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行業老手學經銷商開發與管理
- 黃潤霖
- 1831字
- 2019-09-18 18:57:49
第三節 站在門外,如何甄別優秀經銷商的外在特征
你要找到某類人,他們一定具有某些行為特質和外在表現。比如,文藝青年喜歡上豆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是一個充分非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文藝青年喜歡上豆瓣,但不能說喜歡上豆瓣的都是文藝青年。甄別優秀的經銷商也是如此,你得先學會看,這個經銷商至少看起來像優秀經銷商,雖然有可能他只是裝得比較像而已。你不僅要學會被動地看,看他希望你看的地方,還要學會主動地看,看他不愿意讓你看到的地方,甚至是連看帶問,才能避免老眼昏花,看走了眼。
雖然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是在經銷商粗選階段,站在門口向里看卻是一個甄別優質經銷商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我們通過店面形象、老板的狀態、產品陳列等外在狀態,再輔以三類黃金門店的“終極三問”——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基本可以圈定優質經銷商的篩選范圍。
我們以家居建材五金門店的開拓為例,介紹如何站在門外快速發現優質經銷商的外在特征。
第一種黃金建材門店,我將其稱為“百年老店”。在日常門店走訪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些小五金門店的形象非常好,一定是某個大品牌的門頭,而且一定是最新版的VI識別系統。最有特色的是門柱,你會發現有無數品牌的海報在爭搶它的包柱:A品牌上面貼著B品牌,B品牌上面貼著C品牌,C品牌的卷角還沒抹平,D品牌又“啪”的一聲貼上去了。
在店外看到這種情形,你就要主動到店內看一看。在店內你還會發現,這樣的店五金品類可能不是最全的,但是主要品牌的爆款產品基本都有。更有特點的是,五金渠道一般都存在物料匱乏或緊張的情況,但在這家店里,你會看到大量品牌的各類助銷物料在爭搶位置,在店里的拐角或者門后,可能還有一些根本沒有使用的物料堆放在那里。
為了驗證這種門店的真實銷售情況,你還得再次退到門店外,在店門口站10分鐘~15分鐘。你會發現店內的人流基本不斷,買一個膠帶、換一個開關,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位置有一家店,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最后,你再次走進店里,也就是“終極三問”的第一問:“老板,您的店開了多長時間?”(你是誰?)
你得到的答案,這家店沒有10年以上,也有5年左右。這就是所謂靠著時間成本沉淀下來的黃金門店,商圈范圍以內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位置有這樣一家店,它成了社區的真正鄰居,也就是“百年老店”。
第二種黃金建材門店,我將其稱為“水電工型”門店。與第一種黃金店相比,第二種黃金店的店面形象大幅下降,除了門頭可能是某個品牌的門頭外,基本沒有大品牌的海報,即使有也很少。
在門店外看到這些信息,你必須走進店內進行二次驗證。店內基本沒有規范的陳列,更不要說裝修標準了。守店的一般是老板娘,即使有人進來了,她也不會太熱情,因為簡單零售可能不是店里的主要業務。仔細觀察店里的產品品類,你會發現,店內的產品主要是水電相關的產品,比如,電線、開關、光源、下水管、乳白膠帶、五金龍頭等,有些甚至還順帶賣馬桶蓋。
這時,你就要向老板娘問“終極三問”的第二個問題:“咱們店里的老板,以前是干什么的?”(從哪里來?)老板娘會告訴你:“我老公以前是水電工,平時就幫別人安電線、換水管。以前都去別人那兒買五金配件,又貴又麻煩,后來干脆開了一家店,圖個方便。現在光給人家裝水電就忙得不著家,還得靠我看著店。”
“水電工型”的黃金門店依靠水電工自身的安裝資源進行銷售,客源穩定、技術背書,因此能賣高價產品,與其他五金門店形成比較大的技術壁壘。
第三種黃金建材門店,我將其稱為“門背后的生意”。與第二種門店相比,這類門店的形象更差,站在店門外,你可能連店招和包柱都找不到。進入店內,老板無聊地玩著手機,對你也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
店里產品的陳列不能用擺放形容,只能說是堆砌。該門店與第二種門店最大的區別是產品品類非常多,也非常全,遠遠超出水電工程的范疇,有些鄉鎮的門店甚至堆著磚塊和水泥。你在店里坐一兩個小時,很難看見顧客進店。如果在正常的理解范圍內,這種五金門店早就應該關門大吉了。
所以,看到這種情形,銷售人員就應該追問“終極三問”的第三個問題:“老板,咱們店里的貨主要賣到哪里?”(到哪里去?)這時,店老板才有了話題:“我大舅是鎮政府的書記……店里的生意主要靠他們做中小工程。”
第三種黃金門店顯然是靠自身的關系資源做著“門背后的生意”,自然超出了我們對零售門店的正常理解。
站在門外看門店,進入店內問店主,“終極三問”實質上是探尋建材門店生存之道的三個關鍵:時間、老板、關系。各行各業的門店甄選,其實也是用這三個標準進行衡量。