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天氣質: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 心理營養:林文采博士的親子教育課
- (馬來西亞)林文采 伍娜
- 12339字
- 2019-04-09 18:32:10
天生氣質,是指孩子在出生時就帶有的性格傾向。早一點觀察到孩子的性格傾向,父母和他的相處就會更輕松,養育也更有策略。
人的天生氣質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樂天型、憂郁型、激進型、冷靜型。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會具備以上四種氣質,只是其中有一種在我們的性格中占比最大,因而顯現為我們的主導氣質。不過,這并不表示,擁有一種氣質的人,必定擁有這個氣質類型的所有優點和缺點,只是說擁有的傾向性比較高。畢竟,人的性格是由“天生氣質”和“后天學習”兩部分決定的。
為什么要學習“天生氣質”?
如果我們打算養一株植物,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這是一株什么樣的花?需要哪種肥料?需要多少陽光、多少水?植物的天性各有不同,有些喜歡陽光曝曬,有些卻需要躲避烈陽;有些需要大量水分,有些澆水太多反而會枯萎。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養育孩子時,也要通過學習去發現:他屬于哪類孩子?他在哪些方面更有天分?又在哪些方面容易出問題?在有天分的方面要多鼓勵、給他機會,讓他在這個部分充分發展。在容易出問題的方面,則及早引導孩子,規避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養育的過程,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比較開心,他有更多機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把事情做得很好,獲得更多成就感。而如果找錯了方向(好比我們用錯了養植物的方法),孩子也能長大,但可能不會長得那么好,因為他沒辦法把自己最精彩的部分展現出來。
當然,本身非常敏銳、擅長自省的父母,不是非學習“育兒”這門知識不可。他們通過細致地觀察孩子,跟隨孩子的需求,也可以成為很好的父母。即使嘗試過、出現錯誤,敏感和自省能力比較強的父母,也會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以及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不過問題在于,更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第一反應是:“這孩子怎么會這樣?”或者:“我養老大的時候,用這個方法都沒問題,到老二這兒怎么就不行了?那一定是他有問題。”他們不是先自我檢討,而是責怪孩子為什么這樣懦弱、懶惰、暴躁?他們不知道,這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并且當孩子表現出這樣一些特質時,這表示他一定有另一面的優點存在,就像硬幣有反面,也一定有正面一樣。
父母都習慣盯著孩子不令人滿意的地方,卻忽視了孩子閃光的一面。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甚至在孩子到來之前,先對孩子有一些了解、有一些育兒知識的儲備,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比較容易接納孩子,而不會總是著急上火。
如何觀察孩子的“天生氣質”?
孩子越小,越容易觀察,特別是在0~3歲這個階段。孩子長大后,反而因為開始模仿父母或喜歡的人,使得性格的表現有了更多后天的成分。其實,當我們有知識儲備時,只要足夠細心,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都是能夠反映出天生氣質的:他怎么學爬?怎么學走路?怎么學說話?怎么交朋友?
怎樣根據“天生氣質”因材施教?
1.優點里發展,缺點里學習
不管孩子屬于哪種天生氣質,他的每個特質里,都必定伴隨著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人人都有短板與長項。在優點體現的那一面,父母應盡可能為孩子提供機會去發展,這個可能比較容易做到。而當孩子展現出的是缺點那一面時,首先,我們要想到它還有一個反面的優點。一個不擅長數學的孩子,可能在語言或藝術方面特別有天分。除非我們期望孩子是完美小孩,否則有短板和弱項是必然的事情。其次,短板意味著我們要給孩子留出更多時間。不擅長數學,不代表不用學、不能學,而是說孩子可能會在這方面花費更多時間,卻仍然不是很出色。沒關系,了解了孩子的這個特質,把心放平,讓孩子達到基本水平就好。不要因此讓孩子給自己貼上了“我就是不行”的標簽。
不過,與生俱來的缺點、短板,并不是任性的借口。樂天型的孩子花錢比較不那么小心,激進型的孩子容易暴躁,那是不是表示他們就可以大手大腳,或者隨意攻擊別人呢?天生氣質,并不是幫助父母和孩子逃避缺點的借口。一方面我們要理解孩子的特質,另一方面,在行為上,我們還是要幫助孩子學習,并逐漸完善其個性。
比較理想的是,孩子有優勢、最容易出色的部分,慢慢累積,將來可以將那個特質或長項用在工作中。而有缺點的部分,也慢慢學習,不讓它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障礙。
2.不貼標簽
父母沒有必要跟孩子說,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討論,他是什么類型的天生氣質。我們自己有所了解后,默默地去觀察、留意就好。多在優點的部分,讓孩子累積自信和成就感,缺點的部分多教導他,讓他學習。
每個人成熟的路都很長,天生氣質只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底色,擅長學習的人會不斷從別人的特質和優點中吸收營養,豐富自己。一旦貼上某種標簽,反而容易阻礙孩子汲取不同的營養。
3.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給他最需要的營養
我們有時會觀察到,多子女家庭中,有的孩子成長得特別好,有的特別不好,其中的原因就是,父母并不了解不同特質的孩子需要的東西不一樣。運氣好的孩子,正好匹配到父母無意中提供的營養,而運氣不好的孩子,就莫名其妙地養不好。
比如,相比其他類型,憂郁型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關系穩定。在心理營養供給好的家庭里,憂郁型孩子得益是最多的。因為這類孩子最敏感,自省以及從別人身上學習的能力都特別強。當家庭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時,他們會最大限度地汲取來自各方的養分。但是一旦家庭環境糟糕,憂郁型孩子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感受到的負面能量會一直滯留在身體里,造成情緒和心理的問題。而在這樣的環境里,樂天型和冷靜型的孩子則相對安全。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哪種類型、他們有些怎樣特殊的需求,養育過程一定會更加順利和輕松。
父母貼士
不同百分比的氣質傾向
人的天生氣質分為樂天型、憂郁型、激進型、冷靜型四個類型。但并不是說,每個人的身體里只有一種氣質傾向。事實上,每個人身體里都分布著四種氣質傾向,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比如一個孩子有60%的憂郁、20%的樂天、15%的激進和5%的冷靜,“憂郁”主導,我們就說這個孩子是憂郁型。而即使同樣是憂郁型,也有60%和80%的含量差異。顯然,后者身上體現的憂郁型特質會更加明顯。
另外,年齡和性別也會影響氣質傾向。比如男孩子身上的“樂天”因子會多一些,而女性(包括女孩)身上的“憂郁”因子會多一些。
A.樂天型孩子:最在乎關系,擁有人際交往的優勢!
就像憂郁型特質在女性身上通常都會占據一定比例一樣,每個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會具備一些樂天型特質,比如積極、樂觀、熱情……因此,我們有時候看到孩子的一些樂天特質時,就會以為主導孩子的氣質類型是樂天型,但事實未必如此。只有當下面這些特質體現在孩子大部分的行為傾向上時,他才是樂天型孩子。
性格關鍵詞——積極樂觀,人際高手,喜愛享受,渴望肯定
積極樂觀
樂天型,顧名思義,性格當中的一大特點是,習慣從樂觀的角度看事情。他們往往先注意自己擁有什么,而不是缺乏什么。做事情的過程中,也比較關注成功的一面,而忽略失敗或做錯的一面。好處是,這樣的孩子比較積極、樂觀,做錯了事也不太放在心上。不好的一面是,容易一錯再錯。
人際高手
樂天型孩子幾乎擁有處理人際關系的所有優勢,比如:
感情豐富,有同情心。聽到一個簡單的笑話,他最容易哈哈大笑。聽到別人的傷心事,他最容易流淚,也容易被別人的事感動。樂天型孩子的感受不算深刻,但卻非常豐富。如果說憂郁型孩子能抓住別人非常微妙的一些感受,那么樂天型孩子則是你說了他才會感受到,一旦感受到就容易大哭大笑。
因為感受的表達是借助比較外在的大哭大笑、大喊大叫等方式,他即使有不高興的事,也不會放在心里很久。一剎那非常生氣,但再生氣,過去也就過去了,不會記仇。這也是他們人際交往的一大優勢。與他交往的人可以比較放松,不那么怕踩到他的地雷,即使踩到,樂天型的人也不會太當回事。
樂天型的孩子總的來說,是真正外向型孩子。溫暖,且喜歡表達溫暖。熱情,在天性上又喜歡與很多人聯結。在各種場合,他都是調節氣氛的角色,他喜歡用講笑話之類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同時讓別人開心。
正因為這個特質,樂天型孩子長大后更適合做與人交往較多的工作,不適合做面對電腦和機器的工作。在工作中跟人講話,通過工作幫助到別人,為別人服務,會讓他很有成就感。
喜愛享受
樂天型孩子從小就比較愛花錢,愛享受。同樣,長大后,他也是既愛花錢,又愛賺錢。
樂天型孩子是活在當下的,比較會跟著自己身體的感覺去做事情,很難用腦袋里的知識去約束自己。因為,他自我節制的能力比較差。想到了,就要去做,去享受,去體驗。
當樂天型的孩子想吃一顆糖時,父母很難用道理教導讓他放棄那顆糖。內在感覺的推動力太強,講再多道理,甚至處罰孩子都沒有用。
渴望肯定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贊美、認同,但沒有一個類型像樂天型孩子那樣渴望。
樂天型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渴望,是得到自己重視的人的肯定、贊美、認同。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為孩子提供這份營養,他對家就不會有依戀。這就像所有樹都需要陽光、水分、土壤、營養,不同的是,不同種類的樹對這些元素的需求程度不一樣。有的樹只要一點陽光,太多反而不好,而樂天型孩子就是急切渴望陽光(肯定、贊美、認同)的那種樹。
樂天型孩子完全忍受不了你看不到他,沒注意他。因此,他在人群中特別想要大聲說話、開玩笑,為的就是要別人注意他,并且給他正面的反饋:肯定、贊美、認同。
在家庭中,如果這個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特別容易向外尋求,利用自己很有同情心和俠義心腸的特點幫助別人,也從中收獲自己最渴望的心理營養。
養育關鍵詞——優質關系、打溫情牌、計劃和責任
優質關系
樂天型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很好的親子關系。因為他最在乎的就是關系,如果關系不好,父母別想教導他。
他的邏輯是:我不在乎其他東西,只在乎人。我只有在乎你,才會在乎你的感受,只有在乎你的感受,才會在乎你教導的東西。樂天型很愿意討好人,但前提是我必須喜歡你。
對于那些想要加強引導孩子的部分,一定不能用批評的方式。而是在孩子做對、做好事情的時候,表示有興趣:“你能不能講給我聽,你是怎么做到的?”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講得很詳細,孩子越講就會越興高采烈,然后也會越做越好。
放棄批評,在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上,正面關注他,引導他。
打溫情牌
和樂天型孩子相處時,如果父母能學會用溫暖的情感引導他,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執。
比如,你想讓樂天型的孩子跟長輩打招呼,如果你說:“如果你看到爺爺,叫爺爺,你就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那么孩子多半不會買賬。但如果換個說法:“如果你看到爺爺,叫爺爺,他心里會感覺很溫暖”,這個話他就能聽進去。他能聽進去的,總是跟人的感情有關,特別是正面的情感聯結和調動。
比如孩子打人,你說:“你這樣做很不好,這樣做不對,人家會排斥你”,這是負面結果的警示,對他而言沒有作用,但如果你說:“媽媽很在乎你,非常愛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他就比較能聽進去。
能激勵樂天型孩子,讓他盡量自我約束的,只有跟別人之間的溫暖情感。
計劃和責任
樂天型孩子不是“任務導向型”,也就是說做完、做好一件事情對他而言,不是最重要的,他最注重人和人的關系。這樣一種特質的直接結果是,他會為了關系,忽略自己的責任。
比如將來長大后,在做一個工作的過程中,突然接到朋友需要幫忙的電話,他可以不顧老板的反對,理所當然地丟下工作,先去幫助朋友。與此不同的是,“任務導向型”的憂郁型,只要答應完成一件事,他就會先完成任務,再照顧他人,他會先和別人講明:“我知道你有問題,但我要做完工作再來幫你。”正因為樂天型人總是把關系擺在任務之前,他常常被別人詬病:不負責任!其實他并不是不負責任,只是因為他要花很多時間安慰朋友、鼓勵朋友,工作時間就沒了保證。
因此,這個部分的短板需要父母從小引導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選擇、承諾過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負責任。這樣的孩子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很容易一口答應,但在面對過大壓力時又容易逃避、放棄,只有刻意的引導,才能讓孩子的堅持力更持久。
另外,因為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關系,樂天型孩子很容易沒有計劃性。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多想、多找資料,做了決定、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包括對金錢的管理和規劃,也是樂天型孩子需要從小學習的,否則容易養成亂花錢、花錢完全沒計劃的習慣。
B.憂郁型孩子:感受細膩深刻,天生完美主義者!
憂郁型孩子,是四種天生氣質中,最敏感又脆弱的一個類型。敏感的意思是,當爸爸媽媽可以提供穩定又正面的成長環境時,他能以最快速度學習和吸收新信息,相反,當家庭環境不利時,他也更容易受到傷害。怎樣給孩子提供滿足他需求的環境,了解他的個性傾向是教養的第一步。
性格關鍵詞——敏感細膩、深刻專注、完美主義
敏感細膩
可以說,敏感是憂郁型孩子所有性格特征的由來。正因為有這個特征,憂郁型孩子看到、聽到、感受到和想到的都比其他類型孩子多。
比如同樣面對大自然,憂郁型的孩子特別容易留意到云、花、草、樹、動物……深受感動時,會表達出與人分享感受的欲望。和同樣容易感動的樂天型孩子不同,憂郁型孩子的感動,是自發的,不是聽到別人問“美不美?”他才覺得感動。
他們對人的觀察同樣敏銳細膩。一個憂郁型孩子和一個冷靜型孩子同樣打翻一杯牛奶,媽媽的反應可能是不一樣的,冷靜型孩子不會留意到不同,憂郁型孩子則會問媽媽:“為什么你對我們倆不一樣?”他無須刻意,就會自然捕捉到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很微妙的信息。
類似的,憂郁型的人對人的直覺很好。當別人有惡意、心懷不軌時,他們不用通過頭腦分析也能感覺到,因此就不容易掉入陷阱,上當受騙。在和爸爸媽媽相處時,父母不那么好的意圖和心思,他也很快能察覺并明白。
深刻專注
憂郁型孩子一旦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會投入比較多的感情和精力。而且,他們對任何事情的觀察、了解、體會,都會比一般孩子多,天賦和熱情尤其體現在畫畫、音樂、舞蹈等藝術領域。
相比來說,如果一樣喜歡畫畫,樂天型的孩子畫一會兒畫就會想讓媽媽抱抱,或者跟爸爸互動一下,憂郁型孩子則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比較能坐得住,專注度高,他可以一直重復做一件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完美主義
比較極致的憂郁型孩子,甚至在3歲前,就能把玩具收拾得很徹底。即使爸爸媽媽沒有刻意教過,他也會本能地在收拾玩具的最后,檢查一下較遠的地方有沒有遺漏,桌子下面、床下面還有沒有藏著。他做一件事情,就要徹底做好。這將是孩子未來學習時的一個很大優勢,完美主義的傾向,讓他學習時比其他人更認真、細致,再加上專注度高、理解深刻的優點,他們學習書本知識時,腦海中甚至會出現畫面和故事,因而學習效率很高。
養育關鍵詞——心理營養、情緒管理、人際交往
心理營養
能讓憂郁型孩子把優勢發揮到極致的基礎就是,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心理營養。這指的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給他“你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確認;給孩子肯定、贊美、認同;為孩子做出示范、榜樣。
當憂郁型孩子得到這幾個心理營養,生命就會綻放得特別絢爛。因為他非常聰明,只要有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做后盾,他們就能調動起自己最大的潛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他不是那種需要父母很多教導的孩子,他一邊做事情,一邊會根據外在反應調整做事情的方式。因此善于自省,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的速度比別人更快。
不過,“善于自省”很容易變成“過度自省”和“過度自責”。對完美主義的追求,讓憂郁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一旦做錯事情,就會掉入沮喪的情緒中,甚至一蹶不振。因為失敗帶來的感受太過深刻和痛心,讓他比較難以面對失敗,難以重新出發。
所以,當一個憂郁型孩子做錯事情時,很考驗父母的智慧。憂郁型孩子本來就擅長自省,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情,并不需要父母耳提面命地教導他們,他們可能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下次該怎樣改善。即使在孩子的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犯錯時,提醒他時也有一個重要原則——對事,不對人。
這個原則雖然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孩子,但對憂郁型孩子尤為重要。其他孩子因為犯錯被訓斥一兩次,很快會忘記,而憂郁型孩子只要收到對他本人的攻擊,就會放在心里,很久都過不去。所以,孩子做錯事時,我們可以說:“這樣做不對,因為別人看到會不舒服……”但不要說:“你怎么這么笨?一點用都沒有!”“真后悔把你生下來。”這類針對“人”
的攻擊,會讓憂郁型孩子尤其受傷。
情緒管理
憂郁型孩子感受太多、太深,有了情緒后又不容易放下,所以情緒管理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比如在一個家庭關系不好的環境里,樂天型和冷靜型孩子都比較能撐過去,而憂郁型孩子就很容易吸收爸爸媽媽的問題和負面情緒。他很容易把自己和爸爸媽媽的痛苦、悲傷捆綁在一起,而不容易區分開來,好像是自己造成的問題一樣。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盡可能少向這類孩子輸送負面情緒,另一方面,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很好的情緒疏導途徑和方法。比如不管孩子是哭鬧還是沮喪,我們要耐心傾聽他:“嗯,媽媽看到你很難過。”孩子大一些后,也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把它們畫出來、喊出來,或者通過唱歌、跳舞、玩游戲發泄出來。久而久之,父母對孩子有效而溫和的情緒引導,會內化成孩子長大后對自己的情緒管理方式。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很容易成為憂郁型孩子的短板。因為,追求真善美是憂郁型孩子一個顯著的特質,無論對自己還是別人,他都特別認真,甚至較真。矛盾的是,人際交往中,最講究彈性。這個世界上再優秀的人,人性中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而憂郁型孩子本能地很難面對和接受爸爸媽媽、朋友老師以及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
因此,這個部分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孩子去認識。當孩子與小朋友發生沖突時,要引導他了解到: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缺點,但這并不妨礙他還有一大堆優點,他還是一個可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不過,憂郁型孩子絕不可能像樂天型孩子一樣,交一大堆朋友。雖然他和大部分孩子相處都沒有問題,但因為選擇朋友標準較高,他只會挑選為數不多的人當自己的好朋友。與對待興趣愛好的方式一樣,他只要選定了好朋友,就會開始一段比較持久的關系,和好朋友的聯結也非常深厚。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決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也與心理營養充分與否有關。憂郁型孩子看人深刻、透徹的特點,決定了他很容易直奔缺點。只有當心理營養足夠時,他有與人愛和聯結的能力,才會讓他對別人的缺點發展出包容、體諒的態度。否則,任由“批判性強”的本性發展下去,他很容易變成看誰都不順眼的批判者,從而讓別人對他敬而遠之。
因此,引導憂郁型孩子逐漸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別人的不完美,這不僅是放別人一馬,也是放自己一馬。
C.激進型孩子:勇猛執著,容易取得成就!
從外表看起來,激進型和樂天型孩子有相似之處:比較樂觀、外向,待人接物的態度友善而開放。但實際上,這兩類孩子的內在氣質相差甚遠,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激進型孩子目標感強,同樣表現為大方、友善、開放,激進型孩子會有更明確的目的:這樣做可以得到別人的喜歡,在玩耍時會聚集更多朋友,會更加如魚得水。
性格關鍵詞——目標感強、意志堅決、天生領袖
目標感強
激進型孩子最顯著的性格特征就是目標感強,他的所有優缺點,幾乎都圍繞這一點展開。他的行動風格完全是目標導向性。
當然,這個目標是由孩子自己定下的。當定下一個目標是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他接下來就會全力以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如果中途受挫,目標沒有實現,他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危險、威脅甚至死亡都不能阻止他向目標邁進的步伐。他永遠是成就第一、目標第一,為了成功,可以不問手段。不是說激進型孩子長大后,都會變成不擇手段的人,而是為了目標,他可以選擇不在意過程。
意志堅決
因為是目標導向型,激進型孩子的行動力特別強。在行動過程中,他們展現出來的意志力、抗壓力和自律性,也是其他類型孩子無法企及的。
即使在很小的孩子身上,父母也能觀察到這樣的性格傾向。比如兩個同樣1歲多的孩子學走路,樂天型孩子學一學,要休息一會兒,累了便不再繼續。而激進型孩子就能夠在一天內一直不斷重復,跌倒了爬起來再試。這么小的孩子,受父母后天教養影響還非常小,遇到問題、挫折時,是放棄還是堅持?幾乎都是先天氣質帶來的自動反應。
等再長大一點,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也有明顯差別。首先,激進型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一旦他決定要當個好學生,把功課學好,就會非常堅毅。他會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優秀。只要他想考第一名,不管那個科目多么難,他都會堅持下去,面對一時的困難和壓力,他的轉化能力特別強。簡單地說,激進型孩子的抗壓能力普遍較高,樂天型孩子則相反。樂天型孩子碰到辛苦事情,很容易放棄,除非他在某個科目上特別有天賦,很容易取得成績,然后因為別人的稱贊而愿意繼續努力。
天生領袖
從上面的特質來看,激進型孩子容易取得成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多大企業家、大革命家、大政治家,都屬于激進型。
如果說有天生領袖這回事,激進型在先天氣質方面絕對占了先機。他整個人的能量度、生命力都是最強的,天生精力充沛,有目標、能抗壓、有決斷、能堅持都是好領袖需要的素質。另外,他天生喜歡控制別人,也是領袖需要匹配的特質之一。
憂郁型的人,雖然也是從小專注度很高,容易取得成績,但他天生對名利比較淡泊,也不喜歡掌控別人,他把真善美和自己的價值感聯系在一起,而激進型的人則是把成就、成功和價值感緊緊聯系在一起。
養育關鍵詞——建立道德觀、激發同情心、放棄控制欲
建立道德觀
為達成自己心目中的目標,百折不撓是激進型孩子的顯著優勢。但這樣的孩子將來成長不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孩子的是非觀、道德觀必須要建立好。
如果說養這樣的孩子,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做一件事情的話,那就是樹立好孩子的是非觀。
因為激進型孩子從小就有非常明確而堅定的想法,他有了自己的目標后,比如學習的方向,他根本不需要父母去督促、監管。他所有的行動、學習、對外表達,都是朝著自己既定的方向前進。
當孩子的是非觀、道德觀正確時,他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中,不怕困難、不在意別人看法的品質,會一路為孩子的成長護航。但如果是非觀出現偏差,他的力量感那么強,一旦做壞事,破壞力也是極大的。
所以,在大是大非的教導上,父母一定要通過自己榜樣的示范,為孩子注入健康的價值觀。孩子將來向“大好”還是“大壞”的方向發展,就取決于這項教導。
激發同情心
相比其他類型,激進型孩子天生對弱者沒有那么多的同情。因為當他自己遇到困難時,自然的態度就是面對,所以看到那些遇到一點問題就倒下、逃避的人,他會輕視,并且理解不了別人為什么會那樣。
這也是為什么激進型的人,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可以用比較殘忍、不擇手段的方式的原因——他對別人沒有那么天然的同情心。如果我們在養育這類孩子的過程中,幫助他漸漸習得同情心,那么他將來行為出軌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小。
面對每一類孩子,我們當然都可以教導他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者幫助弱者,但激進型孩子尤其需要我們刻意多花時間,去觀察和影響他。比如,我們要多留意這類孩子的行為,有沒有比較不顧他人感受,甚至以大欺小的表現。或者從小帶孩子去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比如和孩子一起,把他的壓歲錢、零花錢捐給有需要的人。
追求成就本身并沒有錯,如果激進型孩子從小接受“善”的引導,“愛”的能力被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將來如果從事的是很有愛心的工作,那么他發揮的能量會更大。也許父母只是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中為孩子示范了“小善”,但如果父母真的可以成為激進型孩子心中的榜樣和愿意模仿的對象,那么他就可能展現“大善”,甚至把它當成事業來做,因為他本來能力就強,擴散好的能量的能力自然也比一般人強。
放棄控制欲
激進型孩子最忌諱遇到掌控型父母。
他的生命力特別強、非常有主見,當他的想法和目標得不到父母支持,反而遇到來自父母的阻撓時,那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就容易被迫流向破壞性的方向。比如高壓型父母,非要讓孩子聽從自己,你不聽,打到你聽從為止,孩子如果正好是激進型,就很容易人格變質:在家被打沒辦法反抗,那就去外面打別人,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
激進型孩子非常不喜歡別人控制自己,只喜歡做自己認可的事情,因此,養育了這一類型孩子的父母,要格外給孩子更自由的發展空間,除了大是大非的價值觀問題,在孩子認定的方向上,都要積極給予正面的支持。否則,面對違背本心的強壓,激進型孩子只能以異常強大的破壞性力量和父母對抗,兩敗俱傷是必然的結果。
D.冷靜型孩子:小心謹慎、思維能力強!
就像女孩天生“憂郁氣質”成分比較多一樣,“冷靜氣質”在男孩身體里的比重也較大。這是因為,女性天生感受因子較多,而男性思維因子較多。
冷靜型氣質的孩子,看上去比較安靜內向,喜歡獨自一人待著,不像樂天型孩子哪里熱鬧往哪里去。冷靜型孩子會選擇與少數幾個特別信任的人聯結,而不是大多數人,這樣的社交風格來自于他天生謹慎的個性。
性格關鍵詞——天生謹慎、溫和穩定、擅長思考
天生謹慎
天性謹慎的意思是,別的孩子有三五分把握就愿意做的事情,他要七分把握才肯嘗試。為了做事情比較有把握,他通常習慣于做事前搜資料、做計劃、多思考,甚至最好別人給他一個榜樣示范,讓他看到一件事情可能出現的結果。冒太大風險絕不是他的風格。發展得比較極致的冷靜型性格,單靠腦袋,想一件事情就能想得非常細膩,甚至滴水不漏,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嚴密。
冷靜型孩子在人群中的狀態,也能反映出謹慎的個性。那種衣服顏色特別鮮艷、特別亮、款式非常特別的孩子,絕不是冷靜型的。冷靜型孩子因為這樣的穿著而在人群中變得非常顯眼時,他會很不舒服,或者更直白地說,會感覺到不安全。一旦他有自主選擇穿著的權利,他一定會選擇普通顏色(通常是暗色)、普通款式的衣服,絕不標新立異。他最希望在人群中沒有人發現他、注意他。
類似的理由,如果冷靜型孩子的父母比較愛出風頭,希望孩子可以在大家面前展現一下才藝,諸如唱歌、演講等,他們的期望十有八九要落空。父母的這類期待和勉強會讓孩子非常不舒服。眾目睽睽的注視或掌聲,并不是冷靜型孩子想要的,他們也不會因此有享受的感覺。
溫和穩定
冷靜型孩子的天賦之一是,有邏輯、有條理、思考力強。他把一件事前前后后想好后,就可以照著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相比之下,憂郁型孩子即使知道怎么做是對的,但常常因為感受情緒太多而無法行動。因此,冷靜型孩子的一大性格優勢就是:情緒穩定,不易受外界影響。
比如,一個家庭里,父母關系不和,總是吵鬧,冷靜型孩子可能會這樣思考:“爸爸媽媽出現這樣的問題,我能不能幫忙?”如果得出結論:“即使我很想幫忙,但原來這根本就是我幫不了、管不了的事情,那我就站遠一點。”而憂郁型孩子面對類似問題時,就會在感情上陷進去;冷靜型孩子則不會,他比較有界限感:“爸媽的事,他們自己處理,我自己的事,自己管好就好了。”
冷靜型孩子還非常愿意按照條例、規矩做事。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把期望他做的事情,一二三講清楚。如果他達到了你的要求,他希望你會感到滿意,而不要拿那些你沒有講清楚,所以他也沒做的事情來批評他。冷靜型的人會覺得自己很好,很負責任,受到批評會覺得不公平。的確如此,冷靜型性格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實人,他很少惹麻煩,交代給他的事情,如果他答應了,就一定會有頭有尾地完成。
自得其樂
有的孩子,當父母給他的心理營養不夠時,內心會非常掙扎,而冷靜型孩子卻可以適應得較好。同樣面對不理想的家庭環境,冷靜型孩子會想:“怎么辦?”他可以想一些辦法開解自己,并且自得其樂。因此,相比憂郁型和激進型孩子,他受的傷害相對也較小。
人際關系方面也一樣,冷靜型孩子不需要很多朋友,有少數幾個知心朋友就夠了。雖然有時也難免孤單,但多數時候,冷靜型孩子非常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光。
養育關鍵詞——接納慢節奏、多給肯定、鼓勵表達感受
接納慢節奏
冷靜型孩子屬于比較少讓父母操心的類型,除了上面提到的性格優勢外,冷靜型孩子將來數理化成績都會比較好,對金錢的管理能力也是其他類型孩子無法比較的。唯一可能讓父母抓狂的就是,冷靜型孩子做什么都比較慢,不管是吃飯、洗澡,還是做功課,整個人的動作節律都比別人慢半拍。慢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個性謹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和準備。
人的生理、外在節奏和心理節奏是一致的,當冷靜型孩子天生慢節奏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爸爸媽媽老是催孩子“快一點、快一點”時,他心里會覺得很不妥善、沒有安全感。但因為性格溫和的關系,當他被催時,他也不會發脾氣,他的方法是,更加拖拉、更加被動。
冷靜型的人,雖然看上去個性溫和,但骨子里非常固執、倔強,因為他覺得任何事情,他都盡可能要想周到,他不希望別人干擾他思考、行動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不嫌這樣的孩子慢,他的整個人基本會沒有問題。沒有紀律問題,沒有破壞問題,沒有情緒問題,跟別人相處時雖然不是最受歡迎的,但人際關系也基本沒問題。
多給肯定
相比激進型孩子,冷靜型孩子看上去總是精力不夠。冷靜型成人雖然多從事辦公室工作,但回到家就好像剛做完苦工一般疲累。這是因為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事,冷靜型的人思考都太多,氧氣大部分都輸送到大腦用于思考,因此他真的很累。
孩子也一樣,因為慢,再加上看著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父母很容易覺得這樣的孩子懶。實際上,這跟懶無關,只是精力不那么旺盛而已。這類孩子看著不那么活潑,不那么愛跑愛跳,時常需要休息一下。其實,身體是很有智慧的,知道有太多精力要消耗在腦袋里,所以會自動休息,保護精力。
懶或者慢這樣的外在表現方式,很容易讓父母指責、批評孩子。但就像看到孩子慢,催他,他會越來越慢一樣,看到孩子“懶”,就鞭策孩子勤快點,也會適得其反。面對冷靜型孩子,如果我們希望他哪個方面做得好,多在他那個方面做得好的時候認可他、表揚他就可以。只有通過正面肯定的方式,才會激發孩子積極行動的動力,讓他變得比較有力量,比較有行動力。
鼓勵表達感受
冷靜型孩子從小就比較好養育,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在進入婚姻以后。因為天生不那么喜歡表達感受,親密伴侶常常會有一種面對木頭人的感覺。
所以,父母可以從小引導孩子表達感受。這需要我們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表達的環境。如果我們常常對孩子說:“這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漢這點事,還值得生氣?”孩子就會更加覺得表達感受不被接納,不夠安全。
在家庭這個最值得信任的地方,冷靜型孩子只有從小練習表達感受,并且慢慢發現表達感受并不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他才有可能習慣于表達感受。這并不容易,尤其是開始的時候,需要我們給這樣的孩子更多的接納和耐心,去傾聽,甚至主動引導他表達感受:“別人那樣說,你是不是覺得很生氣?如果是媽媽,也會生氣呢。”
只有在家庭里,先養成“可以表達”的習慣,孩子才有可能在面對外面信任的朋友時,也嘗試表達感受。交朋友也是一樣,不要逼迫他交很多朋友,只是在時機合適的時候,鼓勵他嘗試和別人相處、交往,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愿意向更多人敞開心扉,擴大自己信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