體的選擇上也如此,如:一般書籍正文均習慣用五號字體,注文用小五號或六號字體,而供老人或兒童閱讀的書籍,一般用四號或小四號字體,幼兒讀物還可以用三號字體等。有的刊物,由于作品篇幅太長如長篇選載、連載等,多用小五號或六號字本,看來比較經濟,但讀起來很費眼力。

一本書的目錄和序言的字體可以與正文字號不同,目錄字號可以大于正文字號,或用別體,書中的引文用同號別體或小號同體,以示區別。

版式的版心設計,最忌空頁。遇有這種情況,最好能采用上串行的方法解決。

刊物版式的下串余頁文字,最好不要徘入另一篇文章的首頁下邊,以免影響這一篇文章版式的美觀。

3、關于開本的選擇和書籍裝

開本的大小,一般情況都由作品的內容來決定,如有價值的理論、學術著作,文件匯編,全集、文集,古典名著和上下冊文學作品,字數大的工具書(辭典等)都用大32開本,顯得莊重,容量也大;屬于普及讀物、通俗讀物以及讀者面廣而字數又不大的工具書以及隨身攜帶的工具書等多用32開本,有的也用小32開本,閱讀使用方便。

在我國目前由于紙張規格少,開本還不能做到多樣化的情況下,還可以使用787×1092毫米紙張的畸形開本,即變形開本,如長32開、方36開、長36開等。有的出版社的中篇小說和詩歌用長32開本也很別致。

總之,開本應該因書籍內容、實用情況、讀者的愛好等不同而各異。

4、版式設計也是一門美學

我們在前面講過,如果把封面看作一本書的門面,那么書籍版式設計,便是庭院和室廳中的設施。院中如果有假山、花圃,它韻設計應該表現出布局、規格的美來,屋廳中的用具,如坐椅、茶幾、壁畫以及書櫥等的陳設應該和諧、統一,這也是一種美。書籍裝幀設計和版式設計藝術,是讓人們——廣大讀者從觀賞這一角度體現出它的美來。而這種美又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如書籍裝幀設計的傳統習慣、民族風格特點、國外的影響、讀者的審美水平以及設計者的個性特征和出版社的風格、特點等等)構成的。

根據我們的現實情況和條件,一本書的設計,還要考慮到經濟利益和印刷水平以及縮短出版周期等等。比如哪些書需要精裝,哪些書不需要精裝,都要統一考慮。

在建設物質文明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廣大讀者對精神食糧的需求將日益增高,各出版社之間正面臨著百花爭艷的競賽局面,為了擴大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書籍還要出口。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們不僅要提高書籍的內容質量,也必須提高書籍形式——裝幀設計和版式設計的質量。過去我們編輯只以為發稿作到了齊、清、定,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是不對的。編輯也要和美術編輯和裝幀設計者共同關心提高裝幀設計質量,要改變那種只看重內容而不重視外表的情況。

書稿校對的要求

校對是書刊出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把好書稿質量關的最后一道工序。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對還是編輯工作的繼續。因為校對工作不僅要消滅校樣上與原稿不符的文字、標點符號以及公式、圖表等各方面的錯誤,還要發觀編輯在原稿加工整理中沒有發現的問題和原稿中的疑難、失誤,提交編輯解決,以保證不發生政治性的、原則性的錯誤。

在出版工作中,編輯和校對是密切配合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沒有校對工作,書稿便不能付型出版。規模比較大的報刊編輯部,特別是出版社,專業性分工比較強,均設有專業校對人員,或設校對科負責校對工作,而有的期刊編輯部沒有專職校對人員,校對工作都得由編輯來擔任,就是設有專職校對,書稿的最后付型清樣按照職責要求也必須由責任編輯處理。由此可見,不論在刊么情況下,一個責任編輯都得做一定的校對工作,所以編輯必須熟悉校對。

就校對工作的性質來講,這是一項細致、認真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耐心、踏實、一絲不茍的作風和刻苦、嚴肅、認真的精神。這一切又正是一個編輯所應該具備的。事實上,我們有許多編輯就是通過校對這一步培養起來的。大多數報刊編輯部和出版社都讓新參加編輯上作的同志先做校對工作,經受必需的有益的學習和鍛煉,就是這個道理事實還證明,做過多年校對工作的同志可以當一個很好的編輯,而一個做過多年編輯工作的同志卻不一定能當一個好的校對。

本章試圖從編輯的需要這個角度來介紹校對工作,目的在于編輯更好地和校對人員配合,做好書稿的校對工作。

編輯要熟悉校對程序

一部書稿在印刷廠排好版面打出校樣后,在工廠里進行校對,由改版工人把漏字、錯字、倒空和其他問題做好改正和補齊,這叫“毛?!?。

經過工廠毛校,改正錯誤打出清樣,就可以送交出版社校對科進行校對。一般的書稿,在出版社校對科都要校對三次。校對的次數,叫做“校次”。

工廠送來的毛校清樣,有編輯一份。編輯收到初校清樣后,要利用校對員初校的時間,把校樣通讀一遍。這次通讀,除了看版式之外,主要在于檢查書稿的內容、觀點等是否有政治性和原則性的重大差錯。發現問題要及時告知校對,如無問題,可將清樣送作者看版式并通讀。

編輯在向作者送校樣時,要向作者說明看樣的要求和目的,除發現重大問題需要修改外,一般不要改動清樣,要以發排的定稿為準。

編輯和作者看樣的時間,最好要在校對員完成二校前為好,這樣可以不耽擱時間。在校對完成二校時就可以和編輯共同處理二校清樣,過樣。

編輯對于三校清樣,一般可不通讀,主要是處理、核實校對提出的問題,決定付型和改正付型。重要的書稿還要進行四?;蛭逍!?

編輯要熟悉校對要求

校對要求,就是校對員在校對工作中應該做到的事項,也可以說是校對的責任。編輯應該熟悉它,因為這也是編輯在看清樣時應該做到的。歸納起來有如下各點:

第校對員要根據原稿進行校對,改正校樣上的錯字、別字、倒字,去掉多余字,填補缺,漏字,解決接排,顛倒、另行;字體和字號上的各種差錯;

第改正標點符號和公式等方面的差錯;

第檢查版式和標題、表題、圖題有無偏斜,字體、字號是否統一,頁碼是否連貫,書眉或中縫是否排對,以及鉛線粗細等;

第四,檢查注解和參考文獻的次序和正文所標號碼是否一致;

第注意插圖,表格、數學公式,化學方程式等的地位是否恰當和美觀;

第核對引文及人名、地名、國名、都市名、歷史典故、江河山岳以及工具、技術名稱等等是否有誤;

第校正插圖、圖片的位置是否準確,方位是否平整;

第八,檢查行距、字距是否勻稱及合乎設計要求;

第統一各級標題字體,檢查字號是否統一;

第十、檢查版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沒有需要倒版和調整、改版之處。

編輯在處理校樣時應注意的問題

編輯處理校樣和校對員不同,校對員由于職責和工作習慣,善于發現原稿和清樣中的問題,這是必須承認的特點。編輯就不然,特別是沒有做過校對工作的編輯,他們在讀校樣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自然會想到書籍的內容、意思等等,而不易于發現校樣中的問題。所以在處理校樣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出毛病、出差錯的地方。其中共同性的問題有:

1、防止政治性的錯誤

校對各類書稿,首先要防止出現政治性差錯。其中遇有革命導師著作的引文,編輯一定要經過查對、核實原文,要特別注意已發表的著作和沒有發表的著作(如內部資料)的嚴格區別,要掌握好宣傳紀律的規定和要求;對于地圖,包括歷史地圖、時事地圖、軍事地圖和圖畫中的小地圖,都應按照標準資料查對過。注意國界、省界、行政區劃分和地名的變更等,還要注意不同的政治性同素詞。同素詞是指詞素不變,但因字的前后次序顛倒而發生的錯誤,如:

路線、故事、會議、虛心、實現、工人;

線路、事故、議會、心虛、現實、人工。

還要注意同一政治名詞術語,由于在書籍中的多次出現,在校對時不容易注意而放過去,結果出了差錯。

2、防止出現技術性的錯誤

校對時,一般習慣于先校書眉和中縫,檢查頁碼是否銜接,在縮頁、伸頁時要檢查有沒有字句脫落之處;有目錄的書,要先檢查目錄與標題是否相符,由于原稿的一頁字數和排版后的一面字數不同,在后注參見前某一頁注碼時,要檢查是否符合,注意一本書中同一字的統一,如:前邊用“局促”,后邊用“偏促”、“蹋促”,前邊用“凈”,后邊用“諍”,前邊用“跡”,后邊用“●”等,要注意顛倒后而不易于發現的字,由于縮頁和伸頁造成的漏行和錯行以及標點符號的倒置和移位等。

3、防止常識性的錯誤

校對工作最忌諱主觀、片面地看待某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或憑感覺和記憶而放過的問題。比如:沈陽和奉天、北京和北平等,什么時間應該用什么名稱都要按歷史面目查清,古代書籍中常見的同素詞,如:斗戰、紹介、慨慷、械器、論議、蔽蒙等,在當時是通行的,今天用法完全不同,因此在校對時就不能把這些同素詞改為戰斗、介紹、慷慨、器械、議論、蒙蔽,在校對復句和比較長的句子時,應該注意句子結構,不要因為一字的改動而造成歧義。如在“不這樣能行嗎?”和“不能不”中,如果漏掉一個“不”字,就會造成歧義。

常識性的用語、名詞很容易出錯,在校對時要特別引起注意和重視。如:有將“印度尼西亞”錯成“印度西尼亞”,“黎巴嫩”錯成“巴黎嫩”或“黎巴漱”,“巴基斯坦”錯成“巴勒斯坦”等。

4、防止標點符號的錯誤

有的編輯不大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作者怎么用怎么是,還有依靠校對人員負責改正的,這都不是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編輯應該養成一個習慣,要象注意文字一樣來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里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讀者分清結構,辨明語氣,正確地了解文意。

標點符號包括點號和標號兩大類。在校對時我們要注意這些標點符號經常易于用錯的地方;避免行首用錯標符。除上引號、前括弧、破折號、省略號(必須“……”連在一起用)外,標符都應緊接文字后面,不可以離開文末而排于另一行首。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而又沒有標符的位置時,應用串版的方法上串解決,將標符排于文尾。

例如:□?!酢酢酢酢酢?,□□□□□□,□□□□□□。

應改:□□□□□□,□□□□□□,□□□□□□。

或改:□?!酢酢酢酢酢酰酢酢酢酢酢酢酰酢酢酢酢酢酢?

段末不可用逗號,可用句號、分號,冒號、破折號、省略號、問號、感嘆號。

標題末可以用問號、感嘆號、省略號,不能用句號、逗號及其他標點。

例如:高舉共產主義旗幟,沿著黨的十二大路線奮勇前進。

應改:高舉共產主義旗幟,沿著黨的十二大路線奮勇前進。

或改:高舉共產主義旗幟,沿著黨的十二大路線奮勇前進!

數字中的連接號,在橫排本中,阿拉伯字間用“一”字線號,漢字間則用“——”字線。例如:1959—1979、一九五九——一九七九。

引號在原稿使用時最容易出現錯漏,在校對時應特別注意改正。如:原稿有上引號,缺掉下引號,大引號和小引號(雙引號和單引號)同時使用時,要特別注意遺漏和混亂,原稿上的句號與下引號,前后次序有時寫得含混不清等。

5、根據各種門類品種不同書稿的各自特點,分別注意一些比較敏感而易于出現差錯的問題政治理論讀物要注意政治性、政策性和原則性、革命導師的語錄、引文、政治術語的校對。如不注意,常常由于一字之差就可能得出反意。如:“愛國主義”,“賣國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等。

文藝讀物文藝理論書籍,校對要求同政治理論讀物相同。文學作品,要注意同音字、詞,相形字,詞,形容詞以及生造詞和地方土語方言的用法;校對劇本則要注意舞臺動作和對話臺詞的區別,人物上場后是否下場,詩歌由于字少又要分行,校對時就易于忽略,音樂中的符號更為繁雜,校對就要特別細心。由于文學作品的功能在于反映社會生活,涉及面很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國內外,甚至地球外,人、禽、獸等五花八門,包容各門知識,校對時馬虎不得。編輯在校對小說清樣時又常常易于被故事情節所吸引而忽略文字和際點的核對等,更要引起注意。

譯文校對詳文稿在編輯加工前最好能將譯文外校過,再加工發稿。現在除外文專業出版社外,一般出版社都很少配備外文校對。在這種情況下,譯文校對時只能根據譯稿,這就很不準確。比較妥善的辦法是先請社外外文校對人員校對清樣,然后我們再校。

由于外文的語法結構和漢語不同,譯成漢語的句子都比較長,校對常有看到后邊忘了前邊的情況,這時須特別留心,譯文的人名、地名、書名帶有外文字母的,要注意區別;譯文中的人名、地名、國名與現在通用的譯名不統一的,要注意統一。譯文往往附有索引,索引中引用的頁碼,排成校樣后,可能有變動,要注意改正;譯文中的原注與譯注要注意區別,譯文中的引文的譯者注腳,要注意在同一本書里前后格式的統一。

科技、理工、工具書。這方面書稿的種類很多,涉及面很廣,專用術語、名詞很多,符號、代號多,數據、公式多,表格、插圖多,外文、注釋多,索引、參考文獻也多,最難校。所以在校對時,要注意它們的特點。如:科技書籍中的術語和專用名詞很多,同一事物又往往有幾種稱呼。校對時最好能根據中央頒布過的名稱加以統一;對科技書中符號和代號除專用者外,通用的要注意統一;符號除在數學、化學、生物學、氣象學中多是以線條構成外,一部分是用外文來代表的,而代號大部分是用外文構成的,不要弄錯;對書中的各種表格、插圖、公式、數據都要仔細查對;對醫藥書的處方要特別注意藥名、劑量是否準確,如有差錯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農科書也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工具書則要注意介紹的做法是否有誤。

古籍讀物。古書多是文言,語法結構也同現代漢語不同,有的還沒有標點。古籍使用的字,義同形異的異體字占相當大的數量,古體字、通借字、俗體字、避諱字、冷僻字很多。古籍注解多、引文多,多用小字排成雙行,校對時更要分外留心。要注意字形相似、詞意相似的字的古今用法,不能以今天的用法代替古用法。凡是保持古籍原貌的,對俗體字應該保留,繁體字不能改為簡體字,避諱字多是避皇帝的名字,有的字少寫一點,有的字去掉一橫、一撇等等,遇到這種情況,要保持古籍原貌的就不能改,古籍今譯本可以改。古籍中還有一些特定字,連繁體字中都沒有的,要保持原貌還得現刻制。古籍書中有缺筆字,則應予補上。在這方面,校對古籍書都有規定,要遵守。

6、認真、仔細地處理校樣

編輯在處理校對的校樣和作者的校樣時,要嚴謹、仔細,一定要作到認真負責,一絲不茍。除上述差錯必須改正之外,最忌大改清樣。編輯不可以在校樣上加工稿件,以免造成大的串版而影響出版周期。編輯加工稿件,那是發稿前的工作。編輯不能有因為原稿雜亂不清,待排出校樣清楚醒目后,再進行編輯加工的想法和做法。

編輯在處理校樣對紅時,一定要協助校對員把校樣處理干凈,不能留尾巴,或把疑難問題推給校對去解決,那不是認真負責的態度。

編輯在處理校樣簽字付型以前,必須把書籍的全部內容、形式都檢查過,包括封面、環襯、內封、目錄、前言,后記、內容提要、版權頁等的清樣、鉛版、色樣等。待確認一件不少,準確無誤時,才可以簽字付型。

如果還有一些什么遺留問題,在印刷時不能解決的,編輯還應該和責任校對直接去印刷廠解決。

遇有急件需要快出書時,責任編輯和校對還可以共同去工廠,用隨改隨校的方法縮短時間,加快速度。但是一定要切記,越是遇有這種情況,就越要更加細心、慎重,一定要避免忙中出錯。

編輯要把校對工作看成是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也確實是自己的職責。既不可以有依賴校對員的思想,更不可以有以為書籍中出現幾個錯別字、幾處紕漏沒有什么了不起,再版時還可以解決的想法。圖書中的差錯,是編輯工作的失職,有的出版物錯漏比比皆是,這是編輯的恥:辱。編輯要和校對共同負責,為純潔祖國的語言,為消滅出版物中的差錯而努力!

編輯要熟悉校對符號

編輯在整理加工原稿時,特別是在編輯加工印刷的稿件時,有的妤用校對符號,這是錯誤的。但是,編輯在處理校樣時必須使用校對符號。有時由于編輯對校對符號使用得不準確,也會出現差錯。所以編輯不僅要熟悉和掌握校對符號,還要準確地使用校對符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抚松县| 云林县| 固镇县| 望都县| 宜良县| 佛山市| 香港 | 神木县| 洱源县| 城口县| 河东区| 潼关县| 泉州市| 南宫市| 广汉市| 嫩江县| 万州区| 南汇区| 廊坊市| 浏阳市| 台中市| 阳城县| 依安县| 巩义市| 岐山县| 嘉兴市| 通城县| 泉州市| 滨海县| 信阳市| 万山特区| 通渭县| 资溪县| 芷江| 霍林郭勒市| 丰城市| 逊克县| 昌平区| 台中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